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露天蚯蚓养殖技术总结,最新说明:本文主要针对蚯蚓养殖技术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从蚯蚓养殖的前景、养殖的方法、养殖技术、技术要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为想从事蚯蚓养殖的同仁提供专业的、全方位的指引,是广大蚯蚓养殖用户的最正确选择的工具书。露天蚯蚓养殖技术总结三、新手蚯蚓养殖技术蚯蚓的大面积养殖与小规模养殖有着很大的区别,其主要表达在蚓种选择、提纯复壮、饲料准备、蚓床方案、管理措施、病害防治和采收等方面。1、选种目前最适合大面积养殖的品种是大平二号。此蚓一般体长5070毫米,体腔直径36毫米,成蚓体重0.45克。体上刚毛细而密,体色紫红,但随饲料、水份等条件改变体色也有深浅的变化。
2、这种蚯蚓除体腔厚,肉多,寿命长,能适应于高密度饲养外,还有繁殖率高,适应能力强易于饲养等优点,非常适合人工大面积养殖。2、饲料准备饲料发酵:将牛粪或猪粪、鸡粪,混合粪放到平地上摊开1025厘米厚,晒至5到6成干左右。接着将这些粪料架堆起来,可以采用长方形、半圆柱形堆法,每堆一层(厚1520厘米)粪料就淋300到500倍的生态菌一次,如此重复铺47层,直至水渗出为好;假设采用垃圾,一层垃圾一层粪地堆。长宽不限,并用薄膜盖严,在气温较高季节,一般第二天堆内温度即明显上升,3-4天可升至6070C。,以后逐渐下降。当堆温降至40C时(这个过程需要约15天),那么要进行翻堆(把上面翻到
3、下面两边翻到中间去重新堆制,并再加入EM如金菌)。饲料发酵好以后,测试PH值,蚯蚓饲料一般要求适宜PH值为6.57.5,但很多动植物废物的PH值往往高于或低于这个数值,例如:动物排泄物的PH值是7.595因此对蚯蚓饲料的PH值要进行适当的调节,使它接近中性,以第9页共21页露天蚯蚓养殖技术总结适合蚯蚓生长。此发酵技术繁杂,现在一般采用保温膜技术发酵。3、调制和添加营养促食物质的方法以一立方米基料为例,取水100公斤,加入尿素2公斤、食醋4两、糖精5克、菠萝香精4盖,混合在水中溶解,先取50公斤水泼在基料上,翻堆后再把另50公斤水泼在基料上,过二天即可使用。在蚯蚓的饲料里添加了柠檬酸、
4、香精、糖精,把蚯蚓的饲料调制成蚯蚓最爱吃的水果香甜味,蚯蚓从此不但不逃走、不挑食,而且食量增加,从而大大地加快了生长速度、提高了产量。如果有腐烂水果加入其中,可省去此法4、放养蚓床做好后,把发酵好的饲料横放在蚓床上,成50厘米宽的条形,长度不限,间隔30厘米。放蚓种前先浇湿蚓床,然后把蚓种放入无饲料处,放养后补浇一些水,利于蚯蚓活动。忌在蚓床上堆满畜粪后放蚓种,以免造成蚓种死亡。5、日常管理(1)温度:蚯蚓是变温动物,环境温度不仅影响蚯蚓的体温和活动,还影响蚯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及繁殖等,而且温度也对其他生活条件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蚯蚓。因此,温度是直接影响蚯蚓生长发育
7、。所以在养殖蚯蚓时适时扩大养殖床,调整养殖密度,取出成蚓,这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6、病害防治(1)饲料中毒症发现蚯蚓局部甚至全身急速瘫痪,背部排出黄色或草体液,大面积死亡,这是新加的饲料含有毒素或毒气。这时要迅速减薄料床,将有毒饲料撤去,钩松料床的基料,加入蚯蚓粪吸附毒气,让蚯蚓潜入底部休息,慢慢就可以适应了。(2)蛋白质中毒症第11页共21页露天蚯蚓养殖技术总结如发现蚯蚓的蚓体有局部枯焦,一端萎缩或一端肿胀而死,未死的蚯蚓拒绝采食,有悚悚颤栗的恐惧之感,并明显出现消瘦。这是由于加料时饲料成分搭配不当弓I起蛋白质中毒。饲料成分蛋白质的含量不能过高(基料制作时粪料不可超标),因蛋白
8、质饲料在分解时产生的氨气和恶臭气味等有毒气体,会使蚯蚓蛋白质中毒。发现蛋白质中毒症后,要迅速除去不当饲料,加喷清水,钩松料床或加缓冲带,以期解毒。(3)缺氧症如果发现蚯蚓体色暗褐无光、体弱、活动缓慢,这是氧气缺乏而造成蚯蚓缺氧症。其原因有如下几点:、粪料未经完全发酵,产生了超量氨、烷等有害气体;、环境过干或过湿,使蚯蚓表皮气孔受阻:、蚓床遮盖过严空气不通。此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加以处理。如将基料撤除,继续发酵,加缓冲带。喷水或排水,使基料土的湿度保持在3040%左右,中午暖和时开门开窗通风或揭开覆盖物,加装排风扇,这样此症就可得到解决。(4)胃酸超标症在发现蚯蚓痉挛状结节、环带红肿
9、、身体变粗变短,全身分泌粘液增多,在饲养床上转圈爬行,或钻到床底不吃不动,最后全身变白死亡,有的病蚓死前出现体节断裂现象。这说明蚯蚓饲料中淀粉、碳水化合物或盐分过多,经细菌作用引起酸化,使蚯蚓出现胃酸超标症。处理方法是掀开覆盖物让蚓床通风,喷洒苏打水或石膏粉等碱性药物中和。(5)水肿病如发现蚯蚓身体水肿膨大、发愣或拼命往外爬,背孔冒出体液,滞食而死,甚至引起蚓茧破裂或使新产的蚓茧两端不能收口而染菌霉烂。这是因为蚓床湿度第12页共21页露天蚯蚓养殖技术总结过大,饲料PH值过高而造成的,这时应减小湿度,把爬到表层的蚯蚓清理到另外的池里。在原基料中加过磷酸钙粉或醋渣、酒精渣中和酸碱度,
11、饲养,以使尚能活动的蚯蚓恢复健壮。第13页共21页露天蚯蚓养殖技术总结U!U!蚯蚓养殖技术七要点1、饲养设备建池:挖坑大小不限,注意防逃防积水即可;立体饲养:搭架、建槽,每层间隔40厘米即可;或用木箱、缸、篓、盆,室内堆料均可。2、饲料准备搞了“三性”饲料的组合搭配。“三性”饲料,即动物物饲料:猪牛粪等;植物性饲料:各种树叶、秸秆、杂草等,水果性饲料:西瓜皮、桔子、烂水果等。第一、三类饲料大体占70%。新鲜牛粪不经发酵可直接用来养蚯蚓(如有烂瓜果、烂菜叶等和牛粪混合后养殖蚯蚓效果更好),方法是先将牛粪堆成长2米、宽1米、高(厚度)35厘米的粪堆,每天用铁耙疏松最上面的牛粪,约晒到
12、五成干时即可放入蚯蚓种,每堆粪可放入产卵种蚯蚓3万条,每隔10天收取一次蚓粪及蚓茧另开一堆进行孵化(每隔10天收取一次蚓茧,另开孵化可保证每批蚯蚓大小规格一致),在养殖期间发现蚓粪干了要及时EM菌液,按EM菌液1斤、清水或洗米水或煮饭的米汤5斤的比例混合后喷洒,一般每隔3-5天喷一次,按以上方法养出的蚯蚓生长快,产出的蚓茧多而且大,一般3万条种蚓每月产的蚓茧可孵化出6-9万条幼蚯蚓。按以上规格的粪堆可放幼蚓种6-9万条,经30-40天的养殖,可收获蚯蚓25-30斤。考前须知:禽畜粪一定要用EM菌液发酵,或晒干后拌成含水量60%左右才可用来养蚯蚓。第14页共21页露天蚯蚓养殖技术
13、总结3、投放种苗先在蚯蚓养殖池里(或木箱、室内地板上),平铺新鲜牛粪15-20厘米,然后在其上铺种苗(每平方料投入3000-5000条为宜),品种以太平2号、北星2号为优。4、日常管理一般每20天观察一次,并加料一次,方法同上。每40天可成倍扩大饲养面积。一般每40天为一周期,一年可养9批。5、温湿度条件1、适温度10C-30Co在冬季稍加遮盖即可,不让蚯蚓冬眠,但不可暴晒及雨淋。2、蚯蚓对湿度要求不高,相对湿度为60%-70%,一般按新鲜牛粪直接投入即可,如果堆放太久偏干,可稍喷些水,水分掌握在用手握料,手指间见水珠但不滴下为宜。酸碱度PH值6-8。6、采收方法用铁丝网装钉一个筛
14、子(用木片固定),然后将蚯蚓连土放在筛子上,放在太阳光下,蚯蚓怕光怕热,即往下钻,筛子底下放一盘子即可收集蚯蚓,然后投给蛙、鸡、鸭、猪等食用(鲜食)。7、诊断在气温15C-28C的季节里,每隔10天-15天将卵茧从蚯蚓养殖床内清理第15页共21页露天蚯蚓养殖技术总结出来,放到预先准备的蚯蚓床上进行孵化。蚓床必须通气良好,相对湿度控制在56%-60%之间,在这种条件下,卵茧孵化15天-20天便可出幼蚓,孵化率达95%以上。蚯蚓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性成熟的蚯蚓每隔七、八天产卵一次,一只卵可孵出3-4条小蚯蚓,2-3个月成熟,4-6个月可繁殖十倍。第16页共21页露天蚯蚓养殖技术总结五、
18、养基的规格设置为32mx0.5m,高度在20cm左右,然后在上面喷洒清洁的水分,投放蚯蚓,将投放量控制在5000条/m2左右3。(2)温度与湿度的控制参数养殖户需要控制蚯蚓养殖的温度与湿度,蚯蚓依靠皮肤呼吸,需要保证湿润才能溶解氧气,因此,需要定期开展洒水工作,利用喷雾器机械设备洒水,将蚯蚓生长环境湿度控制在65%左右,保证通风与透气的良好性,确保分堆中氧气的充足性。蚯蚓对于低温与高温较为敏感,因此,需要将其生长温度控制在15-30C0,以便于蚯蚓的生长与繁殖。在夏季高温阶段,可以在养殖场地中搭设遮阴棚等,做好降温工作,在每天下午都要开展浇水降温工作。在冬季温度较低的时期,需要
19、在养殖场地中覆盖稻草,将粪堆加厚有利于保温0第18页共21页露天蚯蚓养殖技术总结TOCo1-5hzHYPERLINKlbookmark8oCurrentDocument蚯蚓养殖技术及前景2HYPERLINKlbookmark10oCurrentDocument蚯蚓养殖技术及方法7HYPERLINKlbookmark2oCurrentDocument三、新手蚯蚓养殖技术9HYPERLINKlbookmark4oCurrentDocument蚯蚓养殖技术七要点14HYPERLINKlbookmark6oCurrentDo
21、间,可以选择赤子爱胜蚓品种,在条件理想的情况下,每几天产卵一次,每个卵茧通常可以产出36条蚯蚓。在此期间,可以利用猪粪腐熟饲料饲养,年产量可达40kg/m2左右,到达良好的增产与增重效果5。(5)饲料与饵料的管理在投放饲料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一次性大量投放的方式,然后制定阶段性的饲料添加方案。例如:在7000条m2的区域中,可以将初始饲料的厚度设置在20cm左右,然后每21d添加一次,根据蚯蚓的生长情况等,适当添加猪粪饲料,保证其可以在新饲料与旧饲料中自由活动与采食。在饲料表层出现粪化现象时,需要在旧饲料上面添加新饲料,厚度控制为12cm左右,在2d左右,蚯蚓就可以进入新饲料中,但
24、用途广,饲养本钱不高,本期特介绍一组蚯蚓饲养实用技术,希望为农民朋友致富提供帮助。1、高产饲喂方式分期饲养按蚯蚓个体的发育阶段而给予不同的养殖管理,是蚯蚓人工养殖能否取得高产的关键。传统的“几世同堂”混养法,会因为在采收利用时无法分别大小,使已超过最正确收获期的成蚓来不及采收,导致浪费饵料和养殖设备;或未到最正确收获期的幼蚓,提前采收降低产量,人工分拣又增加劳动强度。因此,人工养殖时,须建立专门的种蚓池与生产蚓池。薄饲勤除成蚓每月投料2次,除蚓粪、取蚓茧或倒翻饲育床34次,每次给料厚度为1520厘米,始终保持饵料新鲜透气,创造蚯蚓最正确生态环境。适时采收按以往的经验,蚯蚓一般年
25、收获35次。但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在饲料充足的情况下,利用蚯蚓生长繁殖的优势期(性成熟前后,以蚓体出现环节为标志)实行短期(一般以1个月为宜)高密度养殖,同时增加采收次数,及时调节和降低种群密度,保持生长量和采收量的动态平衡,是夺取蚯蚓高产的关键。轮换更新通过种蚓的不断更新和养殖床的周期轮换,不仅保证了种群的旺盛,而且也防止了在同一床位长期养殖同一蚓群而形成的种群自然衰退。种蚓宜每34月更新一次。第2页共21页露天蚯蚓养殖技术总结养殖管理蚯蚓养殖分种蚓、蚓茧孵化、前期幼蚓、后期幼蚓和成蚓等几个时期。种蚓养殖密度宜控制在每平方米22.5公斤或每平方米11.5万条,每隔67天清除一
26、次蚓粪,采收的蚓茧投入孵化床保湿孵化,同时翻倒种蚓床,用侧投法补料,以改善饲育床生态条件,以利繁殖。孵化床孵化基厚度以1015厘米为宜,孵化基要保持碎细和湿润,每平方米可孵蚓茧56万个,孵化基每月用铁叉松动12次,以利通气与幼蚓成活。前期幼蚓管理待孵化基大局部粪化时,要及时除粪,用下投法补料并及时扩床,以降低幼蚓密度。后期幼蚓和成蚓管理后期幼蚓生长迅速,要增加除粪补料次数,用下投法补料并及时扩床养殖;当蚯蚓性成熟进入繁殖期后,要发挥蚯蚓生产和产茧优势,不失时机地降低养殖密度或及时采收利用,或取代旧的种蚓。密度控制蚯蚓养殖的最正确密度,以每平方米2.83.1公斤或每平方米2万条为宜
27、,在此范围内,投种少、产量高。前期幼蚓养殖密度可稍大于每平米3万条或每平方米2.5公斤;后期幼蚓至成蚓养殖密度可逐渐降至每平方米2万条左右。进行密度控制应与轮换更新结合起来,将种蚓床、孵化床、前期幼蚓床、后期幼蚓床按1:1:2:4的面积比建造,结合扩床养殖,即可到达控制密度的要求。2、科学利用沼渣饲喂蚯蚓蚯蚓的蛋白质含量高并具有多种营养物质,它既是鸡、鸭、猪、鱼的良好饲料,也是人类的有益食品。蚯蚓粪能活化土壤,是高级园艺肥料。蚯蚓粪含腐殖酸高达11%68%,可以促进作物对磷的吸收,可使油菜、棉花增产10%以上。用第3页共21页露天蚯蚓养殖技术总结蚯蚓作为饲料添加剂,肉鸡
28、提早710天上市,产蛋率提高15%30%。蚓床制作蚯蚓的养殖方式很多,有室内、室外养殖,室内有坑养、盆养和箱养;室外以坑养为主。根据农村现有条件,可采用室内地面养殖床和室外养殖床两种方式。室内地面要求为水泥地面和坚实的泥土面,房间要求通风透气,黑暗安静;室外应选择朝阳、地势稍高的地方,床下泥土要拍紧压实。夏季需搭简易凉棚遮阳防雨,在饵料上盖湿草,厚度1015厘米,以防止水分大量挥发。饵料配制将从沼气池中捞出的沼渣沥干、摊开,让沼渣中的氨气和沼气逸出,然后将80%晾干的沼渣和20%的烂碎草、树叶及有机生活垃圾等拌匀上床堆放,其厚度为2025厘米,湿度65%。蚓床管理蚯蚓生活的适
29、宜温度是1530C。,低于12C。就停止繁殖,超过35C就有热死的危险。因此,高温季节应注意洒水降温,冬季注意覆盖,增温保暖。一年中,45月份是生长繁殖旺季。在适宜条件下,蚯蚓每隔78天产卵一次,每卵可孵出34条小蚓,幼蚓一般6090天可成虫,4个月长成。在养殖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每月添料一次。要定期清理蚓粪并将蚯蚓别离出来,这是促进蚯蚓正常生长的重要环节。最好将大小蚯蚓分开饲养,因为混养可能造成成蚓自溶而影响产量。防止伤害蚯蚓的天敌很多,如水蛭、蟾蛛、蛇、鼠、鸟、蚁、螭等。养殖床(地)要遮光,切忌强光直射,不要随意翻动养殖床,保持安静的环境,防止农药、工业废气(包括煤气)
30、的污染。3、蚯蚓的采收方式蚯蚓养到一定程度,除了一局部用于继续繁殖以外,其余采收用来饲养娱蚣,第4页共21页露天蚯蚓养殖技术总结饲养方法不同采收方法也不一样。光照驱赶法此法适于室内饲养床、饲养箱和饲养池的采收。在饲养床内的蚯蚓,大局部达400600毫克,每平方米密度达1.52.0万条的情况下,可以采收一局部,以免影响增殖。采收的方法可利用蚯蚓避光性,在光照下用刮粪板逐层刮料,驱使蚯蚓钻到饲养床下层,并聚集成团。然后羊球局糜诳拙5毫米的大筐上,筐下放收集容器,在光照下,蚯蚓自动钻入筛下容器。蚯蚓外表黏附的粪粒和有机物,残留在筛上。红光夜捕法此法适于田问饲养蚯蚓的采收,利用蚯蚓夜间爬
31、到地表采食和活动的习性,在凌晨34点,携带红光或弱光的电筒,在田间捡收。诱捕法此法用在室内饲养床,也可以用于大田饲养蚯蚓的采收。采收前在旧饲料外表放一层蚯蚓爱吃的食物,如腐烂的水果等,经23天蚯蚓大量聚集在烂水果里,这时迅速将成群的蚯蚓取出,经筛网清理杂质即可。在田间可选择蚯蚓喜爱吃的饲料,堆放在饲养槽附近,次日凌晨在饲料堆中收集蚯蚓。也可以沿饲养池或饲养池边缘挖1条深10厘米以下的小沟,沟的两端埋2个深约30厘米的陶瓷缸,或挖2个土坑,局部蚯蚓夜间沿沟槽爬行,进入瓷缸内或土坑中,黎明前即可收集。4、蚯蚓加工技术根据不同用途,可将蚯蚓加工成蚯蚓干、蚯蚓粉或膨化蚯蚓。前两种制品主
32、要供药用(地龙)和饲用,而膨化蚯蚓质地疏松、体积大,主要供出口或作饵料使用。蚯蚓干把收获的成蚓分散在干净水泥地面上曝晒,使其快速脱水晒干,即制第5页共21页露天蚯蚓养殖技术总结成蚯蚓干(含水量20%以下)。因蚯蚓在适温、适水条件下有尸解现象,必须快速致死晒干,否那么会减少重量而受损失。蚯蚓粉将蚯蚓干用粉碎机,加80目的筛网,粉碎即成。膨化蚯蚓冬季利用严寒气温,夏季可用冰箱,把蚯蚓冰冻(利用结冰水体增大原理,蚯蚓体腔已达膨胀目的),之后速晒干或烘干,即成膨大、疏松的蚯蚓干。5、夏季降温方法搭棚遮荫夏季气候炎热,蚯蚓喜欢阴凉潮湿的环境,棚上用麦秆、稻草编成帘子遮荫效果比拟好。棚建成南低北高,草帘由棚顶中心先挂,蚓床上盖草帘子,最好盖水葫芦、水花生、青草等。气温34C。时,棚内蚓床上盖草帘子,蚓床表层下6厘米处温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