膘肥体壮的牛儿在圈舍里悠闲踱步、进食草料,毛色油亮的羊儿奔跑跳跃、追逐嬉戏,特色养殖的蛋鸡精神抖擞地梳理羽翼……寒冬已至,但在我市各大养殖基地里畜禽繁衍兴旺、长势喜人。
畜禽养殖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百姓的“肉篮子”“蛋筐子”“奶罐子”。今年以来,我市结合资源要素、产业基础、市场容量、环境承载力等条件,坚持以高能级项目为支撑,以智慧化养殖为牵引,以打造富硒畜禽产品为新的增长极,全链条发力推动畜禽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9月底,全市生猪存栏量15.4万头、牛存栏量1.33万头、羊存栏量9.1万只、家禽存栏量315万只。全年畜产品产量预计可达7万吨。
科学化、规范化养殖是畜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我市坚持以高能级项目为支撑,积极培育、建设大型现代化养殖基地。“今年以来,我市扎实推进高能级养殖项目落地实施。在实施、储备养殖项目的过程中,我市狠抓扩量转型、延链补链、绿色循环、创新驱动、质量管控等关键环节,推动畜禽养殖产业既扩大规模又提质增效。”市农业农村局畜牧业管理科科长时晋生说,“眼下,4个肉牛养殖项目、1个肉羊养殖项目、2个蛋鸡养殖项目已建成投产,5个蛋鸡养殖项目的规划和审批手续正在加紧办理。智慧养殖项目正成为我市推动畜禽养殖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在已建成投产的畜禽养殖项目中,阳泉大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50万只蛋鸡养殖项目很有代表性。5G赋能的智能化养鸡设备加上从世界三大家禽育种公司之一的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引进的京粉6号蛋鸡,让这个项目起步就是高水准。走进位于郊区荫营镇垴上村的阳泉大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蛋鸡标准化养殖基地,人们可以看到饲料加工车间、鸡蛋存储车间、鸡粪处理车间和蛋鸡养殖车间错落分布。“首批10万只青年蛋鸡于10月中旬‘入住’2号养殖车间。现阶段,蛋鸡已经基本适应鸡舍环境,有的已经开始产蛋。凭借以往的养殖经验和鸡舍配套的5G智能化设备,管好这10万只鸡只需要两三个人。”阳泉大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建文说。
在我市,像这样的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的养殖基地正逐年增多。目前,我市已培育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5个、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8个、国家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6家。全市规模养殖场在册285个,规模化养殖率超70%,实现了防疫社会化服务区域和畜种全覆盖。
近几年,富硒农业产业已成为我市“特”“优”农业的新亮点、农民增收致富的突破点。其中,打造富硒畜禽产品已成为我市多家畜禽养殖从业主体的新实践。临近春节,平定华亿现代农牧有限公司及旗下的平定华亿九香牧园食品有限公司已进入生产旺季。富硒猪肉、富硒猪头肉、富硒肘花等产品陆续“走”下生产线,有的被送往市内各销售门店,有的直供大宗采购商。平定华亿现代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连廷介绍,公司旗下还有平定丰吉生猪人工改良良种服务中心、平定华亿瘦肉型种猪饲养场、华亿专用有机肥生产厂等,形成了一体化产业区。乘着全市鼓励富硒产业发展的政策东风,他们不断优化饲料配比、改进加工工艺,积极推进富硒产品认证,逐步走上了一条以产品“含硒量”换产业“含金量”的路子。
除平定华亿现代农牧有限公司,我市富硒畜禽生产经营主体还有10家,富硒畜禽产品种类涉及生鲜猪肉、生鲜羊肉、鸡蛋、肉制品等。到今年年底,全市富硒畜牧业产值同比提升预计超20%。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能力也是评价畜禽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赵继鹏介绍,曾经,掩埋、焚烧是处理病死畜禽的常用方法,但自从我市首个病死畜禽无害化集中处理项目——市绿源动物无害化处理有限公司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投入运行,病死畜禽资源化利用已引领全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进入“2.0阶段”。
定点收集病死畜禽后,市绿源动物无害化处理有限公司收运专员会驾驶密闭防漏的冷冻运输车将它们运回公司。在公司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车间,经过大约8小时的高温化制处理,病死畜禽就变成了用于生产有机肥的肉骨粉和用于生产生物柴油的动物油脂,重新有了利用价值。“运行1年多,我们不断优化‘场户交送、定点收集、集中处理’模式,从源头上杜绝了养殖户乱丢乱弃病死畜禽的现象。截至目前,我们已经收集处理病死畜禽668吨。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既能无害化处理又能资源化利用的方式,努力让病死畜禽得到及时收集、有效处理、合理利用。”市绿源动物无害化处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赵志仁说。(郭鑫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