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项目废水预处理去除石油类可采用哪些方法
答:隔油池、油水分离器、破乳剂除油、气浮。
油类常以浮油、乳化溶解态油、重油三种形式存在于水中,因此预处理方式包括:
(1)浮油可利用其比重小于1且不溶于水的原理,通过机械作用使之上浮并去除,如常用的隔油池:
(2)对于溶解态和乳化态油类可采用投加药剂一气浮法,即破乳一混凝一气浮,将其去除;
(3)对于比重大于1的重油则可用重力分离法加以去除,如设置除油沉砂池。
2.根据本项目A、B、C三股废水的特征,简述项目废水处理方案的可行性,优化污水处理方案。
答:A、B、C废水混合处理不可行。通过题干信息可知,A、B两股废水可生化性强,而C废水可生化性差,根据“清污分流、污污分流、分质处理”的原则,A、B废水与C废水混合后再生化处理不可行。
优化措施:A、B两股废水混合除油后进行生化处理除碳、脱氨;c股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COD、硝基苯类)通过混凝处理后再用活性炭吸附等物理和物化方法加以去除至达标。
3.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固废是否可送厂区固废临时储存场堆存说明理由。
答:不可放置在厂区固废临时储存场贮存。理由为由《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可知,含硝基苯类废物为危险废物,根据《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危险废物临时贮存场所除需防渗外,还需防风、防雨、防晒,不得露天堆场。
4.厂区污水处理厂调节池、曝气池是主要的恶臭源,简述减轻其环境影响的可行措施。
答:(1)合理规划,设置合理的卫生防护距离,确保周边敏感目标不受影响,同时将污水处理厂设置在下风向,减小恶臭的影响范围:
(2)调节池、曝气池周边设置绿化带;
(3)对调节池、曝气池进行加盖处理,同时设置臭气收集系统,通过焚烧或活性炭吸附法进行处理。
5.说明项目运营期进行硝基苯定期监测的作用。
答:(1)定期进行水质、沉积物、生物体中硝基苯的监测,有助于了解硝基苯类化合物在海水中的扩散、沉积、迁移的情况和规律,防止其污染环境,以及在生物体中累积,最终影响人体健康等。
(2)定期监测硝基苯,可控制海水环境质量,监测项目废水排放对渔业养殖的影响。
(3)对防范企业超标排放,监控环境风险,严格环境保护制度执行等有重要作用。
【考点分析】
本案例是根据2010年案例分析试题改编而成。这道题目所涉及的考点很多,需要考生综合把握。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1)分析污染控制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举一反三:
环保措施一直是近几年案例分析考试的出题方向,请考生认真总结废气、废水、噪声、固废的污染防治措施。为了强化环保措施知识点的复习,本书“三、冶金机电类案例5专用设备制造项目”第5题考点分析对有机废气治理措施进行了总结,请对照复习。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1)分析污染控制措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此题属于社会服务类危险废物贮存、处置项目的常考问题,涉及的知识点为危险废物堆放要求。主要包括:
(1)基础必须防渗:
(2)危险废物堆内设置雨水收集池,并能收集25年一遇的暴雨24小时降雨量。
(3)危险废物堆要防风、防雨、防晒。
(4)不兼容的危险废物不能堆放在一起。
此题为污水处理厂类案例常考知识点,类似于本书“五、社会服务类案例23万t/d污水处理厂项目”第6题,请对照复习。
在污水处理厂中,恶臭浓度最高处为污泥处置工段,恶臭逸出量最大处是好氧曝气池,在曝气过程中恶臭物质逸入空气。考生可以从清除恶臭发生源、切断扩散途径及污染受体保护几个方面回答。
一般情况下,环评中现状监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给出项目上马前的环境背景值,为预测提供初始浓度;同时现状监测也是保护环境、定期监控特定污染物对环境影响的定量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