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分钱的免费小菜让一个渔粉店月赚数万的内幕
一家社区小店,每月的营业额在15-20万,每月有大几万的利润,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听听转门面网小编来分析下:
1,店铺定位:社区附近,有居民楼也有办公室,客户从早可以做到晚,吃的都是一碗粉,而且适应于早餐、中餐、晚餐、甚至夜宵,基本实现了接近24小时运转,产品操作也标准。
2,鱼汤+杂粮粉的健康概念:在大型城市,不少人还是比较注重食材的健康,杂粮粉不同于红薯粉,有一定的劲道,而且有杂粮概念、而鱼汤又是老少皆宜的滋补类产品,算是合了部分顾客的心意。
3,份量:执行了比较实惠的大份量,而且汤汤水水的,看起来确实不少,实际上南方人饭量一般,一碗粉给人很实惠的感觉,但也有个问题,过多的份量给人感觉味道一般,没有回味。
以上都是这家鱼粉店生意火的基本条件,但最核心的其实是你想不到的因素——店家在店内免费推出集中小配菜:酸豆角、花生、香菜、葱花、辣椒,随便你取,这却成了大部分顾客重复消费的关键点,因为多数顾客,希望有点匹配的东西,让粉更有滋味。
从一个想不到的,成本只有几毛钱的配菜小品,竟然成为了一个家店顾客盈门的关键促销点,确实让很多餐饮人没有想到,而有时候,打动顾客的可能就是一个小地方:
也许是干净消毒的筷子
也许是店员的热情
也许是提供的质量更好的纸巾
也许是随便可加减的葱花
或者是墙上的画报与标语
所以,小编通过对这家鱼粉店的剖析,感觉在餐饮店的吸引顾客、留住顾客方面,其实,很多店留客比吸引顾客更重要,特别是这一类社区店。
梦想月赚10万却两年倒闭
开鱼粉加盟店为啥成噩梦?
小成本加盟,最终却熬不过2年
陈先生(化名)有一定积蓄,有点厌倦上班了,打算自己创业干点事。他没有很多的钱,也不想承担很大的风险。前年,他听到朋友说现在“渔粉店”很火。经过考察和了解之后,加盟的费用和前景都比较符合他的需求,于是他加盟了其中一个渔粉品牌。
渔粉走的是快餐路线,陈先生在总部的建议下在广州城中村的一条主商业街的中间位置租下门店。
渔粉(网络图)
陈先生选中这里原因很简单:300多米的街道,有煲仔饭、潮汕肉丸汤饭、桂林米粉、沙县小吃、麻辣烫、肠粉和糖水店,但是却没有渔粉,而当时附近也没有同类型的产品。
根据考察的其他渔粉店情况,生意好的店一个中午可以卖100份(含外卖),晚上可以卖120份(含外卖),每份至少15元,一个月的营业额至少可以达到:(100+120)份×15元×30=99000元。
除去40%的成本:99000—99000*40%=59400元。
除去房租、人工(夫妻俩)等其他费用2-3万多的支出,每个月也有2-3万左右的利润。
但陈先生的渔粉店在开业第一个月,现实就给打了一个耳光。
开业第一个月预想的火爆并没有出现,8张桌子没有坐满的,都是零散的顾客来用餐。即使是晚上用餐高峰期,也就偶尔勉强能坐满。
餐饮创业九死一生
生意冷清了三个月,最后因为广州炎热的天气(店里有空调而其他店没有)挽救了部分生意。
但也因天气热,中午基本上是没有生意,仅靠晚上下班人群帮补。当初月入10万的梦想基本破灭,仅能维持日常的运营。
加上陈先生夫妻俩时不时回老家或者出外,餐厅时开时关。而在他的店开了不到半年,广州的大街小巷出现了许多不同品牌的渔粉店,特色变成了烂大街。最后熬了一年半,陈晨不得不选择了停业转让。
同时,渔粉店周围的餐饮店却生意依然火爆,并且店越开越多……
加盟的正规军为何拼不过“土著”
小成本加盟,总部配送材料和输送技术以及管理,为什么陈先生的渔粉店最终却拼不过周围的“土著(煲仔饭、肠粉店、麻辣烫)”?明明手上拿着一副好牌,最后自己却打烂了,这个感觉真的不好受。
也许不少人认为陈先生可能是被加盟方给坑了,跳入了加盟陷阱。但是,陈先生的店无论从装修、材料配送还是口味并没有出现很大偏差,并且也得到了加盟保护,即同一条街或者在辐射范围内并没有出现同品牌竞争对手。
餐饮创业即使拿着一副好牌也可能打烂
两年前,渔粉并没有像现在这样每条街几乎都有一家店,市场并没有饱和。因此,这个将所有责任归于加盟方,并不合理。
转门面网认为,师傅带入门,修行靠个人。任何行业都是如此,加盟只是一个敲门砖,具体还是在自己后期的运营。
陈先生的渔粉店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原因基本上可以归结如下:
品类没选错,但是没考虑到客群
上文提到,两年前渔粉市场还是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因此当初的选择并没有错。另外,陈先生根据渔粉店走快餐路线,选择在租金相对便宜的城中村商业街的大方向也是没有错。
但问题在于并没有分析清楚城中村住户的及周围的顾客群体。
首先渔粉店与地铁站距离两个公交站,正规住宅小区几乎没有,商务写字楼有,但是有20分钟左右的车程。这意味着,中午城中村的潜在顾客(上班族)基本上是不会到店消费的,中午的生意基本可以忽略了。
汤粉面等并不适宜长距离外卖
其次,因为距离写字楼稍远,即使送外卖,也因为地段问题不被平台第一位推荐。而渔粉带汤汁,泡久了就会涨,影响口感,外送具有一定的风险。
而附近的住户,除了当地居民(一般自己做饭),就是上班族和学生。学生有饭堂,偶尔会出来吃个快餐,但不是渔粉店的主要目标顾客。而上班族对于渔粉一开始抱着尝鲜的心态会光顾,但粉这个品类有桂林米粉、螺蛳粉、潮汕汤粉这些深入民心的街边小店,渔粉优势不明显。
餐厅定价过高,无价格优势
短短300米的主商业街容纳了各种各样的快餐店和小吃摊。渔粉店的最低15元一份渔粉,与10元管饱的煲仔饭、潮汕肉丸汤饭,15元吃撑的麻辣烫相比,价格上没有任何的优势。
口味单一,品种单调,新鲜感丧失
渔粉的卖点是五谷杂粮做成的粉,浓白的鱼汤。但是口味基本都是浓郁型的,偏单调。即使在配菜上可以有鱼丸、酸菜鱼等搭配,但是主口感还是一样的。
虽然后来陈先生推出来酸菜鱼汤/饭以及炖汤,但附近饭类有煲仔饭和平价快餐,炖汤有沙县小吃和瓦罐炖汤,这些调整并没有形成特色。
时关时开的门店,在顾客心中难以形成持续效应
但是,渔粉店却经常会隔半个月左右停止营业几天。有顾客突然想去吃一下却发现关门了,因为倒闭了。下次就会形成一种印象,这家店不营业了,于是也就不再会想去吃。
这种营业方式,无形中伤害了回头客,也“赶跑”了潜在的顾客。
堂食没顾客,外卖路途过远,价格没有优势,经营者还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关门也就是迟早的事情。
关于创业,给餐饮初创者的几个忠告
通过陈先生的案例,这里想给各位餐饮创业者几个忠告:
加盟可以给你保障,但是并不能代替你经营
没经验选择加盟是最快的开店方式,但即使再好的品牌到了自己的手里都是需要自负盈亏的。不要想着只依靠总部提供的方案和产品就能高枕无忧。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餐厅经营方案和策略必须灵活变动。
创业是辛苦的,甩手掌柜或者偷懒是没戏的
每一个小餐饮创业者的成功都是要熬出来的。食材想便宜,最好就是早点起床亲自采购,跑远一点。要想多吸引顾客来吃饭,传单和宣传得自己多跑几趟。
像陈先生这样,开了又关,关了又开,没有生意就坐着发呆,这样注定是没有办法做起来的。
小餐饮创业者都是需要起早贪黑的
竞争对手是“敌人”,也是最好的老师
只要开门做生意就一定会有竞争对手的。与其敌对相争不如学习一下你对手的优点。对方到底是如何将客人吸引进店的,他们有什么优势之类的。能总结归纳出来,那么就将成为你最好的资本。
一时的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怎么改
餐饮创业,没有谁能一帆风顺的。生意不好,没关系,但是你要懂得如何调整和改进。如果生意不好你也跟着郁闷,只会呆坐着等待顾客上门,那结果就是等着关门。折腾不一定会成功,但是不折腾肯定会完蛋。
小结
餐饮创业并没有什么捷径可言,无论是选择加盟还是自主创业,都是有风险的。虽然可能一开始背靠大树好乘凉,但是后期经营不当的话,照样是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