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图强深耕“蔚蓝” 福建要闻

1"class="fzwj"style="display:none;">废止,失效(宣布失效)

把“新蓝图”变成“实景图”,处在从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转变的关键时期,我省力求在建设“海上福建”上取得新突破。2024年,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践,从科技创新到生态保护,从产业发展到国际合作,我省海洋开发提升力度、打开深度、拓展广度,蓝色经济展现出澎湃动能和无限潜力。

繁育良种,推进耕海牧渔

隆冬时节,连江定海湾海域,全国首台半潜式深海智慧渔旅平台“闽投1号”屹立海中。海面下方,金鳞密布的大黄鱼畅游嬉戏;海面上,沉浸式休闲渔旅项目引人入胜;海面上空,清洁能源源源不断产出,实现渔业、制造业、旅游业的融合。

目前全省投放“闽投”“乾动”“定海湾”等深远海养殖平台12台套,近期惠安、秀屿、霞浦、东山等地还有4台套将交付运营,累计投建数占全国总数的45%,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水体占全国总水体的三分之二。它们形成了“串珠成链、连线成片、沿海联动”的亮丽风景线,推动福建水产养殖向深海、绿色、智能化转型升级。

2024年,福建的水产种苗繁育“朋友圈”不断上新,继续擦亮海水养殖产量、海水养殖种业规模全国第一的金字招牌。

1月,中间球海胆大规模工厂化育苗取得成功;3月,裙带菜“海宝1号”南移养殖试验通过现场验收;10月,无边海带成功培育,耐高温鲍鱼品种皱纹盘鲍“福海1号”获批国审水产新品种;12月,首批80万尾绿鳍马面鲀良种鱼陆续在连江县苔菉镇东洛岛海域安家,有望成为福建深远海养殖的新主力军。

北“鱼”南养,年年有“鱼”,是福建推进耕海牧渔,向海洋要食物、要热量、要蛋白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省共培育20个国审水产新品种、近百个高产抗逆的水产优良新品系,主要养殖品种良种覆盖率提升至70%以上。全省建设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40多家、苗种繁育场超2600家,为种苗供应牢牢守住基本盘。

吃透“一根海带”“一条鱼”“一粒鲍”……发力精深加工,全产业铸链,全省大黄鱼、鲍鱼、鳗鱼年产值均突破200亿元,对虾、牡蛎、海带、坛紫菜、海参等品种年产值均超100亿元。全省水产加工品年总产量398万吨、年产值1110亿元,均居全国第二,鱼糜制品和藻类加工品年总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三产融合,深挖海洋富矿

在海洋渔业产业链的不断延伸中,福建正在重构海洋牧场格局,以场景创新带动产业落地,在“高新蓝”的赋能下,深挖海洋富矿。

全球最大的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下线。在不断刷新全球海上风电装备制造纪录的进程中,“福建造”推动“中国造”走向世界领先。

全球首制的7500车双燃料LNG汽车滚装船交付使用。2024年,福建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保持较快增长。1—11月,我省累计出口船舶122.3亿元,创历史新高。

国内首批纯电动渔业辅助船投放运行,全省首艘现代双层纯电动游船“茉莉号”下水,全国首艘海上运营纯电旅游客船“屿见77”开工建设。落地示范电动船舶10型80艘,福建列入全国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先行先试区。

破解“海水直接电解制氢”世纪性难题,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造出全球首套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的漂浮式海上制氢平台——“东福一号”,海洋能研究合作渐入佳境。

全省打造的100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海洋科技创新平台,正在成为蓝色经济的新引擎,赋予福建劈波斩浪、向深远海挺进的能力。

如今,越来越多工业企业以港口作为挺进“深蓝”的重要锚点。

“两基地一专区”和可门港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加快建设,助力福建跻身全国石化大省。宁德、福州、漳州不锈钢基地和厦门高端稀有稀土基地等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

1—11月,全省港航新增11个港口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8个)、新增港口货物通过能力1995.7万吨,为临港产业发展继续夯实基础设施支撑。

绿色石化、海洋旅游两个万亿级海洋产业集群,以及海洋渔业、航运物流、海洋信息三个千亿级海洋产业集群,如百花齐放,共同构成了福建海洋经济的绚丽画卷。

和谐共生,重建生产秩序

广阔包容、联通世界,开放合作是经略海洋的底色。激活“海丝基因”,福建坚守向海开放的初心,书写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新篇章。

11月,“丝路海运”命名航线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准箱,命名航线132条,通达46国145港,“丝路海运”继续扬帆远航。

2024东亚海大会首次落地福建,并与厦门国际海洋周强强联手,为构建政府间、跨部门和机构间伙伴关系,以及促进东亚海地区海洋健康、增进人民福祉和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东亚海环境管理伙伴关系组织授予厦门“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最佳实践成就奖”。从筼筜湖开始,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生态保护修复大格局。“厦门实践”不仅唱响国内,更被推崇为海湾型城市治理的国际范例。

“向海求索”发展为“与海和谐共生”,成为福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写照。

协同推进海洋生态保护和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福建在沿海省份率先出台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管理法规,编制了地方海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指南等,使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范化管理格局日益健全。

海洋生态廊道建设扎实有序推进,“一号滨海风景道”跨山越海,35个国家级、省级美丽海湾建设正全面推进。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持续高于85%,连续多年保持全国前列。不断推动海洋碳中和试点工程,成立全国首个县级海洋碳汇交易服务平台,发放全国首张蓝色碳票。

改善海洋生态环境、重建海上生产秩序,福建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清海答卷”。全省大规模开展海上养殖综合整治,升级改造渔排、科学划分区域、推动绿色健康养殖。实施15个重大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修复滨海湿地4万亩、修复岸线71千米。泉州晋江项目入选2024年全国海洋生态修复典型案例。福州滨海新城项目、厦门下潭尾项目入选海岸带生态减灾协同增效国际案例,向全球推广。

今年7月,全省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会议召开,部署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为新福建建设注入强劲“蓝色动能”。

继续逐梦“深蓝”,福建正在不断向着那片无边无际的蔚蓝色,探寻着新的发展密码。(记者张颖)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主办: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承办:福建省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谷歌浏览器63版本及以上;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

THE END
1.精进致远,砥砺前行!广东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十件大事盘点20242024年11月21-23日,第五届水产种业博览会暨第二届广东(国际)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大会在广州南沙举办。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适养品种核心技术攻关项目中63个优秀科研团队首次集体亮相,分别展出28个适养品种技术攻关的最新成果。同时,各种各样现代化海洋牧场设备对外展出,包括“恒燚1号”“格盛1号”等养殖平台模型、加强https://www.nfncb.cn/yaowen/47399.html
2.广东出台全国首个海洋渔业全产业发展规划对于如何培育全产业链发展动能,《规划》明确了从增强“深蓝种业”核心竞争力、壮大多元化海水养殖生产、推动饲料动保绿色转型、加快养殖设施装备创新、构建协同高效的海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完善多层次海产品加工体系、健全市场交易体系、创新多元业态融合等八个方面提升全产业链综合效益,培育壮大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各环节,https://www.chncc.com/news.html?aid=1828739
3.南海所牵头完成的“深远海网箱养殖工程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牵头,联合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广东工业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阳江海纳水产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等共同完成的“深远海网箱养殖工程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成果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https://www.cafs.ac.cn/info/1024/40765.htm
4.刷屏了!520,山东!今天人民日报等央媒12个整版巡礼!山东“它叫‘深蓝1号’网箱,里面有近20万尾三文鱼,再过一段时间,第一批鱼就能上市了。”山东深海冷水团海洋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克明介绍。 去年8月,依托这片海域,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正式获批。以此为契机,西海岸新区加快探索深远海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https://www.jnnews.tv/guanzhu/p/7720-08/08/815373.html
5.2023中国网具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深远海养殖网衣材料技术研讨会在农科院环发所程瑞锋研究员、水科院东海所石建高研究员、挪威专家Hallvard Klokkersund、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王静、北京济方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金坚敏等专家,围绕对行业和网具管理政策的宣贯解读,网具新技术、新材料、新应用领域的创新,渔具环保技术和措施,以及深远海养殖发展现状、趋势和深远海养殖网箱网衣材料http://nanshan.com.cn/newsdetails?id=3813&cid=88
6.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年度报告(2017)简介,目录书摘大黄鱼良种的培育与推广 鲆鲽类工厂化高效养殖模式集成构建与示范 虎龙杂交斑新品种 半滑舌鳎良种选育技术研究 黄条蛳人工繁育技术 深水网箱适养品种(黑鳕)新品系选育 “许氏平鲉苗种规模化培育”阶段验收 许氏平鲇深远海网箱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集成与应用 https://www.jd.com/zxnews/2f4817077338ffc8.html
7.清单发布!宁德今年要办这200件大事,涉及福安的有……各牵头单位分别于4月5日、7月5日、10月10日、12月31日前将季度落实情况报市政府办公室,电子文档通过协同办公自动化系统(OA)发送至“市政府督查室”邮箱。市政府督查室将适时组织专项督查。(联系电话:2250054,传真:2669308)。 宁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1月18日 https://www.fa-today.com/article/rvuteqla6hh2qmvm.html
8.封面故事李明敏:深远海现代化养殖装备的发展与挑战南方+需求为背景,首先介绍了我国近年来有关支持深远海养殖发展的相关政策,然后梳理了国内外现有各类海上养殖装备的技术特点和应用现状,并分别针对重力式网箱、桁架式网箱以及养殖工船装备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解决问题的关键技术方案;最后为推动深远海现代化养殖装备发展,提出了有关产业链及标准化建设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12/11/c8390350.html
9.耕海牧渔,为建设蓝色粮仓“上装备”——聚焦深远海养殖装备及产业东南网10月14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林蔚) 当下发展深远海养殖的难点在哪? 制造深远海养殖平台的经济效益如何? 未来深远海养殖的趋势是什么? …… 在12日至13日举办的深远海养殖装备及产业生态论坛上,一个个关乎我国深远海养殖业发展大计的热点问题被抛出。近200名来自国内外的深远海养殖装备设计者、制造者、使用者http://fjnews.fjsen.com/wap/2023-10/14/content_31431329.htm
10.《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附全文)“十三五”时期,重点是积极拓展深水网箱等离岸养殖,支持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加强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建设。重点推进东北亚国际海洋海岛旅游、海滨避暑度假旅游区建设,大力培育邮轮旅游发展,打造东北亚地区邮轮旅游基地。优化港口资源配置与布局。建设大连、盘锦、葫芦岛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产业基地。加强海洋生物技术研发与成果http://wx.h2o-china.com/news/258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