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畜禽养殖;污染;现状;防治对策
PollutionStatusandPreventionCountermeasuresofLargeScaleLivestockandPoultryBreeding
SUNDeng-hong
(BengbuEnvironmentalMonitoringDetachmentinAnhuiProvince,BengbuAnhui233040)
AbstractThedevelopmentoflargescalelivestockandpoultrybreedingindustrycouldboostthedevelopmentofruraleconomy,increasetheincomeoffarmers,butalsocausesomepollutiontotheenvironment.Thispaperanalyzedthestatusandcausesofpollutioninlargescalelivestockandpoultrybreedingindustry,andrelevantcountermeasureswereputforward,soastoprovidereferencesforthefarmers.
Keywordslivestockandpoultrybreeding;pollution;status;preventioncountermeasures
1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现状
蚌埠市目前畜禽养殖大多还采取家庭散养方式,此方式下污染物排放分散,不会对环境造成太大影响。但近年来,该市打造现代牧业(蚌埠)牧场和蚌埠市和平乳业有限公司良种奶牛繁育中心等一批“菜篮子工程”,在助推规模养殖发展的同时畜禽粪便也污染了环境。据统计,2017年五河现代牧业(蚌埠)牧场奶牛存栏量约30000头,蚌埠市和平乳业有限公司良种奶牛繁育中心奶牛存栏量约3000头,按每头牛的日排粪便量42.88kg折算,2家牧场奶牛每年排出的粪便即为51.6万t,再加上畜禽圈舍要经常冲洗,又会产生大量污水。若畜禽粪便不能得到妥当处理,其发酵后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如硫化铵等,严重影响空气质量;遇到暴雨会随雨水冲入农田、沟渠内,危害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破坏生态环境,严重影响群众的生活、生产,易产生环境污染纠纷。
2污染产生原因分析
2.1防污意识不强
2.2治污设施不齐全
目前不少规模化的养殖场条件简陋,未建立配套的设施对污染物进行有效处理,而且即使有的养殖场在建场时也建起了排污设备,但是由于其运行费用高,负担过重,为了降低成本,而将污染设施长期闲置,依然采取传统的直接还田等方式。
2.3监管不到位
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三农”发展,养殖业发展迅速,逐渐凸显重发展、轻监管的趋势。在执法方面,执法单位执法比较谨慎,长此以往造成监管工作力度缺乏,不能有效监督规模养殖场及时治理排污,最终造成环境恶化的后果[3]。
3污染防治对策
3.1加强培训引导,拓宽融资渠道
一是加强培训。各县(区)要开展环境普法教育,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加强对畜禽B殖业负责人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方面的宣传及污染治理技术培训,提高其污染防治意识和能力。二是拓宽投资渠道。各级政府要采取多种方式增加治理畜禽污染物的投入,适当给予资金补贴用于规模养殖场排污设备的建设。三是对一些利用畜禽粪便作为原材料的企业进行一定的补助,且在政策上加大招商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到污染治理中,营造一个政府、社会、养殖户共同参与的良好环境。
3.2推广污染防治技术,减少环境污染
一是畜禽饲料可选择环保型的,以大大提高饲料利用效率尤其是对氮元素的利用率,降低污染。在饲养过程中可在圈舍内垫上草垫,将废弃的草垫用于农业生产中可大大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二是推广厌氧发酵等生物技术,大力推行沼气处理。采用干清粪的方式将粪便收集起来,经过一定的处理产生沼气,此过程中对COD、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0%、70%,该模式普遍适用于猪、牛、鸡等畜禽养殖场。三是对粪便进行综合利用,用循环水对废物进行清理,减少排出的废水量;还可采用一些技术将干粪制成生物活性有机肥。四是采取综合的生态防治措施,多层次、分级利用营养物质,减少畜牧业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3.3加强环境监管
建议各级政府充分认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重要性、紧迫性,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全面排查,不留监管死角,不存执法盲区,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划定禁养区,健全工作机制,摸清底数台账,强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环保目标考核。辖区环保部门要加大随机抽查和行政处罚力度,依法核征排污费,责成养殖户成立环境管理机构,制订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建立污染设施运行和粪便销售台帐,加强员工环保宣传教育,及时与友邻地市协商签订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控合作的协议,建立会商制度、污染纠纷处理、联合监测等跨界污染纠纷处置长效机制,严防发生。联合市农委指导、协调各县(区)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技术指导,指导做好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工作和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4]。
4参考文献
[1]买永彬,顾方乔,陶战.农业环境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2]陈玉红,王荣祥,史家云.发酵床养猪技术示范与推广[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3):136-139.
关键词: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源;原因;防治措施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业污染环境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成为水体、土壤、大气的主要污染源。通过实践,对规模养殖场污染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
1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
1.1养殖场选址不当
由于畜牧、环保等部门没有参与地址选定,70%以上的养殖场距村庄、交通主干道、河道不足200m,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要求,并且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
1.2养殖场无污染防治设施
80%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没有防雨、防漏、防渗的储粪池、储粪场、污水池等污染防治设施,畜禽粪便和污水未经任何处理抽入田地当肥料使用,或排入自然坑、沟渠河道,污染空气、水域、土壤、地下水等。
2规模化养殖业污染产生的原因
2.1缺乏有效的约束
2001年以来,国家虽然制定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但总体而言,由于政府重视发展,疏于监管,导致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2.2思想意识方面
畜禽养殖业投资大、风险大,使企业负责人不愿再投入过多资金开展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工作。再加上畜禽粪便产生恶臭气体,使用相对不方便,使畜禽粪便由宝变废,成为污染源。
2.3缺乏实用的畜禽粪便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
目前,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大多仍采用传统的方法,如沼气、堆积发酵,这些工艺的处理效果不如工业污染处理效果明显。正是因为缺乏各种实用、低成本、处理效果好的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技术,使得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3畜禽养殖业污染的防治措施
3.1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原则
针对以上问题,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应遵循综合利用优先、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加强畜禽养殖场环境绿化,保持畜禽养殖场所整洁,实现清洁养殖。
3.1.1减量化原则减量化原则是通过养殖结构调整及开展清洁生产工艺减少畜禽粪污的产生量。如从养殖场的工艺上进行改造,采用干清粪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量,降低污染物浓度。同时,可使固体粪物的肥效得以最大限度的保存和处理利用。
3.1.2综合利用优先原则畜禽粪便同工业污染源不同,含有农作物所需的氮、磷、钾等多种营养成分,经处理可作为肥料、饲料,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是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好肥料。
3.1.3结果无害化原则因为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不进行处理,会给人畜带来潜在的危害,所以在畜禽粪便利用以前,要通过好氧、厌氧发酵、高温灭菌的方式,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使其在利用时不会对农作物产生不利影响,排放的污水和粪便不会对地下水和地表水产生污染。
3.1.4处理生态化原则充分利用自然处理系统,与种植业紧密结合,以地养牧、以牧促农,实现生态平衡。加强农牧结合,不仅可减轻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还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进而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1.5运作产业化原则畜禽粪便收集和处理,采用产业化的运作模式,吸引社会投资。这种社会化服务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粪便处理产业化,不仅可解决畜禽养殖场污染的后顾之忧,还可为绿色食品生产提供可靠的保证,并通过出售有机肥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3.2技术方面的措施
3.2.1合理布局养殖场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的要求,在畜牧和环保部门的指导下规划建设养殖场。新建的养殖场应建在周围有足够农田、果园等地区,实现以地养畜、农牧结合,实现粪便的就地处理和就近利用。
3.2.2采用干清粪技术畜禽排放的粪污通过机械或人工收集,清扫运至粪便堆放场或储粪池中,尿液、残余粪便及冲水通过封闭的污水收集管网进入污水、尿液储存池中。
3.2.3雨污分流技术通过地下专用雨水管道或地面明沟将场内雨水直接排除场外,不能进入污水收集管网和尿液污水储存池。
3.2.4粪便堆放应采取有效的防雨、防渗漏、防溢流措施用15~20cm混凝土硬化地面,四周砌筑1.5m高围墙,上面搭建防雨棚;每10头猪(出栏)、1头肉牛(出栏)、2头奶牛(存栏)、500只蛋鸡(存栏)粪便堆放场所需容积不能少于1m3。
3.2.5污水、尿液储存池要求防渗漏采用混凝土浇筑结构,加水泥盖板或顶棚防雨雪进入。污水、尿液储存池容积至少能容纳2个月以上的污水、尿液产生量。每10头猪(出栏)储存池容积不少于3m3,1头肉牛(出栏)储存池容积不少于3m3,2头奶牛(存栏)储存池容积不少于1.5m3。
3.2.6推行生态养殖模式大力推行畜-沼-粮、畜-沼-果、畜-沼-菜等科学的生态饲养模式,实施生态畜牧业经济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促进资源的再生,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减少发展畜牧业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提高畜禽产品质量,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3.3其他方法
为规范我县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管理,保障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发展,根据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20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的规划布局和选址,应坚持首先利用闲置土地、劣质农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禁止占用基本农田。
二、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确定后,不得擅自改变为非农业建设用途。
三、规模化畜禽养殖项目实行备案制度。兴办规模化养殖的单位或个人应当向县畜牧产业服务中心申请项目备案,办理项目备案手续,取得项目备案证明文件。
四、本村集体、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所需用地按农用地管理,实行备案制度。
其他企业和个人兴办或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联合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所需用地,实行分类管理。畜禽舍等生产设施及绿化隔离带用地,按农用地管理,实行备案制度;管理和生活用房、疫病防控设施、饲料储藏用房、硬化道路等附属设施用地,按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需依法办理审批手续。
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的单位或个人,应按法律规定及本意见要求,向县国土资源局申请用地备案和审批,办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农用地备案手续和集体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五、规模化畜禽养殖项目备案和用地备案审批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用地预审。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的单位或个人在项目备案前,向县国土资源局提出规模化畜禽养殖项目用地预审申请,县国土资源局对项目用地选址、拟用地面积进行审查,作出用地预审意见;
(二)项目备案。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的单位或个人提出项目申请,经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同意后,向县畜牧产业服务中心申请项目备案,县畜牧产业服务中心对项目的名称、建设地点、养殖品种、规模、投资额等进行审核备案,作出项目备案证明文件;
(三)项目用地备案审批。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的单位或个人,应在取得项目备案证明文件后,向县国土资源局申请项目用地备案。县国土资源局对项目用地类别、面积、用地范围等进行审核备案,作出项目用地备案证明文件。项目用地涉及建设用地的,按照建设用地报批程序,与项目用地备案同时办理,同一文件审批。
六、占用基本农田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的,不得同意项目备案和项目用地备案审批。
七、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的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占地建设,不得边报边建。
八、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面积参照附件所列指标确定,申请用地面积明显偏大的,应予核减。
九、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要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以出租、转包等合法方式取得。出租、转包合同应明确用地位置、四至范围、面积、地类、租用或承包年限、费用标准和支付方式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等。
十、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使用年限,按土地租用、转包合同约定的年限确定,约定年限届满需继续使用的,应另行约定并备案。
关键词:畜禽养殖;污染;调查;六合区
为了摸清六合区规模化养殖的数量级分布,污水、粪便的排放去向及排放量,养殖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全面、准确掌握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进展情况,科学合理地制订相应的政策,促进全区规模化养殖的健康发展,推动畜禽养殖业的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2012年对六合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进行了调查。
1规模化畜禽养殖现状
六合区十个街镇,共有畜禽养殖场44家,其中龙袍街道8家,马鞍街道6家,雄州街道1家,横梁街道6家,冶山镇4家,程桥街道4家,龙池街道2家,金牛湖街道2家,竹镇镇9家,长芦街道2家。有营业执照畜禽养殖场26家(包括规模化畜禽养殖场5家),养殖大户有15家。六合区共有9家猪场存栏13303头;5家奶牛场存栏1062头;12家鸡场存栏113000只;1家羊场存栏908只;3家兔场存栏32500只;4家鸽场存栏138000只;10家鸭场存栏78500只。畜禽养殖场全年累计产生粪尿量68064.9吨(按经验排放系数计算),产生废水199983.1吨。
目前六合区规模化养殖场大部分采取圈养为主,极少部分采取圈养和放养相结合的方式。规模化养殖场较重视圈舍及其周围的环境卫生,及时对畜禽粪尿进行清理,对圈舍进行消毒。少数规模化养殖场有相应的配套耕地消纳其生产的畜禽粪尿,对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尿大部分能综合利用,用来还田种饲草及庄稼、池塘喂鱼等。大多数规模化养殖场的粪尿进行销售。一些养殖大户的畜禽粪尿也基本做到了无害化处理,大部分还田耕用,少部分作沼气原料,发酵处理利用,没有直接排入江河,极少有露天堆放的。但极少数规模化养殖场由于没有较好的粪尿收集处理设施,产生的粪尿处置不当,致使粪尿在周围环境中堆放和外排,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对人民健康造成了影响。
2畜禽养殖废水监测结果
2012年对全区5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进行了监测(包括对2家养殖场的废水及5家养殖场附近地下水),监测项目包括:氨氮、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悬浮物、总磷、粪大肠菌群、高锰酸盐指数、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监测统计结果见表1。
依据《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所测2家养殖场排放废水均超标,超标项目主要为粪大肠菌群和悬浮物;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所测5家养殖场附近地下水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主要污染因子为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氨氮。
3结论
⑴养殖场环保意识缺乏,管理水平落后。六合区规模化养殖场的环境管理水平还处于较低水平,环境保护的意识不强,内部环境管理还比较粗放,污染治理的投资力度不够,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度不够。44家规模化养殖场没有一家进行过环境影响评价和通过环保部门审批,有26家养殖场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还有18家养殖场没有任何工商营业执照以及畜禽养殖防疫许可证手续。
⑵养殖废弃物处置监管措施缺乏,对农村环境造成一定污染。规模化养殖全年共产生养殖污水199983.1吨,所测养殖场废水及附近地下水均不同程度超标。有大多数养殖场都是家庭式养殖,对于场内畜禽养殖产生的用水量、废水量、粪尿量等指标数据不清楚,认为畜禽养殖带来的废水、粪便等不管多少都可以售卖,或可以直接流入水库或鱼塘喂鱼,给环境卫生治理带来很大难度。
4建议
⑴提倡生态养殖,促进畜禽粪便综合利用。遵循“以土地定养殖规模”的污染防治方针,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重点放在鼓励指导养殖户上,把粪便变废为宝,走生态养殖之路。做好畜禽粪便的堆沤发酵利用,杀灭病源虫卵,充分腐熟安全还田,搞好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积极推广应用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和有效经验,坚持走农牧、渔牧及牧沼等生态养殖路子,达到资源化利用治理畜禽养殖污染的目的。尤其是加快农村沼气池能源建设,充分利用畜禽粪尿资源,粪尿经池作无害化处理,用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⑵加强畜禽养殖建设项目的审批和管理力度。加强环境管理,对一些新、改、扩建的上规模养殖场应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一些没有补办环保手续的规模化养殖场应补办环保手续。严格按“三同时”竣工验收要求,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畜禽养殖场应安装水表,对用水实行计量管理。外排废水需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排放。畜禽养殖场应定期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提交排放污水,废气、恶臭以及粪肥的无害化指标的监测报告。
⑶严格养殖场卫生措施,保障周边环境安全。养殖场场区,畜禽舍、器械等消毒应采用环境友好的消毒剂和消毒措施(包括紫外线、臭氧、双氧水等方法),防止产生氯代有机物及其它的二次污染物。病死畜禽尸体要及时妥善处理,严禁随意丢弃,严禁出售和作为饲料再利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规模化畜牧养殖;生态环境;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三大产业快速地发展,特别是带动二、三产业发展。作为第一产业的核心内容,畜牧业的养殖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传统的分散式养殖方式,逐渐转变为规模化与集约化的养殖方式,实施对畜牧养殖标准化的管理,为畜牧养殖者创造丰厚的收入。然而,规模化的生产方式给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特别是畜禽所产生的粪便等不仅污染大气环境,而且污染水源环境,制约着规模化养殖的进一步发展[1]。本文通过分析规模化畜牧养殖业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提出了相应有效的解决对策。
1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影响水质
规模化畜牧养殖过程中会对水质造成巨大影响,特别是畜禽所排出的粪便影响、破坏了周边的水质。畜禽所排出的粪便中含有较多的氮磷钾等有机物质,在雨水作用下,未经过处理直接带入地下,造成地下水富营养化的问题。同时,该部分地下水汇集后进入江河、湖泊等,将会造成水体的进一步恶化,甚至会导致江河湖泊中生物大面积的死亡。同时,临近居民地的畜牧养殖场,畜禽的有机粪便会影响周边居民的饮水安全,直接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2]。
1.2影响大气环境
规模化养殖过程中,许多动物集聚在一起,其排出的粪便中有机物质含量较高,该部分有机物质绝大部分属于未完全消化的饲料,在经过厌氧发酵后将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造成对空气的严重污染,给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
1.3影响土壤环境
随着养殖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养殖场受到资金的限制,无法配备相应完善的配套设施,依然采用简易的养殖设施,畜禽的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进入农田,从而造成对土壤的严重破坏[3]。
2规模化畜牧养殖影响生态环境的原因
2.1经营方式的改变
传统的畜牧养殖采取分散式方式,相对来说规模较小,能够及时地处理干净所产生的粪便与尿液等。然而,随着规模化、集约化与专业化的生产,畜禽粪便与尿液迅速、大量增加,但是未能够相应地配备专业化的处理设施,因而直接影响到周边的空气、土壤以及水质等环境。
2.2化学肥料的使用
传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畜牧养殖所产生的粪便与尿液一般作为有机肥投入农业生产过程中。然而,由于有机肥料不仅成本较高,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于是,农业生产开始倾向于使用价格低廉的化学肥料,由此积压大量的畜禽粪便与尿液。虽然部分畜牧养殖企业重视畜禽粪便与尿液的处理,然而由于所使用的设备过于简单,无法保障处理的质量与效果。此外,一部分养殖企业忽视对畜禽粪便与尿液的处理,直接将其排放至江河湖泊之中,给整个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2.3养殖场所向城镇郊区迁移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对畜牧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不少养殖企业开始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从而满足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部分畜牧养殖企业逐渐将养殖场所迁移至市郊以便于运输,结果无法及时有效地处理畜禽粪便与尿液,给周边的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
3解决措施
3.1加强对污水的处理
规模化养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粪便与尿液,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养殖环境污染的问题,最为关键的是处理好畜禽粪便与污水问题。规模化养殖场应当规范管理好畜禽粪便,避免出现大量粪便堆积的现象。通过净化处理污水,而后循环利用处理过的水,从而减少污水的排放量[4]。此外,通过利用厌氧发酵的原理建立沼气池等,将污染物转变为沼气,同时可以将所产生的沼液与沼渣用于鱼类养殖。
3.2加强对大气污染的防治
畜牧养殖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应当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对养殖场产生的各种废物与废料的管理,建立并完善畜禽粪便与尿液的处理制度[5]。此外,养殖场应当重视开展质量安全管理工作,避免畜牧养殖过程中发生各种疾病等问题而造成动物的死亡。
3.3加强对土壤环境污染的监测
4小结
参考文献:
[1]房连波,许波,胡容婕.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J].当代畜牧,2014(11):3-4.
[2]马祖威,俞金华.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养殖技术顾问,2014(11):305.
[3]高尤灿.规模化畜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防治措施[J].中兽医学杂志,2015(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