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不力18名干部被问责

▲7月17日,南部县大富乡沙包井村赵正伟的养猪场正在搬迁,他希望以后转型发展种植业。本报记者李向雨摄

▲南部县一家养猪场通过转型,如今已变成一家农牧设备企业。

7月17日,记者在南充市顺庆区潆溪街道拍到的一家奶牛养殖场搬迁后的照片。

上一轮环保督察发现问题,畜禽养殖“大户”南充打响整治攻坚战——

督办项目

南充畜禽养殖综合整治

督办内容

●全面排查辖区内畜禽养殖场,关停取缔或搬迁禁养区内431家畜禽养殖场。

完成时限

●2017年12月31日

完成情况

●截至7月24日,挂牌督办的禁养区养殖场(户)431家中已关停305家,占比70.8%;当地自查发现,禁养区内共有992家畜禽养殖场(小区)、养殖专业户,已关停646家,占比65.1%;非禁养区内共有746家养殖场(户)需要治理,已完成219家,占比29.4%。

蹲点调查

作为畜禽养殖“大户”,南充去年出栏生猪589.6万头、牛14.4万头、家禽5906.8万只。这组数据表明,该市在川内乃至全国都名列前茅。

但长江上游最重要的支流之一嘉陵江横穿南充,这一区域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在全国具有重要意义。

我省上一轮环保督察发现,南充畜禽养殖存栏总量大、散养户多……环境污染整治不力问题不容忽视。

今年3月起,该市打响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攻坚战。截至7月24日,挂牌督办的禁养区养殖场(户)431家中已关停305家,占比70.8%;非禁养区内需要治理的养殖场中,已有29.4%完成治理。

□本报记者阮长安刘宏顺

现场

污水直排入河,奶牛场整体搬迁

7月17日上午10时,南充市顺庆区潆溪街道赵家沟村,偌大的奶牛场已空空荡荡。记者看到,饲料发酵池里的酒糟还在原地,棚圈内的限位栏、喂食槽等已不见踪影。

“这里曾是养殖规模达2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场,往日‘牛声’鼎沸、牛粪满地,经营10多年,污水基本直排入潆溪河,最终汇入嘉陵江。”潆溪街道党工委书记费舜俊指着几米外的潆溪河说,奶牛场离河很近,且处于街道办事处人口密集区,对环境影响很大,按政策需要关停。

在南充,像赵家沟村这样的养殖场还有很多,“南充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因此被列为我省挂牌督办的十大突出环境问题之一。按照省环保督察组要求,年底前,南充需关停取缔或搬迁禁养区内431家畜禽养殖场。

但养殖场是百姓的“饭碗”,“关停”二字并不容易。

为加快推进该项工作,南充各区(市、县)明确了关停补偿标准,各级财政共安排补偿资金3.3亿元。补偿政策主要针对被拆除的养殖设施、搬迁关停损失、提前关停奖励等制定,并按要求逐户公开、公示。

费舜俊说,为做通奶牛场业主工作,南充市顺庆区环保局、农牧业局、潆溪街道等单位成立联合工作组,从4月开始,先后20多次上门沟通。“按照环保政策,奶牛场必须关,早关有奖励,限期未关,将依法对环境污染问题逗硬处罚,比较一下,哪个划得着”这句劝人的话,自己都能背下来了。

权衡利弊,奶牛场业主达成共识,6月28日开始搬迁。

关停之后,如何谋生南充市农牧业局畜牧站站长侯显耀介绍说,离赵家沟村几十公里的西充县划定有适养区,部分业主已选择将牛迁往那里饲养。

“适养区按照‘一亩地3头猪单位’的标准确定种植养殖规模,已留足土地消纳畜禽粪便。”侯显耀说。

整治

年底前需关停431家,治污不力将被问责

整改关键在落实。“治污不力、整改不到位的领导干部要被追责。”南充市委书记宋朝华多次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提要求。

为此,南充市农牧业局组建了9个督察组,分别对应负责督察一个县(市、区)的整治工作,对推进不力、重视不够的进行督察、通报;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会同纪检部门追责。

7月18日,督察组直奔仪陇县。在马鞍镇,一家被挂牌整治养殖场因粪水直排已被要求关闭,但业主易某仍然购买了仔猪;另一家养殖场还存在粪水直排问题。马鞍镇畜牧兽医站因监督不力被问责。

截至目前,南充市共有18人因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不力被行政记过、诫勉谈话。其中,包括6名副县级干部,以及8名县级政府的环保、农牧部门主要负责人。

不仅如此,南充自我加压,按照最新标准在全市调整完善了禁养区划定,全市9个县(市、区)共设置了443个禁养区,面积3461.2平方公里,占南充市总面积的27%。核定的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数量达到992家,非禁养区需治理污染的养殖场数量也达到746家。

▲7月17日,南部县大富乡沙包井村赵正伟的养猪场正在搬迁,他希望以后转型发展种植业。我省上一轮环保督察发现,南充畜禽养殖存栏总量大、散养户多……环境污染整治不力问题不容忽视。

THE END
1.多地野生动物养殖场早被“建议关停”,监管不力致产业疯长此外,养殖企业在养殖技术、条件、市场状况都不清的情况下,跟风养殖,导致损失。部分物种市场较小,养殖数量与养殖单位数量却较大,如蛇、竹鼠等。 人工繁育野生动物管理粗放、监管不到位的问题,在很多地方都存在。摄影/章轲 肖军介绍,一些养殖场养殖状况难以监管,数量难以统计。这为少数养殖户提供了“钻空子”的机会,如https://www.yicai.com/news/100545121.html
2.畜禽清退绿色农场主留下了一头小毛驴—新京报新京报讯(记者 田杰雄)几百万只鸡、数万头猪,超大规模的养殖场曾带来严重的环保问题,无序散养则造成了乡村脏乱差的人居环境,畜禽养殖业更一度成为国内仅次于钢铁、煤炭的污染行业。那么,如果是达到了环保标准、实现生态循环的生态农场与小养殖户呢?几年来畜禽污染户清退让当地群众拍手称快之余,一些被一刀切清退的https://www.bjnews.com.cn/feature/2019/04/15/567992.html
3.规模养殖养殖业污染12篇(全文)已经委托他人对畜禽养殖废弃物代为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 可以不自行建设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 未建设污染防治配套设施、自行建设的配套设施不合格, 或者未委托他人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 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https://www.99xueshu.com/w/ikeyyadr4ufk.html
4.农业部批评地方“一禁了之一关了之”,对养殖场要给予一定的过渡如果简单的关停养殖场、禁养限养,它不是发展,那是不发展。如果每个乡、每个县都这么想、都这么做,后果是什么?后果就是没有臭、没有污染,但也没有肉吃了。这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不能简单一关了之。 我们既不能无视养殖污染而单纯地追求畜牧业发展,也不能不顾历史发展阶段和基本条件,对养殖场一关了之、一禁https://www.jianshu.com/p/dcee20fe5d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