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藻两阶段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微藻富含脂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其他高值化合物,包括虾青素、类胡萝卜素、叶黄素、茉莉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等。与传统作物相比,微藻具有生长速度快、光合效率高、固碳能力强的特点,每培养生产1t微藻最高可以捕获1.83tCO2。微藻可在海水、盐碱地、滩涂和荒漠中生长,而且还可以利用废气钟CO2和废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在生产高值产品的同时去除污染物。因此,微藻被认为是一种可以用于食品、饲料、化学品和能源的可持续生产的重要原料。

相较于微藻的单独培养,两阶段培养需要更多的系统单元和操作步骤,工艺流程相对复杂,待优化的技术环节增多。现有研究已经报道了多种微藻两阶段培养技术,综合分析现有的微藻两阶段培养技术有助于识别生产工艺中存在的技术瓶颈,明确两阶段培养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潜能。本文总结近年来微藻两阶段培养技术的应用现状,解析目前微藻两阶段技术应用的限制因素及发展前景,为今后微藻两阶段培养规模化生产方案的科学决策与实施提供参考。

利用微藻两阶段培养技术生产生物能源

“双碳”目标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中明确提出到2030年使我国非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达到20%,同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

1.1油脂

微藻油脂含量高,其油脂中富含三酰甘油,三酰甘油是制备生物柴油的理想原料。微藻的固碳和产脂能力是传统油料作物的数十倍。当前,通过培养微藻生产生物柴油的技术路线已经打通,但生产成本较高。2022年,我国微藻生物柴油的生产成本约合1.99美元/kg,远高于石化柴油的市售价格(约085美元/kg)。生物量和油脂含量是影响微藻油脂产率的两大因素,二者一般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导致在微藻培养过程中难以获得较高的油脂产率,制约了微藻生物柴油的商业化发展。两阶段培养技术能够兼顾微藻的生长和油脂积累,成为近年来产油微藻培养工艺中的研究热点。如图1所示,目前微藻的两阶段培养产脂技术主要通过耦合胁迫、耦合废水处理,或是通过代谢转换,以及利用强化生长或油脂合成的诱导剂,在获得较高生物量的同时获得较高的油脂含量。下面对这几.种微藻两阶段培养产脂技术进行介绍。

1.1.1耦合胁迫手段的两阶段培养产脂技术

结合微藻生物量和油脂含量这种“此消彼长"的特性,研究人员开发了两阶段培养技术,首先在第I阶段通过适宜的培养条件获得大量微藻生物量,在第I阶段耦合胁迫,提高这些微藻的油脂含量,从而兼得较高的生物量和油脂含量,获得较高的油脂产率。通过在第I阶段应用不同的胁迫方法,可以构建多种类型的两阶段培养技术。如表1所示,相较于单独培养,利用微藻的两阶段培养技术所得油脂产率大幅提升。

1.1.2耦合废水处理的两阶段培养产脂技术

1.1.3基于代谢转换的两阶段培养产脂技术

微藻可以采用不同的培养模式进行生长,如光自养、异养或混合营养。光自养是一种有效的转化方式,但在经济上难以实现商业化。在自养模式中,微藻通过光合作用将简单的无机营养物质转化为原料。光照是决定微藻自养生长的重要决定因素。在培养初期,培养液中微藻的生物量浓度低,细胞数目少,光可以穿透培养液,使微藻充分地进行光合作用;而在培养的中后期,由于微藻的生物量浓度增大,细胞数目增多,光线被遮蔽从而导致大量微藻细胞难以获得充足的光照,影响了光合作用的进行,此时若将微藻细胞收集起来并转移到第1阶段进行异养或混合营养培养则可以继续保持较高的生长速率。微藻的这种自养异养两阶段培养技术,由于后期使用哢养或混合营养培养从而减少了微藻对光的需求,可以持续获得大量微藻生物量。此外,与异养相比,在混合营养模式下通常可以获得更高的微藻生物量及油脂含量。学者考察了两种不同模式(自养混合营养和自养异养)下普通小球藻(C.vulgaris)的培养效果,发现自养混养模式比自养异养模式表现出更高的油脂产率。

1.1.4基于应激诱导剂的两阶段培养产脂技术

植物激素可以降低细胞氧化损伤促进生长,也可以通过调控细胞代谢进而影响油脂合成。将植物激素(黄腐酸、水杨酸、茉莉酸、富里酸和脱落酸等)与微藻的两阶段培养技术耦合可以获得更好的生物质和油脂产量。例如,利用异养缺氮模式培养单针藻(Monoraphidiumsp.),于第I阶段缺氢培养过程中添加褪黑素,褪黑素可以抑制微藻胞内活性氧的产生,进而缓解缺氮对生长的抑制作用,使其油脂产量提高1.22倍。在单针藻(Monoraphidiumsp.)FXY-10的异养光自养培养模式的第I阶段光自养过程中添加富里酸,可将单针藻的油脂产率从未添加前的43.06mg/(Ld)提高至120.79mg/(L:d)。此外,蛋白核小球藻(C.pyrenoidosa)、莱茵衣藻(Crenhardti)等藻株在高盐度环境下也会合成油脂。在第I阶段培养过程中,通过添加NaCI进行盐胁迫可以有效促进产脂,但外源添加植物激素或NaCI的养殖用水排放后会增加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1.2淀粉

目前已有部分研究使用微藻的两阶段培养技术生产淀粉。利用两阶段培养技术培养小球藻(Chlorellasp.)AE10生产淀粉,通过在第邛阶段使用缺氮、高光和高浓度CO2,将细胞内的淀粉含量提高至60.3%,其两阶段培养的淀粉产率达311mg/(Ld)。在第I阶段提供的有利生长条件下,获得较高的盐生小球藻(Chorellasalina)生物量,随后在第I阶段通过氮硫限制来增强盐生小球藻(C.salina)淀粉的积累。培养结束后,其两阶段培养体系中盐生小球藻(C.salina)的淀粉浓度达3051mg/L,远高于相同培养参数下单阶段培养中的淀粉浓度16.77mg/L。这表明两阶段培养淀粉生产的策略强调物理化学生长条件的控制。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索使用多种代谢模式或培养系统的策略,并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抑制淀粉降解酶,以实现最大化淀粉生产的目标。

1.3氢气

利用微藻两阶段培养技术生产其他高值产品

2.1虾青素

尽管雨生红球藻(Hpluvialis)胞内虾青素含量较高,但其生长速率较慢,使得在培养过程中存在污染风险。佐芬根色绿球藻(Chlorellazofingiensis)分裂较快,其污染风险较小,并且可以合成一定量的虾青素。学者利用两阶段培养技术培养佐芬根色绿球藻(Czofingiensis)生产虾青素,结果表明两阶段培养的虾青素产量比传统分批培养法提高了74%。此外,Zhang等173]采用光生物反应器,利用异养稀释光自养的方法培养佐芬根色绿球藻(Czofingiensis)生产虾青素,其最终虾青素产率达到5.24mg/(Ld),高于采用同样培养方法的雨生红球藻(H.pluvialis)的虾青素产率4.4mg/(L-d)I74]。这些研究表明,佐芬根色绿球藻(C.zofingiensis)在两阶段虾青素生产中有可能替代雨生红球藻(H.pluvialis)。

2.2β-胡萝卜素

2.3叶黄素

2.4多不饱和脂肪酸

利用微藻两阶段培养技术前景分析

通过两阶段培养技术能够同时获得较高的微藻生物量和产物得率,是提升微藻产品得率的有效手段。但相较于一步培养法,两阶段培养技术需要更多的系统单元和操作步骤,工艺流程相对复杂,待优化的技术环节增多,进而增加了相应的生产成本。例如,添加应激诱导剂会增加化学成本,将第I阶段培养液中的藻细胞转移至第I阶段培养过程中会增加离心和泵送成本。因此,在构建商业化两阶段培养过程中要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确定两阶段培养系统的产量优势是否可以抵消相应的生产成本。

通过将两阶段培养技术与废水处理相结合,利用废水作为营养源,可以降低两阶段培养的生产成本。废水(无有机碳源)可用于促进光养微藻的生长,而含有有机碳的废水可用作混合营养/异养培养基中的营养源。此外,含有CO2和有机气体的工厂烟气也被认为是微藻生产过程中的经济选择。学者发现在两阶段培养模式中利用CO2培养微藻不仅可以获得更高的生物质产率,还能增强废水中有机物质的去除能力。据报道,利用烟气中的CO2可以降低19%-39%的成本,而同时利用废水和烟气则可将生产成本降低35%-86%。尽管目前针对微藻的两阶段培养技术已经开展了较为广泛的研究,但目前该技术的应用仍存在一些瓶颈。

结论

[1]吴朋徽,刘耀,张磊,等.微藻两阶段培养技术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24,51(01):1-16.DOI:10.13344/

THE END
1.合成生物学与环境工程相结合开创藻类处理畜牧业废水新纪元为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小球藻去除畜牧业厌氧废水中的氮和抗生素的潜在机制。并通过设计-构建-测试-学习(DBTL)策略,将环境工程和合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用以去除废水中的氮和异类污染物以及缩短水力停留时间。 定向进化小球藻对畜牧业废水的处理 利用定向进化技术,筛选到了新型小球藻(M5)能够快速地去除废水中的总氮(TN),https://www.1633.com/article_univ/374926.html
2.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有哪些?深圳政府在线化学处理法则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剂来改变废水的一些特性,如调节pH值,除去有害物质等,通常采用加药、中和、氧化等方法进行处理。最后,生物处理法主要是采用微生物对废水进行处理,其基础目的是通过微生物对废水有机物进行降解,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同时可将微生物作为污泥进行回收利用,节约资源。https://www.sz.gov.cn/hdjl/ywzsk/shuiwj/swrzl/content/mpost_11129914.html
3.水处理微生物学水处理微生物学ppt大学课件预览本课程是给水排水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大家掌握微生物的基本概念、类型、生理特性、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微生物在水处理中的作用等基本理论,为学好专业课打下必要的基础,并为以后从事水处理工程设计、研究工作提供微生物学基础知识。 课本及参考书课本: http://read.cucdc.com/cw/37637/54160.html
4.垃圾处理技术好氧堆肥又称堆肥处理。指利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微生物,有控制地促进固体废物中可降解有机物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的生物化学过程。 堆肥是一种生产有机肥的过程,所含营养物质比较丰富,且肥效长而稳定,同时有利于促进土壤固粒结构的形成,能增加土壤保水、保温、透气、保肥的能力,而且与化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NTM1ODIxMw==&mid=2247545759&idx=7&sn=872de42499e6ca2faef67d95b4275be4&chksm=fc1b411c33b2b5b66a604f514abbdc440496167f67a8f30d3f922d8528f53687c2dbec8a9ba4&scene=27
5.环境科学与管理杂志黑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主办本研究分离纯化出芘的高效降解菌株,并探讨了菌株在土壤环境中对芘降解情况,主要结论如下:通过富集培养的方法分离得到2株对芘具有较强降解能力的菌株:芽孢杆菌B6和假单孢菌B17。2菌株对除能有效降解利用芘外,还能有效利用苯、萘、菲、甲苯、苯酚、邻苯二酚和1一萘酚等多种芳香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码头港https://www.youfabiao.com/hjkxygl/201306/
6.环境生态学考研复习思考题推荐考试16、叠加作用(P59)答:二种或多种化合物共同作用时的毒性各为化合物单独作用时毒性的总和。 17、拮抗作用(P59)答:是各个因子在一起联合作用时,一种因子能抑制或影响另一种因子起作用。 18、净化作用(P59)答:是利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消除水、气、土中的污染物,使其符合技术或卫生要求,净化可分为物理净http://www.eedu.org.cn/exam/papers/es/200804/24372.html
7.三农知识竞赛试题题库A A农业土地利用 B乡镇企业发展情况 C农作物产量 D农村劳动力及就业 110.2004年1月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强调农民增加收入问题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农民增加收入A A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B有助于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C有助于实现社会成员财产的均等化 111.我国https://www.360wenmi.com/f/filek5i54fo3.html
8.治理水污染范文11篇(全文)好氧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是在有游离氧(分子氧)存在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微生物利用废水中存在的有机污染物(以溶解状与胶体状的为主),作为营养源进行好氧代谢。 ? 好氧处理工艺;目前对中、低浓度的有机废水,或者说BOD浓度小于500mg/L的有机废水,基本上采用好氧生物https://www.99xueshu.com/w/ikeymia65ei0.html
9.什么是水资源污染水资源的污染及其防治工业废水和工业废物可使地下水中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浓度增加。工业废水是水域的重要污染源,具有量大、面积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 ⒉ 矿山污染 指矿山开采过程中,多种因素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其中主要是矿坑排水、矿石及废石堆所产生的淋滤水、矿山工业和生活废水、矿石粉尘、燃煤排放https://www.huanghehao.cn/h/166389.html
10.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泸州分中心目前,公司对废弃煤矸石采用独创的全量处理利用生产工艺,实现废弃煤矸石全量综合资源化利用,可与现有采煤工艺流程进行良好衔接,实现真正的绿色矿山,无弃矸采煤。但在废弃煤矸石加工过程中会分选出一种产品——石泥粉,生产出的石泥粉含水量20%左右,粒度0.074mm(200目)以下,主要化学成分如下:SiO2(6.55%)、Fe2O3(1.39http://www.lzjszy.cn/html/in/xqk/xqnr/index.html
11.新成果预处理阶段:包括育苗废水固体饵料残壳去除和反渗透盐分去除;生化处理阶段:包括高盐废水软化絮凝处理、盐水分离和淡水生物吸收。本发明在有效去除固体饵料残壳的同时可以保持过滤通道的长期通畅,有效防止固体残壳堵塞反渗透系统,同时能有效去除育苗废水中的盐分和氮磷等污染物,降低育苗废水引发的盐碱化问题和水体富营养化https://www.zjfish.org/xjsxcg
12.自然灾害卫生应急工作指南(2010)本文华东公共卫生地震灾害事件具有突发性及难预见性、灾难性,而且容易引发次生灾害,如有毒化学品或放射源泄露、火灾、泥石流、滑坡等。地震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人员伤亡严重、人群心理创伤,还可导致水源和食品污染、媒介生物孳生和传染病流行。 1.2.1大量的人员伤亡 主要是指建筑物倒塌,山体滑坡等造成身体的机械性损伤和死亡。http://www.ecphf.cn/general-information/2016-08/37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