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尾水处理——多级人工湿地净水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农田径流中的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湖泊、水库、河口、海湾等天然缓流水体,水体氮磷等有机质含量提高形成富营养化。我国的一些淡水湖泊、城市内湖面临水体富营养化的巨大压力,某些地方水体污染十分严重,如巢湖、滇池、太湖等。

(二)问题的解决

在当前形势下,为推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亟待找到一种养殖尾水治理方法,既能切实减轻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又方便易行和具有可操作性。

二、技术原理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具有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特点,较为适合处理水量不大、管理水平不很高水产养殖尾水处理。

1.投放饲料约有10~20%未能被摄食,而以溶解和颗粒物的形式排入水体环境中。

2.摄入的饲料中仅有20%~25%的N和25%~40%的P用于养殖对象生长,75%~80%的N和60%~75%的P排入周边水体。

大宗淡水鱼类池塘养殖水体中的总氮、氨氮、硝氮、COD和总悬浮物的平均浓度可分别达到2.5mg/L、0.5mg/L、7.4mg/L、0.01mg/L、25和165mg/L以上。

池塘底质土壤中总氮、总磷和有机质含量也分别超过自然土壤7、1.5和4倍以上,养殖排放水和底质沉积污染是水产养殖污染的主要形式。

(二)富营养化水体的特征

三高:悬浮物含量高氮磷含量高COD含量高。

一低:水色浓透明度低。

养殖尾水属于一种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部分城市水系和天然湖泊也属于富营养化水体。

但富营养化水体与其他有毒有害水体以及高浓度有机废水还是有较大的区别,可以作为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的营养物质,通过人工湿地净化处理可以将其转化为可以利用的资源。

(三)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constructedwetland),始于上世纪70年代,主要应用于工农业污水处理,近年来逐步应用于池塘养殖尾水治理。

(一)主要形式:

1.水平流型人工湿地(Horizontalflowsystem,HFS);

2.潜流型人工湿地(subsurfaceflowconstructedwetland,HSW)。

(二)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的机理:具有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综合功能。

1.植物过滤(藻类过滤、水培植物);

2.微生物过滤(硝化作用滤器、脱氮滤器)。

(三)问题与前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管理问题、技术问题。

技术问题:去除效率、负荷问题、堵塞问题等等。

(四)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国内外应用:

国内:

我国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主要应用于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矿山污水、垃圾渗滤液和暴雨径流(冯冲凌,2012)。

(滇池流域暴雨径流污染控制复合湿地)

国际:

美国:600多处人工湿地工程用于处理市政、工业和农业废水,其中400多处人工湿地被用于处理煤矿废水,50多处人工湿地用于处理生物污泥,近40处人工湿地应用处理暴雨径流,超过30处人工湿地系统用于处理奶产品加工废水。多为自由表面流湿地(EPA,2018)。

欧洲:在丹麦、德国、英国等各国至少有200处人工湿地系统在运行,其中大部分为地下潜流湿地。

(四)净化原理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

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具有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特点,较为适合处理水量不大、管理水平不很高水产养殖尾水处理。

三、技术方法

针对水产养殖尾水“三高一低”污染特点,采用科学组合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生物净化池等整套治理设施的多级人工湿地净化尾水治理模式,有效净化水产养殖排放尾水。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的关键在于工艺的选择和对植物的选择及应用配置。目前较为成熟模式中,养殖尾水处理面积可根据不同养殖品种和养殖方式确定,一般为不小于养殖总面积的6-10%,处理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四池二坝”或“四池三坝”,沉淀池、曝气池、生物净化池、洁水池的比例约为45:5:10:40。

(一)技术路线

多级人工湿地处理原理

1.物理作用:过滤、沉淀;

2.化学作用:吸附、挥发;

3.生物作用:植物吸收、微生物分解、水生动物净化。

(二)选址布局

1.规模治理场养殖区域面积:原则上不低于200亩,集中治理点养殖区域面积原则上不低于300亩,养殖区域应集中连片。

2.养殖尾水处理面积:可根据不同养殖品种确定。大宗淡水鱼、淡水虾类养殖池塘不小于养殖总面积的6%;乌鳢、加州鲈、黄颡鱼、翘嘴红鲌以及龟鳖类养殖池塘不小于养殖总面积的10%;其他品种约占养殖总面积的8%。

3.治理工艺流程:尾水设施总面积占养殖总面积较大的,应建立“四池三坝”,处理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生态沟渠—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过滤坝—生物净化池—过滤坝—洁水池;养殖污染较少的品种,可采用“四池两坝”的治理模式。高污染品种酌情增加过滤坝或人工湿地。

4.处理设施面积比例:为满足蓄水功能,沉淀池与洁水池面积应尽可能大,沉淀池、曝气池、生物净化池、洁水池的比例约为45:5:10:40。

5.因地制宜:充分利用鱼塘附近河道等设施。

(三)工艺流程

(四)两种湿地设计模式—设计参数要求与设计原则

两种湿地设计参数要求:

两种湿地设计模式—设计原则:

(五)设计依据及要素

1.组成要素:

各种透水性的基质,如砾石、陶砾等;

适合生长的湿地植物,如美人蕉、菖蒲等;在基质表面上或表面下流动的水体;

好氧或者厌氧微生物群;水生动物,如河蚌、螺蛳等。

2.设计依据:综合分析原水水质、处理水量、排放标准、占地面积、建设投资以及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条件。

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的关键在于工艺的选择和对植物的选择及应用配置。

(六)生态沟渠构建技术

利用养殖区域内原有的排水渠道或周边河沟进行改造而成,并进行加宽和挖深,宽度不小于3m,深度不小于1.5m,沟渠坡岸原则上不硬化,种植绿化植物,在沟渠内设置浮床,种植水生植物,利用生态沟渠对尾水进行初步处理,最终汇集至沉淀池。

已硬化的沟渠只需设置浮床,种植水生植物;无可利用沟渠时,用排水管道将养殖尾水汇集至沉淀池。

(七)沉淀池构建技术

沉淀池四周坡岸不硬化,坡上以草皮绿化或种植低矮树木。

(八)过滤坝构建技术

用空心砖或钢架结构搭建过滤坝外部墙体,在坝体中填充大小不一的滤料,滤料可选择陶粒、火山石、细沙、碎石、棕片和活性炭等,以进一步滤去水体中的悬浮物。

坝宽不小于2米,坝长不小于6米,并以200亩养殖面积为起点,原则上每增加100亩养殖面积,坝长加1米;坝高应基本与塘埂持平,坝面中间应铺设板块或碎石,两端种植低矮景观植物。

坝前应设置一道细网材质的挡网,高度与过滤坝持平,用以拦截落叶等漂浮物。过滤坝建设还应注重汛期泄洪设施配套。

(九)曝气池构建技术

曝气池面积为尾水处理设施总面积的5%左右,曝气头设置密度不小于每3平方米1个,曝气头安装时应距离池底30cm以上,罗茨风机功率配备不小于每100个曝气头3kw,罗茨风机须用不锈钢罩保护或安装在生产管理用房内。

曝气池底部与四周坡岸应硬化或水泥板护坡或土工膜铺设,以防止水体中悬浮物浓度过高堵塞曝气头。

应在曝气池中定期添加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用以加速分解水体中有机物。

(十)生物净化池构建技术

生物净化池面积占尾水处理设施总面积的10%左右,池内悬挂毛刷或弹性涂料等生物滤膜,密度不小于6000根/亩,毛刷设置方向应与水流方向垂直,毛刷底部也须用聚乙烯绳或不锈钢丝固定,确保毛刷挺直,不随水流飘动。

定期添加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用以加速分解水体中有机物。

池塘四周坡岸不硬化,坡上以草皮绿化或种植低矮树木。

(十一)技术方法—生态净化池(人工湿地、洁水池)构建技术

洁水池面积应占尾水处理设施总面积的40%以上,填料选择具有一定机械强度、比表面积较大、稳定性良好并具有合适孔隙率及表面粗糙度的填充物,如火山岩、陶砾、矿渣、鹅卵石或磁珠等高分子材料。

移栽成活率高、耐污去污能力强、耐寒性好的芦苇、香蒲、菖蒲、美人蕉、鸢尾、再力花、睡莲等本地植物。

合理选择植物种类,分类搭配,保证四季均有植物生长。

(十二)植物的选择

沉水植物可选择狐尾藻、眼子菜、金鱼藻、黑叶轮藻和伊乐藻;

挺水植物可选择香蒲、水芹菜、藕和美人蕉等;

浮床植物可选择水禾、菖蒲、睡莲、凤眼莲和空心菜等。

(十三)其他设施设备的配置

1.排水设施建设。

所有排水设施应为渠道或硬管,不得使用软管,应尽可能做到水体自流,因地势原因无法自流的,应建设提升泵站。通过泵站合理控制各处理池水位,确保各设施正常运行,处理效果良好。

2.物联网技术应用。

一是远程监控。在尾水处理设施的中央和排水口各安装一套可360°旋转监控摄像头,进行远程监控。

二是智能控制。在曝气设备上安装智能曝气控制装置,做到定时开关曝气设备。

潜流湿地植物根据植物的耐污性能、生长能力、根系的发达程度以及经济价值和美观等因素来确定。主要选择间种菖蒲和美人蕉、鸢尾等,种植密度为2~3株/m2。

(十四)运行维护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影响因素:

构成成分因素--包括基质、湿地植物和湿地微生物。

环境因素--温度、pH值和光照。

人工湿地的运行和维护要求:

保持湿地中的水位;

定期收割植物;

维护好进出水系统装置,定期检查,并作适当的清理。

四、工作成效

浙江省湖州市全力推进水产养殖尾水全域治理,截止2018年底利用该技术已累计完成治理养殖池塘水域面积28.6万亩,形成“三池两坝一渠一湿地”等治理模式,尾水设施运行后,悬浮物、总氮、总磷、COD等含量大幅下降。

一是显著增加水体中的透明度,增幅达到150%以上。

二是有效降低了水体中的悬浮物含量。降幅平均达到50%以上,符合淡水池塘水一级排放标准。

三是大幅降低了水体的总氮总磷含量。处理前后降幅均达到60%以上,且均达到地表水3类标准。

四是显著降低水体COD含量,降幅均达到50%以上,且均达到地表水4类标准以上。

德清示范点治理成效:

1.黄颡鱼池塘养殖精品园尾水治理示范点A

地点:钟管镇吴建荣水产养殖场。区域总面积:180亩,其中标准化养殖鱼塘160亩。

2.青虾集中连片养殖区尾水治理示范点B

地点:下渚湖街道和睦村坝斗港附近。区域总面积:862亩,其中养殖面积780亩。

3.乌鳢高污染品种养殖尾水治理示范点C

地点:禹越镇徐氏水产养殖场。区域总面积:143亩,其中养殖面积121亩。

4.淡水名优鱼类高密度养殖尾水治理示范点D

地点:新市镇晓芳家庭农场。区域总面积:168亩,其中养殖面积140亩。

5.淡水名优鱼类分散式养殖集中治理示范点E

地点:钟管镇东舍墩姚家湾。区域总面积:80亩,其中养殖水面70亩左右。

1.透明度上升:处理前,5个示范点的透明度为15-25cm,以B和C示范点为最低。处理后,透明度均显著升高,增加至30-80cm,增加幅度为50%-300%,平均为168.7%。

2.悬浮物含量下降:处理前,5个示范点的悬浮物含量为66-94mg/L,以C乌鳢养殖示范点为最高。处理后,悬浮物含量明显下降,含量范围为16-48mg/L,降幅达27.2%-81.8%,平均为56.7%。处理效果高低依次为A>C>E>B>D,所有治理点末端水体的悬浮物含量均可达到SC/T9101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

3.总氮含量下降:处理前,5个示范点养殖水体中的总氮含量为1.063-9.238mg/L,以C乌鳢养殖示范点为最高。处理后,各示范点治理末端水体中的总氮含量降低至0.397-1.215mg/L,降幅达20.6%-93.7%,平均为74.9%。处理效果高低依次为A>D>C>E>B,所有示范点治理末端水总氮含量均达到SC/T9101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

4.总磷含量下降:处理前,5个示范点养殖水体总磷含量为0.36-0.94mg/L,以C示范点为最高。处理后,水体总磷含量降低至0.09-0.31mg/L,降幅达27.8%-87.2%,平均为65.6%。处理效果高低依次为C>A>E>D>B,所有示范点末端水体总磷含量均达到一级排放标准。

5.CODcr含量下降:处理前,5个示范点养殖水体中的CODcr含量为29-80mg/L,以D黄颡鱼养殖示范点为最高。处理后,水体中的CODcr含量降低至14-36mg/L,降幅达33.3%-76.0%,平均为56.9%。处理效果高低依次为E>D>C>A>B,除模式B青虾养殖区集中尾水治理末端水CODcr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外,其余模式均优于地表水V类标准,模式A示范点甚至可达到I类标准。

经浙江淡水所监测调查,经治理后各示范点水质基本可达到淡水养殖废水排放一级标准或地表水3类水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普遍高于治理工作所要求的渔业行业标准(淡水养殖废水排放二级标准)。

五、适用范围

该技术可应用于内陆池塘和工厂化设施养殖等尾水治理,以及中小型湖泊、城市水系等富营养化水体。

六、应用前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内陆水域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加剧。当前,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日益重视,水域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水域环境治理工作正在各地深入开展。多级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已相对成熟,由于具有可复制易推广等特点,利用该技术开展养殖水域和公共水体环境治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THE END
1.畜禽养殖废水量大,恶臭无比,该如何正确使用除臭剂呢?随着天气回暖,养殖废水异味越发难闻;而在使用洁匠净化除臭剂后,效果明显;及时解决异味,避免遭到投诉。 七、小匠建议 由于养殖场养殖种类不同、清粪方式不同、用水量不同等,废水中污染物也会存在差异;如果您想达到更好的除臭效果,欢迎将污水臭样寄来;由我们检测、研发专用型的除臭剂去解决异味。https://zhuanlan.zhihu.com/p/610188534
2.养殖场废水处理技术(精选十篇)养殖场废水处理技术 篇1 1.1 物理化学法 1.1.1 固液分离技术 畜禽养殖废水固体悬浮物含量一般都很高, 无论采用什么工艺系统或综合处理方法, 固液分离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工艺环节。固液分离技术一般包括过滤、筛滤、离心、絮凝、沉淀等。常用的设备有格栅、筛网、滤网、卧式离心机、压滤机、离心盘式分离机等。利用化粪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t2sn5mk.html
3.亳州市生态环境局6.厂区应建设雨污分流排水设施、废(污)水沉淀池、生产废水回收设备,车辆清洗平台和物料清洗场四周应建排水沟并与沉淀池连接。经沉淀处理后的废(污)水应综合利用,做到少排放和零排放。未经沉淀处理的且不达标的废(污)水不得排入市政管网和河道。 7.生活污水排入市政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不能排入市政管网的,https://sthjj.bozhou.gov.cn/News/show/404452.html
4.养殖场污水处理技术方法养殖场废水怎么处理饲料生物自然处理:如湿地处理系统、土壤过滤等,利用自然生态系统进一步净化废水。 消毒:采用紫外线、氯气等消毒方法杀灭残余的病原体。 综上所述,养殖场废水的有效处理需要综合考虑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以及可能的后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以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http://healthnews.sohu.com/a/789866900_121923747
5.养鸡场废水处理方案(畜禽养殖废水处理工艺)综上所述,选用合适的生物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地净化养鸡场的废水,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养鸡场也应该加强日常管理,降低废水排放量,早日达到环保标准。 2、畜禽养殖废水处理工艺 畜禽养殖废水处理工艺是将畜禽养殖场的排放废水分离、去除污染物质、减少水量,使其能够达到国家环保标准的一种技术方法。在现代畜禽养殖工业中,废水http://www.kendingde.com/xinwendongtai/19886.html
6.一些生态环境部部长信箱回复行业新闻新闻中心2004年,环保部在《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要求(试行)》中指出:“6.5.6 烟气净化系统的除尘设备不得使用静电除尘和机械除尘装置”2005年,环保部正式发布的《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技术规范》(HJ/T176-2005)中指出:“6.5.6 烟气净化系统若选择湿式除尘装置,必须配备完整的废水处理设施”;可见,环保部在危http://www.hb12369.com/news/news102.html
7.养殖废水处理技术养殖场污水处理工艺工程设备大全养殖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生化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厌氧处理、好氧处理、以及厌氧+好氧处理等不同处理组合系统。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在养殖场粪污处理领域中是较为常用的。厌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的降解作用使污水中有机物质达到净化的处理方法。在无氧的条件下,污水中的厌氧细菌把碳水化http://www.rmdhb.com/Projects/yzfscljs.html
8.(1)中国水科院发布的《淡水池塘养殖场规范化建设技术手册》全文一、系统模式 根据水产养殖场的规划目的、要求、规模、生产特点、投资大小、管理水平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养殖场的建设可分为经济型池塘养殖模式、标准化池塘养殖模式、生态节水型池塘养殖模式、循环水池塘养殖模式等四种类型。具体应用时,可以根据养殖场具体情况https://m.wang1314.com/doc/webapp/topic/21848562.html
9.生猪养殖废水范文9篇(全文)养殖场利用自有土地和周边农户可提供的土地,进行立体养殖消纳处理后的沼液,实施“猪一沼一果(鱼、菜)”能源生态综合利用模式,实现污染物资源化利用。生猪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以治理养殖废水污染和开展沼气综合利用为主要环节,采用“固液分离一兼性酸化一厌氧发酵一好氧曝气一二级生物净化”的处理工艺进行综合治理https://www.99xueshu.com/w/ikey1swcjp1y.html
10.(纯干货)养猪场污水处理设计方案及工艺流程详解养猪废水成分主要为日常养猪过程中冲洗猪粪便、食物残渣产生一定量的污水,其中有机污染浓度较高,并含有较高的氮磷物质,如不有效处理,将对周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养猪场污水处理设计方案要对养猪废水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尽量减少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养猪场废水经处理后须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https://www.foodjx.com/tech_news/detail/395020.html
11.禽畜养殖场污水处理设备品牌:顺启环保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就是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将污废水中所含的污染物质分离去除、回收利用,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使水得到净化。禽畜养殖场污水处理设备处理污水的方法很多,一般可归纳为三大类,即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和生物处理法。 1、禽畜养殖场污水处理设备厂家属于重力分离法的处理单元有沉淀、上浮(气浮)等,相应https://china.guidechem.com/trade/pdetail23902492.html
12.猪场养殖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3、猪场养殖废水的生态处理方法 猪场养殖废水的生态处理方法是一种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净化功能来处理废水的方法。这种方法利用微生物、植物、动物等生物群落的自然作用,通过生物降解、吸附、过滤等过程,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3.1 人工湿地处理法 https://www.yangzhu360.com/xinjishu/20240506/750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