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1日,NatureNews发表了题为:China’sresearch-misconductrulestarget‘papermills’thatchurnoutfakestudies的报道。我国将从9月1日起实施的《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
今年6月,美国哈佛医学院一篇发表在该校开放获取资源库DASH上的论文,通过分析武汉医院停车场照片和百度搜索数据,断定新冠疫情可能去年8月底就在武汉传播,理由是各大医院车流量大幅上升。论文上线后遭到多方谴责,被指所引用材料牵强之至,漏洞百出。近日,来自中、美、德3国高校的5位华人青年学者深
我国的科技期刊超过5300种,占全国期刊总数的一半多。用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程东红的话说,“科技期刊是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展示最新科研成果的窗口,也是科研人员得到同行认可、接受社会监督的重要途径”。但近些年,科技期刊似乎成了学术不端的“众矢之的”。在浙江大学担任校
中国科协目前正在组织开展2023年两院院士候选人推选工作。为净化学术环境,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生态,使院士候选人推选工作公开、公平、公正,不受非学术因素干扰,维护院士称号学术性、荣誉性、纯洁性,7月4日,中国科协对外发布推荐(提名)院士候选人工作“十不准”通知。“十不准”包括:1.全国性
近日,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第五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召开。实验室新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宜瑜院士,学术委员会成员宋微波院士、包振民院士等14位委员出席会议。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出席会议并致辞。他指出,新形势下要有新的超越,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应借助综合试点改革的
7月24日,西安交通大学6位教授联合举报该校长江学者造假;7月15日,西南交通大学认定该校副校长黄庆论文抄袭事实成立,取消其博士学位;7月8日,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原所长成崇德被同事举报,并称之为“学术巨骗”;7月6日,郑州大学严肃处理贾士秋教授聘任论文作假行为,决定免去其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职
日前,历时近4年修订的《华中农业大学学术规范》和《华中农业大学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以下简称“规范和办法”)正式出台,标志着该校“交规式”学术规范管理体系再升级。作为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案例教学试点单位之一,长期以来,华中农业大学高度重视科学规范和学术道德建设,每年均将《科学规范
在16日召开的“2015年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介绍了中国科协对近期国际期刊撤稿事件的调查,称我国学术不端行为正在变得更多样、更复杂。今年3月,英国现代生物出版集团宣布撤销已经发表的43篇论文,其中有41篇来自中国大陆,撤稿理由是发现有第三方
1月25日,裴钢以短信形式回复财新记者称,“众所周知科研打假和举报学术不端都应该遵纪守法。举报者举证,作为网络打假和学术不端公开举报人有法理责任和义务提供2019年网络举报时持有的学术造假实证和这次公开实名举报学术不端的实质证据。”
一博士狂编200多篇论文,被揭发后畏罪自杀,可他造成的撤稿影响直至今日还在继续,更有人称其的造假为科学史上最大的学术骗局之一。狂编200多篇论文发表,这个博士有点狠在著名学术打假网站RetractionWatch上,因为剽窃他人成果,伪造数据和研究署名,日本骨骼健康研究者Yosh
现将部分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所属医疗机构近期公开通报的医学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结果转载如下:一、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拾锦为通讯作者,张晓君为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Theroleofhas-circ-0000285inmetastasisofhepatocellularcarci
11月29日至30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53期双清论坛在京举行。此次论坛主题为“科研诚信建设与学术不端行为防范”,旨在广泛而深入地分析我国学术不端产生的根源,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探究我国科技工作者必须尊崇的道德和规范,为建设符合我国特点的科研诚信体系、有效惩治学术不端行为提供
11月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科协主席、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陈凯先应邀为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全体职工、学生作“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专题报告。城市环境所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副所长、纪委书记蔡澎主持报告会。陈凯先用丰富、深刻的报告内容,结合典型而翔实的案例,从科研道德目前
近年来,中国学术界乃至世界学术界许多知名学者、专家甚至杂志深陷“造假门”,不知何时开始学术界论文造假事件层出不穷,直到现在累及至大型跨国企业的研发中心人员亦陷入造假纠纷之中,事件的背后我们不得不反思,如何对待和处理造假事件,不要让论文走向死亡。2013造假事件小汇总葛兰素史克(G
4月13日,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邀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纪检监察审计监督局副局长陈越博士,为研究所科研骨干作了一场题为“弘扬科学道德反对学术不端”的科学道德规范讲座,微生物所所长黄力研究员主持会议。黄力在会上强调,科研诚信问题关系到一个科研人员的科学生命,每一个科学工作者都应该
“我听说去年有一个前辈,被系统查出了有抄袭,暂停了毕业程序。”昨日(3月29日),中南大学文学院2011届研究生毕业生小田连连感叹:“这个对研究生震慑很大。”这套引起震慑的反剽窃软件,正式名称是“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学生们习惯称其为“测谎仪”。最初的传闻里,它功能强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科研诚信规范手册》。《科研诚信规范手册》业经2023年11月28日委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科研诚信规范手册》包含导言、科研人员诚信规范、评审专家诚信规范、依托单位诚信规范、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人员诚信规范、主要参考文献六个部分。其中:1.17科研不端行为投诉
两会话题“加强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惩戒学术不端,力戒浮躁之风。”翻开政府工作报告第20页,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忠范在这段话下画了重重的黑线。“自2000年以来,‘学风建设’‘惩戒学术不端’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可见国家对其的重视。”作为教
72岁的HiroshiMatsumoto近日成为日本理化研究所(RIKEN)新任所长。甫一上任,他就表示将按着上一任所长已定的计划,去改善学术不端行为,并将向研究人员灌输高标准的科研伦理道德。Matsumoto是一名空间等离子体物理工程师,曾任职于日本国家航天政策委员会。他在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