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市现代蛋鸡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5年)
多年来,我市将生猪和家禽产业列为畜牧业两大主导产业,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30%左右,已成为安庆市乡村产业的重要支柱。但由于受环保和土地等瓶颈因素制约,畜牧业对全市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贡献率”一直难有大突破。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安徽省现代畜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安庆市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精神,结合我市蛋鸡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依据与意义
一、规划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要继续压紧压实责任,把脱贫人口和脱贫地区的帮扶政策衔接好、措施落到位,坚决防止出现整村整乡返贫现象。要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
市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中心于2022年9月赴湖北省浠水县调研蛋鸡产业,提交了《关于打造蛋鸡产业集群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考察报告,建议安庆市应断长补短,借鉴学习浠水县以工业理念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先进经验,在稳猪强禽的基础上,将蛋鸡产业作为全市畜牧业“首位产业”。市委书记张祥安对考察报告作了批示,要求市农业农村局抓紧编制全市蛋鸡产业详细规划。
二、规划依据。
为促进蛋鸡产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及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
(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了转变发展方式,强化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和法治保障,加快构建现代畜禽养殖、动物防疫和加工流通体系,不断增强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形成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调控有效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全面提升畜禽产品供应安全保障能力。
(三)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到,要从抓生产到抓链条、从抓产品到抓产业、从抓环节到抓体系转变,贯通产加销,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打造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绿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联农带农紧的农业全产业链,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支撑。
(四)农业农村部《关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2021年11月),提到要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推动种养业前后端延伸、上下游拓展,由卖原字号更多向卖制成品转变,推动产品增值、产业增效,促进联农带农和共同富裕。
(五)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自然资源部制定了《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2023年6月),其中到2025年全国要建设完成260个家禽立体高效设施养殖场。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项目谋划储备的通知》(2023年7月),将设立县、市、省、部四级融资项目库,对纳入融资项目库并成功获得贷款的项目,将给予贷款贴息和财政奖补政策支持。
(六)《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2年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
(七)《安徽省“十四五”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
(九)安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安庆市促进家禽产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工作方案》,提出稳定发展禽业生产、提升标准化水平、推进家禽业产业化发展等十项发展任务,打造安庆地方特色禽产品品牌,促进家禽产业转型升级。
(十)《安庆市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
三、规划意义。
第二章全市蛋鸡产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安庆市养殖蛋鸡历史悠久,群众养殖基础较好。2022年全市鸡蛋产量20万吨,拥有蛋鸡养殖场(户)500余家。其中:专用型蛋鸡规模养殖场64家,存栏专用型蛋鸡620万只,品种主要为海兰、罗曼等进口品种和京粉等国产品种;本地土蛋鸡饲养场(户)450家,品种主要为皖南三黄鸡。全市有部级蛋鸡标准化示范场5家,省级10家,市级25家,全市蛋鸡规模养殖比重为85%。全国高品质蛋鸡生产头部企业“四川圣迪乐村”、湖北省浠水县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湖北晨科集团”已分别进驻怀宁县、岳西县。在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中,安庆市新发现了本地土鸡遗传资源“安庆白鸡”,目前正在申报鉴定过程中。
二、面临的有利形势。
一是政策环境更加优越。为进一步巩固农村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国家推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党中央、国务院对畜牧业发展高度重视,为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政策环境。二是区位优势更加彰显。长三角地区经济实力强,人口密集,城乡居民对优质畜禽产品的需求强烈,随着安庆全域纳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的步伐日渐加快,这必将拉动畜禽产品消费,扩大市场空间,给我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三是产业基础更加深厚。随着“两强一增”发展战略在我市的深入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蛋鸡养殖将会率先实现全程机械化、数字化、现代化。四是发展方向更加明确。深入对标学习沪苏浙,大力开展“双招双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以提升全产业链附加值为突破口,从扩大基础产能、提高科技水平、提升产品品质、做强做大品牌等方面重点发力,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安庆由畜牧业大市向畜牧业强市转变。
三、面临的挑战。
一是蛋鸡产业一产集中度不高。全市蛋鸡规模养殖场(户)数量不多,分布零散,蛋鸡存栏数量较小,没有形成规模效应;二是蛋鸡二、三产发展滞后。蛋鸡产业链条存在短板,饲料生产产能不足、兽药供应和蛋品销售市场发展不充分;协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滞后,养殖场户抱团取暖办法不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投入不足,质量安全保障难度加大,蛋鸡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三是种源自给率较低。目前全市没有专用型蛋鸡种鸡场,苗鸡和青年鸡依赖外地供给;四是动物疫病防控难度较大。众多中小规模鸡场生物安全水平不高、新老传染病不断出现,疫病诊断和防控难度增大。五是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城镇化进程推进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畜禽养殖用地空间受到挤压。融资难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畜牧业金融支持政策需进一步提标扩面。种养结合不紧密等现象仍需改善,养殖污染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紧抓住当前乡村产业振兴与农村脱贫攻坚有效衔接关键战略机遇期,学习借鉴浠水县以工业理念推进蛋鸡产业现代化的先进经验,按照“做大一产、做强二产、做靓三产,一二三产融合联动,打造蛋鸡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着力打响“安庆鸡蛋”区域公用品牌,将安庆市建成“蛋鸡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长三角绿优质蛋谷”,形成“百亿级蛋鸡产业”,将蛋鸡产业确定为我市畜牧业“首位产业”,使之成为我市乡村产业最具活力、影响力的支柱产业,为建设现代农业强市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到2025年,实现蛋鸡新增存栏1040万只,新增一产产值30亿,蛋鸡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100亿元。具体分年分县目标见表1。
表1:
各县(市、区)新增现代笼养蛋鸡存栏目标任务
(2023-2025年)
单位:万只
县(市、区)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合计
怀宁
50
80
210
宿松
40
70
180
太湖
30
55
140
望江
35
135
潜山
25
45
120
桐城
岳西
15
65
宜秀
10
12
34
大观
7
9
迎江
3
4
11
全市
240
400
1040
坚持绿色兴牧。遵循绿色发展理念,促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和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力相匹配,畅通蛋鸡养殖粪污处理利用路径,协同推进蛋鸡养殖和环境保护,促进蛋鸡产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品牌强牧。强化品牌建设,打造一批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创新品牌营销推介,讲好品牌故事,叫响“绿色宜农”品牌。
坚持科技支撑。着力数字赋能,不断提高蛋鸡养殖、粪便处理、屠宰加工、冷链物流全产业链生产经营集约化、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坚持融合发展。着力解决蛋鸡产业一产规模不大,二产不强和三产发展不充分等突出短板,推进蛋鸡产业“三链联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第四章区域布局
一、坚持区域化布局,优化产业结构的分区原则。
统筹考虑承载能力、资源禀赋、养殖基础和城镇功能等因素,全市分为重点发展区、潜力增长区和适度发展区,实行分类推进,实现全市蛋鸡产业协调发展。
重点发展区:包括怀宁、宿松、望江、太湖等4个县(市)。这些区域作为我市传统蛋鸡养殖主产区,群众养殖基础较好,养殖总量较大。主要任务是,依托现有发展基础,显著提高蛋鸡生产能力。一是加快老旧鸡场升级改造,提升蛋鸡生产能力;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建设一批蛋鸡叠式笼养“标准化”规模蛋鸡场。
适度发展区:包括宜秀、大观、迎江等3个区。该区域城镇化率较高,养殖空间小。主要任务是,稳定现有蛋鸡生产能力,积极发展城郊休闲型畜牧业;一是加快老旧鸡场升级改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为蛋鸡叠式笼养“标准化”规模蛋鸡场;二是依托城郊特色资源,着力打造休闲体验、数字认养等蛋鸡产业新业态。
二、坚持因地制宜、发展充分、绿色生态的布局原则。
宜牧尽牧:因地制宜,鼓励利用荒山、荒丘、荒滩和废弃闲置的设施农业用地以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安排蛋鸡养殖生产。
改造提升:充分利用现有老旧鸡场养殖资源,加快养殖设施升级改造,挖掘提升生产能力。
农牧结合:支持在现代农业园区、规模种植业基地按照一定的种植面积(包括林地等)配套一定的畜禽养殖数量要求,合理安排养殖用地,实现田畜配套,推进农牧结合,实现绿色发展。
三、各县(市、区)蛋鸡产业发展实施计划表和布局图。
表2各县(市、区)蛋鸡产业发展实施计划表
县别
新增现代笼养蛋鸡存栏(万只)
场址坐落镇(乡、街道)名
桐城市
新渡镇、大关镇、吕亭镇
金神镇、范岗镇、双港镇、嬉子湖镇
孔城镇、黄甲镇、唐湾镇、青草镇
怀宁县
腊树镇、三桥镇
平山镇、马庙镇
腊树镇、黄龙镇、公岭镇
潜山市
梅城镇
源潭镇、黄铺镇
余井镇、痘姆乡
岳西县
白帽镇
太湖县
徐桥镇、江塘乡
弥陀镇、北中镇
北中镇、新仓镇
望江县
高士镇
宿松县
九姑乡、孚玉镇、佐坝乡
隘口乡、华亭镇、河塌乡、长铺镇
孚玉镇、华亭镇、北浴乡、许岭镇
宜秀区
白泽湖乡
杨桥镇、罗岭镇
大龙山镇、五横乡
大观区
海口镇
皖河农场
山口乡
迎江区
长风乡
全市合计
各县(市、区)蛋鸡产业发展布局图
蛋鸡规模养殖场址
第五章重点建设工程
专栏1蛋鸡绿色养殖重点项目:
1.新建50万只以上规模养殖场2-4家。
2.新(改扩)建15万只以上规模养殖场15-20家。
3.新(改扩)建5万只以上规模养殖场30-40家。
4.创建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场6-8家。
5.创建市级以上“减抗”达标场20-30家。
专栏2鸡蛋深加工体系建设重点项目:
鸡1.蛋加工项目:通过招商引资或培育本地龙头企业建设鸡蛋加工项目2家以上。
淘2.淘汰蛋鸡加工项目:通过招商引资或培育本地龙头企业建设淘汰蛋鸡深加工项目2家以上。
五、绿色生态循环发展体系建设工程。
(一)着力推广三大处理模式。
1.纳米膜堆肥模式:蛋鸡粪污→车辆运输(传送带输送)→铺设通气管道的平坦地面、按比例添加堆肥辅料、接种发酵菌剂、纳米膜覆盖堆肥、控制通风系统→腐熟后加工商品有机肥。
2.槽式堆肥模式:蛋鸡粪污→车辆运输→进堆肥槽、按比例添加堆肥辅料、接种发酵菌剂,定期进行翻抛进行槽式高温好氧堆肥→堆肥腐熟后加工商品有机肥。
3.堆沤还田模式:蛋鸡粪污→车辆运输→在田间地头设堆沤设施、发酵90天堆沤肥→腐熟后就近还田,操作简单、建设和运行成本较低。适合有足够面积的消纳田地的中小规模鸡场和与农田改造配套实施。
(二)因地制宜分类实施。
4.推动蛋鸡粪便就近还田还地利用。按照”以地定畜、以畜配地”的原则,督促指导养殖场依据粪便产生量和农作物养分需求落实用肥土地面积,确保粪便能就近还田还地利用。
专栏3绿色生态循环发展体系建设重点项目:
鸡1.有机肥生产项目:通过招商引资或培育本地企业,在全市高标准建设有机肥生产企业10-15家。
2.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高标准实施怀宁县2022年中央预算内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望江县2023年中央预算内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支持宿松县、潜山市积极做好中央预算内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申报实施工作。
3.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支持太湖、桐城、大观、宜秀等县(市、区)申报实施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
充分利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对蛋鸡养殖和产品市场开展跟踪监测,加强信息发布平台建设,确保信息全面、及时准确发布,科学引导养殖和产品销售。蛋鸡养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控制养殖总量和规模标准,积极提升蛋品品质,积极融入长三角和全国农产品交易市场。充分依托皖西南蛋品交易市场,加大电商平台的优化与推广,积极探索“互联网+农产品”新模式,实现蛋品线上、线下双向销售。
将蛋鸡产业高质量发展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列入乡村产业发展的考核内容。各县(市、区)产业振兴专项小组与安庆市产业振兴专项小组签订新增现代笼养蛋鸡存栏目标任务责任书,做到“四定”,即定任务、定责任、定进度和定标准。按照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实现目标任务管理。市产业振兴专项小组牵头单位负责制定具体考核办法,加强数据采集、市场调查、运行分析和信息发布,加强考核结果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