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规划上饶市广信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十四五”规划

我国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规模化养殖水平显著提高,保障了肉蛋奶供给,但大量养殖废弃物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和利用,成为农村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抓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系畜产品有效供给,关系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与种养平衡,是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及人居环境改善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对于提升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转变农村居民生活方式、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规模化养殖水平显著提高,保障了肉蛋奶供给,非法排污得到有效控制,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农业污染防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畜禽养殖种养平衡程度不高,粪肥还田利用渠道不畅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大量养殖废弃物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和利用,成为农村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抓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系畜产品有效供给,关系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是重大的民生工程。

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与种养平衡,是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及人居环境改善的重点和难点,为深化种养平衡发展,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还田利用,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指出,要坚持保供给与保环境并重,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针,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以畜牧大县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以农用有机肥和农村能源为主要利用方向,健全制度体系,强化责任落实,完善扶持政策,严格执法监管,加强科技支撑,强化装备保障,全面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提出到2020年,建立科学规范、权责清晰、约束有力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构建种养循环发展机制,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大规模养殖场提前一年达到100%。畜牧大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率先实现上述目标。

为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畜禽粪污还田利用要求强化养殖污染监管的通知》(农办牧〔2020〕23号)精神,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促进养殖粪污综合利用,保障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按照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和农业农村厅的要求,各县(市)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根据《江西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和《江西省生态环境厅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编制“十四五”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的通知》(赣环土壤〔2021〕17号)的要求,结合已划定的禁养区方案、根据乡村振兴和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需要,编制广信区《广信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

根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编制指南(试行)》,市区以此为契机,紧紧围绕“推进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和加快构建种养平衡、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的基本目标,与辖区畜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通过现场调研、实地考察、取样分析、广泛收集资料和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特编制《广信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十四五”规划》。

编制过程按照下面步骤实行:

(1)建立规划编制工作机制,提出编制方案,通过公开招投标确定了具有相应技术和能力的单位,承担方案的规划研究与编制工作。

(2)项目编制小组开展实地调研和专题研究,综合研判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种养平衡的重大问题,明确规划任务与措施、重点工程等,形成规划研究报告;凝练规划内容,绘制规划图件,形成规划文本和图集。

(3)广泛征求政府部门、行业专家、社会公众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改完善。

(4)广信生态环境环境局于2022年9约24日上午在广信生态环境局组织召开了本规划的专家咨询会,到会的3位专家经过审议讨论,给出了专家咨询意见。

(5)规划通过评审且修改完善后,依法定程序颁布实施。

1.1.2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统筹兼顾,有序推进。综合考虑畜禽粪污环境承载力、畜牧业发展需求、农业产业特征和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科学规划畜禽养殖总量和空间布局,统筹推进畜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种养结合、协同减排。以养分平衡为核心,通过优化种养布局,协同推进畜禽粪肥还田与化肥减量增效。结合种植规模和结构,科学测算养分需求,优化肥料结构与施肥方式,削减养殖业和种植业污染负荷,促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因地制宜、分区施策。统筹考虑自然环境、畜禽养殖类型、空间布局,种植规模、畜禽结构、耕地质量、环境承载力等因素,因地制宜、分区分类探索经济实用的粪污肥料化、能源化、基质化等资源化利用模式,鼓励全量收集和清洁高效利用。

政府主导、多方联动。完善多方协调联动机制,强化地方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体系。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扶持力度,推动第三方治理等社会化运营模式健康发展。

1.2规划编制依据

1.2.1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2015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2015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年10月26日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号),2017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八号),2016年7月2日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2月29日;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2009年10月;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11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修订;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年修订;

《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

《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31号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17〕48号);

《关于进一步规范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和管理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的通知》(环办土壤﹝2019﹞55号);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畜禽粪污还田利用要求强化养殖污染监管的通知》(农办牧〔2020〕23号)。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关关于编制“十四五"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的通知》赣环土壤(2021)17号

1.2.2地方性法规及政策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编制“十四五”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的通知》(赣环土壤〔2021〕17号);

《江西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61102-2019);

《2018年江西省水污染防治工作计划》;

《江西省农业面源与生活污染控制技术指南(试行)》(赣环然字﹝2011﹞16号);

《江西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方案》(赣农发﹝2019﹞3号);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17〕41号;

《江西省生态环境厅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抓紧做好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排查和规范管理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的通知》;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生态空间保护红线区划通知》(赣府发〔2016〕30号)

《上饶市生态环境局上饶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抓紧做好畜禽养殖禁养区规范管理和排查工作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的通知》;

《上饶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上饶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

《江西省2021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计划》

《广信区畜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广信区畜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

《广信区国土空间规划》;

1.2.3行业规范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

《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

《畜禽场环境质量评价准则》(GB/T19525.2-2004);

《规模化猪场生产技术规程》(GB/T304-2002);

《规模化养殖场沼气工程设计规范》(NY/T1222-2006);

《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GB16548-2006);

《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7〕25号);

《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技术指南》;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NY/T1168-2006)》;

《畜禽场场区设计技术规范(NY/T682-2003)》;

《畜禽粪便还田技术规范(GB/T25246-2010)》;

《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规范(试行)》;

《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HJ-BAT-10);

《沼气工程沼液沼渣后处理技术规范(NY/T2374-201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4〕47号);

《畜禽粪污土地承载能力测算技术指南》(农办牧〔2018〕1号);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环办土壤函[2021]465号)。

1.3规划范围和期限

1.3.1规划范围

广信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与种养结合规划范围包括所广信区辖2街道办事处、11镇、9乡的畜禽规模养殖场和规模以下养殖户。

1.3.2规划期限

广信区十五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计划为2021-2025年,所有工程项目将按年度进度要求逐步实施。预计2025年12月前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具体实施进度由各区域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

2.区域概况

2.1区域自然概况

2.1.1地理概况

广信区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信江上游灵山地区。地处赣、浙、闽、皖要冲,史称"八省通玉衢"、"豫章第一门户"。东邻上饶市信州区、玉山县、广丰区,南连福建省浦城县、武夷山市,西接铅山县、横峰县,北界德兴市。北纬27°58′~28°50′、东经117°41′~118°14′。广信区下瞎2个乡镇街道:旭日街道、罗桥街道;11个镇、9个乡,共计208个行政村。11个镇为华坛山镇、郑坊镇、煌固镇、枫岭头镇、茶亭镇、皂头镇、田墩镇、上泸镇、四十八镇、花厅镇、五府山镇;9个乡为望仙乡、石人乡、湖村乡、清水乡、石狮乡、尊桥乡、黄沙岭乡、应家乡、铁山乡。

2.1.2地形地貌

广信区境中山、低山、丘陵与河谷平原从南北两端向中部呈阶梯状递降,大致平行于信江对称分布,明显构成南北高、中部低的马鞍状地形。中山分布在区境南部和北部,包括五府山、灵山、华坛山等,占全区土地总面积36.2%,海拔1000~1800米,南部最高点五府岗海拔1891.4米。北部最高点灵山天梯峰海拔1496米。灵山山峰切割强烈,瀑布较多。低山主要分布在上泸、四十八、郑坊一带,占全区总面积13.1%,海拔500~1000米。地形兼有中山与丘陵的特征,地表溶沟、溶槽、石芽多见,有地下溶孔、溶洞和地下河。丘陵低丘主要分布在区境中部信江两侧,占全区总面积48.8%,海拔100~500米,多为丹霞地貌,有月岩、南岩、七峰岩等洞穴奇观。区内河谷平原呈长条状分布于信江两岸,宽处达4000~5000米,海拔50~70米,占全区总面积1.9%,主要由河漫滩和河流阶地组成,属侵蚀堆积地貌。区境著名山川是灵山,著名河流是信江。

2.1.3气候条件

2.1.4水文

广信区地处信江中上游,有信江饶北河、茗洋河、丰溪、槠溪、马眼河、铜山港、丁溪河、泸溪等15条河流。总长为454.1公里,流域面积为249695平方公里。

2.1.5水资源

广信区境内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02.5毫米。地形地貌有利雨水汇集,地表水资源丰富。境内南北多山,河道天然落差大,水力资源蕴藏丰富,可开发的水能蕴藏量11.6万千瓦。境内地下水多年平均总储量为4亿多立方米。主要赋存于第四层松散堆积层孔隙及碳酸岩溶洞中。信江支流两侧,松散岩类隙水呈带状分布,水量丰富,地下水主要为降水及地表水通过上复的亚砂土直接渗入补给,也受基岩裂缝补给,水质良好。浙赣铁路两侧,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赋存于红色砂岩、砂砾孔隙裂隙中,靠降水补给,以泉水的形式排泄,为重碳酸钙水。分布在罗桥、上泸、四十八等地下、中、上统碳酸岩类裂隙溶洞水,受岩溶发育程度控制。水质良好,为重碳酸钙水。西北两侧基炭山区的基炭裂隙水,靠降水和地表水补给,在地形坡度影响下向低处运动,在沙谷中以泉水形式泄出,构成山间水系的源头,或潜流入江河之中。水位和水量季节变化明显。

2.1.6生物资源

树种:广信区地表有280万亩杉、松、竹等林木,且有红豆杉、银杏、水杉等珍稀名贵树种分布。森林覆盖率达68%,是江西省油茶、茶叶的重点产区,活立竹达1600万株,是全国的"毛竹之乡"。

中草药:1983年11月至1985年10月,政府组织人员,对全区中草药资源进行普查:有上了药典的中药材221种,常用中草药材105种,道地中药材17种,大宗中药材24种。江西省普查的180种中药材,区境内有100种。

其他:天然牧草100余种,分禾本科、豆科、菊科3大科。冬茅,山区、丘陵地区均有,是造纸的重要原料,龙须草长在高山石壁,常有山民割取,卖给沿海渔民养殖海带。可作生猪青饲料的草类有近百种。水生植物有水浮莲、水葫芦、水芹菜、水竹叶、水花生、红萍、小球藻、大球藻等。

鸟类:广信区内鸟类种类较多。画眉、黄莺、白头翁、杜鹃、八哥等南北山区居多,中部丘陵地区亦有,可饲养观赏。雉鸡、竹鸡、斑鸠、鹪鸪各地都有,常被捕杀,数量渐少。猫头鹰丘陵地区较多。啄木鸟都栖于山林之中。乌鸦、喜鹊50年代到处可见,现乌鸦少见,喜鹊尚多。老鹰50年代各地可见,60年代逐渐减少,今平原、丘陵地区已绝迹,南北山区偶尔可见。白鹭,50年代信江两岸常见,今已少见。麻雀、燕各地都有。

兽类:广信区境内有走兽20余种。

两栖类:境内蛙类动物主要有青蛙、金钱蛙、黑斑蛙(田鸡)、虎纹蛙(水鸡)、棘胸蛙(石鸡)、蟾蜍(癞哈蟆)、青皮蛙等。

蛇虫:蛇类有腹蛇、五步蛇、眼镜蛇、金环蛇、银环蛇、青竹蛇、乌梢蛇、鸡公蛇、水蛇等;爬行类有蜥蜴、蜈蚣、壁虎;昆虫类有蝴蝶、蝉、蚂蚁、蜻蜓、蜘蛛、草鞋虫、千脚虫、天牛、铁甲子、金龟子、蚯蚓、地鳖虫、蜗牛、蜜蜂等。

2.2社会经济状况

2.2.1人口数量

截止2018年末,全区共有户籍人口857156人,年末常住人口724702人。

2.2.2土壤面积

广信区粮食种植面积31094公顷。其中,谷物种植面积27851公顷,油料种植面积4090公顷,蔬菜种植面积8101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95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160775吨,肉类总产量10136吨。

2.2.3综合

进入21世纪后,上饶县经济快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1%,并呈现出逐渐加快趋势,2008年经济增速位居全市第二,三产结构调整为14.7:58.5:26.8。2009年1-6月,上饶县国内生产总值累计实现310552万元同比增长12.7%,增幅在全市排名第2;工业增加值21.25亿元,同比增长21.1%,增幅在全市排名第1;财政总收入33511万元,同比增长10.8%,增幅排名第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09889万元,同比增长14.98%。2008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0亿元,2000年后年均增长28.8%,增长速度远高于第三产业(15%)和第一产业(6.8%),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70.75%。经过多年的发展,上饶县基本形成了“以有色金属冶炼为龙头,以机械加工、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科技为主导”的工业生产体系。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7.7亿元,增长23.4%;工业增加值30亿元,增长23.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45亿元,增长37.67%。光伏产业增长274.13%,机械加工业增长173.9%。以远翔实业、长兴实业为龙头的有色金属和光伏能源产业实现产值91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4.5%。此外远泉集团、恩泉油脂等农业龙头成为拉动上饶县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对周边城市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2.3生态环境概况

2.3.1大气环境概况

2020年,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4.7%,天数为310天,较2019年增加了13天;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较2019年下降2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六参数实现历史性突破,全部达到二级标准。

广信区PM2.5浓度下降至36μg/m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平均达到81.54%。

2.3.2水环境状况

根据上饶市广信生态环境局发布的《2020年1-6约环境质量状况》,2020年,广信区有四个县界断面,分别位应家坊、信州下洋桥、信州高铁桥及横峰满团桥,每月采样送到江西省上饶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检测一次,根据数据显示,其中信家坊目标水质类别为四类,其它地表水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无劣Ⅴ类水体。

2.3.3土壤环境质量

广信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农用地调查77.71万亩,其中:75.79万亩低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占比97.54%;1.89万亩高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低于风险管制值,占比2.43%;0.02万亩高于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制值,占比0.03%。土壤资源共分8大类,即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

广信区严格贯彻落实《上饶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上饶县全面推进畜禽产业生态化发展实施方案》(饶县府办发[2017]52号)文件精神,分两个小组在2018年年底前完成全县禁养区3头(含3头)以上养殖户关停清理,以及非禁养区畜禽规模养殖场(户)全部建设配套粪污贮存、处理、利用设施的工作,广信区人民政府并且在《关于进一步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饶县农发〔2019〕30号文件中再次要求,进一步巩固我县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成果,防止禁养区内已关停养殖场出现“返养”现象,通过2022年农业农村局提供的养殖场统计数据,结合实际调研,广信区在2017年到2018年关停了100余家养殖场,在2019年1月1日以后不新增养殖场。

2.4.1.1养殖类型及数量

据畜禽养殖常年存栏量统计(全区畜禽养殖常年存栏量分布情况见表2-1),主要养殖种类为猪、山羊、牛、家禽。其中生猪、山羊、牛常年存栏量分别到9.41万头、9916只、9047只。

表2-1广信区2021年各乡镇畜禽养殖常年存栏量规模统计表

乡镇名称

养殖种类

猪(头)

家禽(只)

肉牛(只)

煌固

2200

20000

1000

茶亭

1350

0

郑坊

田墩

3630

四十八

2020

皂头

519

黄沙岭

2856

铁山

600

尊桥

215

湖村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广信区畜禽养殖品种以猪及家禽为主,牛、羊相对较少。

2.4.1.2猪当量分析

对具有不同畜禽种类的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其规模可换算成生猪当量,根据《畜禽粪污土地承载能力测算技术指南》(农办牧〔2018〕1号)文件,换算比例为:100头猪相当于15头奶牛,30头肉牛,250只羊,2500只家禽。折算出各乡镇的养殖猪当量见下表2-2。

表2-2广信区2021年各乡镇畜禽养殖猪当量统计表

猪当量

羊(只)

牛(只)

罗桥街道

2630

14000

3190

茶亭镇

6030

13000

6550

枫岭头镇

1150

清水乡

3670

湖村乡

2260

11000

2700

石狮乡

4790

煌固镇

8790

7100

400

9234

2000

石人乡

1160

华坛山镇

250

57

630

望仙乡

433

79

960

皂头镇

4750

田墩镇

3040

673

156

4110

花厅镇

2740

105

3960

四十八镇

1555

135

2455

铁山乡

1335

黄沙岭乡

3420

上泸镇

160

应家乡

230

3500

450

3260

尊桥乡

3235

10500

58

4040

兴园街道

2420

董团乡

3060

2.4.1.3养殖规模现状

(1)畜禽养殖规模的划分

根据《江西省畜禽养殖管理办法》(省政府令205号)文件第十一条规定,畜禽规模养殖标准确定为:

畜禽规模养殖场:

①生猪≥500头(年出栏)

②奶牛≥100头(存栏)

③肉牛≥50头(年出栏)

④蛋禽≥5000只(年存栏)

⑤肉禽≥10000只(年出笼)

⑥圈养肉羊≥300只(年出栏)

(2)畜禽养殖规模现状

广信区共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30家,以生猪、肉牛、蛋鸡养殖为主,主要分布在田墩镇、四十八镇、黄沙岭乡(详见表2-3)。

表2-3广信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现状分布

序号

名称

乡镇

单位名称

负责人

1

广信区

佳和兴业绿色生态养殖场(麦埂坞村绿色生猪养殖厂)

徐节盛

3

章仕星养殖场

章仕星

4

亮庄综合养殖场

林垚良

5

上饶县鸿发养殖合作社

黄应发

6

上饶县丁德军家庭农场

丁德军

7

上饶县强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强泰农业专业合作社)

董典海

8

上饶县贵鑫农业专业合作社

李文

9

江西茂丰农牧实业有限公司

吴锋

10

上饶县罗家养殖场

罗会月

11

苏牧生猪养殖场

苏笃炎

12

上饶县田墩镇会土生猪养殖场

罗会土

13

前进家庭养殖场

苏前进

14

众力养殖场

吴佐伟

15

上饶市曦晨农业有限公司

徐丹

16

上饶县仁善养殖专业合作社

杨善政

17

上饶县蓝香养殖专业合作社

官水林

18

上饶县蓬锦农业专业合作社

林全国

19

上饶县紫云养殖场(鸿鑫养殖专业合作社)

周客军

22

上饶县皂头镇祥顺家庭农场

肖祥顺

23

东钗种养殖有限公司

徐先菁

24

上饶县金耀综合养殖专业合作社

龚金耀

25

上饶县树仁养殖专业合作社

郑树仁

26

上饶县叶永明家庭农场

周春梅

27

上饶县昌湖农业专业合作社(原王国武养殖场)

王翔

28

上饶县清月农业专业合作社

吴清东

29

上饶县天天大养殖场

郑小河

30

上饶市名企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杨立兵

(3)乡镇养殖情况

广信区2021年各乡镇猪、牛、羊及家禽存栏数分布情况详见下表。从各镇畜禽养殖分布情况来看,广信区生猪养殖主要分布在四十八镇、黄沙岭乡、田墩等,牛养殖主要分布在煌固镇、花厅镇、田墩镇等,家禽养殖主要分布在罗桥街道、茶亭镇、花厅镇等。由此可见广信区畜禽养殖主要分布在四十八镇、黄沙岭乡、田墩、花厅镇等。

表2-4生猪养殖场(存栏200头以上)统计表单位:头

企业名称

详细地址

联系人

当前存栏数

年出栏数

朱有明养殖场

长塘村

朱有明

310

340

2

上饶县亮庄养殖场

茶亭镇昆山村

林垚亮

望仙乡上镇村

熊振富

850

上饶县清玉养殖专业合作社

铁山乡大溪村

800

1600

上饶县东钗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毛棚村东钗组

200

余祖标养殖场

彭宅村

余祖标

225

520

亚林养殖场

汪村村

刘庆林

220

500

清万合作社

沿畈村

唐盛清

680

1300

和兴养殖场

麦埂坞村

徐节强

2500

4500

忠强合作社

黄塘村

童忠强

240

文正合作社

八都村

徐文正

300

徐耀厚养殖场

后田村

徐耀厚

410

900

朱惠敏

上泸毛源

四十八镇高门村

1500

四十八镇里洋村

700

四十八镇高洋村

郑斌

占国满

350

20

叶凤仙

21

叶永明家庭农场

黄沙岭乡源溪村

256

温馨农场

麻墩村翁家排

叶忠信

150

黄沙村村山塘水库

李地忠

金耀养殖综合合作社

黄沙村

1800

昌湖农业专业合作社

王国树

920

1850

顺寿专业合作社

中洲村

程顺寿

1200

树仁专业合作社

饶庆水

田墩流源

320

刘财水

田墩双源

430

苏牧养殖有限公司

田墩儒坞

苏嫦娟

31

向前农场中心

280

32

会土生猪养殖场

33

罗来路

34

罗会春

35

龚建军

720

36

余诗润

260

380

37

王世禄

田居

38

廖美照

田墩廖家

290

420

39

张年文

田墩冷水

780

1100

40

廖文忠

330

41

楼村村

章学飞

42

广信区郑坊镇家人养殖合作社

钱墩村

许来堂

100

210

43

丁德军家庭农场

石峡村

表2-5牛养殖场(存栏50头以上)统计表单位:头

际头养殖场

陈庆华

51

金标养殖场

李金标

95

60

苏官火养殖场

苏官火

70

田里合作社

塘里村

严志华

郑小伟养殖场

郑小伟

55

刘显锋

上泸苎圳

林良红

上泸溪北

65

毛祖介

张从林

四十八镇鸟桥村

张军

田墩荷家

纪金火

田墩黄石

杨维金

田墩岑峰

胡日南

表2-6肉禽养殖场(存栏3000乳以上)统计表单位:乳

东山家庭农场

东山村

缪小飞

3600

5000

信德利专业养殖合作社

应家乡浮墩村

陈守坚

3200

7000

黄沙谱贵养殖场

周谱贵

上饶县春武养殖专业合作社

郑坊镇台湖徐村

刘红玲

6000

10000

表2-7蛋禽养殖场(存栏1000乳以上)统计表单位:乳、吨

年产蛋量

张启文养殖场

稠川村

张启文

3000

上饶市广信区粒粒农业有限公司

象山村

程进财

36000

喜农养殖场

山底村

邱剑锋

长生养殖场

30000

徐光荣

里洋村

蔡太炎

杨家路口

余运会

田墩镇岑峰

17500

吴吉邦

9700

吴吉建

吴吉金

2800

2.4.1.4广信区畜禽养殖“三区”现状分析

根据《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广信区畜禽规模养殖管理办法的通知》,全区行政辖区内畜禽养殖区域划定为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三大类。根据各乡镇提供的资料显示,截止到2017年5月底,广信区现有生猪规模养殖场128家;其中88家在禁养区内,36家在限养区内,4家在可养区。其它畜禽规模养殖场34家:其中16家在禁养区内,17家在限养区内,1家在可养区。

广信区畜禽养殖禁养区初步划定面积为1581.49k㎡,占全县国土面积(含兴园街道及董团乡)70.8%,限养区初步划定面积为520.71k㎡,占全区国土面积的23.3%;可养区初步划定面积130.14k㎡,占全区国土面积的5.9%,全区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可养区按照要素、按照乡镇划定情况详见表2-8和表2-9.

表2-8广信区禁养区、限养区面积按要素分类单位:k㎡

规定要素

禁养区面积

限养区面积

县城、集镇规划区

44.23

信江河两岸1000米

24.69

乡镇主要河流两岸500米

325.42

风景名胜区保护区

152.51

乡镇建议禁养区

332.67

环保管控区(生态红线)

555.43

饮水水源保护区

44.79

工业生产基地周边

98.11

农业园规划区

3.64

禁养区外扩500米

267.08

村庄居民区外扩200米

187.43

高速公路、高铁两侧500米

63.06

水库外扩500米

3.14

表2-9广信区禁养区、限养和可养三区面积按乡镇分类

单位:k㎡

禁养区

限养区

可养区

旭日街道

14.16

45.37

49.26

29.48

1.46

99.76

126.47

32.10

17.94

39.15

59.13

52.0

20.45

郑坊镇

35.68

28.19

6.35

30.96

24.80

4.00

167.21

27.41

89.85

7.57

12.19

25.06

3.41

32.05

39.81

8.78

58.59

17.92

3.18

13.90

37.24

11.50

27.76

16.98

1.78

应家山

12.40

29.85

12.26

五府山镇

415.58

56.69

29.38

12.58

40.20

17.99

4.94

10.24

30.76

13.69

32.68

26.34

2.26

29.35

6.64

2.34

82.86

45.69

3.22

2.4.2污染防治现状

2.4.2.1辖区地表水水质状况

广信区辖区内主要河流设有四个水质监测断面,分别为应家坊、信州下洋桥、信州高铁桥、横峰满团桥,其中应家坊为国控断面,监测频次为每月监测一次。广信区旭日水厂取水口监测点位位于信江河上饶樱花公园,监测频次为每季度监测一次。

(1)断面水质类别

根据四个断面的监测数据,2020年水质评价结果见下表。

表2-102020年广信区辖区内河流(断面)水质类别状况

河流

水质断面

类别

月份

应家坊

信州下洋桥

信州高铁桥

横峰满团桥

主要污染物

1月

Ⅲ类

Ⅱ类

总磷、溶解氧

2月

3月

化学需氧量、溶解氧

4月

总磷、化学需氧量

5月

总磷

6月

/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注:评价标准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指标为: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挥发酚、铜、锌、镉、砷、硒、铅、汞、六价铬、硫化物、总磷、氰化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氟化物、石油类,共计21项。

2020年四个断面水质监测结果显示:

1.1.1、信江(应家坊)2020年监测的12次水质类别中有2次为Ⅱ类,10次为III类,优良率100%,水质状况较上年有明显下降。

1.1.2、饶北河(信州下洋桥)2020年监测的12次水质类别中有7次为Ⅱ类,5次为III类,优良率100%,水质状况较上年略有下降。

1.1.3、丰溪河(信州高铁桥)2020年监测的12次水质类别中有7次为Ⅱ类,5次为III类,优良率100%,水质状况较上年略有下降。

1.1.4、岑港河(横峰满团桥)2020年监测的12次水质类别中有11次为Ⅱ类,1次为III类,优良率100%,水质较上年无明显变化。

(2)主要污染物指标

根据四个断面水质监测数据分析,2020年引起断面水质变化的主要指标是总磷、化学需氧量和溶解氧。

(3)断面水质评价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定性评价分为:优、良好、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五个等级。评价断面水质时,其水质类别与定性评价分级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水质类别

水质状况

Ⅰ~Ⅱ类水质

Ⅲ类水质

良好

Ⅳ类水质

轻度污染

Ⅴ类水质

中度污染

劣Ⅴ类水质

重度污染

2.4.2.2城区备用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

2020年广信生态环境局委托了江西盛昕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广信区旭日水厂取水口水质62项指标进行了四季度监测(每季度一次),4次全部达标,水质达标率为100%。水质评价结果见下表。

2020年四季度广信区城区集中式备用饮用水源地水质评价结果

水厂名称

水源地监测点位

评价结果

广信区旭日水厂

水厂取水口

达标

参与评价的59项指标:100%全部达标,没有一项超出Ⅲ标准限值。总体表明:目前县城区备用饮用水源地水质保持优良。

2.4.2.3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2.4.2.3.1空气质量总体情况

根据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监测数据,2020年各监测因子月均浓度值及总均值如下表2-11。

表2-112020年广信区城区环境空气监测因子月均值表

单位:微克/立方米(ug/m3)

污染物名称

SO2

NO2

PM10

CO第95百分位数

O38h第90百分位数

PM2.5

(mg/m3)

1.5

84

1.3

93

101

154

1.4

143

1.2

109

120

1.1

151

159

127

1.6

74

53

平均值

49

1.5(第95百分位数)

130(第90百分位数)

级别

一级

二级

表2-12环境空气浓度标准值(年均值)

注:一级:适用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级:适用于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区。

污染物项目

一级标准

二级标准

单位

二氧化硫SO2

ug/m3

二氧化氮NO2

一氧化碳CO(24小时均值)

mg/m3

臭氧O3(8小时最大均值)

可吸入颗粒物PM10

细颗粒物PM2.5

2.4.2.3.2空气质量级别情况

另外结合《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范》(试行)(HJ633-2012)评价,2020年广信区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统计有效天数为350天。空气质量指数(AQI)≦100的天数为344天,优良天数分别为160和184天,优良率为98.3%。具体如下表2-13。

表2-132020年空气质量级别整体统计表

项目

出现天数(天)

所占比率

质量级别

质量状况

空气质量指数(AQI)范围

0-50

45.7%

51-100

184

52.6%

三级

101-150

1.7%

四级

151-200

0%

五级

201-300

六级

严重污染

>300

合计

100%

2.4.3种养结合现状

全区已建有粪污处理设施的规模养殖场30家,其中采用沼气能源利用的养殖场,采用“畜+沼+粮”、“畜+沼+果”等种养综合利用的养殖场,采取干湿分离处理后还田的养殖场,修建沉淀池、气化池或化粪池设施处理后综合利用的养殖场。通过上述各种资源化利用技术,2021年全区已建有粪污处理设施的规模养殖场有机肥产量1万吨;全区有机肥施用面积2万亩,有机肥施用量0.4万吨;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沼渣、沼液还田利用的分别达7.1万吨、25万吨。全区60个大型种植基地已与邻近30余家养殖场达成了种养对接协议。

2.4.3.1污染物产生情况分析

(1)畜禽粪便总量

根据计算,广信区畜禽粪便年产生量共计194332.14吨(粪年产生量为109140.26吨,尿年产生量为85191.88吨)。

(2)污染物产生量

根据计算,广信区2019年畜禽养殖粪便主要污染物COD、NH3-N、TP、TN产生量分别为26883.7吨/年、314.46吨/年、428.5吨/年、1549.84吨/年,主要集中在煌固镇、四十八镇、黄沙岭乡。生猪是COD、BOD、NH3-N、TP、TN的首要贡献源。详见表2-14图2-1~4。

表2-14广信区畜禽粪便污染物产生情况

COD

NH3-N

TP

TN

产生量

占比

(吨/年)

(%)

1871.71

6.96

22.79

7.25

28.94

6.75

106.43

6.87

2186.37

8.13

26.00

8.27

34.42

8.03

125.34

8.09

3060.79

11.39

34.80

11.07

49.78

11.62

178.10

11.49

1813.42

21.42

6.81

28.70

6.70

104.20

6.72

2805.88

10.44

32.65

10.38

44.90

10.48

162.05

10.46

2464.90

9.17

29.09

9.25

39.03

9.11

141.68

9.14

1843.00

6.86

21.74

6.91

29.20

105.95

6.84

2810.28

10.45

33.12

10.53

44.54

10.39

161.60

10.43

814.96

3.03

9.84

3.13

12.68

2.96

46.48

3.00

423.11

1.57

5.27

1.68

6.42

1.50

23.86

1.54

3502.51

13.03

40.18

12.78

56.62

13.21

203.22

13.11

3286.76

12.23

37.56

11.94

53.27

12.43

190.94

12.32

总计

26883.70

314.46

428.50

1549.84

图2-2广信区畜禽粪便NH3-N产生情况图

图2-3广信区畜禽粪便TP产生情况图

图2-4广信区畜禽粪便TN产生情况图

(3)污染物排放量

根据计算,广信区2019年畜禽养殖粪便主要污染物COD、NH3-N、TP、TN排放量分别为4652.06吨/年、59.69吨/年、76.88吨/年、292.43吨/年。生猪是COD、BOD、NH3-N、TP、TN的首要贡献源。详见表2-15图2-5~2-8。

表2-15广信区畜禽粪便污染物排放情况

排放量

316.61

4.24

7.10

5.11

6.65

19.62

6.71

374.85

8.06

4.89

8.20

6.14

7.98

23.43

8.01

537.77

11.56

11.24

9.03

11.74

34.12

11.67

312.12

4.04

6.78

5.13

6.67

19.56

6.69

486.96

10.47

6.21

10.41

8.07

10.50

30.67

10.49

424.46

9.12

5.50

9.21

6.98

9.08

26.60

9.10

317.46

6.82

4.11

6.88

5.22

6.79

19.90

6.80

484.26

6.26

7.97

10.36

30.36

138.54

2.98

1.84

3.08

2.25

2.92

8.61

2.94

70.58

1.52

0.97

1.62

1.12

4.33

1.48

612.51

13.17

7.71

12.91

10.23

13.31

38.75

13.25

575.95

12.38

7.22

12.09

9.64

12.54

36.48

12.48

4652.06

59.69

76.88

292.43

图2-6广信区畜禽粪便NH3-N排放情况图

图2-7广信区畜禽粪便TP排放情况图

图2-8广信区畜禽粪便TN排放情况图

(4)处理工艺现状

2018年广信区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设置工作专班,制订实施方案,建立联动统筹推进机制,迅速组织项目落地实施。2019年度投资7000万元,建设设施面积(含异位发酵床)50000平方米,网管建设30000米,建设集污池、沼气池等建设35000平方米、购置设备500台,全区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73%,全区设施设备配套率达到80.6%。2021年完成现有规模养殖场节水改造、雨污分离、除臭设施、干清粪设施、干粪堆储设施、集粪(厌氧、好氧、收贮)池以及发酵床、排泄粪肥管网等升级改造。

2.4.4农村生活污水产排及治理现状

2.4.4.1用水及排水体制

(1)用水情况

(2)排水情况

由调查可知,部分村落化粪池老化,基本上没有净化功能,排水管网缺失,生活污水全部直排,对村庄环境以及河流水质造成较大威胁。

①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出②污水渗入河流③随雨水流入河流。多数村庄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且多数采用的都是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村庄基本只建有污水收集系统而没有完整的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往往自然排放,有189个村庄建设了单独的污水管网,其余村庄生活污水基本通过明沟和暗渠进行收集。

(3)黑臭水体排查情况

根据《江西省生态环境厅、水利厅、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全省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摸底工作方案〉的通知》(赣环土壤【2020】14号)等文件有关要求,上饶市广信生态环境局联合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各乡镇人民政府于7月对我辖区所有村民主要集聚区适当向外延伸200m-500m区域内的水体以及村民反映强烈的疑似黑臭水体开展了全面的摸底排查及采样检测复核,截止到2020年8月底,广信辖区内目前暂未发现符合黑臭水体水质判定标准的农村水体。

(4)农户改厕普及情况

截止到2019年底,全县完成农村户厕改造任务131804户,全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8.08%,预计到2020年底,全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可达90%。

2.4.4.2污水治理现状

(1)存在问题

经调查,广信区的乡镇和新农村点的农村建设了化粪池,但仍有部分农村基本上没有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是排往附近水体或直接倾倒在附近的地面和水体,造成严重的生活污水污染问题,直接威胁信江及其支流的水质安全和生态功能。同时,广信区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率较低,应在人口密集区、环境问题突出地区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2)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现状

上饶市政府2002年通过招商引资,建设日处理8万吨污水处理厂,一期4万吨污水厂于2004年7月竣工验收投产,二期日处理4万吨,主体工程现在已竣工,设备已安装调试,并已于2007年10月28日试运行。自2004年污水厂运行以来,老城区、旭日片区、水南片区相继进入了污水厂处理系统,解放河污水也根据市政府要求,在2006年年底截流进污水厂。因雨污合流,现进入污水厂污水量正常情况下约5.5万吨/日,雨天较大得多。三江片区、行政片区、新火车站片区污水收集系统相继开工,这些系统完成后,预计进入污水厂的污水将达8万吨/日以上,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3)乡镇污水处理设施

截止2019年底,广信区有2个乡镇建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处理工艺主要为FMBR/MBR一体化,设计处理能力1000吨/日,服务人口5000人。出水水质均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

(4)农村污水治理现状

目前,广信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和运维工作得到全面的落实和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惠及区域内4镇、1乡、1街道共6个行政村内6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根据现场调查,广信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主要为氧化塘、生物滤床及FMBR/MBR一体化,设计处理能力133吨/日,受益人口2744人。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运行及管理正常,少量设施存在无标识牌、围栏倒塌、人工湿地干涸、湿地植物较少的问题。

2.4.5畜禽养殖业存在的环境问题

通过禁限养区的划定及养殖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局部地区依然不容乐观。畜禽养殖行业门槛低,布局分散且涉及千家万户,法律法规执行难度大,导致部分养殖废弃物污染问题时有发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4.5.1畜禽养殖主体责任意识不强

养殖场从业人员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畜禽粪污污染防治意识薄弱、守法意识淡薄,畜禽粪污污染防治主体责任意识不强,畜禽粪污污染防治主动性不够。

2.4.5.2农牧结合不到位

源头控制是治污的根本,畜禽废弃物利用得当就是有机肥,对畜禽养殖业的产业规划不足,导致畜禽养殖产业发展自发、分散,畜牧业和种植业的匹配度不高,农牧结合不到位。

2.4.5.3粪污治理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规模化养殖场污染防治设施配套率已达到100%,但部分畜禽规模以下养殖户存在配套治理设施不足、设计施工不规范、治理设施污染物排放达标率不高、配套消纳设施不全,亟待进一步改造升级。区散养户占比重较大,属于粗放型管理模式,其标准化程度比较低,畜禽粪污资源没有得到合理有效利用,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

2.4.5.4粪污转运系统及资源化利用体系尚不健全

田间配套设施和粪污拉运输送设施还很不完善,粪污转运体系尚不健全。粪污处理利用市场化运营机制还未有效建立,社会化服务组织对接种养主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不足,粪肥资源化利用路径不畅。

2.4.5.5长效监管压力大

前些年养殖污染整治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规模化养殖场,极少涉及规模以下养殖户,这些分散的、隐性的污染源还大量存在,监管难度较大。

3.规划目标

3.1目标确定

3.1.1规划指标

依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环办土壤函〔2021〕465号),畜禽养殖规划指标主要包括4项约束性指标。包括: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台账建设率、达标排放的畜禽规模养殖场自行监测覆盖率、养殖粪污和秸秆资源化利用有机肥项目、畜禽养殖场恶臭气体防控。

畜禽养殖规划指标

养殖规模

指标名称

指标

现状

目标值

2025年

指标属性

规模养殖场

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

%

约束性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76

80

粪污资源化利用台账建设率

达标排放的畜禽规模养殖场自行监测覆盖率

规模以下养殖户

养殖粪污和秸秆资源化利用有机肥项目

畜禽养殖场恶臭气体防控

3.1.2规划目标

在全面梳理国家和地方资金支持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及粪污资源化利用各类项目任务完成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实施方案(试行)》、《关于促进畜禽粪污还田利用依法加强养殖污染治理的指导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明确畜禽粪污还田利用要求强化养殖污染监管的通知》等部署要求,确定总体规划目标。

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目标:贯彻落实《广信区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以《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环办土壤函〔2021〕465号)为指导,坚持还田利用和种养平衡为导向,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因地制宜地建设粪污收集、贮存、处理、利用设施,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构建畜禽养殖新生态,促进畜禽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规划的主要任务在于提高粪污处理设施更新改造能力和水平,强化种养平衡能力和土地消纳粪污水平。因此,依据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规划与种养结合总体目标和6项约束性指标进行规划,优先治理养殖总量大、环境保护要求高的区域,逐步扩大到辖区其他需要治理的区域。

到2025年,建立科学规范、权责清晰、约束有力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构建种养平衡循环发展机制。使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物能得以妥善的处理和排放,保护水体和环境卫生。

①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100%;

②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

③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台账建设率达到100%;

④达标排放的畜禽规模养殖场自行监测覆盖率达到100%。

3.2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分析

3.2.1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

广信区农用地面积共有180741公顷,其中耕地26060公顷,占比为14.418%;林地146126公顷,占比为80.848%;园地6315公顷,占比为3.494%。其中广信区禁养区面积为1581.49k㎡,限养区面积520.71k㎡,则广信区可养区面积为130.14k㎡2。

表3-1广信区可养区畜禽养殖折算猪当量

农用地总面积/hm2

耕地

园地

林地

总可承载猪当量/万头

面积

/hm2

可承载

猪当量/万头

可承载猪当量

/万头

180741

26060

195.461

6315

21.792

146126

372.677

456.089

表3-2广信区规划可承载猪当量核算

可承载猪当量/万头

50%可承载猪当量/万头

现有养殖量折算猪当量/万头

富余量或差值

228.045

12.822

215.223

由此可知,当前广信区的土地承载能力仍然较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合理。

3.2.2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按照2021年广信区畜禽养殖量核算,折算合计为12.822头猪当量。根据畜禽养殖污染物产生量的类比调查。取一个猪当量日用水量为19L/日·头,年总用水量为88.92万立方米,占广信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0.06893%(广信区总库容1.29亿立方米)因此,水资源承载力可满足畜禽养殖发展需要。但考虑到部分区域时空分布不均,存在区域性缺水和季节性缺水。因此,应尽可能降低水资源消耗指标。

3.3目标可实现分析

广信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目标可实现性分析如下:

(1)全区土地承载力充足

(2)畜禽养殖粪污防治与资源化利用已具规模

根据广信区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2021年广信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现状为76%,拟通过整区推进工作,同时配套实施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和粪肥还田利用田间配套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完成后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可达到80%,可满足规划目标。

(3)资金筹措条件具备

为保障广信区政府和广大农民收入发展绿色农业、扩大经济效益的需求,广信区政府拟采取争取国家资金、吸纳第三方资金的方法先期对粪污处理设施进行试点建设,引导养殖业主积极筹措资金,节省化肥购置费用,以补偿投入的粪污资源化设施的前期投入,充分调动养殖业主防治污染的积极性,变被动防治为主动防治,在防治过程中获得收益。

4主要任务

4.1明确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总体要求

4.1.1严格落实畜禽养殖项目审批制度

严格落实环保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2021年版,生态环境部令第1号)有关规定,对年出栏生猪5000头(其他畜禽种类折合成猪的养殖规模)及以上,或涉及环境敏感区的畜禽养殖场(小区)项目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余填报备案登记表。加大对未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处罚力度,督促全区未办理环评审批手续的养殖业主及时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以农业绿色发展为导向,突出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严格落实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设施“三同时”制度,加强建设项目工程监理,严格项目验收,确保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效果。

4.1.2加强畜禽养殖分区管理

按照“平畈养猪禽、山区养牛羊”格局,实行养殖总量控制,确定畜禽养殖区域和养殖规模。严格执行《畜禽规模养殖管理办法》(试行)布局规划,规范生产经营秩序,减轻高密度发展造成的养殖业污染问题,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以优化畜禽养殖产业布局、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为目的,依据畜禽养殖“三区”划分方案,强化属地监管责任,强化禁养区内已关闭搬迁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的巡查和监管,严防“反弹”和“复养”现象。限养区实行畜禽养殖存栏总量控制,畜禽养殖存栏总量超过畜禽养殖存栏控制总量的,不得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小区),既有畜禽养殖场(小区)严格落实污染防治责任,又有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全部资源化利用或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对无法达到污染防治要求的实行限期整治,确保各类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总量分别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和控制标准,对无法完成限期治理的养殖场(小区),由区人民政府限期关停。适养区内新建、改建和扩建规模养殖场,必须符合畜禽养殖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坚持以地定畜、以种定养,在与区域环境容量、土地承载力相适应的条件下,推进“种养结合”资源化利用方式发展畜禽养殖业。

4.1.3推动畜禽养殖投入品结构调整

4.1.4构建种养循环发展机制

与《广信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的茶叶、水果、中药材等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相结合,按照“种养结合、生态养殖、以地定畜”的产业发展思路,优化畜禽养殖方式,建设一批种养循环示范基地,积极参与创建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强畜禽养殖规模与周围农作物种植面积配套,支持现代农业园区按照种植面积配套建设一定规模的畜禽养殖场,实施沼渣沼液还田,实现种养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支持在田间地头配套建设管网和储粪(液)池以及使用沼液运输车辆等方式,解决粪肥还田“最后一公里”问题。鼓励有机肥深加工,将大量集中或分散的畜禽粪便加工成有机肥。建立畜禽养殖业农牧结合粪污利用的自循环机制。完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发展改革、财政等多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种养结合循环发展。

对于消纳粪污土地面积充足的镇街,按照《畜禽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7959-2012)》和《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GB/T36195-2018)》有关要求,可采用粪污规范贮存堆沤后就近还田或厌氧发酵后就近还田两种模式,示意图见图4-1和4-2。对于粪污规范贮存堆沤后就近还田,要注意保障粪污堆沤时长,确保达到无害化处理利用要求后施用。

图4-1畜禽粪污贮存+就近还田模式

图4-2畜禽粪污厌氧+就近还田模式

当养殖场(户)周边粪污消纳土地不足时,以镇街为基本单元,规模养殖场可将固体粪便委托处理,通过与有机肥厂、专业沼气工程企业、社会化粪肥服务机构、果菜茶种植基地、种植企业或合作社等第三方签订用肥协议,确定种养两端粪肥产用合作关系。液体粪污用于规模养殖场自有土地或与周边种植户签订消纳协议,施用于附近农地(图4-3)。养殖户分布集中的区域,建设粪污转运中心,统一收集、统一处理利用。鼓励各地探索建立第三方粪肥服务机构集有机肥生产、配送、施用和有机肥料电商等全程服务模式。

图4-3畜禽固体粪肥委托处理和液体粪肥就近还田模式

4.1.5优化畜禽养殖空间布局

围绕全区空间发展重点和定位要求,进一步优化调整全区乡镇间以及流域内畜禽养殖空间布局。结合城市发展规划,严格控制生态旅游区域畜禽养殖数量。以土地承载能力负荷率较高的乡镇为重点,引导其区域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向环境容量大的区域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和果菜茶优势区域等适养区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剩余容量较大的区域进行适当转移。鼓励建设与广信区现代农业园区土壤承载力相配套的畜禽养殖场。

4.1.6强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

落实《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要求,新建、改建畜禽养殖场配备必要粪污收集、贮存、处理、利用设施。以路口镇、石城镇、港口乡为重点,持续推进干法清粪工艺改造,完善雨污分流、暗沟布设的污水收集输送系统,实现雨污、干湿分离。加快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节水节料、环境控制等设施装备升级,高标准建设粪污利用设施,推广畜禽养殖自动化装备、智能化监控,积极创建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养殖场。支持集约化畜禽养殖场以及养殖专业户配套建设粪污利用设施,提高畜禽粪便处理率。规范畜禽养殖散户养殖,必须按照要求配备沉淀池、三级化粪池等设施,严禁向自然水体或其他区域直接排放畜禽粪便、沼液、沼渣。引入第三方运维机制,积极推动设施的专业化运营管理,针对养殖散户,重点推进第三方服务机构和养殖企业对养殖户的粪污处置进行指导和服务,探索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代为收集、运输、集中处置模式。

4.1.7加强畜禽养殖温室气体与氨气防控

4.1.8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

构建以公益性及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服务体系,通过项目支持、资金补助、用地协调等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和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建立由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统一收集、运输、集中处置或技术运维模式。将养殖散户逐步纳入基层网格化管理,基本实现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全覆盖。

4.2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

4.2.1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循环化利用

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为重点,以沼气生产为主要处理方式,以农用有机肥和农村能源为主要利用方向,全面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全面推进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基础设施标准化改造,建设1个畜禽养殖废弃物集中收集处理中心,配套农用有机肥生产和沼液储运等设施,打通粪污肥料化、能源化利用通道,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就地就近消纳利用。并对大型规模养殖场、中小型规模养殖场实行分类治理,按实际需求选择适宜的一种或多种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对养殖工艺和粪污治理设施进行改造升级。采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的畜禽养殖场户应建设堆返肥、粪污密闭贮存和沼气收集处理等设施,做到防渗、防雨、防溢流。采用达标排放的规模养殖场,应建设酸化调节池、高效生物处理池、好氧膜生物反应池等设施,引导大中型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有机肥车间。

根据各畜禽养殖场户粪污消纳土地(含土地流转)配套情况,优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对配套农用地面积不足的畜禽养殖场户,指导通过减少畜禽存栏量、新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增加配套农用地面积、污水深度处理后达标排放、增加有机肥外售量等措施,确保做到种养匹配。对配套土地面积充足的畜禽养殖场户,指导优化粪污处理方式,逐步降低处理成本,确保粪污充分腐熟发酵。

持续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工作,培育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市场主体,建立有机肥生产和使用奖补政策机制,对涉农项目资金扶持种植果树、蔬菜、茶叶等大户发展时优先补助使用有机肥,推动业主产地及周边建设畜禽养殖废弃物堆沤和沼渣沼液无害化处理、输送及施用等设施,配套特色农业生产的机械施肥、水肥一体化等设施,提升有机肥施用技术与配套设施水平。

4.2.2加强畜禽养殖臭气防控

合理优化畜禽圈舍布置,提高场内空气流动性,及时清理粪便及垫料。推进养殖业主在畜禽饮水、饲料中添加有益生物菌,促进畜禽消化、吸收能力,减少畜禽粪污产生量。正确选用优质饲料,探索推广低蛋白高能量饲料,降低排泄物中蛋白质的残留量,减少畜禽栏舍中恶臭气味的产生。鼓励养殖业主在圈舍、粪沟、粪污集中处理区以及养殖场周围喷洒、喷雾化学除臭剂、治污除臭剂或微生物除臭剂,减少臭气扰民。加强畜禽养殖场与还田利用的农田之间污水输送网络管理,严格控制污水输送沿途的弃、撒和跑、冒、滴、漏。畜禽粪污收集后送至集中粪池进行加蓬及水泥硬化处理,防止雨水进入造成溢流和下渗。采用规律性地翻动堆肥,并适当的通风,或在堆肥中掺入具吸附作用的某些物质等措施,减轻或完全消除恶臭气体的刺激。

4.2.3加快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建设

按照“生产高效、环境友好、产品安全、管理先进”的标准,通过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加大有机肥生产和使用扶持政策,引导农户使用以畜禽粪便为原料的商品有机肥或规模化积造的农家肥,建立粪肥还田利用的通道,推进有机肥、农家肥补贴政策和耕地有机质提升奖励政策。加强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指导和服务,组织实施农业农村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梳理一批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点、示范区,鼓励发展种养结合、资源内部循环的绿色循环农业。

4.2.4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置

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无害化处理企业为重点,完善畜禽死亡报告、定点收集、核实登记等制度。构建完善“政府主导、企业运作、保险联动、智能监管”的集中无害化处理运行机制,实现病死畜禽资源化利用。大力推进动物无害化处理公司、乡镇病死畜禽收贮点建设,完善全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为杠杆,建立健全养殖保险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联动机制,建立与无害化处理率相挂钩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财政补助机制,切实降低养殖户无害化处理的实际成本。推动落实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属地管理责任及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切实规范全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行为,防止发生病死畜禽进入市场流通环节或随意丢弃现象,确保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4.3完善粪污处理设施和利用设施

4.3.1养殖场(户)设施建设

(1)畜禽规模养殖场清洁生产设施建设

结合实际情况,市区畜禽规模养殖场清洁生产设施的建设主要按照“12321”原则,即“一控”:改进节水设备,改造畜禽饮水器,从源头控制用水量;“两分”:圈舍及粪污贮存设施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建设雨污分流、暗沟布设的污水收集输送系统,实现雨污分离,推行干清粪,实现干湿分离;“三防”:配套设施符合防渗、防雨、防溢流要求;“两配套”:配套建设储粪场和污水储存池;“一基本”:推进畜禽粪污基本实现全量收集、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明确提出整改时限及配建要求。从源头节水、优化清粪方式、雨污分流、栏舍臭气控制几个方面对市区规模养殖场进行清洁生产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2)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建设

市区畜禽规模养殖场建设新一代粪污处理设施,实现畜禽排泄物的资源化。通过高温快速干燥法、分离法等对畜禽排泄物进行处理,杀死其中所携带的病原菌等,将畜禽粪便转化为饲料。然后将已经处理的畜禽排泄物按照相应的比例与其他畜禽所需营养元素进行科学配比,对其加工,生产出更加适合畜禽生长需要的饲料,实现畜禽排泄物的饲料化、商品化。

此外,畜禽排泄物含有多种元素,不仅可以作为饲料,实现其循环利用,还可以在经过厌氧发酵方法处理后,生成清洁的新能源——沼气,实现资源的多级利用。首先,畜禽粪便污水进行发酵产生的沼气作为燃料,不仅具有经济、实惠的特点,同时也具有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空气质量的特征。其次,处理过后产生的沼液,不仅可以作为肥料直接还田,同时还可以进入鱼塘作为鱼饲料。最后,对沼渣进行深加工,把它制作成比较高效的、在质量方面还比较优质的有机肥料。由此可知,畜禽排泄物实现沼气的过程,不但实现了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还把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起来,还能够非常有效的促进多个层面而且又比较高效利用的生态化农业良性循环系统的成功形成。

(3)规模以下养殖户清洁生产设施建设

市区现有规模以下养殖户逐步淘汰全程水冲粪等清粪方式,新建养殖户杜绝水冲粪清粪方式,实现废水源头减量。主要任务主要包括粪污输送管道以及排水系统的建设和改造。

①实现雨污分离。各养殖户须通过改造排水系统,实行雨水、污水收集输送系统分离。污水收集输送系统应采用封闭管道式,不得采取明沟或暗渠布设,彻底避免雨污合流,实现废水减量化。

②实行干湿分离。各养殖户杜绝水冲粪和水泡粪做法,做到干化清粪、集中堆积。根据饲养规模、生产条件和对干粪的利用方式,建造相配套容积的“防雨、防渗、防漏”的堆粪场所,堆积发酵,发酵后的粪肥要全部还田,有效防止粪污造成的环境污染。

③发展清洁生产。大力推广畜禽养殖场清洁生产技术。清洁生产是将畜禽养殖污染预防战略持续应用于畜牧生产全过程,通过不断改善管理和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排放,清洁生产推广技术对于防治畜禽养殖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先进的清粪工艺和饲养管理技术,可大幅度降低污染物产生量。如环保型饲料应用现代营养学原理,通过生物制剂、微生物酶制剂、饲料颗粒化、饲料膨化或热喷等技术处理,在不降低畜禽生产水平的基础上,从源头上控制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提高畜禽的饲料利用率,尤其是提高饲料中氮的利用率,并抑制、分解、转化排泄物中的有毒有害成分,从而降低氮、磷和各种金属物质的排泄量和有害气体排放量。同时,通过对畜牧场区的绿化、立体养殖等措施,可实现畜牧养殖业无废物排放,资源再生利用的绿色畜牧产业。

(4)规模以下养殖户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建设

“十四五”期间,大力推进规模以下养殖户粪污治理设施建设,并保持正常运行,委托第三方进行粪污处理的要签订协议,明确相互责任,确保粪污资源化利用。因此,市区应当加强区域统筹,主要面向中小规模畜禽养殖场,建设区域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大力推进基于第三方的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模式,促进种养循环发展。建议面向中小规模畜禽养殖场,建立政府主导、第三方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畜禽养殖粪污集中处理与综合利用模式,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畜禽粪污资源利用和污染防治新模式,从根本上扭转畜禽粪污治理总体效果不显著的局面。到2025年,规模以下养殖户基本完成养殖污染治理设施建设,配套与养殖数量相适应的粪污处理设施,避免粪污乱排、乱放的现象,实现粪污还田利用。

区需要对30家规模以养殖户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包括堆粪场和污水贮存池。

4.3.2田间配套设施建设

在粪肥替代化肥施用的实践中,由于粪肥体积大,不易运输,且由于粪肥味道较重,所以农户一般不愿意直接购买粪肥。因而可以在田间地头设置田间粪污贮存场。同时,加强农户种植农作物的环境保护和发展绿色农业的意识,通过各种形式使得农户认识到化肥过量的危害,从而增强农户施用有机肥的主动性。

但是,尽管农户意识到有机肥施用的优点,仍有可能不会施用有机肥,其原因之一是精制有机肥的价格相对较高,而粗制有机肥的肥效不佳,化肥价格居中且质量有保障,且我国2018年发布的《关于实施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的通知》只针对种粮大户有补贴,因而农户从经济利益角度考虑,不会选择较大的成本购买有机肥。

区畜禽养殖量较大的村,需建设田间配套粪污无害化设施,包括粪便堆放场和污水贮存池。

4.3.3粪污转运及集中处理中心

根据粪污处理利用需求,建设畜禽粪污转运及集中处理中心。粪污转运中心的主要目的是针对田墩镇、四十八镇的畜禽数量较大,但畜禽土地承载力总体不足,需要建设1个粪污转运及集中处理中心或是有机肥厂,将富余的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后,运输至签订土地消纳协议的乡镇进行资源化利用。

4.4建立健全台账管理制度

为规范养殖场档案管理,增强养殖场档案的实用性和有效性,需完善畜禽规模养殖场和规模以下养殖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计划和台账管理制度。

4.5强化环境监管

4.5.1完善畜禽养殖监管机制

4.5.2完善信息报送机制

督促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落实污染防治主体责任,规模养殖场需制定年度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计划,计划内容应包括养殖品种、规模以及畜禽养殖废弃物的产生、排放和综合利用等情况,确保畜禽粪污去向可追溯。配套土地面积不足无法就地就近还田的规模养殖场,应委托第三方代为实现资源化利用,及时准确记录有关信息。逐步推行畜禽养殖户粪污资源和利用台账管理。各乡镇落实畜禽养殖属地管理责任,实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工程累计工程进度、整治污水偷排偷放行为专项行动执法情况与报送制度。依托全国养殖场直联直报系统、楚天兽医药云平台、5G、无人机等硬软件,对主导产业进行动态监测,发现有病死畜禽,要及时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健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档案制度和报送制度。健全畜禽死亡报告、定点收集、核实登记等制度,督促、指导病死畜禽无害化回收处理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定期监督检查和通报无害化处理工作进展情况。整合畜牧兽医工作信息资源,推进畜牧养殖档案和监管工作电子化,全面推进养殖场业主生产情况直联直报,对规模养殖场实行全覆盖备案,并进行分类管理。

4.5.3提升畜禽养殖污染防控“智慧”水平

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建设一批智慧畜禽养殖示范场。推进畜禽养殖业设施化和智慧化,逐步推广自动喂料、排泄物机械化清运与综合利用、养殖环境智能控制等先进设施。探索养殖企业生产管理数据与行政管理平台的数字化对接,动态掌握全区规模畜禽养殖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置厂、畜禽定点屠宰企业变化,以及辖区养殖规模、废弃物综合利用、污染防治设施建设等情况。加强粪污处理监管,推进万头以上养猪场及重要配套设施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并接入当地行政监督综合管理平台。建立无害化处理监管信息系统,配备无害化处理设施运行视频监控设备,推动实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信息化监管。

4.5.4加快新防治技术研发与推广

依托市级项目以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撑,以建设种养良性循环发展基地等项目为抓手,加快推动畜禽养殖业集成绿色高效技术的研发,引导、鼓励有条件的养殖企业在畜禽遗传资源上投入,探索有利于畜禽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共享机制。鼓励大型养殖企业、兽药经营企业、饲料生产企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等组建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团队,为中小养殖场户提供畜禽良种繁育、饲料营养、疫病防控、机械生产、产品储运、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一条龙”、“菜单式”实用科技服务。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筛选和评估,针对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突出的区域,加强水质监测和污染物溯源分析,制定实用技术目录,提出控制污染物排放、改善水质的具体措施,建设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用技术示范工程。建立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大力推广应用绿色养殖技术、绿色饲料,鼓励采用环境控制和综合减臭技术。结合广信区实际,推行“以地定养、种养一体”循环养殖模式,积极推广全量机械化施用,逐步改进粪肥施用方式。

5重点工程

5.1规模化养殖场建设及标准化改造工程

5.2散养户污染治理工程

积极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完善粪污收集管网、建设集中式大型沼气池、有机肥厂等公共基础设施,扩大粪污收集范围,将散养密集区、养殖小区的粪污集中进行处理,实现养殖废弃物的统一收集、集中处理。落实“一池三改”措施,建设沼气池,与改圈、改舍、改厕、改厨相结合,使人、畜粪便、厨房污水均进入沼气池,达到无害化处理,沼气燃用等,从而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实现资源综合化利用。对有条件的村庄在可养区内建设畜禽养殖小区,集中建造畜禽栏舍,饲养某一特定畜禽、由多户农民分户饲养、实行统一办法管理的畜禽饲养小区。通过建设畜禽养殖小区,实现畜禽养殖散养户散养集约化经营、统一管理和污染集中控制。结合美丽农村建设,逐步减少农村散养畜禽养殖数量,有条件的村庄应采取生态处理等方式对化粪池的出水进行自然消纳处理,引导农户对粪渣资源化利用,成肥还田,提倡将农村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进行资源化利用。

5.3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

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全面推进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基础设施标准化改造,配套农用有机肥生产和沼液储运等设施,打通粪污肥料化、能源化利用通道,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就地就近消纳利用。并对大型规模养殖场、中小型规模养殖场实行分类治理,按实际需求选择适宜的一种或多种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对养殖工艺和粪污治理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推进养殖粪污和秸秆资源化利用生产有机肥项目,新建1个年加工量5万吨的有机肥加工厂,引导大中型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有机肥车间。

5.4种养结合生态养殖工程

因地适宜选择种养结合模式,对于满足种植耕地消纳粪污的养殖户应采取就近“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畜禽干粪堆积发酵后直接施用到周边农田园林地。对于畜禽粪污超过周边承载量的大中型规模养殖场,推广应采取“有机肥生产、异地利用”模式,即异地开展建设配套相应承载利用能力的种植业基地,干粪发酵处理后,异地转运至农田园地,该模式解决畜禽排泄物同时也给种植业提供了肥料。对于散养密集区采取“分散处理、集中利用”模式,即对养殖场畜禽粪尿污水干湿分离后,采用专人专车上门收集,集中发酵处理后制成有机肥出售。

与《广信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的茶叶、水果、中药材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相结合,按照“种养结合、生态养殖、以地定畜”的产业发展思路,优化畜禽养殖方式,建设一批种养循环示范基地。广信区拟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以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蔬菜、绿化苗木为主、贯穿田墩镇、黄沙岭乡、四十八镇和皂头镇等乡镇达30平方公里的农业开发示范带,推广使用稻(再)-油(肥)周年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白芨黄精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油菜“345”模式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稻田综合种养技术等适宜广信区生产实际的农业技术,秉承种养一体化循环、信息化精准滴灌等现代农业理念,与正大集团在饲料、有机肥等方面全面合作,打造面积超万亩的综合农业示范园区。

5.5畜禽养殖场恶臭气体防控

畜禽养殖场要加强恶臭气体净化处理并覆盖所有恶臭发生源,排放的气体应符合国家或地方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存栏大于2000头以上生猪当量的大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产生的恶臭气体,宜采用生物吸附和生物过滤等除臭技术进行集中处理。存栏1000-2000头以上生猪当量的大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应针对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与利用过程的关键环节,采取场所密闭、喷洒除臭剂等措施,减少恶臭气体扩散,降低恶臭气体对场区空气质量和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存栏500-1000头生猪当量的中小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宜通过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加强圈舍通风、建设绿化隔离带、及时清理畜禽养殖废弃物等手段,减少恶臭气体的污染。

5.6环境监测监管和能力建设项目

对照国家各项建设标准,强化基本和专项监测仪器设备配置,实施环境监测、动物防疫、固体废物管理等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面达到国家标准,装备水平满足日常监管工作需要。全面推进环境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畜牧养殖档案和监管工作电子化,全面推进养殖场业主生产情况直联直报,对规模养殖场实行全覆盖备案,并进行分类管理。建立无害化处理监管信息系统,配备无害化处理设施运行视频监控设备。

6工程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1项目投资估算

项目投资估算根据其性质不同,2021-2025年广信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建设项目投资如下。

广信区2021-2025年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项目名称

建设

地点

性质

建设内容和规模

建设年限

资金预算

(万元)

广信区15万头生猪定点屠宰场项目

新建

按现代养殖屠宰技术标准,在茶亭经济开发区选择一块60亩左右的地建设5万头生猪的规模化、标准化的生猪屠宰基地、项目涵盖屠宰、精深加工、仓储冷链等建设内容。

2021-2025年

建设1条粪污无害化处理生产线,年处理粪污、秸秆20万吨;生产有机肥5万吨。

畜禽养殖场恶臭气体防控(补贴)

物资补贴

存栏大于2000头以上生猪当量的大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产生的恶臭气体,宜采用生物吸附和生物过滤等除臭技术进行集中处理。存栏1000-2000头以上生猪当量的大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应针对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与利用过程的关键环节,采取喷洒微生物除臭剂等措施,减少恶臭气体扩散,降低恶臭气体对场区空气质量和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存栏500-1000头生猪当量的中小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宜通过加强圈舍通风、推广使用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和生物除臭剂等生态制剂、及时清理畜禽养殖废弃物等手段,减少恶臭气体的污染。对入选使用的微生态制剂产品进行补贴,引导养殖户使用微生物制剂进行养殖恶臭气体处理。

环境监管监测和能力建设

对全区31家规上养殖企业进行实施环境监测、动物防疫、固体废物管理等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面达到国家标准,装备水平满足日常监管工作需要。全面推进环境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畜牧养殖档案和监管工作电子化,全面推进养殖场业主生产情况直联直报,对规模养殖场实行全覆盖备案,并进行分类管理。建立无害化处理监管信息系统,配备无害化处理设施运行视频监控设备。

6.2资金筹措

广信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依据“谁污染谁治理”原则,建设投资以养殖场(户)自筹为主,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拨款、地方财政拨款、其他部门委托贷款、银行贷款以及政府补贴为辅。同时,将粪污资源化利用进行市场化运作,引入第三方投入资金,建设粪污资源化有机肥厂。

6.3工程实施计划

6.3.1工程计划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计划为2021-2025年,所有工程项目将按年度进度要求逐步实施。预计2025年12月前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具体实施进度由各区域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

6.3.2项目管理

(1)项目建设过程的管理机构及管理模式

(2)工程管理措施

①各项目组要互相配合、协调工作,按工程总进度表分步实施。

②区政府成立广信区畜禽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设专人负责,落实建设资金。

④加强项目建设、监督管理、检查,分月份、季度、年度制定计划,并按制定的计划及时检查、调整,确保资金的使用和项目按要求完成。

7效益分析

7.1环境效益

通过统筹安排、合理设计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项目,有效缓解农业面源污染、改善水环境质量。通过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养殖方式,发挥废弃物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的环境成效,农村地区粪便乱堆、污水乱排的现象有所改观,村容村貌得到改善,人畜混居状况有所缓解,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得到提高。通过依法划定禁养区并强化污染防治,对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域进行重点整治,将有效提升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农村居民健康得到保障。

7.2经济效益

通过落实严格环境准入、强化污染源头管控、加强技术引导示范、推行清洁养殖方式等措施,将促进畜禽养殖业的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引导产业生态化、规模化、集约化转型,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机肥生产、沼气能源工程建设,将促进废弃物综合利用和产业链有效延伸,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价值,提升产业综合效益,拓宽农民创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7.3社会效益

在畜禽养殖承载力范围内,合理新增畜禽养殖量。通过实施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工程及养殖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将实现广信区畜禽养殖污染物总量减排,加快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进程。各类技术示范工程将发挥积极的引导、带动和辐射作用,提高养殖企业和养殖户自发减排的积极性,促进全区畜禽养殖业污染减排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巩固减排工作成效,为保障广信区“十四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的实现发挥重要作用。

8保障措施

8.1加强组织领导

8.2责任分工

8.3强化监督管理

制定科学、规范、严格的考核体系、督查方案和目标考核办法,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执法力度,完善多部门联合监管、专项监督和舆论监督等多种监管方式。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有机肥还田利用等有关政策落实等指标为重点,建立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绩效评价考核制度,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评价考核体系。依法切实履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属地管理职责,强化监管,落实责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环保举报热线的监督作用,鼓励公众对擅自建设畜禽养殖场、擅自停运污染防治设施和违规排污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努力营造政府引导,业主自律、群众参与、媒体监督的良好氛围。

8.4加大政策和技术支撑

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和政策支持,拓宽资金渠道,加强资金整合,探索建立涉及财政、企业、社会的多元投入机制。优先制定和实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环境监测收费等优惠和扶持措施。出台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环境经济激励政策,对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减排成效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高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区实施税收减免、奖励补贴等优惠措施;针对商品沼气设施建设、有机肥生产等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综合运用信贷、税收、补贴等机制模式,加大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支持力度。

8.5强化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

主办:广信区人民政府地址:上饶市广信区吉阳西路1号邮编:334100

THE END
1.养殖场废水处理技术(精选十篇)养殖场废水处理技术 篇1 1.1 物理化学法 1.1.1 固液分离技术 畜禽养殖废水固体悬浮物含量一般都很高, 无论采用什么工艺系统或综合处理方法, 固液分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工艺环节。固液分离技术一般包括过滤、筛滤、离心、絮凝、沉淀等。常用的设备有格栅、筛网、滤网、卧式离心机、压滤机、离心盘式分离机等。利用化粪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t2sn5mk.html
2.养殖场污水处理技术方法养殖场废水怎么处理饲料生物异味问题:废水中可能含有硫化氢、氨气等恶臭气体。 养殖场废水处理案例分析: 针对养殖场废水的处理,通常会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固液分离:首先通过筛网、沉淀池或离心机等设备去除大部分固体物质。 生物处理:如厌氧消化、好氧处理(活性污泥法、氧化沟、生物滤池等)来降解有机物和去除氮磷。 http://healthnews.sohu.com/a/789866900_121923747
3.禽畜养殖场污水处理设备品牌:顺启环保禽畜养殖场污水处理设备筛滤法常见的工艺有格栅和固液分离,格栅用于养殖污水场集污池前端,主要作用是去除废水中的树枝、枯草、塑料袋、输精管、针管等大型漂浮物质,以免影响后端的固液分离;固液分离是养殖废水处理必不可少的主要工艺之一,甚至成为核心工艺之一,主要作用是去除废水中的粪便,减小后端废水处理难度,减小生化运https://china.guidechem.com/trade/pdetail23902492.html
4.太阳能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农村污水处理设备潍坊净源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许福强—15689807168 QQ:511767314 公司秉承 持续创新、追求完美、勇担责任的核心价值观,践行 净化环境,造福人类的企业宗旨,注重社会效益和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为客户持续创造卓越价值。主要致力于养猪场污水处理设备,屠宰场污水处理设http://fuwuhuanbao.51sole.com/
5.奶牛养殖场污水处理工程隆鑫环保工程案例奶牛养殖场污水处理工程,该工程处理水量为110m3/d,处理效果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 2002)二级标准。http://www.epwho.com/engineering/show-6833.html
6.养殖场污水处理设备公司生产养殖场污水处理设备公司生产 养殖场废水处理设备厂家特点: 1、一体化养殖污水处理设备由一个或多个单元经现场联接组合而成,体积小、重量轻,易于运输,方便安装; 2、采用玻璃钢、碳钢、不锈钢防腐结构,具有耐腐蚀、抗老化等优良特征,使用寿命长达20年以上; http://99570878.b2b.11467.com/news/1900149.asp
7.南宁养殖场污水处理设备南宁产品中心一、养殖场污水处理设备概述 根据养殖畜禽种类的不同,养殖污水分为:养鸡污水、养鸭(鹅)污水、养兔污水、养猪污水、养牛污水以及养羊污水。 养殖污水特征:有机物浓度高、悬浮物多、色度深,因含有大量动物粪便而致使NH3-N浓度很高,并且含有大量的致病性细菌。污水中的污染物主要以固态、溶解态存在的碳水化合物形式存在http://www.sdzyqq.com/products/21/nanning_show_289.html
8.猪场废水处理主要工艺方法(一千头养猪场污水处理)下面介绍的中小猪场污水低成本处理达标排放方案则只需要几个水池(大部分养殖场都有,只需要增加1-3个即可),不需要电力和几乎不需要人工,处理1立方污水成本不到1元。 1.处理后流到鱼塘(鱼塘之前的废水全部处理完毕)后,鱼塘排出口的水质能够达到排放标准(COD400以下、氨氮80以下,总磷8以下,其实会更低,能够达到养殖四http://www.leptech.cn/show/xxy/2717/
9.养鸡场废水处理方案(畜禽养殖废水处理工艺)综上所述,选用合适的生物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地净化养鸡场的废水,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养鸡场也应该加强日常管理,降低废水排放量,早日达到环保标准。 2、畜禽养殖废水处理工艺 畜禽养殖废水处理工艺是将畜禽养殖场的排放废水分离、去除污染物质、减少水量,使其能够达到国家环保标准的一种技术方法。在现代畜禽养殖工业中,废水http://www.kendingde.com/xinwendongtai/19886.html
10.高效生态养殖技术网养殖场环保养殖场污水处理饲料发酵剂非洲高效生态养殖技术网专业为您提供养殖场环保、污水处理,公开非瘟发酵中草药组方和解决方案,饲料发酵剂,多年生牧草,有机肥发酵剂,生态养殖,广西生态养殖,健康养殖,养殖场环保,生态养殖技术,现代生态养殖技术,什么是生态养殖,低成本养殖,无污染养殖的相关信息,想要了解更多详http://www.syc163.com/
11.养殖废水处理养殖场废水处理技术包括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深度处理和自然处理等类型,其中A/O、上流式 厌 氧污泥床(UASB)、升流式固体厌氧反应器(USR)、沼气池、氧化塘、化学氧化和混凝等工艺技术均比较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每种处理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限制,可以根据养殖场废水特征以及当地政策等情况,选择不同的技http://www.ahqse.com/item_25238520_2710046.html
12.生猪养殖废水范文9篇(全文)生猪养殖场粪污进入沼气工程处理系统前处理减量控制措施:一是采取猪粪干捡,规模化生猪养殖80%左右的猪粪经收集加工生产商品有机肥,不进入养殖废水沼气处理系统,有效减轻了系统处理压力。二是污水进入厌氧发酵池前进行固液分离处理,经分离后污水有机负荷量可减少50%以上。三是实行雨污分流制,生猪养殖场排水系统实行雨污https://www.99xueshu.com/w/ikey1swcjp1y.html
13.博华污水设备加工泰安一体化养殖场污水处理设备价格博华 污水设备加工 泰安一体化养殖场污水处理设备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是将一沉池、I、I***接触氧化池、二沉池、污泥池集中一体的设备,并在I、I***接触氧化池中进行鼓风曝气,使接触氧化法和活性污泥法***结合起来,节省了找人设计污水处理工艺和做基础建设的繁琐。 https://www.china.cn/qtwushuichulisheb/5094702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