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麝是我国重要的药用动物,其分泌物麝香用途广泛,可作为香料和中成药原料,具有重要的经济和药用价值,在我国2621种成药处方中,295种含有麝香成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麝香的交易价格一路攀升。目前,林麝单只的价格在2万元左右,麝香的国内市场价格约为400元/克。
国家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西北濒危动物研究所主编的《中国麝类》一书指出:“我国是世界上麝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蕴藏量一度占世界总量的70%以上,麝香产量也曾占全世界产量的90%。”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为猎杀取麝以及栖息地被破坏造成我国林麝野外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据学者估计,上世纪50年代我国麝属种群数量在250万只左右,到上世纪80年代仅剩约60万只,而到上世纪末只有不到10万只,此后,几乎每5年就减少一半。按这种速度发展下去,麝资源在我国将面临灭绝。目前陕西野生林麝种群数量仅4000余只。近年来,我省加大野外种群和人工繁育的力度,并将林麝保护列入“十三五”规划,申报国家级林麝工程研究中心,成立省级林麝养殖中心和协会,组建了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了良种繁育基地,千亿元产值的“生态黄金”将成为现实。
一、我县林麝人工繁育养殖场的基本情况
我县自2016年开始发展林麝养殖产业,截止目前共发展林麝养殖场4个,其中长角坝镇1个、袁家庄街道办1个、陈家坝镇2个,共养殖林麝410头。
(一)田坝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林麝养殖场
(二)佛坪县秦森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林麝养殖场
佛坪县秦森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林麝养殖场位于袁家庄街道办王家湾村,2017年建成,2019年扩建,总投资200万元,全部为自筹。建有林麝圈舍110间。目前存栏林麝30只,2021年采麝香200克,收益8万元。
(三)金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林麝养殖场
金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林麝养殖场位于陈家坝镇孔家湾村,2016年建成,2018年8月扩建,总投资680万元,其中苏陕协作资金支持60万元,其余资金由佛坪县金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筹。建有林麝圈舍550间,半散养区2000㎡,管理用房及生产配套设施齐全。现有林麝存栏195只,其中2021年繁育林麝60只。2021年采麝香830克,收益33.2万元,繁育种苗60只,价值132万元。共计收益165.2万元。
(四)孔家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林麝养殖场
孔家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林麝养殖场位于陈家坝镇孔家湾村,2019年10月开工建设,2020年6月建设完工,总投资520万元,其中使用财政涉农整合资金230万元,其他财政资金170万元,其余资金由孔家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自筹。共建成林麝养殖厂房175间,占地3550㎡,建成办公用房和生产用房329㎡,种植林麝饲草共计87亩。现有林麝存栏115只,其中采购种苗102只,2021年繁育林麝13只。2021年采麝香225克收益9万元、繁育种苗13只价值28.6万元。共计收益37.6万元。
二、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一)缺乏专业人才。我县有一些林麝养殖“土专家”,但缺乏专业培训、无报酬待遇,只能凭经验、靠实践摸索,能治病、做手术的专业技术人员奇缺。目前,4个养殖场普遍存在缺乏懂特种养殖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县兽医站的工作人员也没有做到经常性的进场指导,导致养殖场在林麝疫病防治方面手段不多,对抗重大疫源疫病的能力不足。
(二)疾病防控难。圈养的林麝很容易受细菌、病毒感染,化脓性疾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呈散发形式,表现慢性病程,发病多,病程长,治愈率低,死亡率高。
(三)配种技术不高。除金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林麝养殖场外,其余3个养殖场普遍存在人工配种技术不高,配种成功率低的现象,影响养殖场种群繁殖、扩大。
(四)缺少饲料基地。大部分养殖场没有建设专用的林麝饲草种植基地,喂养林麝的桑树叶、刺槐叶、榆树叶、农作物叶都是在野外采摘的,当养殖场规模扩大后,林麝的饲料问题就成了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
三、下一步思路
(一)林麝养殖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俱佳的朝阳产业,我县目前林麝养殖已初具规模,效益也比较明显。县委、政府应该加大对林麝产业的扶持。农业农村局要出台支持林麝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鼓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和个人投资发展林麝养殖。林业局要主动作为,指导养殖户规范建场,积极协助申报特种养殖手续,并加强养殖场的管理。
(二)县农业农村局要加大对林麝养殖从业者的培训,定期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先进的养殖技术,邀请省内知名的专家、技术人才到县上开展培训,实地进行教学。兽医站要抽调技术骨干在林麝配种、繁育和疫源疫病监测上进行攻关,要加强对养殖场的技术指导,对疫病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四)县中药办要积极同北京同仁堂、福建片仔癀、四川逢春等国内知名医药企业对接,邀请大型企业在我县投资建设集繁育、科研、疾病防治、野化研究为一体的林麝繁育基地,打响佛坪林麝的品牌,打造林麝养殖全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