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殖,指的是在养殖过程中,通过集管理软件、监控平台和云服务等于一体的智能服务平台的应用,为养殖动物打造健康、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为养殖者提供高效、可靠和综合的管理手段,提升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观研报告网
01
行业基本概述
智慧养殖,指的是在养殖过程中,通过集管理软件、监控平台和云服务等于一体的智能服务平台的应用,为养殖动物打造健康、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为养殖者提供高效、可靠和综合的管理手段,提升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智慧养殖系统由环境监控系统、控制系统、云平台、通讯方式、拓展部分组成,具体如下:
1、环境监控系统
包括监测养殖场环境,常用的有空气温湿度、氨气、氧气、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光照度等智能传感器;监测养殖场蓄水池参数的液位、水质PH、水质余氯等传感器,监测输水管道的压力传感器,采集蓄水池泵站的电流/电压/功率/工作时长/工作状态等参数的电量采集模块等设备,具体使用的感知类设备种类与数量灵活搭配,根据养殖场实际安装需求而定。
2、控制系统
3、云平台
4、通讯方式
管理智慧养殖管理系统采用无线通讯方式,2G、3G、4G、5G、以太网、WiFi多种方式可选,2G、3G、4G、5G指的是移动、联通、电信SIM卡,结合养殖场实际网络环境而定。
5、拓展部分
鉴于养殖场实际需求的多样性、多元化,智慧养殖管理系统支持其他物联网设备接入,比如调控蓄水池泵站的水泵控制柜,监测养殖场水电能耗的同时,智能切换水泵,依据“机会均等、互为主备”的原则,减少单台水泵磨损过度。
02
行业发展现状
自2009年IBM提出“智慧地球”(SmartPlanet)以来,学者与机构将智慧与物联网大数据信息化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应用范畴相联系,探讨了智慧城市、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治理、智慧社会等概念。在信息科技的引领下,全球农业开启数字化革命,以“信息知识+数据驱动+智能装备”为关键要素,以高质量、高效率、高效能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农业,成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
1、全球智慧养殖产业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
近年来,养殖业在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的双重推动下,逐步升级养殖规模、提高养殖品质,全球智慧养殖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达到了715.42亿元。
(2)应用场景
养殖环境监测
作为由物联网技术研发而来的养殖系统,数据采集功能无疑是强大的。通过氨气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硫化氢传感器、智能水表、智能电表等大量感知类设备,24小时在线采集养殖场各个环节的实时数据,包括温度、湿度、光照、气味等环境数据,及养殖场用水用电量等能耗数据,和供水池液位、水泵工作状态、水泵电流电压等电参数,实时上传至管理云平台,以曲线、表格形式呈现,管理者可根据应用需求,选看某个养殖舍的数据波动,也能统筹查看整体养殖场数据;
禽畜状态监测
通过配置海康威视等品牌的高清监控摄像头、电子测温耳标、自动称重系统等设备,实时监控禽畜的成长状况,比如进食、行走、排泄等行为。当发现个别禽畜的异常状况时,结合收集到的体态、进食等数据进行疾病排查和预防,防范大规模疫病;
数字平台管理
无缝对接环境调控设备、水食喂养设备,低时延特性,在确保数据高效、安全传输的同时,支持显示屏、电脑、移动端等多种设备同时访问,成为强大的养殖监测和分析工具,管理者可以通过预设养殖任务、条件执行等形式远程进行养殖场管理,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合理调配饲料,节省养殖成本;
总的来说,智慧畜牧养殖管理系统在猪牛羊鸡等多种禽畜养殖上均可应用,其他罕见禽畜养殖也能个性化定制方案,从数据层提升对养殖场的调度与管理,实现规模化、规范化、智能化养殖。
2、我国产业发展规模现状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传感器等产业的发展,畜牧业的智慧化程度不断提升,我国智慧养殖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到2021年底,我国智慧养殖行业市场规模达到408.37亿元。
(2)项目建设情况
我国在推进智慧农业建设方面十分重视重大工程牵引。全国层面看,我国先后实施了北斗系统精准农业重大应用示范、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试点、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农业电子商务试点、“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等工程,旨在通过试点示范实现“以点带面”,推动区域智慧农业发展。其中,农业农村部自2017起实施的数字农业试点项目,截至2019年年底累计中央投资11.5亿元,重点建设了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单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和数字农业试点县等3类项目共计92个项目。通过这些工程项目的示范带动,现代信息技术在我国种养业得到了初步应用,尤其在农情监测、农机精准作业与监管、动植物疫病远程诊断、无人机植保、精准饲喂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从地区层面看,涌现了北京智慧农园、长沙智慧农业示范区、济南智慧农业试验区、广东省“5G+”智慧农业试验区、福建省现代农业智慧园建设项目等区域智慧农业建设工程,为其他地方推动智慧农业落地提供借鉴。
03
行业发展趋势
1、发展机遇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智慧农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2)农业政策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
(3)“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契机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增长停滞、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复杂的国际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明晰了新发展阶段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努力的目标和归宿。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离不开农业的参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推进智慧农业核心技术研发提供契机。科技创新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关键举措,是事关我国发展的重大问题。“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加大对智慧农业研发领域的政策、资金、技术支持,提升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加快解决智慧农业研发领域难题,为赶超欧美等农业发达国家提供技术保障,确保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顺畅进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拓宽智慧农业发展空间。“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国内经济循环为主体,着力提高国内供给质量,充分挖掘国内消费潜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智慧农业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从供给端和生产端入手,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加强全链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培育和构建更加完整的内需体系,满足人民对优质农产品及生态性服务的新需要,倒逼农产品供给体系转型升级,日益拓宽智慧农业的国内国际市场。
2、发展潜力
智慧养殖将成为养殖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市场前景广阔。《“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在畜禽养殖上,精准饲喂、发情监测、自动挤奶等在规模养殖场实现广泛应用。在水产养殖上,水体监控、饵料自动投喂等快速集成应用。
2020年9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畜牧业整体竞争力稳步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畜禽产品供应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猪肉自给率保持在95%左右,牛羊肉自给率保持在85%左右,奶源自给率保持在70%以上,禽肉和禽蛋实现基本自给。到2025年畜禽养殖规模化率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70%以上和80%以上,到2030年分别达到75%以上和85%以上。
目前,一方面是传统养殖成本和环境要求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是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发展,养殖行业有了技术支撑。于是,在政策进一步加持和引领下,智慧养殖在人们的视野中逐渐活跃起来。传统养殖企业转型升级,京东、阿里、网易等互联网巨头也纷纷进军智慧养殖产业,不少创新企业也在通过科技寻找解决方案,在智慧养殖领域开辟新道路
3、市场规模预测
当前,我国智慧养殖渗透率还不高,但从长期来看,养殖智能化已经是养殖行业的发展趋势,随着养殖业规模化经营,养殖企业对经营效率的需求将会越来越高,而智慧养殖可以推进畜牧业提升养殖效率、规范养殖标准、完善养殖信息收集、加强食品安全建设。预计未来智慧养殖的渗透率将持续提升,行业市场规模将保持稳定增长,到2029年将达到758.2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