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稻花鱼和稻谷双丰收,每亩稻田年均能收1000斤有机稻谷、三百多斤生态田鱼,综合产值可达1.7万元!”日前,浙江青田愚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冠洪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经过不断实践和改进,水稻和田鱼的产量大幅提高,稻鱼基地也从原先的50亩发展到如今的240亩。”
青田稻田养鱼历史悠久,稻鱼共生系统也早在2005年就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农业文化遗产。
在“双碳”背景下,青田县着手谋划以生态农业为突破口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绿色共富新路径,率先探索各类型绿色低碳试点示范。今年以来,青田县“稻鱼共生”项目更是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效的生态系统修复功能以及务实的增收致富效果,先后荣获“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行动计划优秀案例,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第二批典型案例等多项殊荣。同时,稻鱼共生系统还有了专属的绿色身份——具有碳信息的“碳标签”。
为牢牢抓住“双碳”发展机遇,让更多的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增收致富,青田县设定了核心保护区,对全县稻鱼共生产品实行统一规划基地、统一种植品种、标准、统一收购加工、统一品牌营销的“五统一”产供销模式,稻鱼米价格从原来的每斤2至3元提高到每斤10元以上,有效带动了10万农民就业致富。
“在碳标签加持下,稻鱼米、稻田鱼的生态价值已源源不断转化为经济价值。”青田县侨乡进口商品城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文慧表示,“听说青田的稻鱼米很少使用农药化肥,低碳又环保,近年来慕名到青田采购稻鱼米的游客是越来越多。”
目前,青田全县稻鱼共生系统面积达7.01万亩,总产值3.4亿元,农户亩均增收千元、累计增收超亿元;稻鱼米销售渠道铺至国内440多个城市、欧洲29个城市,成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产业。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