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农视网农视网收录于合集#2023三农三人谈39个
受台风“杜苏芮”影响
京津冀遭遇极端强降雨
为140年以来最大降雨
导致多地受灾严重
目前正是重要的灾后重建阶段
那么
灾后的各项损失如何尽快得到弥补?
尤其是处于蓄滞洪区的村民
损失怎么补偿?
通过保险可以获得怎样的赔付?
还有哪些政策方面的专项支持?
针对这些问题
《三农三人谈》邀请了
水利部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水旱灾害防御中心)
防御事务二处负责人
李琛亮
首都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教授、
农村保险研究所所长
庹国柱
来到演播室
进行深入解读
京津冀暴雨启用8个蓄滞洪区
涉及95万人口
受台风影响,此前京津冀等地出现极端强降雨天气,多地发生洪涝和地质灾害,部分河流发生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洪水。蓄滞洪区是江河防洪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在海河流域发生了流域性特大洪水,先后启用了8个蓄滞洪区,分别是河北、天津和河南,涉及大概20个县,1100个村左右,转移群众95万人。
李琛亮表示,国家蓄滞洪区有98处,其中海河流域占了28个。它在整个海河流域的防洪体系中,处于上蓄、中疏、下排、适当地滞的整体防控策略。“适当地滞”就是蓄滞洪区作用的一个集中体现,即缓洪、滞洪、蓄洪的作用。这28个蓄滞洪区普遍地势都比较低洼,多数是在1939年和1963年两次大洪水后,逐步演变形成的,通过历年防洪规划的修订逐步确立下来。也就是说,它一直以来都是蓄滞洪区,如果洪水达到了一定的量级,洪峰、洪量大到一定程度,它就会启用、进洪,平时就正常耕作。
那么,为了防范洪水,是不是可以让蓄滞洪区的土地资源闲置呢?
答案是不。2009年国务院批复了《全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确定了蓄滞洪区的管理体制、人口、土地、产业、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模式和政策措施,在保障行洪安全的同时做到不浪费土地资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规定,洪泛区、蓄滞洪区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地区和部门,按照防洪规划的要求,制定洪泛区、蓄滞洪区安全建设计划,控制蓄滞洪区人口增长,对居住在经常使用的蓄滞洪区的居民,有计划地组织外迁,并采取其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李琛亮参加了2021年河南省水灾之后的补偿工作,当时是怎么进行补偿的?
他说,当年整个河南中部以及北部都发生了特大强度降雨过程,它也属于海河流域,新乡、安阳、鹤壁进行了蓄洪滞洪。那年基本按照顶额进行补偿,即中央出70%,地方财政匹配30%,一共下达了大概37亿元,大概半年左右补偿到位。
“花小钱办大事”
政策性保险是福利险
除了政策方面的补偿,保险理赔也很重要。从这次水灾来看,灾后重点都有哪些保险的险种在理赔范围内?
庹国柱表示,保险可以有商业保险和政策性保险。政策性保险目前主要是种植业、养殖业保险。农民种的庄稼,不管是玉米、水稻,还是其他作物,在目前的政策下,都有政策性保险,一般自己交20%的保费,中央、省和地市补贴的保险费有80%左右。
中央补贴的有18个大类,包括粮、棉、油、糖等。对于养殖业来说,目前中央支持的主要是奶牛和生猪两大类。特色产品指的是各个省份根据本地的农业生产实际情况,自己又确定了一些政策性品种,省、市、县给予保险费补贴。
比如,玉米保险从今年开始,有两类保险金额的保险,一类叫完全成本保险,一类叫物化成本保险。物化成本保险,一亩地保险金额大概只有四五百元;完全成本保险,一亩地的保险金额能达到八九百元甚至上千元,各个省份不完全一样。
对于养殖业,河北省除了奶牛和生猪之外,他们对肉牛也有地方特色的政策性保险。肉牛一般价值比较高,一头牛可能要赔几千元、上万元。所以,只要参加了政策性保险,就能得到赔偿。
此外,据庹国柱了解,河北省从2021年开始也有了农房政策性保险。每户每年大概交2元保险费,如果房子、家具、电器被毁了,可以得到4万元的赔偿。农房的政策性保险不是全国每个省份都有,只有一部分省份开展了。
农作物补偿标准为
前三年平均产值的50%至70%
关于农作物受灾之后的补偿政策,包括粮食作物、经济林果等,具体都有哪些补偿方面的政策?
李琛亮表示,《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对此有一个大方面的规定。农作物按照三年平均产值的50%至70%进行补偿,经济作物以及养殖业是按照40%至50%进行补偿,都是基于从今年开始往前推三年的平均产值,再按一定比例进行补偿。补偿款由中央划到地方财政,地方财政直接划入老百姓的个人银行卡账户。
涿州种植户领到补偿款
农作物受灾后的补偿政策落实得如何?我们连线了河北省涿州市东城方镇小马村村民刘倩。
刘倩家里一共种了五亩多地,其中玉米种了四亩多。这次水灾,村里淹了大概百分之八九十,她家四亩多玉米全淹了,往年一亩地收成大概在1300到1400斤左右,收入大概在两千二三百元左右,今年基本全部绝产,村里有这种情况的农户不在少数。
目前,国家已经给小马村发了一笔钱,按照500元一亩的补偿,刘倩家收到两千多元。整个村一共种了两三千亩玉米地,村民现在基本都拿到了补偿款,都是直接打到卡上。现在政府从其他村调机械过来帮他们深耕地,把地上的杂物、烂掉的秸秆清理掉。如果光靠小马村当地,肯定需要排队等机械。
河北涿州鲟鱼养殖场
损失4000多万元
关于灾后补偿,除农作物外,养殖业也很重要,因为它成本高。那么,养殖业可以补偿吗?我们连线了河北省涿州市百尺干镇石桥村涿州鲟鱼良种场的崔西庆。
崔西庆说,在水灾之前,他们场年产商品鱼是100万斤,主要是以良种为主,种鱼一共有2万条。洪灾发生时,鱼场最高的水位在两米七左右,鱼池、厂房和办公区都淹了,池子里的淤泥约30厘米,死去的都是即将上市的成鱼,总共损失在4000万元以上。两年前,崔西庆就通过地方政府、保险公司咨询过,答案都是没有适合渔业的险种。
南方探索水产养殖保险
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发展渔业保险
对于想买水产养殖保险,但是苦于买不到这件事,庹国柱表示,养殖保险,特别是水产养殖是一个大类,现在我国只有南方一些省份开办了水产养殖保险,如养鱼保险、养虾保险、养蟹保险等,还有海洋的网箱养鱼保险。在河北,只有渔业互保有一些零星的试点,但是从全省来讲,没有开办这个保险。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提出,要鼓励发展渔业保险,这是针对目前很多地区水产养殖行业不能够提供政策性保险而提出来的,相信未来全国能够把水产养殖保险建立成国家政策性保险。目前,水产养殖如果受到损失,只能向政府申请一部分灾害救济。
观看完整视频
灾后重建还有很多工作
我们希望
补偿款和进一步的补偿措施
可以尽量帮助大家
尽快恢复生产生活
原标题:《洪灾过后,种植业、养殖业的损失怎么补偿和理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