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在五十团夏河镇二连米吉提养殖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养殖小区,哞哞的牛叫声此起彼伏,奏响高质量发展的乐章。
“团镇营商环境好,各种扶持力度大,养殖环境也好。建立合作社可以让养殖户得到更多的利益、更高的收入。”谈起选择在团镇发展养殖业的缘由,该合作社理事长依米沙·米吉提滔滔不绝。
近年来,团镇结合《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试行)》,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的模式,发挥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按照“民建公助”方式,规划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11个、标准化圈舍420栋。米吉提养殖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养殖小区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连队在建设圈舍的过程中,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由职工群众自己讨论决定圈舍的结构和模式,真正做到‘职工群众的事情自己说了算’,极大调动职工群众发展养殖的积极性。”二连党支部书记乔斐说。
依马木·艾合买提是合作社的一名社员,他的生活因加入合作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他家养牛、养羊都是采用散养模式,规模也不大,效益也低,还要为牛羊的防疫保健发愁。如今,加入了养殖合作社,不仅有设施完善的养殖场所,而且也有科学的养殖管理模式。
二连党支部按照就近便利原则,加强合作社养殖大户与周边散户联系,通过强化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养殖大户带动散户加入到集中养殖行列中来,并从饲料、圈舍、疫病和市场等方面为散户提供全方位的帮扶,进一步提升职工群众养殖覆盖比例,降低职工群众在养殖过程中的风险,增加社员的收入。
阿不都肉斯坦·巴克就是其中之一。“以前我家只有4头牛,一直想扩大养殖规模,但苦于没有那么多钱,也没有足够的养殖场所。连队“两委”在走访中了解到我的想法,帮我贷款10万元,用于发展养殖。我现在有40多头牛,日子越过越好。”阿不都肉斯坦·巴克高兴地说。
在依米沙·米吉提等养殖大户的带领下,合作社采取统一买卖、统一防疫等措施,大大提高养殖效率和效益。这种集中养殖的模式,使得疫病发生率大大减少,牛羊育肥速度加快,养殖成本降低,实现生态环境与养殖产业同步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近年来,团镇立足实际,发展特色养殖产业,持续推动畜牧业发展,多渠道、多方式壮大连队集体经济,带动职工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