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保供给与保环境并重和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方针,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以畜牧大县和规模养殖场为重点,以有机肥和沼气等为主要利用方向,推行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实行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散户在实现畜禽入圈、粪污及时收集还田的同时,有条件的地区可实行粪污全量收集、集中加工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以玉米秸秆为重点,以饲料化为主要利用方向,变废为宝,综合利用。通过对粪污和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对农村的污染,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二)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遵循规划。坚守农村土地整体规划,不突破耕地红线、不在禁养区内发展养殖、不触碰生态红线、不破坏生态环境。
2.分级分类,有序推进。立足农村实际,坚持先易后难、分类治理,优先整治农户聚集区、水源保护地等,对原有村庄、新建村庄分类施策,按照规模养殖场、规模养殖户、散养户三大类型分类治理,稳步推进。
3.建管并重,源头治理。坚持标本兼治,对新建养殖场严格审核,确保不污染环境,对已建成养殖场提升改造,严格监管,确保达标运行。强化养殖者主体责任意识,提高其维护环境卫生的自觉性。
4.多措并举,综合利用。以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为主,大力推广秸秆青贮技术,积极开展粮改饲种植,促进草畜一体发展。坚持饲料化、肥料化、原料化、基料化、能源化综合利用,解决农作物秸秆乱堆乱放和资源浪费问题。
(三)主要目标
通过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全市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和设施装备配套率有效提高,农村村庄内畜禽散养户全部实行圈养,规模养殖户逐步退出,新建农村内不养畜禽。各类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2019-2020年,全市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73%和7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分别达到93%和95%以上,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率分别达到64%和65%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三)做好规模养殖户和散养户粪污治理。按照“政府扶、项目补、农户筹”等多种资金筹措方式,采用“堆肥发酵还田、发酵床养殖、种养生态循环、沼气净化、集中处理”等多种粪污资源化利用方式,确保规模养殖户、散养农户养殖粪污实现资源化利用。新建居民村庄内原则上禁止畜禽养殖,确需养殖者可在村庄外适养区建场养殖或者加入养殖合作社代养。原有村庄内一般禁止新建规模养殖场(户),已有规模养殖场(户)逐步搬迁至适养区养殖,已有散养户全部实行舍饲圈养,同时结合改厕、改圈等完善粪污处理设施,防止畜禽粪污露天堆放和乱排乱放。畜禽粪污要做到日产日清,或纳入村庄粪污处理系统统一处理,有条件的可由专业粪污运输服务队就近运输至田间地头储粪(液)池或堆粪场沤肥后还田利用。(牵头部门:市畜牧兽医局,配合部门:市农业农村局、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实施主体:各县区政府)
(四)做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机制创新。按照《天水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天水市循环农业发展规划》要求,继续大力推行“畜-沼-果(菜)、种草养畜”等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提高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支持大型规模养殖场自行处理粪便污水,生产销售商品有机肥或流转土地发展种植,就近消纳。支持中小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畜禽粪污堆肥发酵低成本就地转化。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政府补贴,企业运作”模式,引进建设粪污集中处理中心,开展集中处理加工利用,鼓励建立受益者付费机制。支持条件适宜地区推广“林果-林下养禽养蜂(食用菌、药材)-有机肥-有机农产品”农林立体复合生态循环模式。支持建立乡级和村级粪污运输服务队,负责辖区内畜禽粪污运输、处理和利用,全面提升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牵头部门:市畜牧兽医局、市农业农村局,配合部门:市林草局,实施主体:各县区政府)
(五)做好农作物秸秆饲料化等综合利用。继续大力实施粮改饲项目,清水、麦积要抓好粮改饲试点工作,积极开展饲草专用玉米新品种引进及高产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种植新品种,扩大饲草种植面积,推广机械化收贮。推广秸秆青贮微贮技术、秸秆压块饲料加工技术、秸秆揉搓丝化加工技术等,扩大饲料化利用比例,为养殖发展提供优质饲料。支持建立秸秆收贮专业组织,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骨干,政府扶持、农户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秸秆收贮运输体系,全面提升秸秆饲料化利用水平,每年完成40万吨玉米秸秆青贮任务。推广秸秆还田,引进秸秆加工企业,推广秸秆基质、燃料等利用新途径,加快秸秆肥料化、原料化、基料化、能源化综合利用。(牵头部门:市畜牧兽医局,配合部门:市农业农村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实施主体:各县区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责任落实。结合《天水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靠实工作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村畜禽粪污治理县区负总责,乡镇具体抓落实,养殖场和养殖户负主体责任。强化部门协调联动,畜牧部门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农业农村和城乡住建部门统筹协调,生态环境部门依法开展监管,发改、财政等部门完善政策措施,安排专项项目经费,支持畜禽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牵头部门:市畜牧兽医局,配合部门: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实施主体:各县区政府)
(四)加强示范推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市每年建立15个以上种养结合、偱环发展及粪污、秸秆资源化利用示范点,针对不同规模的养殖场(户),因地制宜推广先进饲养技术和粪污处理方式。推广干清粪、雨污分流、固液分离,达到源头减量。推广标准化养殖、微生物处理,达到过程控制。推广全量收集还田、水肥一体化、能源化等,达到末端利用,全面提升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推广饲草专用型玉米品种种植面积,推广机械化收割贮存,推广秸秆青贮利用,确保农作物秸秆资源化有效利用。(牵头部门:市畜牧兽医局,配合部门:市农业农村局,实施主体:各县区政府)
(五)严格督查考核。以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有机肥还田和沼气利用、村庄粪污清洁治理、秸秆利用等指标为重点,建立畜禽养殖废弃物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绩效评价考核制度,并纳入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按照《天水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考核办法(试行)》,结合秸秆资源化利用,组织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考核,定期通报工作进展,层层传导压力。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建立激励和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牵头部门:市畜牧兽医局,配合部门: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