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内负责任水产养殖迎来新进展,首批罗非鱼养殖场获得ASC认证
11月3日青岛——中国的负责任水产养殖业发展迎来里程碑式的进展,在第20届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召开前夕,中国有两家罗非鱼养殖场获得了水产养殖管理委员会(ASC)认证,这是中国企业首次通过这一针对水产养殖业的国际权威可持续认证的检验。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全球水产品的需求持续增加,然而全球的渔业资源却不断衰退。WWF的数据显示,地球的海洋物种在过去40年间减少了39%,淡水物种更是下降了76%。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可以缓解全球野生鱼类的捕捞压力,缓解全球因人口增长而带来的食物短缺问题。在过去30年中,全球的水产养殖规模每年以8.6%的速度增加,58%的食用鱼类来自于水产养殖。在中国,2014年中国出口世界645万吨水产,其中476万吨来自于水产养殖。然而不可持续的水产养殖业会对环境带来负面影响,产生诸如水体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外来物种入侵、资源浪费等问题。WWF与合作伙伴发起成立ASC,通过可持续的认证机制和标准,帮助水产养殖户和企业开展环境友好型的负责任养殖,促进全球养殖业在为人类提供食物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3日的颁证仪式上,首批获得认证的两家罗非鱼养殖场——海南琼海东平锦东养殖场和澄迈星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代表在ASC首席执行官克里斯·尼奈斯(ChrisNinnes)、中国水产与流通加工协会(CAPPMA)常务副会长崔和以及WWF中国市场转型项目总监金钟浩的见证下,从负责此次认证评估工作的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梁黎东手中接过了ASC认证证书。崔和表示:“CAPPMA一直以来和ASC以及WWF合作,推动可持续的水产养殖业在中国的发展。祝贺两家企业成为国内首批达到ASC认证标准的企业,这也标志着负责任的水产养殖在中国这个重要市场取得突破性进展。”
关于WWF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是在全球享有盛誉的、最大的独立性非政府环境保护组织之一。WWF1961年成立,总部位于瑞士格朗。WWF在全世界超过80国家有办公室、拥有2500名全职员工,并有超过500万名志愿者。WWF自成立至今50余年以来,投资超过13000个项目,涉及资金约有100亿美元。WWF的使命是遏止地球自然环境的恶化,创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未来。WWF在中国的项目领域也由最初的大熊猫保护扩大到物种保护、淡水和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森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可持续发展教育、气候变化与能源、野生物贸易、科学发展与国际政策等领域。
关于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成立于1994年,隶属农业部,是由全国范围内从事水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企业和从事水产科研、教学以及为水产业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和渔业工作者组成的非营利社团组织,目前拥有1200余家从事水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会员单位。
关于水产养殖管理委员会水产养殖管理委员会(ASC)是由世界自然基金会与荷兰可持续贸易行动计划共同发起的。作为荷兰的一家非营利性机构,ASC成立于2010年4月。其创立之初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水产养殖为食品供应及社会效益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世界。ASC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认证体系,针对不同品种,为达到ASC标准的环境和社会负责任水产养殖户进行奖励。养殖场由国外独立认证公司委派的审核员进行评估。通过认证的养殖场有权在其产品上使用ASC商标。ASC致力于协助行业内的采购商、零售商、加工商及餐饮服务商改变商业操作模式,认同ASC认证的价值,同时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可持续水产养殖和ASC认证产品的认知。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
卢夷怡WWF中国传播专员YYLu@@wwfchina.org86-10-65116244
周宇晶WWF中国可持续农业与食品高级项目专员yjzhou@@wwfchina.org86-10-65116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