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遏制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等支撑保障体系待完善绿政公署澎湃新闻

提到乡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风光令人神往,但如果是地膜“白色污染”随处可见、禽畜养殖臭气熏天,则不仅煞风景,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当前,农业资源环境保护面临着刚性排放及旧账偿还的双重压力。农业发展不仅要杜绝生态环境欠新账,而且要逐步还旧账。

7月26日,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在农业农村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农业农村部近期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全面部署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农业用水量占比下降,农药使用量连续三年负增长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主要任务有: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减少化肥农业使用量,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空间,就地就近消纳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等。

廖西元介绍,农业农村部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摆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2015年打响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出到2020年实现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的目标任务。

廖西元说,通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由“浇地”变“浇作物”,正在告别“大水漫灌”,农业用水量占全社会用水总量的比重不断下降,为62.4%;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逐步提高,为0.542。

在化肥农药减量方面,2017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为37.8%,比2015年提高2.6个百分点,全国化肥使用量提前三年实现零增长。2017年农药利用率达到38.8%,比2015年提高2.2个百分点,农药使用量已连续三年负增长。

“目前,全国粪污综合利用率已经达到60%。”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副站长高尚宾介绍。秸秆利用方面,目前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2%左右,农用为主、多元发展的利用格局基本形成。

绿色农业为解决污染老问题提供出路

目前,南部县已在建兴、三官等乡镇建立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示范点2.3万亩,在东坝镇建立柑橘绿色防控示范点5000余亩。除了使用诱虫灯,示范点还选择优良抗病虫害作物品种,提高自身抗病虫能力,利用天敌和微生物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及推行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等。

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重点任务中,有一些是久治不愈的老问题,这就需要创新思路,走出一条农业绿色发展的路子。高尚宾指出,要紧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实施绿色发展行动,点面结合、整县推进,着力解决农业环境突出问题。

2017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东北地区秸秆处理、农膜回收和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行动等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截至目前已支持了300个畜牧大县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同时,建立畜禽规模养殖场直联直报信息系统,实现畜牧大县、规模养殖场监管全覆盖,对大规模养殖场进行在线监管。

安徽省怀宁县是全国商品猪生产基地县,当地持续开展生态养殖、循环利用等多种模式的综合治理,2017年末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68%,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71.6%。“污水处理后,一部分用作沼气,一部分经过6级沉淀,沉淀出来的水清澈见底,可以用于农田灌溉。”怀宁当地畜禽企业负责人介绍,这样既减少了污染,也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

完善支撑保障体系,提高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前,农业面源污染尚未根本遏制,支撑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2030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也是重要内容之一,包括重点研发、集成示范、推广应用等具体要求。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在推进过程中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矛盾。”廖西元说,在技术上,单项技术多、综合技术少,传统技术多、替代技术少,科技支撑能力总体不强。在政策上,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金融、价格、用地、用电等政策还未取得明显突破,亟待建立农业绿色政策支持体系。在机制上,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市场主体少,市场培育的激励机制还不健全,制约了社会资本、企业主体参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积极性。

为此,廖西元认为,要加快构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构建农业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建立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耕地休耕轮作、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制度。构建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制度体系。推动建立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转移防控机制,构建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制度体系,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和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构建多元环保投入制度体系。建立健全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推动财政资金投入向农业农村领域倾斜。培育新型市场主体,推动农业农村污染第三方治理。

高尚宾认为,要推进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任务和技术需求对接,开展“集团军”式科研攻关。发布重大引领性农业技术,开展示范展示,组织观摩交流。

农业面源污染监测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廖西元介绍,下一步要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摸清农业污染源基本信息,掌握不同农业污染物的区域分布和产排情况。以农田氮磷和畜禽养殖排放为重点,完善农业环境监测网,开展农业面源污染例行监测,构建数据库和信息化平台,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预警机制。

THE END
1.首页农业农村部部署元旦春节期间“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工作2024-12-30 拟认定农药登记试验单位公示2024-12-20 农药登记试验单位信息变更 2024年第9期2024-12-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 第849号2024-12-14 农业农村部部署小麦防旺长促壮苗保安全越冬工作2024-12-01 农业农村部党组召开会议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http://www.zzys.moa.gov.cn/gzjl/
2.全国农技推广网2025-01-0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 第857号 2025-01-0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 第854号 2024-12-30关于“慧谷2号”等114个品种拟变更登记信息的公示 2024-12-30关于“甘农薯19号”等1250个品种拟登记信息的公示 2024-12-20关于征求《土壤墒情自动监测设备田间率定规程》农业行业标准意见的通知 https://www.natesc.org.cn/Home/
3.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经营规模较大、专业程度较高、市场竞争力较强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生产中既是生产者,也是各类生产资料、信息、技术、金融产品和市场服务的消费者。随着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也趋于多元化和精细化。 目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https://www.zgnf.net/zixun
4.中国农村网中央三农政策宣讲走进十八洞村 一号文件精神送进“泡桐之乡” 学专刊 强思想 聚奋进——《农村工作通讯·2023中央一号文件专刊》受到读者好评 《2023中央一号文件专刊》出版 防疫知识相伴返乡路——中国农村杂志社联合中国铁路北京局开展“春暖回家路”公益送刊活动https://www.crnews.net/gyy/gyzk/index.html
5.综合新闻国家发改委和农业农村部调研组到牧医所调研国家畜禽种质资源库建设情况 发布时间:2024-12-17 来源:兽医研究所、丹麦兽医和食品管理局(DVFA)、丹麦王国驻华大使馆联合举办养殖场生猪注册和监测管理系统研讨党支部和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第四党支部,以“党建引领促提升 共学共研同发展”为主题开展联学https://ias.caas.cn/xwzx/zhxw/index.htm
6.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信息服务平台2022年5月9-11日,四川油菜创新团队天府菜油加工工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岗位专家姚英政副研究员,带领团队成员熊伟助理研究员和赵玲研究实习员前往位于壤塘县的四川省壤巴拉慧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慧科公司)开展高原菜籽油加工技术服务与微波生香技术中试。 http://www.scnycxtd.com/cdfmzj_nky/f/main/index?id=2b544df1-d406-40d5-bb8e-cb8c7bdcbade
7.印发辽宁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系统应用推广工作方案的通知辽宁省农委办公室关于印发辽宁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系统应用推广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文机关 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 发文字号暂无数据 发布时间2018-10-10 政策类型政策文件 发文主题新型农业心得体会 0/300 保存 相似政策 [1]上海市农业委员会. 关于做好农业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直报系统应用工作的通知.2018http://zc.vipisall.com/policy/99752F90MPDG1JL16LBFSJD06BBG1J5W9Y
8.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信息化技术全面赋能农业细分行业,种植业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数据开放共享服务更加完善;养殖场直连直报系统实现横向互联、省部互动,养殖技术线上指导服务广泛开展;渔业信息系统建设不断加快,产销对接平台逐渐普及;数字化育种平台成功应用,种业大数据管理基础不断夯实;农机装备数字化步伐不断加快https://xczx.nwsuaf.edu.cn/sndtB/750260a4569b4153b2a20a6e3c0f4ef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