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数字如何赋能云南农业?他们这样干

在数字化发展背景下,云南省委、省政府全面部署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目前,云南数字农业建设成效初显,政策保障体系不断健全,管理服务和生产应用的数字化平台建设不断强化,市场主体加入数字化建设的热情不断提高,数字化在生产中的节能、节本、增效优势更加凸显。

然而,由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尚未根本改变,云南农业数字化发展基础薄弱、投入不足,无法满足现代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需求。为破解难题,云南正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农业数字化平台等举措,推动农业向数字化转型升级,努力让农业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

大理州现代农业产业园智慧生产数控中心。刘宇摄

综述

云南农业积极拥抱数字化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数字技术成为各行业发展的加速器,用数字化赋能现代农业成为必然选择。作为农业大省,云南积极推进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取得显著成效。

弥渡县智慧果蔬梦工厂数字化番茄生产基地

政策支撑日趋强化

2018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关于发展数字经济稳定并扩大就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利用信息技术产业带动经济转型提质。此后,党中央、国务院先后部署一系列重大任务,全面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在全国营造了数字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氛围。

借力政策东风,云南从2019年将“数字云南”“区块链”建设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到《“数字云南”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发布,再到日前的《云南省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出台,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抓住政策红利窗口期,云南涉农主管部门在农业产业中全面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以数字化为基础、智慧化为方向、智能化为手段,按照“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发展路径,全面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使农业产业发展基础不断提升。

据了解,截至目前,云南仅在省级层面出台的涉农数字化建设发展的政策文件就有15个,涉及“云茶”“云花”“云菜”等多个“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随着政策保障、科技支撑、金融扶持等重点环节的数字农业支撑体系全面构建完善,有效促进了云南特色农业从传统生产向“数字工厂”“智慧农田”等现代生产方式转变。

平台体系不断健全

2021年5月,“云南数字农业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营,今年2月正式上线。一年多来,围绕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应用,该平台构建了地理信息系统(GIS)一张图、数字农业SAAS智能云平台、“供应链ERP+物联网”系统等系列载体,为全省农作物种植过程中的土壤墒情、作物长势、灾情虫情等农情动态监测预警,提供了翔实可靠的实用数据和科技支撑。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云南数字农业平台体系不断健全,管理、服务和生产能力不断提升。记者从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下,2020年以来,云南通过建设数据平台、探索智慧化监管技术等办法,逐步构建起一套数字农业管理、服务、生产平台体系。

据了解,目前全省已建成涉农应用平台75个,涉及数据资源80多类。同时,共打造数字化绿色农产品物联网示范基地27个、全面推行绿色产品电子身份证和质量电子认证,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服务。比如,“耕地质量管理系统”,共汇集约30万个点位测土配方施肥数据,每年有9108个固定监测点位的数据更新;“云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管理应用平台”已汇集全省10964万余亩耕地面积、6175.2万块土地的权属数据,数据量约100TB,这对云南耕地保护、粮食安全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除产业管理服务平台外,云南还打造了“云南省村级集体经济帮扶救助管理服务平台”和“产业帮扶信息监测管理平台”等农业民生平台,依托农业和农村有关信息大数据,进一步加强对农户、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之间已形成的利益联结机制的动态监管;全省建设挂牌1.2万多个“益农信息社”,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一项新的保障措施。

智慧生产提质增效

“有了优质的数字化平台基础,并利用其为市场主体的生产提供支撑,以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才是利用该平台的目的。”据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有关人士介绍,目前,云南不少市场主体依托农业数字化设施和平台载体,有效获得生产红利。比如,以生产“七彩云菊”等名优“云花”产品为主的开远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在基地建设数字化设施,接入云南省数字农业信息管理系统,依托云南花卉信息技术与智能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提供的数据和信息,全面发展基于传感器和物联网的“智慧生产”模式,浇水、施肥、控温等均由设备自动完成,年均节约人工成本3000多万元。由于智慧生产成为一种全新模式和农业提质增效的捷径,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参与其中。

春沐源公司生产基地作物生长数据采集传感器

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有关统计数据,“云花”“云茶”等特色农业产业领域的生产实践表明,相比于传统生产方式,市场主体在采取数字化生产、管理和营销技术后,特色农业产业生产中药肥施用量平均减少30%,平均节水量近80%,人工成本大大降低。比如,培育玫瑰、月季等花卉组培苗的污染率由7%降低到1%,综合亩产值提高9000元左右,而茶叶、水果和坚果等产品的一级品率平均提高近40%,效益十分明显。

数字农业未来可期

2020年,“云花数字展厅”在昆明市呈贡区斗南花卉小镇建成,全省花卉种植、生产、物流、交易等全产业链大数据在这里集成。依托5G网络,借助AR、VR、虚拟花香等技术和设备,通过图片、视频、动画、沙盘等元素的有机结合和特殊布景,就能让投资者和消费者看到、听到、闻到、触摸到一朵鲜花从制种、管理、采摘、加工到走向全世界的故事。

同时,通过“一部手机游云南”“智慧斗南”等App,人们足不出户便可轻松地“云游”斗南花市;通过云场景实现“云”看花、“云”购花、AR全景花田游览、无人机虚拟体验游……体验到真实般的花田美景,享受便捷的种花、收获和购花乐趣。

这是云南数字农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更是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成功探索。

据悉,未来一段时期,云南将结合产业融合、产业链融合等,通过数字化建设,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重点围绕特色农业的产、供、销全产业链,在基础较好的规模化直采基地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扶持企业对生产线进行数字化改造,帮助中小企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参与电商营销,大力推进供应链数字化、农田信息数字化、农事管理数字化和产品销售数字化,力求通过数字化赋能,让云南特色农业产生更大的效益。

本刊记者刘宇/文图

案例

春沐源:数字赋能番茄产业提质增效

公司智慧果蔬梦工厂云控制中心

科技夯实发展根基

弥渡县是云南特色农业生产基地之一,当地生产的番茄、大青菜、柑橘、软籽石榴等特色农产品行销全国各地。

走进位于弥渡县的大理春沐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科技感十足。温室大棚里种植的水果番茄不同于传统的土壤种植,而是生长在无土栽培设施里。这里配备了水肥一体滴灌系统、温湿度调节系统、传感器系统和绿色防虫粘板等现代生产设施设备,七八名工人正在垄间疏果。

该公司副总经理曲健告诉记者,2016年大理州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深圳春沐源集团旗下的科技农业板块入驻弥渡县发展。该集团按照国家有关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标准,投入5000万元资金成立了大理春沐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生产基地1100亩。

自成立伊始,公司就十分注重科技的应用,从全球知名的种子公司荷兰瑞克斯旺引入水果番茄种质,并结合弥渡县气候、土壤和水质等条件,进行改良选育,培育出“春沐源樱桃番茄”品种。

自2018年开始,大理春沐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依托集团公司,陆续引进荷兰先进栽培技术、智慧化设备、智能温室、水肥营养控制系统。从以色列引进一套先进的智能滴灌系统,采用立体管道式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为水果番茄开展数字化生产奠定基础。

“春沐源樱桃番茄”品种具有显著的抗虫害、产量高、浆汁充足、口感酸甜等优势,一上市就深受市场欢迎。

“‘春沐源樱桃番茄’在市场上供不应求,目前我们拥有种苗、技术、价格等方面的优势。”曲健说,科技的应用为公司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夯实了基础,下一步,公司将探索更新生产技术和模式,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番茄,满足市场需求。

“智慧化”提高生产效率

近年来,随着“数字云南”建设不断推进,全省迅速形成数字赋能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大理春沐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运营团队抓住数字化发展契机,不断提升公司数字化生产水平。

2020年11月,在省、州、县三级政府部门的政策扶持下,总投资1.7亿元、总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春沐源数字化生产项目开建,并于2021年部分投入运营。该项目包括高端玻璃温室、智能加温温室、冷藏保鲜库、智慧物料仓库、分拣车间、水肥环控室和员工生活区等配套场地,以及智慧集雨、储水、施肥、电力、水利等附属设施。以高端玻璃温室为核心,运用引进的智能设备,在温室大棚中广泛铺设传感器,接入“云南省数字农业”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强大的省级大数据作为支撑,将生产基地与各环节的设备联成物联网,实现基地环境监控、水肥灌溉、生长数据采集、病虫害防治、果品品质管理和追溯、采摘管理、产销管理、仓储物流等全产业链数字化操作管理。

曲健告诉记者,实现数字化生产后,水果番茄亩产量由原来的5吨左右提高到25吨,亩产值由原来的三四万元跃升到25万元,水肥施用比原来减少约30%,原来需要80人完成的工作量,实施数字化生产后仅需要6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除了数字化生产外,该公司还依托互联网技术,通过电子商务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采取夜摘晨达、全程冷链物流的经营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从基地直达餐桌的专业服务,进一步拓宽市场。目前,该公司产品已覆盖全国主要城市,进驻沃尔玛、华润万家、山姆、百果园、盒马鲜生、百佳大润发等商超和电商平台,并在全省首家实现高品质“春沐源樱桃番茄”直供香港市场。

来自春沐源的监测和管理数据充实了“云南省数字农业”信息管理系统大数据库,为全省番茄尤其是水果番茄生产提供了翔实的数据。2021年,大理春沐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云南省绿色食品牌”省级产业基地、云南省数字农业示范基地。

本刊记者肖宇/文图

云南正大:蛋鸡养殖实现智能化

位于昆明市东川区铜都街道紫牛村林家渡的云南正大蛋业有限公司,自2017年4月成立伊始就引进数字化养殖设备,通过建设鸡舍自动化精准环境控制系统、数字化精准饲喂管理系统、自动集蛋系统、蛋鸡自动化管理物联网系统,实现蛋鸡生产智能化、经营信息化、管理数据化,让蛋鸡产业链全过程数据可追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公司智能化蛋鸡养殖车间

智能化养殖场初具规模

2017年1月,正大集团昆明东川300万羽蛋鸡全产业链扶贫项目正式签约,由昆明市东川区政府、正大集团、昆明产业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三方合作,同年4月注册成立云南正大蛋业有限公司。

“项目占地约1570亩,总投资9.1亿元(含二期项目)。项目包括年产12万吨的专业化饲料加工厂1个,存栏85万羽的规模青年鸡养殖场和300万羽的规模蛋鸡养殖场各1个,以及蛋品分级包装厂、液蛋加工厂各1个。”云南正大蛋业有限公司生产总监丁美金介绍说。此外,项目还配套建设了一个年产10万吨有机肥的加工厂和500余亩的绿色生态循环种养结合示范基地。

据胡礼平介绍,截至目前,公司存栏青年鸡50.4万羽、蛋鸡16.5万羽,每天产蛋约15.8万枚。按此规模和发展速度,预计今年可产鲜蛋9700吨,产值1.2亿元。

生产实现全自动化控制

“我们的养殖设备全是从德国引进,鸡舍里配备的养殖设备从喂水喂料、温湿度控制到集蛋系统,均实现全程自动化控制,一栋鸡舍只需要一名饲养员。”在公司养殖区域,丁美金向笔者介绍。

这套先进的数字化养殖设备是如何运行的?据丁美金介绍,运用自动化集蛋系统,鸡蛋会自动滚到纵向传送带上,经过集蛋提升机,传送至集蛋系统的横向传动带上,可同时收集多达10层的鸡蛋。每台电梯式鸡蛋收集系统,每小时可收集鸡蛋1.9万枚。纵向传送带的上层是料槽,蛋鸡饲料通过鸡舍外的自动输料系统传送到鸡舍内的料槽。在投料过程中,会有空料塔预报,然后自动补偿,实现补偿校正。

在该养殖系统中,每栋鸡舍的每列和每层养殖空间都设有一条水线,每条水线配备有呼吸管及传感器,含信号箱,可进行自动补水和预警。除粪系统采用不锈钢+PU双刮刀设计,刮粪更干净,每2层装有1个驱动。每5层可同时出粪,青年鸡舍需25分钟、蛋鸡舍需50分钟,即可完成单栋除粪。

同时,鸡舍通过排风系统实现空气循环,鸡舍配备50台54寸风机,在通风口进风,再由两侧的风机排出形成循环机制。风机排出的气体正好对鸡粪进行吹干处理,不会破坏鸡粪的干物质成分,便于储存运输,明显提高经济效益。此外,项目配备的全自动化系统气象站可以监测鸡舍外部温湿度,为控制鸡舍内的合理温湿度提供数据支撑。

据丁美金介绍,项目配备的专业化饲料加工厂,年产饲料达12万吨,正好能满足青年鸡场和蛋鸡场对饲料的需求。饲料加工厂的主车间负责混合原料、加工饲料,集自动输送、热加工、自动混合于一体。在车间内,玉米、豆粕等各种配料被自动分配至指定的配料仓内,通过自动称重后运送到混合机,每次可直接生产混合饲料3吨。饲料加工完成冷却后,通过辅料通道传输到配料塔中,再通过全封闭的管道输送,将饲料自动传送到鸡舍的料仓里,整个传送过程安全卫生。

因全程运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公司的养殖效率大大提升,鸡蛋品质也更有保障。目前,公司打造的“正大鸡蛋”“正大玉米黄”等品牌鸡蛋畅销全省。该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可为当地提供500个就业岗位,直接带动农户种植玉米1.5万亩以上,间接带动300多户农户增收。

通讯员朱兴华唐豪普兴林/文图

宏斌公司:数字技术改进“云菜”加工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应用领域不断拓宽,数字农业随之蓬勃兴起。在建水县,红河宏斌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河宏斌公司”)通过不懈探索,推进农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司泡椒生产车间

数字化转型的探索

走进红河宏斌公司的小米辣生产车间,放眼望去,整个车间环境干净整洁,各种大型机器设备嗡嗡作响,一台台全自动生产设备正在运转,几名身穿工作服的工人娴熟地操作着设备。小米辣浸泡、淘洗、挑选、包装等环节的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展开,处处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据了解,红河宏斌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云南特色蔬菜制品研发及精深加工的企业,是云南“泡制小米辣”的创始企业之一。作为一家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红河宏斌公司以前有多条生产线,员工达1000余人。尽管如此,公司生产效率依然低下,产品质量不稳定。

随着社会发展和消费升级,人们的消费需求日益个性化,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比例逐渐增大。为解决传统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以及提升酱腌菜产品质量、产品竞争力等问题,红河宏斌公司以先进的管理理念探索数字化转型之路。

“2015年,我们制定出长期的数字化转型战略,2016年开始正式启动转型工作。然而,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红河宏斌公司信息总监颜子渊介绍说,数字化转型专业性强、人才缺口大、成本高。

智能平台提升效率

为达到以数字化带动管理现代化和生产自动化的要求,红河宏斌公司采取强强联合的方式,与金蝶国际、朗坤智慧、浙江名博等单位合作,共同研发符合发酵蔬菜生产特性的数字化系统及自动化设备,建设了(ERP+MES)一体化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

公司利用ERP系统生成较优的生产方案,再利用MES系统为ERP系统提供完整、及时、准确的生产执行数据。通过全面管控车间人员、机器、原料、环境等生产要素,公司逐步实现工艺流程数字化、生产过程可视化。

数字化转型升级改造后,红河宏斌公司的生产变得省时、省力、精准。据了解,在公司酸菜包装车间,自动化设备已经取代人工生产,整个车间的机器每天可称重、包装酸菜300万包,相当于以前1000名员工一天的工作量和产量。

“智能平台构建起来之后,公司的酱腌菜生产从每天50吨提高到60吨,生产效率提升20%,平均生产成本从每吨7500元降为6800元,生产成本降低9.33%。”颜子渊说,这不仅促进企业提质增效,还实现资源信息化、生产数字化、管理网络化。

目前,公司将ERP、MES等系统进行无缝衔接,使管理方式从传统管理转化为数字化管理,实现数字化车间占比95%以上。

精深加工产品畅销

通过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集成化、模型化、可视化、自动化转型,红河宏斌公司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先后带动全省12个州(市)5万余户农户建立20万亩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并建成年产25万吨的蔬菜加工生产线,累计开发上市泡辣椒、老坛酸菜、泡黄姜、泡豇豆、甜脆玉米等5大系列80余个蔬菜精深加工产品。

“有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完善的质量控制系统,公司生产的产品备受市场欢迎。目前,我们的产品在全国50余个大中城市均有销售,长期稳定供应康师傅、今麦郎、海天、海底捞、双汇、李锦记等全国400余家知名食品企业和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并出口至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颜子渊介绍说。

目前,红河宏斌公司逐步实现从销售分单到采购、生产调度排产、分厂生产、仓储、发运的生产运营全过程一体化管理,并逐步实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高、能耗物耗降低、经济效益提升的目标。为此,公司先后被认定为云南省发酵蔬菜重点实验室、云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云南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试点企业。

通讯员赵继兵邹蕴青/文图

观察

数字技术如何更好惠农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赋能农业产业发展,以及农业领域“一二三”行动积极推进,云南特色农业与数字技术深入融合,经济效益不断显现。然而,在生产实践中,数字技术推广应用还存在不少短板,数字惠农成效有待进一步增强。

智慧水肥一体滴灌系统

市场主体参与度偏低

2021年以来,随着田间冷链设施进一步完善,通海县、建水县的很多菜农相继完成冷链设施数字化改造,许多“小土库”加装了智慧温控、监测设备,再也不用人工操作;陆良县20万亩规模化连片蔬菜种植基地,通过广泛应用数字技术,实现智慧水循环、无人机植保、物联网一体化管理……随着“数字云南”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实施,数字化已成为云南特色农业发展的新潮流。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全省有超13万户涉农市场主体,但云南农业数字化建设发展主要集中在7000多户国家和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其余10万多家中小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养殖户等涉农市场主体,数字化发展基础十分薄弱。

基础薄弱是主因

2020年,云南白药集团投入数百万元专项资金,帮助丽江市玉龙县鲁甸乡的蜂农引进和打造了“5G智慧蜂巢系统”,蜂农只需用智能手机操作“智慧养蜂”App,依托5G技术就能实现远程优质养蜂。有了数字技术加持,当地蜂蜜产量从过去的年均300吨提高到现在的2000吨,让邻近地区的蜂农羡慕不已。迪庆州维西县的中华蜂养殖户赵长生告诉记者:“我也想拥有一套数字养蜂系统,但听说100个蜂箱造价要四五十万元,投入太大。”

可见,投入成本过高,导致涉农市场主体对数字化建设望而却步。他们受制于缺乏资金和技术,对数字化发展参与度普遍不高。

记者从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一方面,受制于云南数字农业发展起步晚、基础薄弱、投入不足,智慧技术应用推广明显滞后。同时,云南有关数字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力量薄弱,先进模式和技术难以在短时期内有较大突破。此外,政策支撑还停留在对龙头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阶段,且由于经费保障和融资难未能全面破除,顶尖技术和模式难以实现“平民化”,阻碍了数字技术惠农。另一方面,云南广大农业市场主体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许多人注重短期效益,忽视长期发展,对使用新技术、新设备等加大生产投入的投资不感兴趣。可以说,这是云南数字农业发展进程中的“卡脖子”环节。

强化基础是关键

“坚持规模化效益和惠农效益双推进,才能让数字化更好助力农业转型发展。”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市场和信息化处有关负责人说,云南将在继续推进企业等市场主体数字化提升的同时,积极整合项目、技术成果、人才、信息、数据资源等,搭建更广泛的平台,强化数字技术在农村、农业中的推广应用。

首先,在制度和政策上,将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数字经济,推进数字技术在农业产业链上集成应用,进一步整合和强化全省各级涉农数字管理和服务平台,建立数据资源目录,制定数据标准体系,全面推进云南农业农村大数据库建设,为数字技术惠农服务打好基础。

其次,加大科技投入,依托科研院所、龙头企业技术中心等平台,开发一批符合云南实际的数字化软硬件基础设施设备。全面推进智慧物联网生产技术和以传感器为核心的温室系统、智慧水肥等系统的研发,改变目前“智慧农业”基地在云南、传感器控制技术在东部沿海、研发产权在北京等现状。

再次,结合重点涉农项目,深入推进“一县一业”“数字农业”试点,通过财政杠杆的作用,打造一批在生产中配置自动气象站、环境传感器、视频监控、环境控制、水肥药综合管理等设施设备。通过数字化赋能,促进生产效能、经济效益双提升,进一步提高区域内龙头企业数字化发展水平,提高带动区域内中小企业和种养户等生产主体的参与度。

最后,全面开展人才引进和“新农人”培育。除在涉农管理服务系统、企业引入农业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领域的实用人才外,要探索更多培训模式。比如,通过财政补助、涉农扶持政策和资金倾斜等办法,积极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通过“云上智能”“云农12316”“农广在线”等App的宣传和推广使用,培养农民现代科技意识、市场意识、信息意识,力争在稳定从事农业生产的种养大户中,培养一批数字化“新农人”。

THE END
1.蛋鸡养殖场专题模板蛋鸡养殖场图片素材下载我图网蛋鸡养殖场专题为您整理了1046个原创高质量蛋鸡养殖场图片素材供您在线下载,PSD/JPG/PNG格式蛋鸡养殖场模板下载、高清蛋鸡养殖场图片大全等,下载图片素材就上我图网。https://so.ooopic.com/search-b5b0bca6d1f8d6b3b3a1-0-0_0__0_0_0_ooo_0_1_0_1_0_0_0_0_0___0__0.html
2.巴州区:小鸡蛋“孵”出致富大产业“我们的鸡蛋品质上乘,市场需求旺盛,主要销往城区及周边三县,经济效益显著。”养殖基地工人杨艳分享道。8月8日,记者走进位于平梁镇的四川省晶茂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蛋鸡养殖基地,一排排鸡舍内,自动化设备高效运转,蛋鸡正在啄食着新鲜饲料,一枚枚圆润光滑的鸡蛋随着传送带缓缓而出,工人们手法娴熟地进行着分拣与包装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7237123503884450&wfr=spider&for=pc
3.优质绿壳鸡苗批发,绿壳鸡苗批发养殖场,绿壳鸡苗价格孵化厂家价格绿壳鸡苗批发,绿壳鸡苗批发养殖场,绿壳鸡苗价格孵化厂家 高产绿壳蛋鸡(青脚土鸡): ---从地方土鸡种选育出的高产绿壳蛋品种,其中高峰期七成以上蛋量有五个月以上,绿壳率99%以上,觅食力强、肉质细腻鲜美 、皮下脂肪少等特点,是典型的”瘦肉型“鸡。是蛋肉兼用型好品种,既是土鸡好品种,又是男的的绿壳率高/产蛋http://guifei2019.51sole.com/companyproductdetail_196415011.htm
4.泰国正大现代化蛋鸡养殖场,高密度产鸡蛋流水线清理收集泰国正大集团在食品和农业领域有诸多研究,为各国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和服务。#泰国鸡蛋#是正大的优势农产品,蛋鸡场使用蒸发冷却系为蛋鸡创造生长环境,从而实现更高的产蛋密度,并利用智能系统收集高质量的新鲜鸡蛋。#东盟农产品##海桥市场营销# 八鲜过海自媒体 https://tech.ifeng.com/c/8FAxgSpf3is
5.[鸡蛋批发]河北邢台内丘县鸡蛋215.00元/件蛋鸡养殖场直供蛋鸡养殖场直供新鲜鸡蛋 价格 ¥215.00/件 起批价 100件 产地 河北邢台内丘县 物流 物流专线·整车·其他;按件收费;运费买家自理 规格 45斤/箱,上车价 215元/件 43-42,上车价 212元/件 40-41,上车价 211元/件 微信咨询最底价 全国鸡蛋价格行情参考 https://www.ymt.com/supply/62317781
6.土鸡蛋养殖技术流程(土鸡蛋养殖技术流程视频)会东网5. 土鸡蛋养殖场图片 市面上的土鸡蛋比普通鸡蛋贵三倍,虫草蛋比普通鸡蛋贵五倍。所谓的虫草鸡蛋,是指在纯天然环境养殖的土鸡,所产的鸡蛋,这些土鸡由于生长在原生态环境,没有任何污染,吃的基本是野生的青草和野生的虫子。这样的饲养方法,生产出来的鸡蛋,是原生态健康的食品,而这种鸡蛋也叫做虫子鸡蛋,是真正的柴https://www.huidongwang.cn/35066.html
7.畜禽养殖撑粒物污染特征及其危害呼吸道降的研究进展随着畜禽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高密度饲养引起畜禽养殖场空气质量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养殖舍内环境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污染引起的家畜呼吸道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畜禽养殖生产过程中可产生大量PM,已成为大气细颗粒物PM2.5(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2.5 μm)和PM10(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等于10 μm)的重要来源,影响大http://journals.caass.org.cn/zgnykx/CN/10.3864/j.issn.0578-1752.2018.16.017
8.养鸡场自建有机肥加工厂变废为宝长寿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初见成效长寿区葛兰镇中华村,当地的中华蛋鸡养殖场引进的日本罐式有机肥发酵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7月13日,记者从长寿区畜牧兽医局获悉,为推进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整改落实,长寿区狠抓养殖场标准化建设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促进环境保护与畜禽养殖的协调发展,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http://www.cq.gov.cn/zt/zysthbdczqzxd/201707/t20170717_8830190.html
9.大石桥市虎庄镇忠庆养殖场大石桥市虎庄镇忠庆养殖场主营蛋鸡养殖(种禽除外),联系电话,如果您对大石桥市虎庄镇忠庆养殖场的产品服务感兴趣,期待来电洽谈。http://company.kuyiso.com/qiyeb9dmtikf4424/
10.蛋鸡场场长招聘广东立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广东省一家专业家禽研发、养殖、农作物花木种植、水产养殖并集优质种禽、鸡蛋、肉鸡、肉鹅、饲料、农副产品销售以及农业生态旅游开发、技术推广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综合发展企业;是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 菜篮子 生产基地、重点家禽养殖场。目前,为粤东地区较具规模蛋鸡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狮头鹅原种繁育基地。http://m.xumuzx.com/job/74805.html
11.价格海兰褐雏鸡价格多少钱品牌:常盛蛋鸡青年鸡养殖场 产地:河南省鹤壁市 在线询价 温馨提示:该产品的价格和图片等信息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商家! 产品详情 产蛋率94% 料蛋比2.2:1 均匀度85% 采食量110克 成活率99% 体重700克 雏鸡饲养关键技术 育雏是养好鸡的关键,雏鸡饲养管理的好坏,是养鸡生产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不仅影响雏鸡的生长发https://www.ppxmw.com/product/detail/151610.html
12.2023年蛋鸡产业发展情况未来发展趋势及建议产经企业目前,部分采用半开放式鸡舍蛋鸡养殖场存在设施设备较为简陋、养殖标准化水平较低、鸡舍环境控制效果较差等问题,导致蛋鸡生产性能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此外,蛋鸡养殖源头节水减排,可以有效减少粪污产生总量。而小规模养殖户粪污收集方式比较原始,粪污贮存设施达标率较低,达不到“三防一分离”要求,也很少在饲料中添加微https://news.foodmate.net/2024/02/681354.html
13.永州冷水滩:蛋鸡养殖“钱”景好与此同时,位于牛角坝、岚角山等乡镇街道的蛋鸡养殖场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建设中,冷水滩区畜牧水产事务中心主动搭建桥梁,提供专人对接,为企业排忧解难,促进项目加速推进。目前,冷水滩区蛋鸡存栏量达400万羽,鸡蛋年产量6万吨,年存栏万羽以上规模化养殖场120余家,蛋鸡养殖产业已成为全区农业主导产业之一。 牛角坝镇蛋鸡养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55115084302451241/
14.从化全面推进建设近5000亩壹号蛋鸡产业园,农业总产值预计可达15.6“我们公司专业从事蛋鸡行业已有30多年时间,主营蛋鸡养殖,销售鸡蛋、母鸡等。”广东三天鲜畜牧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许杰介绍,该公司采用“养殖+育种+研发+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是广东标准化蛋鸡养殖的倡导者和先行者。 随着市场对养殖设备自动化智能化的需求不断提高,广东三天鲜畜牧有限公司蛋鸡养殖场采用了全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06/08/c3619667.html
15.蛋鸡图片蛋鸡图片素材大全摄图网汇聚蛋鸡图片大全:蛋鸡素材、蛋鸡高清图片、蛋鸡背景图片等。你可以找蛋鸡设计灵感、摄影创意,我们欢迎您下载蛋鸡vrf正版授权图片,商用无压力https://699pic.com/image/255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