农村美不美,低头先看水。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举措。广东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将其纳入省“百千万工程”重点任务和“2024年广东省十件民生实事”统筹推进。
近年来,我市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牵引,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扎实推进,明确了“因地制宜、科学施策、利用为先、注重实效、经济适用”的治理思路,创新了“五注重五把关”治理路径,探索了“低成本、易管护、可持续、效果好”的资源化利用治理模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不断完善,运维机制逐步健全,治理成效持续提升。
1
“废水”变“肥水”
资源化利用惠民生
日前,记者踏入位于翁源县坝仔镇那如诗如画的珍珠村。在这里,一套精心设计的污水治理系统悄然运作:污水管深入到每家每户的厨房、卫生间等污水排放源头,将生活“废水”汇聚至隔油隔渣井。“废水”在此稍作停留,杂质被一一筛分、沉淀。净化后的污水被集中引入厌氧生物处理系统,在微生物的“奇妙魔法”下高效净化。最终,这些完成净化的生活污水摇身一变,成为满足村民施肥、灌溉需求的宝贵“肥水”。
翁源县坝仔镇珍珠村村民正在用完成净化的生活污水进行灌溉。
同样的变化,也发生在翁源县坝仔镇半溪村。村民在菜园里忙着浇水、摘菜,浇菜的水就来自净化处理后的生活污水。与珍珠村不同的是,半溪村对污水处理难题采用“单户庭院利用+联户庭院利用”相结合的治理思路,根据村庄地势高低起伏的特点,进行更加细化的分区资源化模式建设。同时利用肥水储水池和简易浇灌工具等配套设施,将村庄内“四小园”作为受纳体,实现庭院、农业生产、景观生态等资源化利用,破解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难题。
翁源县坝仔镇半溪村的村民正在对成熟的蔬菜进行采摘。
小村庄折射大变化。珍珠村和半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项目,采用“联户农业生产利用”治理模式,分区分片进行资源化利用治理改造。如今已建立从农户至受纳体的完整路径,包括污水收集、污水输送、污水储存与预处理、污水消纳利用等环节,将村划分为若干个片区,建设了多座资源化利用预处理站点。
2
治理率达99%
农村污水治理成果斐然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在过往的日子里,珍珠村的农户们,尤其是那些居住在低洼地带的家庭,时常遭受着来自地势较高处农户生活污水渗漏的困扰。但这一切在2024年迎来了转变。翁源县以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引擎,秉持着“整县推进、连片治理”的核心理念,全力投身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浪潮中。如今,珍珠村那些因生活污水而起的烦恼,已成为了过去式,取而代之的是清新宜人的乡村新貌。
位于半溪村的污水治理系统。
翁源县正是我市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一个生动缩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攻坚领导小组,扎实有序推进我市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治理,并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供水、改厕、水系整治、农房道路建设等结合起来、一体落实。今年,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进会在我市召开,我市典型经验在全省宣传推广。
“我们通过严格把控‘进度、技术、投入、质量、运维’这五个关键环节,有效统筹了各方力量,减少了资金投入,提高了技术工艺,不断提高污水资源化利用效益。”韶关市农业农村局乡村建设促进科科长彭思东告诉记者,目前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已达99%,远超省下达的80%的目标,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高质量打造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