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应酬饭局,商务洽谈,幼儿不能戴口罩,体育课,游泳等。
我知道一个钉子户A10大佬,
一切都防得很严密,
最后是在MakeLove时被女人传染的-_-b
这些场景如果不能用怼脸吹,
那鼻喷就是唯一的防线。
即使戴口罩时,
鼻喷叠防御Buff也很有用。
假设你戴口罩的闪避率是95%,
平均密接20次小阳人会破防一次,
此时如果叠加使用鼻喷,
假设鼻喷防御闪避率是75%,
那就提高到了每80次密接会阳一次。
也就是说,之前平均每半年阳一次的人,
用了鼻喷,就延长到每2年阳一次。
这样意味着之前频繁阳,
免疫系统被新冠攻击得一塌糊涂的人,
更重要的是,
鼻喷使用除了花钱外,没有其他代价,
出门前,去医院等高危场所前喷几下,
不差钱的人,没有不用鼻喷叠Buff的理由。
有研究能力的可以自己看看。
我研究了以后,选择了蓝狙士,原因如下:
1、抗体类鼻喷针对性和效果,好于物理药剂类鼻喷(国外的BHM等三种),且抗体的长期使用安全性好于物理药剂类(抗体类只是水+蛋白质微粒(抗体),药剂类要证明长期在鼻腔使用无害)。
2、抗体类鼻喷中,蓝狙士的EC50(消灭一半病毒所需的抗体浓度)波动小,说明抗体具有广谱性,受病毒变异影响小,不容易因新变种出现而失效。
3、蓝狙士的数据里有对XBB.1的效果,是现在可实验测试的最新病毒(更新的变异株还没有分离病毒,无法测试)。
4、蓝狙士使用的是纳米抗体,比起大分子/多肽抗体来说,因为抗体小,所以热稳定性好(同时也意味着在鼻腔温度下稳定性好),不需要冷藏保存,可随身携带,大幅减少使用时的麻烦。
5、开发蓝狙士的蓝帆医疗(002382.SZ)是医疗器械行业内第一家上市公司,在20多个国家拥有60多家分子公司。
如下图所示,新冠病毒表面的凸起是S蛋白(刺突糖蛋白),
病毒通过刺突上的RBD域(受体结合结构域),
与人体细胞的ACE2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进入人体细胞。
打个比方,刺突糖蛋白就像一把钥匙,
刺突上的RBD域就像钥匙上的齿形,
ACE2受体就像人体细胞的锁,
钥匙有正确的齿形,就能打开锁(病毒进入人体细胞)。
而鼻喷抗体的原理,
相当于很多专门和钥匙齿形配对的胶水,
抢先一步先把钥匙的齿粘住,
让病毒这把钥匙,打不开人体细胞的锁。
蓝狙士鼻喷使用的Nb11-59纳米抗体,通过新冠的重组RBD蛋白给骆驼免疫筛选出,Nb11-59抗体会和病毒的刺突糖蛋白RBD结合,从而阻止病毒进入人体细胞。
NB11-59抗体也可以识别原始株和8种RBD突变体,也可以阻断ACE2和8个不同突变体的相互作用(下图红色线)
由于药物临床试验周期的漫长(3-5年),
因此目前市场上所有的鼻喷都不是药字号。
虽然各家鼻喷都有体外实验,
但没有体内实验(临床双盲对照),
因此,只建议把鼻喷作为一种叠防御Buff的辅助手段,
不是用了鼻喷后,就万事大吉,
抛弃口罩这些主力防御手段,
这反而会导致感染。
为什么抗体【能灭活新冠病毒】,
并不意味着【能避免新冠感染】呢?
因为人体鼻腔是个复杂的结构,
鼻腔内有下鼻甲、中鼻甲、上鼻甲等结构,
把鼻腔大致分为下、中、上三个鼻道,
越深处药物覆盖率越低,
喷的手法不好的话,覆盖率更低。
所以,鼻喷和口罩一样,
是一个看使用手法的装备,
同样的鼻喷,手法好的人可能加+75%闪避,
手法差的可能+25%闪避:
1、使用鼻喷时,需把鼻喷深入鼻腔1cm,先缓慢吸气,然后同时喷雾(目的是把喷雾吸入鼻腔深处),然后用嘴呼吸,并微微抬头,保持5~10秒(目的是让进入鼻腔的喷雾,沉降到鼻腔壁上)
2、新冠主要通过上呼吸道(鼻腔咽喉)感染,所以,注意喷时是缓慢吸气,不是快速用力吸气,不然药液会被吸入并沉降到气管(下呼吸道),那就浪费了。
3、喷嘴稍微朝向两外侧倾斜,喷到鼻腔的外侧壁(外侧壁是鼻甲和鼻窦开口),以进入鼻腔深处。
4、喷完后从两侧捏住鼻子,揉捏一下,确保药物在鼻前庭(鼻子最前面的部分)这个最危险的位置充分混合,覆盖。
5、根据危险场景决定喷的次数,例如戴口罩上班,每个鼻孔喷1-2下,不能戴口罩等高危情况喷2-4下,还要说话的情况再多喷两下喉咙。
6、蓝狙士的抗体在37度下24小时有效性不下降,但药物在鼻腔会有各种损耗,例如呼吸蒸发、打喷嚏、呼吸道黏液纤毛自清等,因此官方建议每4-6小时补喷一次。那些宣传喷一次可防护24小时的鼻喷,存在一定风险。
7、即使高危暴露后,鼻纤毛上的新冠病毒,还需要几小时后,才会运动到鼻上皮并感染,因此在6小时内补喷,可降低感染概率。土豪/小朋友等高危人群除了上班前喷,午休后喷,还可以每天回家后再补喷一次。
起初病毒只会附着在纤毛上,但6小时后,
许多病毒颗粒会从纤毛尖端向下散布至纤毛的两侧;
因此,即使高危暴露吸入了新冠病毒,
也不一定已经进入细胞感染,
此时病毒还在鼻纤毛尖端,
过6小时才会运动到鼻粘膜上,
开始感染人体。
此时尽快补喷鼻喷,
消灭还在纤毛的病毒,
有可能避免感染,
越早补喷,感染的概率越低。
此节解决以下问题:如何在家中/办公室/教室等固定场所,净化环境中的病毒气溶胶。
此节解决以下问题:a、如何在堂食、看牙等必须脱口罩场景,避免被病毒气溶胶感染。b、如何在车内,高铁/飞机,酒店等移动场景,净化病毒气溶胶。
此节解决以下问题:
a、为什么我戴了N95还是阳了(如何减少口罩漏气问题)。
b、戴N95觉得闷怎么办(如何减少口罩呼吸阻力)。
b、解决夏天戴口罩闷热的问题。
《口罩终极方案(下)正压呼吸设备——让你敢直面小阳人》
此节解决以下问题:在所有场景(包括不能戴口罩时),叠加防御,降低感染新冠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