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分钟后,见证奇迹的时刻并没有到来。小杜没能猜出牌的点数,摘下眼罩后啜泣不止。
昨天,面对“脑波超强感应”表演再次失败,杭州非同凡响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副总裁朱卫东承诺,在今后的招生中,不会再出现关于蒙眼识牌之类的宣传。
“神童”一夜修整再度表演嘴嚼口香糖信心满满
半月前,两名温州小学生经过“非同凡响”的培训,自称拥有蒙眼识牌的异能。但事实上,两名孩子是靠眼罩下方鼻梁和眼窝间的缝隙,通过漏光识牌。其中一名孩子后来也向母亲承认,自己是漏光偷看的,但培训老师交待这是秘密,不能告知家长。
前天,“非同凡响”杭州总部带来三名“功力深厚”的神童,来到温州都市报要求现场演示。但结果令人失望,在不将牌置于眼罩下方漏光处的前提下,四轮表演均告失败。当时,朱卫东的解释是孩子因舟车劳顿而发挥失常。
在经过一夜修整后,昨天下午,朱卫东再次带着最被看好的“神童”小杜,要求重新表演。
地点仍选在温州都市报7楼一间会议室。
昨天,小杜的精神看起来不错,嚼着口香糖,坐在沙发上东张西望。一名女培训师问他状态如何,他点头表示可以。
应朱卫东的要求,邀请的几名魔术师被安排在几米开外的地方观看,而牌必须交由小杜自己拿捏。
记者的要求则是眼罩底下不能漏光,牌只能放置在额头位置,因为“非同凡响”号称额头聚集脑波可以感应。
双方谈妥后,表演正式开始。
36分钟猜不出一张牌家长嘲讽脑波感应比乌龟还慢
前两轮表演,小杜均存在一些小动作,被记者当场识穿。比如,他会将扑克牌的边角偷偷插入眼罩和眼睛之间的空隙处,或者将牌在额头摩擦时,有意无意地用大拇指蹭下眼罩,蹭的次数多了,就留出一道缝隙。
记者随即提醒小杜,并重新扯好眼罩。这两轮表演,小杜都没说出任何一张牌的花色和点数。
小杜显然变得焦躁,女培训师表示要暂停,随即带他离开。
十多分钟后,小杜再次入场。重新戴好眼罩,将牌贴在额前,他一直低头摩擦着扑克牌。
1分钟、5分钟、10分钟……记者一直盯着小杜的细微举动。他仍有小动作,在摩擦牌时偶尔会用拇指往下蹭眼罩,并且不停地上下运动眉毛上方的肌肉,试图让眼罩往下滑动。
记者数次将他的眼罩重新扯好。或许意识到小动作被发现,他开始变得有点暴躁,其中一次还推了记者一把。
众人一起计时,“西装男”似乎也有点急了,一直喊着让小杜放松,并让他改用头顶摩擦或双手摩擦牌面。
小杜按照这两种方法做了,仍无收效。
摘下眼罩一看,他眼圈通红,满眼泪花。魔术师金刚有点心疼:“孩子是天真无辜的,你们不要把他们当赚钱的工具。”
而一名曾相信过“非同凡响”神奇之处的温州家长,则略带嘲讽地冒出一句:“36分钟,就算成功了,这脑波的感应速度比乌龟还慢啊。”
这时,“非同凡响”的一名工作人员带着小杜匆匆走出会议室。
前天失败只因舟车劳顿,昨天再败又称情绪紧张
朱卫东解释,前天孩子是舟车劳顿而导致表演失败,昨天则是太紧张的缘故。在表演前,他就提出,希望能继续用医用胶带纸粘住孩子的眼皮来表演。而事实上,记者几次观察发现,胶带纸无法跟人的皮肤完全粘合,通过眨眼、挤眉等动作,就能松开一道缝隙,仍存在漏光偷看的可能。
记者提出,要么用双手捂住孩子的眼睛进行蒙眼识牌。“西装男”要求记者用手指处捂住眼睛,但记者试验发现,若用手指捂眼,手指间仍会有缝隙。于是记者要求,用手掌心捂住孩子的眼睛,但“西装男”不同意。
朱卫东对此的解释是,记者的手也存在一种波,会干扰小杜的脑电波。记者反问:“我的手又不是电磁场,脑波这样就受干扰,是不是太脆弱了?”朱卫东支吾着称,自己对这些专业的东西也不太了解。
而小杜的父亲杜先生更是说出了一番雷人之语:“应该将牌放在眼罩下方,因为脑波从额头至太阳穴的位置出来后,是向下呈45度角发射的,眼罩下面刚好是接收范围。”
记者笑道:“波不是可以向四周辐射的吗?你这脑波难道是子弹,只向一个角度发射的?”
杜先生停顿了下,开始自圆其说:“这个,就像那种锅盖状的电视信号接收塔,转到哪里就朝哪里发射。小杜额头的脑波,位置就是向下发射的。”
选择5岁到12岁孩子培训,是利用这些孩子懵懂易骗的弱点
昨天报道提及,一名参加过培训的孩子告诉家长,事实上她就是通过眼罩漏光来辨牌的,但培训老师交代她出现光是一个秘密,绝不能告诉家长。
对此,朱卫东解释:“可能有个别孩子存在偷看的情况,这是他们培训没到位,大部分孩子还是靠脑波来感应的。”至于出现光是一个秘密,他认为培训师所说的,并非是漏光偷看的那道光,而应是脑波聚集后产生的那道神奇之光。
“脑波聚集产生光,这是你们公开宣传的,为什么突然就成了秘密?”记者反问。
沙发上的朱卫东显得有些尴尬,最终抛出一句:“是哪个培训师所说的,你们就去采访那个培训师,我不负责这些具体的问题。”
另外,朱卫东多次称,这种脑波培训只针对5~12周岁的孩子,“过了12岁这个年纪,间脑就开始闭合了。”而事实上,在杭州非同凡响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的官方网站上,就有一则如何联系的宣传视频,一名20多岁的姑娘蒙着眼罩,通过鼻子嗅牌,分辨出所有牌的花色。当然,她也是将牌置于眼罩下方的漏光处。
对此,朱卫东难以解释,只说可能制作时出现问题。有些家长则认为,之所以选择5到12岁的孩子,是利用这些孩子懵懂易骗的弱点。
连续七轮失败不算什么,中国足球还场场都输呢
几名魔术师通过昨天下午的观察,得出结论:小杜就是企图通过各种微妙的小动作,千方百计地在瞬间让眼罩漏光,从而辨认外界物体,也就是魔术所强调的眼疾手快,根本不是靠什么脑波感应,可惜昨天小杜被牢牢盯住,稍有小动作就被揭穿。
他们说,大人利用孩子的所谓超强感应做噱头,谋取利益,对孩子们的身心成长很不利。
温州的章先生原先是名中学老师,不久前听信“非同凡响”的宣传后,特地去杭州总部观摩了一番,觉得真是神乎其神。“牌在额头上擦一下,或在鼻子下面闻一下,就能报出点数,让我太吃惊了。”章先生说,随后他交了8万元,加盟了“非同凡响”。昨天在观看了小杜的表演后,他断言:“这百分之两百是假的,以前我也被骗了,今后我不能再去骗别人,我要求退回我的加盟费和店面装修、租金等费用,一共25万元。”但“非同凡响”方面未予理会,径直回杭州去了。
朱卫东对此表态,双方之前签了加盟协议,一切按协议规定来谈,章先生也可走司法途径。
而面对连续两天七轮表演失败,朱卫东在临走前说了句:“中国足球还场场都输呢。”但片刻后,他似乎意识到什么,承诺,今后在招生宣传中,不会再鼓吹蒙眼识牌、嗅牌、听牌等所谓的超强感应。
“其实蒙眼识牌不是我们培训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今后我们会宣传这个。”朱卫东称,该公司会继续探索超强感应的培训,等他们拥有了经得起考验的技术,得到社会认可后,会继续联系温州都市报,再做验证。
本稿得到以下魔术师的支持,特别鸣谢:
王之一:温州市杂技魔术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金刚:美国国际魔术师协会会员、上海市杂技家协会魔术专业委员会会员、浙江省魔术艺术委员会副会长
胡方龙:浙江省杂技魔术协会理事、温州市杂技魔术协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温州市杂技魔术协会魔术艺术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