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米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指南主要内容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网络直报工作管理第三部分:网络直报操作技术规范第四部分:附件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第一部分:前言
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前言主要内容制定指南的目的
进一步加强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确保报告系统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网络直报的优势,规范各级各类医疗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提高报告的效率与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
指南制定的依据
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
第一章:网络直报工作管理1.1组织机构职责1.2工作管理1.3信息管理1.4专病监测信息的管理1.5网络直报的督导评估1.6专题调查评价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1.1组织结构职责
1.1.4工作机制
1.3.1信息收集
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慢性传染病的报告遵循以下原则:医疗卫生机构在做出乙肝、肺结核、艾滋病、血吸虫病等慢性传染病诊断时,如已知该病例曾经作出诊断并被报告过,则本年度可不再进行报告;如对该病例的报告情况不清楚,或在同年内多次接诊的该类病例(包括复发病例),则仅对首次就诊进行一次报告,再次就诊且诊断结果未发生变跟时则可不再进行报告。
发现乙肝病原携带者,可不进行网络直报,但需进行登记,以周为单位报告至属地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传染病监测或管理部门。1.3.2信息报告
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填报时按以下要求进行:1卡片编号:由责任报告单位按年度编制并填写,便于填报单位内部管理。格式为:年份(4位数字)+科室代码(2位数字,自行编号)+顺序号(4位),如“2005-09-0001”。直报时不需录入,由系统自动生成。2报卡类别:初诊病例及初诊死亡的病例直接标识“初次报告”。对已填报过卡片的传染病病人,在订正诊断或发生死亡时,必须再次填报,标识“订正报告”;其中,死亡病例的报告须是因患传染病死亡的病例,患传染病但因意外或因非传染病死亡时,不需填报传染病报告卡。病人同时患两种或两种以上传染病时应分别报卡。1.3.2信息报告
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1.3.2信息报告
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1)责任报告单位对其填报信息的内部审核(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报告卡信息的审核Ⅰ发现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Ⅱ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或不明原因死亡病例;Ⅲ发现聚集性的不明原因病例(3例以上);Ⅳ发现可能的传染病爆发疫情:如一个自然村、街道、集体单位(公共场所)一日内集中发生3例或以上同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Ⅴ以县(区)为单位,发现某种急性传染病在短期内(一周或一个潜伏期内)发病数较历史同期发病水平明显增加;Ⅵ以县(区)为单位,发现本地罕见的或3年内一直未曾发生过的传染病;Ⅶ以县(区)为单位,发现发病率极低(或已经消灭)的传染病;1.3.3信息审核
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例诊断为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或实验室确诊病例),订正时需将原诊断日期更改为确诊日期,该订正若由责任报告单位作出,当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需对报告的订正信息重新审核。对于调查核实现住址查无此人的病例,应由属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订正为地址不详。实行专病报告管理的传染病,由相应的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对报告的病例进行追踪调查,并对所发现的传染病报告卡错误信息或排除病例及时订正。1.3.4信息订正
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1.3.5数据统计规则
传染病日、周、月、年的报告分析以《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统计数据为准。疫情分析所需的人口资料使用《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的数据(来自当地统计局公布的数据)。(1)统计标准①按审核日期统计②按发病日期统计③不同属地病例统计规则根据国家属地化管理原则,不同属地病例均以县(区)为单位按照现住地址(不含港澳台、外籍病例)进行统计。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2)常用指标及公式
1.3.5数据统计规则
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1.3.6分析利用
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④传染病监测年度分析传染病监测年度分析是对全年传染病疫情监测数据进行总结描述,对年内发生的重要传染病爆发流行事件进行总结,对其他各传染病的流行特点进行高度概括。可结合大量的统计图表进行表达。此外,年度分析报告还应包括全年疫情监测信息的质量评价内容。传染病监测年度分析报告主要作为传染病疫情监测的历史资料进行归档,供日后传染病监测部门及其他信息使用部门或科研部门的查询。与传染病监测日、周、月分析不同的是,年度分析按照病例的发病日期进行统计,反映年度内实际新发病例水平。1.3.6分析利用
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1.4专病监测信息的管理专病管理系统中管理的个案信息包括实行网络直报后历年累计所有报告病例的信息,但当年所监测和管理的报告病例数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大疫情系统)中同期报告的传染病病例数一致。对于从大疫情系统录入并由属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审核后自动推送到专病管理系统的传染病报告卡,专病防治部门(机构)应按有关规定进行病例的追踪、核实;诊断一经确立,应及时在专病管理系统中予以确认或订正。专病防治部门(机构)在专病管理系统中排除医疗机构报告的病例时,应及时订正,若该病例非传染病,则订正为“其他疾病”并在备注栏注明病名;该病例的订正信息将自动推送到大疫情系统。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1.5网络直报的督导评估
督促指导简称督导,就是帮助专业人员改进工作的过程,通过对现场考察和报告资料的分析,对专业人员或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估,发现问题与总结经验,并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其改进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实现工作目标的过程。定期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进行网络直报督导和评估,把握当前网络直报所存在的问题,将有助于提高网络直报系统所收集的数据质量,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转,从而确保传染病疫情被有效的监测,同时也为系统的不断完善提供宝贵的建议和意见。督导与检查不同,督导强调指导和帮助,而不仅仅是利用考察活动发现问题或差错。传染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工作与技术指南现场督导遵从以下管理过程:(1)计划:确立工作目标,并制订实现目标的工作计划与程序;(2)组织:按有效的方式安排和落实工作;(3)人员:选择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