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遍这十样菜,才算没白来中山田螺鱼肉

『脆肉鲩、九肚鱼羹、辣炒田螺、石岐乳鸽、蛋蒸禾虫、鸽蛋紫米露、盐水生蚝、咸猪骨粥、干烧凤尾鱼、砂锅焗白鳝……中山十样菜。』

作者/黑麦

摄影/张雷

脆肉鲩

在中山,有一则关于脆肉鲩的传说。80年代时,东升镇有人购买了大量的蚕豆,但因故滞销,商人无奈将其卖给养鱼人做饲料。鱼塘里饲养了大量的草鱼,渔户将蚕豆浸水变软发胀,投入水中。几个月后,这个鱼塘里的草鱼,被捕捞上来,人们惊喜地发现,它的肉质结实爽脆、耐煮不烂,且肉味清香可口。于是人们断定,是这蚕豆改变了鱼肉的质地,久而久之,中山人就爱上了脆脆的草鱼肉,并取了个名字叫“脆肉鲩”。

在中山的市场里,有摊贩专门预备了勺子和开水,如遇心细的客人,商户就会挖下一块鱼肉,用开水烫了供客人品尝,如若不脆打折出售也鲜有人买。脆肉鲩不适合整段料理,鱼肉切片,简单一腌,或蒸或炒,都能保持脆度。炖汤时一般会在炖锅中加入姜丝,烧开后放入脆肉鲩鱼片慢慢炖煮30分钟左右,鱼肉则变得鲜甜。

当然,脆肉鲩最广为流传的做法是打边炉。在深秋,鲩鱼正肥美,10斤上下的大鱼,被好吃的人认定为“标准尺寸”,鱼腩够肥且连着爽脆肌肉与筋肉,在菌汤或鸡汤中涮上几下,蘸足鱼露、小米辣、姜蓉制成的酱料,顿感一种弹牙的美妙口感。

九肚鱼羹

羹是羹,汤是汤。煮羹的食材,在温火的慢煮下会撒发出胶质,形成与汤水完全不同的状态。一锅浓稠的汤羹,直浇在了广东人的心口上,让爱吃的人鲜掉眉毛。中山的九肚鱼羹,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在广东,九肚鱼生长在河口和海岸处,因鱼肉的含水量多,故极其嫩滑,是做羹汤的最佳食材。在中山,九肚鱼因口音的关系常被称作“九吐鱼”。制作鱼羹需用鸡汤打底,冬菇、云耳、芹菜焯熟,逐样切丝,九肚鱼在下锅前需单独蒸熟,为的是取肉方便。

汤底煮开后,按顺序投下食材,最后加入开好的太白粉浆,点缀一点香菜和榄仁。中山小榄盛产花卉,荼薇、菊花最出名,因此在小榄,也有人会将菊花放入这款汤羹中,取其轻香、清凉之感。

一鲜,二嫩,三甜,是对九肚鱼羹味道的形容,橄榄核的微苦混着浓羹的香甜,在口腔中制造出别样的层次感。曾有食客对这九肚鱼羹大加赞赏,说一碗九肚鱼羹,看见春光融融,既然吃不到蛇羹了,那就吃九肚鱼羹,也足见这道菜的鲜美。

辣炒田螺

中山人吃炒田螺,实属无奈之举。山坑螺曾因其出众的肉质,以及少量的土腥味,称霸大排档。它生长在湍急的河流之中,人们过去用新鲜的、散发着香辣气的鸭脚木叶,铺在水中,只一个晚上过后,叶面上便布满了黑糊糊的、如手指大小、圆锥形的山坑螺。不过,这些年,随着人们的过度捕捉,已经很难再见到山坑螺的踪影了,在市场上,取而代之的是“盘中明珠”——田螺。

如今我们吃到的田螺大多是养殖的,在靠近广西的广东怀集县,只要看到河沟、池塘、稻田、睡莲、藤瓜菜,就可以找到田螺养殖场,公螺小而尖,母螺大而圆,每年秋季,田螺空怀,腹内无小螺,所以肉质特别肥美。

想做好吃的田螺,只需用到豆瓣酱、生姜、蒜末、辣椒、生抽、蚝油、白糖和米酒,剪掉尾部,下入锅中即可。在深夜的中山,一盘炒田螺,可以搭配一碗白粥,也可以配一碗湿炒牛河,抑或几瓶啤酒,混合着辣椒的螺肉只需轻轻一咬,便散发出一丝雨后泥土的香气。中秋食田螺,在清咸丰年间的《顺德县志》有记:“八月望日,尚芋食螺。”在中秋节,中山人家的餐桌上,也少不了一盘紫苏炒田螺,主妇们形容这道菜,“好吃到嗍手指”。

石岐乳鸽

乳鸽如今已经成为中山菜的代表。在广东省政府的官方网站上,有一页专门介绍了这道菜。上写道,石岐乳鸽本是中山籍华侨从国外引进的优良鸽种,其中包括从日本、澳大利亚引进的“钦麻鸽”和“澳洲地鸽”,经同中山石岐的优良鸽杂交后孵育出来的一种乳鸽,这种乳鸽以体大肉嫩、胸肉特厚而著名。不过官网中也有个疏漏,那就是如今的店家几乎很少用28天的乳鸽了,取而代之的是18天、13天和11天的嫩鸽,本地餐饮人称“BB鸽”。

好的乳鸽,鸽子皮脆肉嫩,中间有一泡汤汁,此汤汁鲜纯,却不油,感觉清爽而鲜美。在中山的石岐区,最常见的做法无非三种,熟炸法、生炸法和卤制,不过在整个中山,乳鸽已远不止这三种传统做法,常见的有红烧乳鸽、明烧乳鸽、松江乳鸽、江南白花鸽、油浸乳鸽、白切乳鸽、豉油王乳鸽、醉鸽、花胶岐鸽羹……

吃乳鸽始于何时已无从考证,本地美食家估计已有百年的历史,上世纪40年代,澳门佛笑楼经营红烧石岐乳鸽而出了名,但中山人相信,绝不会有一只乳鸽被辜负。即便是30天的老鸽,也会有店家把它做成老鸽汤或老鸽粥。

蛋蒸禾虫

禾虫长得有些吓人,外形酷似“水蜈蚣”,脚比蜈蚣还多。这种通体粉红色,但时而绿色时而乳黄的水虫,学名为“疣吻沙蚕”,分布在水稻田间,或滩涂附近,以腐败的植物根系为食,因其无法饲养,所以广东人称之为水中珍宝。在中山的神湾,禾虫的捕捞与烹饪技艺俨然成为一种民俗文化。

据清代屈大均的《广东新语·禾虫》记载了禾虫的食用季节:夏秋间,早晚稻将熟,禾虫自稻根出。潮涨浸田,因乘入海,日夜浮沉。《纲目拾遗》记录了禾虫的吃法:闽、广、浙沿海滨多有之,形如蚯蚓,闽人以蒸蛋食,或作膏食,饷客为馐,云食之补脾健胃。

在中山小小的禾虫,常被用来炒蛋、清炒,这是两道滋味十足,又充满农家风味的下酒菜肴。50岁往上的华侨,回到中山时,常常要赶在夏秋时节,很多人为的就是吃一口这许久没吃到的禾虫。故有人家,将其做成蒸蛋糕,冷冻在冰箱里,等故人回来,拿出来煎一煎,也能吃到满足。不过真正的本地老饕只吃新鲜禾虫,煲、炖,做羹、蒸蛋,是他们最偏爱的做法。禾虫鲜嫩,加热时会释放出黏液,形成天然的胶质,吃起来爽滑,微甜,还有一点嚼劲。

鸽蛋紫米露

在中山,很多厨师都会提问:佛跳墙的蛋是什么蛋?如果回答“鹌鹑蛋”,主厨们会频频摇头,质疑你的水准。因为在中山,只有一种蛋才可被称之为珍馐,称之为“动物人参”,那就是鸽蛋。在中山,一枚新鲜的鸽蛋要卖到五六块钱,也应了当地人常说的一句话,“一鸽胜九鸡”。

《随息居饮食谱》介绍鸽蛋时说:“甘,平,清热,解毒,补肾益身。”《本草适原》说鸽蛋“久患虚赢者,食之有益”。鸽蛋是常常出现在国宴菜单中的一道食材,通常与扇贝做汤,因为煮好的鸽蛋是半透明的,晶莹剔透,因此好吃又好看。中山人常说,宴宾客,见人下菜碟,如有贵客从外地赶来,桌上必须有粒鸽蛋才有面子。

鸽蛋中略带腥气,因此传统厨师在烹制时会极其小心。在他们看来,真正能把鸽蛋的营养和口感发挥到极致的,还是做糖水。鸽蛋紫米西米露,是典型广东甜品,紫米与西米煮得十分软烂,鸽蛋被甜蜜的糖水包裹,已经没有了任何异味,咬上一口,散发出浓浓的蛋黄香。

盐水生蚝

中山崖口村靠近珠江口,根据《崖口村志》记录,当地人工养殖生蚝已久,从大茅、三茅一直到燕石,沿海滩涂上散布着许多天然蚝场。据说,孙中山童年时曾随其外祖父出海取蚝。

70年代后,浅海滩涂屡遭破坏,自然生态日益恶化,导致了当地生蚝几近灭绝。直到2008年的时候,南朗镇一度沉寂了许久的生蚝养殖才在南朗崖口村复兴起来。

盐水生蚝是疍家饮食中最常提到的菜肴,疍家是以船为家的渔民,在古代被雅称为“艇户”,广东新语讲:七八月时耕者复往沙田塞水,或塞篊箔,腊其鱼、虾、蟮、蛤、螺、蛏之属以归,盖有不可胜食者矣。

海户人家喜欢做盐水生蚝,大概是因为其简单,又能吃到淡淡的海水味。生蚝除壳,热锅冷油,爆炒姜片,冲菜,葱头,蘸开水,调味后熬成浓汤,再放入生蚝烧一分钟即可出锅,既有香气,又保持了海鲜的鲜味和口感。渔民说,疍家人伴渔而生,海水是所有人的成长记忆,家庭烹饪,讲究的是食材的天然和新鲜,吃的是原汁原味。

咸猪骨粥

广东人嗜粥,不分昼夜。每天早上,街头食店里卖的是粥,午夜时分,通宵的铺子卖的也是粥,这一碗漂浮着菜叶、鱼丸或肉的米浆里,浓缩着最传统的粤式生活。

广东的粥分三种,生滚粥、老火粥、明火粥。咸猪骨粥自然属于功力深厚的老火粥,这是几代中山的记忆,过节时,要食猪仔饼,家里还要煲粥,在物质匮乏的年月,鸡鸭鱼是富人家用的食材,穷人家常做的粥,无非是蚬子、杂鱼、田螺和猪骨。

干烧凤尾鱼

凤尾鱼又名子鲚、烤子鱼、黄鲚。体背圆鳞,腹缘有棱鳞,因其尾部呈红色,形状尖细窄长,犹如凤尾而得名。在夏季,凤尾鱼多籽,因此也被称为籽鱼。在品尝过新鲜的凤尾鱼之前,大多数人吃过的是宝和牌凤尾鱼罐头。即便是在很多老中山人的记忆中,凤尾鱼罐头是礼品,不舍得吃。

相传,每年五六月时,生活在浅海的凤尾鱼就溯水而上,群集到珠江入海口咸淡水交界的水域。渔民们听闻鱼汛,就会驾着小船出海,渔网在水面上抛射出一条巨大的弧线。

广东人讲究吃“头水”,也就是每年的第一茬鱼,只为一口新鲜。由此,这鱼在市场被卖到三四十块钱一斤,倘若遇上一批带籽的货,价格能卖到几倍之多。在江浙,凤尾鱼常被用来配烧豆腐,在广东,汛期捕获者鱼骨较软,一般都是整条连骨食用,晒干的凤尾鱼籽常被用来做汤,色泽如琥珀般温润。在中山,干烧凤尾鱼是一道时令名菜,厨师只需简单地油煎,便能做出入口香醇回甘、咀嚼起来香脆的佐酒佳肴。

砂锅焗白鳝

白鳝曾是广东农村最丰富的物产之一,彼时,秋收的农户会定期清理池塘,因此也捕获了不少白鳝,于是它就成为餐桌上最常见的美食。豉汁蒸白鳝,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非常流行的家常菜,它也是酒楼、餐厅中最常出现的一道硬菜,由于这道菜摆盘酷似一条卧龙,因形得名“盘龙鳝”,想必,这也是一道讨好彩头的菜式了,美味又充满寓意。

200多年前的《随园食单》中就已经出现了“红煨鳗”这道菜,作者指出烹制此菜有三戒:一戒皮有皱纹,二戒肉散碗中,三戒早下盐豉。由此可见,袁枚对白鳝这道菜颇有要求。清末民初史学家章太炎在品尝过“红煨白鳝”之后赞不绝口,将其誉为“超出《随园食单》之上”。

春鳊秋鲤夏三黎,冷鲚热鲈冬至鳝。南朗人常说:“鳝鱼上沙滩,唔死一身潺。”大概讲的就是在劫难逃,但厨师们会把这句话解释成,“处理白鳝要干净利落”。宰杀时,要用盐水搓洗,然后擦干表面,加入姜、葱、蒜和黄酒,才能去除水腥气;爆炒大量的红葱头、姜片和蒜头,再下鱼,豉油调味,盖上锅盖前还要淋上一勺白酒,厨师说:“白鳝这道菜看起来有气势,但烹饪方法非常简单,只要白鳝够新鲜,鲜嫩入味,上桌渣都不剩。”

THE END
1.鳝鱼繁殖与养殖技术介绍小伙国外养殖黑鱼,如今身价已超百亿,直言中国限制了他的发展! 热血青年搞笑 打开APP 田螺养殖原来这么简单,无需专业池塘和技术,照样养好田螺 乡野东哥之乡村丁东 养殖户用电脉冲捕虾,跳起来后不容易踩到它们 新方向看点 厉害!这个圆形养虾基地,一年四季都可以养虾! 养虾 吃了这么多年花甲,现在才明白都https://m.163.com/v/video/VVJNBVRSQ.html
2.刘力山:生活中的浪花这也让我知道创业真不容易呀。我们先祖的墳地有近有远。清明因为农事尚忙,所以就只能到靠近村子的墓地拜祭了。重阳节秋高气爽,就可以到很远的山墳拜祭了。最远的山墳还得早出晚归呢。每逢到远方的远祖山地拜山,可就大阵象了。除了必备的“元宝蜡烛香”之外,还得带上各种食材,炊具和饼食。到了墳前,先辟出http://www.tywiki.com/index.php?title=%E5%88%98%E5%8A%9B%E5%B1%B1:%E7%94%9F%E6%B4%BB%E4%B8%AD%E7%9A%84%E6%B5%AA%E8%8A%B1
3.罗子群:那个婚后被穷养的老婆到最后怎样了在我看来,那个被穷养的罗子群和那个一贫如洗的白光,才很难逆袭,不仅他们很难逆袭,就连他们的孩子,也很难打破阶级。 别看罗子君离了婚,但平儿的学习成长以及心态,绝对比只知道抽烟喝酒发牢骚的白光,和那个被生活逼成怨妇的罗子群好太多。 有人说,罗子群也可以像罗子君一样,找一份工资高的工作。 https://www.jianshu.com/p/24e00fcc5555
4.穿越农家养儿记最新穿越农家养儿记最新章节目录上头有两个年迈病殃殃的公婆,中间还有个五大三粗傻乎乎的丈夫,手底下还养了四 晴空舞 影后前妻很抢手 陈萱萱一穿越就是个农家妇。上头有两个年迈病殃殃的公婆,中间还有个五大三粗傻乎乎的丈夫,手底下还养了四 蓬莱客 锦衾灿兮 陈萱萱一穿越就是个农家妇。上头有两个年迈病殃殃的公婆,中间还有个五大https://www.zuizaoxiaoshuo.com/ml/166254/
5.穿越农家养儿记最新章节穿越农家养儿记作者:月下的翊坤宫分类:都市小说状态:连载中字数:903393更新时间:2021-11-13 11:50:08最新章节:第335章 大结局 简介: 陈萱萱一穿越就是个农家妇。上头有两个年迈病殃殃的公婆,中间还有个五大三粗傻乎乎的丈夫,手底下还养了四儿两女。 住的是茅草棚,吃的还是野草煮的糊糊,生活过得异常艰难。http://www.gdbzkz.com/chuanyuenongjiayangerji/
6.读穷人缺什么有感(精选13篇)穷人不穷!《穷人》拥有无私的爱,温暖的家,善良的心,我们应该像桑娜和渔夫一样,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别人,让世界更美好!虽然渔夫考虑过自己的日子,但也执意要养西蒙的两个孤儿,表现了渔夫助人为乐,敢于面对的品质,整个故事,没有华丽的词藻描述,也没有半们歌须式的豪迈词句。然而由故事中的人物折射出的真、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k14g2v54.html
7.穿越农家养儿记(月下的翊坤宫)穿越农家养儿记最新章节《穿越农家养儿记》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节与文笔俱佳的都市言情,爱下书小说网转载收集穿越农家养儿记最新章节。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12 爱下书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https://www.aixiawx.com/82/82721/
8.家乡记忆.味道4.丑人多照镜,穷人多算命 5.人怕人王,鬼怕阎王 6.食肉唔当养肉,看戏唔当听曲,听曲唔当睡目 7.有钱婚姻早,冇钱等到老 8.丑人自有丑人爱,烂锅自有烂锅盖 9.百货中百客,伯母中阿伯 10.秤不离砣,公不离婆 11.有花唔怕冇盆装,有女唔怕冇婿郎 https://www.meipian.cn/8rerguj
9.潮汕俗语集之二田螺与口亲嘴,接吻。斟,亲吻。相斟,接吻。嘬,吮吸。 目镜铺生理-在人合目 眼镜店里的生意,合适谁的眼睛谁做。“在人合目”比喻各人有各人的审美标准,甲看上眼的,乙不一定要。反之,也然。 目尾破镜-吊灯 眼角有块疤,潮人称之为“吊灯”。双关指挂上了灯,生男孩。 https://www.360doc.cn/article/32650768_552588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