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关于开展洪湖水质改善提升行动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经我局会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荆州市生态环境局洪湖市分局、市科技经信局、市农业农局、市城管执法局、市住建局、市山水办、市水质攻坚办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诚如您所言,洪湖作为湖北省第一大淡水湖泊,多年以来一直承载着江汉平原调蓄与灌溉功能。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洪湖湖泊生态发生巨大变化,出现了湖泊水体严重污染、生态资源枯竭、湖泊调蓄能力降低等诸多问题,特别是洪湖水质恶化导致一系列生态问题,严重影响到沿湖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因此您提出的洪湖水质改善提升活动的建议是符合洪湖高质量发展方向的。
一、推进城镇生活污水整治情况
(一)开展管网溯源排查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累计完成主管网清淤检测254.7公里。城区主管网340公里测绘物探已全部完成,剩余34.3公里支管网已开展常态化人工排查。城区雨污管网图绘制与排查检测问题整治方案已基本形成。同时,完成5个沿湖乡镇61公里管网检
测排查,疏通管网17处,整治渗漏点3处。螺山镇新联村北闸居民散居点37户厕改工作也已全部完成。
(二)做好沟渠排口排查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按照“一口一源、一口一策”原则,对城区13条重点沟渠进行常态化治理,进一步摸清沟渠生活污水直排口情况,摸排入沟入渠直排口数量,全力做好现场勘测排查与问题排口整治方案。截至目前,累计发现排水(污)口602处,其中问题排口161处,并形成了排口溯源一张表、一张图,按照“整治一批、清理一批、规范一批”的原则,常态化排查溯源,持续优化整治方案。
(三)推进工程治理措施
管网整治提升方面,70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完成财评,正开展招投标工作;沿河西路社区、人民路社区、跑马路社区等7个社区的道路及管网更新改造工程市政部分已完成验收;针对埠村、老官庙村、万家墩村雨污混流问题,正在制定雨污分流工作方案。
乡镇污水管网提升方面,目前全市17个乡镇污水处理厂管理上已实现远程监控、在线监测全覆盖。乡镇污水处理厂新建及提标升级和配套管网(二期)项目,螺山、汉河、小港等10个乡镇及管理区管网改造工程,已累计完成工程量的97%,龙口泵站施工已基本完成;瞿家湾镇、大同湖管理区存量管网已基本完成,现正进行支管网改造,滨湖街道、沙口镇存量管网改造工程已启动。
二、推进工业污染整治情况
(一)开展摸底排查
印发《关于开展全市工业企业水环境治理规范提升专项行动的通知》,全面摸排各乡镇区街道向洪湖流域直接和间接排污的涉水工业企业。截止目前,共排查涉水企业266家,存在问题的涉水企业68家,其中重点排污企业2家,一般排污企业40家,小微排污企业26家。
(二)加快问题整改
印发《洪湖市涉水企业问题整改验收规范指引》,规范涉水问题企业的整改与验收流程。截至目前,68家存在问题的涉水企业中,巨仁饲料、卡拉赞生活用品等2家企业已经完成了整改;新堤叶氏卤制品、湖味鲜原产食材等2家企业进行了搬离;其他64家,11家正在停产整改中,53家企业按照整改措施,序时推进中,预计7月底全部完成整改。
(三)加强督导检查
市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联合荆州市生态环境局洪湖市分
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到滨湖、小港、螺山、汊河、沙口、瞿家湾6个沿湖乡镇开展工业源水质提升督查工作,通过查看环评资料、观察现场生产方式、实地检查污水设施等方式,对联合执法要求整改的33个环境问题作进行督察。目前,整改类33个环境问题均已完成。
(四)落实工程措施
推进化工园区“一企一管”工程项目建设,目前,“一企一管”项目已完工,项目完成投资3500万元,建成“一企一管”管长33300m,其他连接管(厂内管道、连接处管道、预留管道)长12700m,合计46000m。增设化工污水处理单元,包括调节池及进水监测室、铁碳微电解塔、芬顿氧化塔、调碱沉淀池、加药间、污泥储池和双氧水储罐区。该项目已完成5家投产化工企业接管,并进水运行。
三、推进沿河沿湖排口整治
我市长江入河排污口449个,四湖总干渠排污口369个,入湖排污口150个,全市共有排污口968个。全面贯彻落实“排查、监测、溯源、整治”四项重点任务,根据“依法取缔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规范整治一批”原则,全力推进我市沿河沿湖排污口整治。
截至目前,长江入河排污口449个,已上报荆州完成验收销号300个,第二季度148个正在申报公示阶段,6月底全面完成全市449个长江入河排污口验收销号工作。入湖排污口已上报荆州整治完成150个,目前正继续开展复核监测整治工作,4月底已完成复核整治工作。四湖总干渠排污口已于4月15日全部完成369个排查溯源工作,截止目前已整治完成187个。
四、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整治
(一)城乡生活垃圾整治基本情况
目前,城区现有生活垃圾中转站23座,配有垃圾转运车辆10台,日转运量约160吨。中心城区主次干道共布置880只蝴蝶型绿色环保果皮箱,部分道路及小区安装70座垃圾分类亭,满足城区居民倾倒垃圾需求。日常收运均采用市场化作业,有专职环卫工人负责清扫,收运公司统一收运,做到日产日清,全闭环式管理。
(二)实施垃圾无害化处理
洪湖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于2018年6月开工建设,2021年9月点火投入运行。项目总投资约3.78亿元,日处理生活垃圾800吨,满足我市垃圾无害化处置需求。我市城乡居民每日产生生活垃圾约420吨,年产约15.3万吨,均直接运至垃圾焚烧厂进行焚烧处理,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覆盖率达100%,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建筑垃圾处理工作进展。鉴于目前我市暂无正规的建筑垃圾处理中心,所以我局的做法是在城区租赁一处厂房,作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分拣中心,分拣中心占地20余亩,建有非封闭式钢构棚一个,面积约1000平方米,有害垃圾存放间1间,面积约20平方米,配有抓手车1台,铲车1台,垃圾转运车2台,分拣人员8名。建筑垃圾的处理流程一般由城区物业小区、临街装修门面进行简易分拣后,自行将建筑垃圾运至分拣中心,分拣中心处理模式主要为简易分类分拣、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建筑垃圾集中清运至分拣中心后,经过二次分类分拣资源化利用,将建筑渣土用于路基铺垫和工程回填,将可回收利用垃圾在空场地堆放,其他垃圾转运至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焚烧处理,将有害垃圾进行存放,达到一定数量后交由专业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
餐厨垃圾处理工作进展。洪湖市城区餐厨垃圾处理站于2021年6月正式投入运营,投放餐厨垃圾收集1280余个,专用收集车5台,实行专人专车专运,定点定时收集,再由密闭车统一运至垃圾焚烧厂进行无害化处理,所产生的油脂由岳阳县新诺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回收再利用,做到了环保高效循环创收。
五、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整治
2024年计划完成50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治理率累计达到54.7%。现已完成螺山镇界牌村、双建村、袁家湾村、汉河镇小港村、滨湖办事处滨斗湖村太马湖村、沙口镇、柳口村、芦花村等13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目前治理率达到39%,还有37个行政村的治理任务都在持续推进中,确保2024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能完成目标任务。
(一)依托“厕所革命”全力推进6831户的改厕工作
全面启动5个乡镇、21个村、6831户的改厕工作,因地制宜选用“小三格+微动力”等改厕模式。截止5月26日,已完成5936户,剩余895户未完成。同步推进其他10000户改厕任务,按照2024年年度计划和厕改规划,拟完成全市沿河其他乡镇10000户改厕任务,目前已有沙口镇、瞿家湾镇、等乡镇启动了改厕工作。
(二)实施农村黑臭水体摸排整治工程
摸清了底数,荆州市生态环境局洪湖市分局制定了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方案,同时对21个乡镇区街道进行了黑臭水体排查,每个乡镇区街道对照黑臭水体整治名单。当前结合全市正在开展的“清渠洁岸、共同缔造”活动,启动了对乡镇农村黑臭水体的全面整治。开展系统治理。对纳入国家监管清单的5条黑臭水体,在2022年和2023年已经完成府场镇新荆河、沙口镇抗旱沟、戴家场镇杨树沟的治理工作,戴家场镇仁野河、夜战沟,于2024年5上旬已完成治理,现准备对戴家场镇仁野河、夜战沟2条黑臭水体完成治理任务后进行水质监测工作。
(三)加强污水处理设施运维和新建设施建设进度
荆州市生态环境局洪湖市分局对近年来已建成的68个微动力站进行排查和整改。元月份以来,我市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全市68个微动力处理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形成了问题清单,制定了整改措施,并分两步走进行了整改,一是率先启动100吨以上微动力站整改,由第三方机构对8个100吨以上微动力处理站设施设备先期开展全面检修;二是在8个100吨微动力设施能够运行的情况下,又对剩下的60个设施进行了全面维修,指挥部采取日督办、周调度、月通报工作机制,推进农村厕改和微动力站运维工作。
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一)推进化肥减量增效
(二)推进农药减量增效
(三)严格畜禽养殖场管控
对照《洪湖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和管理调整方案》(2019年10月),对全市64个位于禁养区的和117个存在严重污染隐患被关停的养殖场进行定期巡查,没有发现复养反弹现象。加大管理力度,要求非禁养区新建畜禽养殖场配备完善粪污处理设施,严禁在禁养区新建畜禽养殖场,确保我市禁养区无畜禽养殖场。督导有条件的养殖场进行治污设施升级整改,引导蛋鸡养殖场采用“124”等科学养殖模式。全市规模养殖场治污设施配套率达到100%
七、推进洪湖退垸还湖保留区污染整治
全市保留围垸7个,居民855户、养殖面积2.48万亩。目前7个保留区厕改855户已全部完成,新建6处生活污水微动力处理站,新增2处生活垃圾收集地埋桶、更换2艘垃圾转运船只,确保生活垃圾及时转运。累计在退垸保留区发放生态种养技术要点、生态种养告知书1800余份,收缴封存肥料1221.7公斤、鱼药111公斤,拆除管理用房160间。目前,正依托山水项目对2.49万亩保留围垸水产养殖区域开展水生态环境治理。
八、推进洪湖生态修复
按照“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原则,分批推动洪湖南片区生态修复工程、阳柴湖片区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愚公湖退渔还湿工程等主要水生植物恢复工程建设。目前,洪湖南片区野藕栽种累计完成6242亩,完成工程量的94%。阳柴湖、愚公湖片区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栽植已完成。裸露湖滩126.74平方公里实施“晒湖”育草,与去年8月相比,洪湖湿地植被覆盖面积由去年的56.61平方公里增加至98.68平方公里,湿地植被占洪湖保护区总面积的比例由13.67%提高至23.83%。
九、推进入湖入河汇入口整治
目前已对洪湖周边及保留围垸洪湖大湖73处汇入口现场摸底调研,结合实际情况,确定54处整改汇入口,采取常态化打捞水葫芦、水花生、漂浮物,建设拦污栅,渠道清淤整治等方式全面改善沟渠生态环境状况,提高沟渠对污染物自净化能力,截至目前,31处拦污栅已安装完成26处。54处汇入口渠道已完成治理42处,累计清障69361.11㎡,播种7万㎡狗牙根草籽。
十、科学开展洪湖流域生态调水补水
按照《洪湖市2024年防汛抗灾水生态调度方案》(洪汛文〔2024〕3号)文件要求,进一步明确我市生态调水路线、生态调水方案、补水措施、保障措施等,严格按照调度指令,调控好河湖水位。目前,根据洪湖流域生态调度方案,去年汛后至2024年5月1日,通过降低洪湖大湖按不低于23.5m生态水位在控制,对大湖进行晒湖,有利于沉水植被生长。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加强流域水资源调度,在满足洪湖流域防洪安全、农业灌溉的前提下,加强洪湖流域生态调度,保障洪湖生态需水量和生态水位,增强水体流动性,减轻洪湖生态环境负荷。通过涵闸、泵站的联合调度,确保流域水系畅通,洪湖生态用水基本得到满足,水功能区水质满足管理目标要求,环境改善与水生植被恢复,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尽快促进植被恢复、增强湖泊自净能力、提升水质,应充分利用冬春季有效窗口时机,降低洪湖水位,促进洪湖水生植被尤其是沉水植被的恢复。
感谢您对水利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希望得到您一如既往的指导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