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持续减少,周期反转趋势确定。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19年2月生猪存栏环比下降5.4%,同比下降16.6%。截止2019年3月,疫情导致生猪总产能减少31.34%,且仍有下降趋势。北方产能下降速度放缓,主要是因为在北方该爆发的已经爆发,养殖密度已经极度松散化,南方广东广西等地疫情正在加速爆发期,且预计后期天气回暖,雨水蚊虫等增加后,疫情或面临再一次爆发期,后期或呈现边补栏疫情边发生的情形,目前来看发病场复养成功率较低,总存栏持续下行。整体来看,疫情造成产销区洗牌,老牌的主产区及主销区或面临变革,南猪北养计划被打乱,但养殖业整体向规模化集约化的趋势不会改变,“公司+农户”养殖模式的好处日益凸显。
风险点:疫情扩大,上市企业盈利不及预期,养殖成本提升,替代品
一、产能持续减少,周期反转趋势确定
1.产能持续出清,本轮周期猪价将创新高
目前疫情在南北方爆发情况有所差异,疫情首先在北方爆发,近年来大型规模养殖场在北方大力布局,同时养殖密度较高,导致疫情初期在北方大面积流行,目前有放缓趋势。南方由于天然的地理优势,且前期环保限制使得部分地区养殖密度大大降低,因而相较于北方的大幅去产能,南方情况稍好,但未来也将面临大面积流行的趋势。
表1:截止3月各省份因疫情减产情况及各省未来大致可调运量
图1:全国疫情爆发情况
图2:生猪存栏变化
图3:能繁母猪存栏变化
图4:70家养殖企业能繁母猪淘汰量
图5:70家养殖企业能繁母猪存栏量
图6:70家养殖企业小猪存栏量
图7:猪价周期走势图
2.补栏成本大幅提升,养殖利润分化
在产能极速收缩及猪价高速反弹下,养殖户极度看好后市行情。在母猪存栏量减少的情况下,仔猪供应偏紧,养殖户补栏情绪存在分歧,散养户由于资金及疫情的影响,补栏量较少,而规模化企业由于管理及资金的优势补栏仍在继续,整体上看,存栏持续下行。
全国性的生猪调运政策同样影响仔猪的跨省运输,仔猪的调运不畅使得部分地区补栏供不应求(如湖南等省份),仔猪价格快速上涨。目前仔猪全国均价在600元以上,部分地区可达900元以上,而仔猪的繁育成本在300-400元,自繁自养与外购仔猪成本差异平均在200-300元,若仔猪上涨到千元以上,则两种养殖方式下的成本差异可达600-700元,则每公斤成本差异在5-5.8元,这种情况下后期养殖场必然会出现压栏现象,以此来摊薄成本,减小与自繁自养模式下的成本差异。
表2:外购仔猪价格不同对养殖利润的影响
图8:分地区养殖利润走势图
3.消费缺口大,进口及收储难以缓解供应偏紧的现状
在生猪产能减少30%,消费不变的情况下全国猪肉消费缺口在1621.2万吨,即使消费下降10%,仍有1000多万吨的消费缺口。
冻品及收储:卓创数据显示,1-3月冻品库容比21.60%,环比上涨8.57%。在看好未来猪价行情的情况下,猪价较低时,屠企积极入库,导致目前冷库库存相对较高。3月13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加强屠宰环节非洲猪瘟检测工作通知》,7月前冷库猪肉会逐步出库,这部分猪肉的出库或对市场行情产生短暂的冲击,但整体来看影响较小,不会改变猪价整体向上的趋势。
2019年3月8日我国开启猪肉收储,今年的收储工作,也是近十年来最早的一次,计划收储20万吨的收储量,在全国1000多万吨的缺口下,无法对本轮周期产生太大影响,且目前猪价节节攀升,屠企参与收储意愿不高。
图9:重点企业平均库容比
图10:国内重点屠企开工率
图11:我国猪肉出口量
图12:我国猪肉进口量
二、上市企业研究
1.养殖企业量价齐升
表3:各上市企业历年养殖经营情况
根据企业不同出栏量、养殖收入及成本情况我们将企业分成3种量级:
第1量级:温氏及牧原,企业年出栏量在千万头以上,且两种养殖模式下的成本控制较为合理。
第3量级:唐人神、新五丰等,企业出栏在几十万头,未来规划在百万头以上,养殖成本为行业平均水平。
我国九大生猪养殖上市企业2018年共出栏4476.3万头,占全国出栏总比6.54%,龙头养殖企业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表4:2019年1-2月规模企业销售情况
天邦股份3月份销售简报生猪销售均价13.34元/kg,剔除仔猪后为11.06元/kg,商品猪出栏体重140kg。
2.重点上市企业跟踪
(1)温氏股份(300498.SZ)
温氏的“公司+农户”模式一直是业内同种养殖方式的标杆,企业以培育市场的方式进行养殖扩张,培养出的农户忠诚度较高,生猪养殖大约可以占到公司营业收入的60%以上,按照原计划随着公司新建产能的释放,预计2019、2020年分别出栏2400、2800万头。
温氏主要产能分布在南方,广东广西的产能占50%,华东占25%,华中占11%,西南占10%。
图13:温氏产能分布
(2)牧原股份
公司以养猪为主营业务,河南生猪产能占比在60%以上,其次为湖北、山东、山西、内蒙等地,北方布局较为密集,2019、2020年预计出栏1500、1900万头。
图14:牧原产能分布
(3)正邦科技
公司江西产能占比20%,广东占比18%,东三省占比14.4%、湖北占比11.7%,山东、四川、广西、江苏、安徽等地占比在3%-6%,河南、河北、新疆、云南、贵州、湖南、内蒙古等地占比分别不超过3%。北方地区,包括东三省、山东、苏皖等在建项目会继续完工,但不会大幅扩张,2019年新开工项目以广东、广西、四川等省份为主,预计2019、2020年分别出栏750、800万头。
图15:正邦产能分布
(4)天邦股份
生猪产能布局主要集中在广西、安徽、江苏及湘赣鄂地区,广西占比25%,安徽占比20%,江苏占20%,山东占12%,河北山西占比3%,2019年公司在山东、河北、广西布局明显增多,湖南安徽也有较大的增长幅度。预计2019、2020年分别出栏400、500万头。
图16:天邦产能分布
(5)新希望
2018年前十个月肥猪出栏分布:山东40%,四川15%,陕西8%,河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等都是5%。长期产能布局:战略定位是靠近消费区域,主要在8个省养猪:辽宁、河北、山东、江苏(东部沿海四个省,覆盖坏渤海、长三角)、广东、广西、四川、陕西,约占公司80%的产能。
图17:新希望产能分布
(6)唐人神
北方区域:约占50%,在河南、河北、甘肃等地布局,主要集中在河北大名县和河南南乐县。
南方区域:约占50%,在湖南、广东、广西、云南(预计出栏25万头)等地布局,主要集中在湖南、广东、广西等区域。
图18:唐人神产能分布
2.投资风险
不同上市企业利润出现分化,不同企业股价走势开始分化,仔猪价格快速上涨是造成企业间利润分化的主要原因。若企业由于能繁母猪量的减少只能通过外购仔猪来维持正常出栏量,因而在未来虽然量价齐升的情况下,成本大幅抬升,养殖利润萎缩。若在能繁母猪量减少的情况下不通过外购仔猪来补充存栏量,则企业仍旧无法享受猪价上涨的红利。在仔猪价格快速上涨时期,若企业通过贩卖仔猪回笼资金,短期内养殖利润与出栏量都不会有太大变化,同时也规避了风险。
各企业在不同地区的布局也会影响到企业发展状况。
企业经营模式不同。自繁自养一体化模式下,企业经营风险较高,若疫情发生,传播速度快,且短期内无法恢复生产。“公司+农户”模式下,企业经营风险相对较低,若单一农户发生疫情,及时处理后不会影响其他农户养殖,对企业整体影响较小。
生猪产业调研汇总
03.18生猪·疫情继续发展,饲料需求不容乐观
03.05生猪·行业普遍看涨后期行情,养殖板块持续景气
02.22生猪·存栏遭遇腰斩,后续补栏动力不足丨生猪调研
12.26生猪·非洲猪瘟影响深远,生猪产业加速升级丨东北&山东地区视频调研DAY2
生猪研发报告汇总
12.14生猪·出栏淘汰加速,2019年猪价迎来上涨契机丨年报
11.02全国生猪调运受阻,产销区价差持续存在丨月报
10.16生猪·供需两旺,疫情影响地区间价差持续存在丨四季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