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快速降解有机物:微生物技术能够迅速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降低化学需氧量(COD),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例如,其中的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等可将复杂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2.显著除臭:可有效去除氨气等恶臭气体,极大改善养殖场及周边环境。像光合菌等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能够减少臭味物质的产生。
3.无需复杂设施:可直接在现有的储液池中使用,避免了建设昂贵处理设施的高额投入。这对于许多资金有限的养殖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优势。
4.成本低廉:相较于传统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微生物处理剂成本更低,减轻了养殖场的经济负担。
5.环境友好:对环境无害,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有助于养殖场实现绿色发展。
正确使用方法是关键
2.污水池处理:依据污水池面积和深度,用20公斤激活菌液(1包处理剂)泼洒到100立方废水中,连续3天每天1次。这是因为污水中腐败菌数量多且适应力强,需连续投放益生菌来抑制其生长繁殖。若4-5天臭味明显下降、表面悬浮物溶解、淤泥上翻、废水变红,可不继续泼洒;反之则需在第6天和第9天再各泼洒1次。处理过程中,该处理剂兼氧性复合菌种无需曝气增氧即可自行处理,但曝气可加速进程。
应对效果不佳有策略
1.调整用量与次数:污染物浓度和淤泥深度会影响处理效果,需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处理剂用量和使用次数。
2.克服温度影响:微生物活性受温度制约,低温季节处理效果可能降低。北方结冰地区可增加污水池储水深度或搭建大棚提升水温,为微生物创造适宜环境。
3.减少抗生素和消毒剂影响:养殖场大量使用抗生素和消毒剂(特别是烧碱)会抑制微生物活性。可减少此类物质使用,或增加激活菌液泼洒次数,确保微生物正常发挥作用。
4.持续使用保持效果:微生物处理是持续过程,开始使用时至少连续3天/次泼洒激活菌液,以形成与腐败菌竞争优势。在有新污染物持续进入时,可在污水进入废水池前持续滴入激活菌液,实现自动处理。
5.化学处理辅助(必要时):当微生物处理效果不佳(如废水中有高浓度烧碱残留),可考虑化学处理方法辅助,但要权衡成本和环保风险。
微生物技术为养殖场大量存留的高浓度废水处理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养殖场通过正确运用微生物处理剂,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调整措施,既能有效处理废水、降低环保风险,又能减少运营成本,实现环保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推动养殖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