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海参养殖网箱。
背景技术: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饲养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在水产养殖中,常见的有鱼、虾、扇贝、海参等的养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海参养殖网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养殖方式导致的养殖收益低、捕捞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海参养殖网箱,包括浮体和网箱本体;
所述浮体包括浮架,所述浮架上设置有第一气囊;所述浮架具有网箱通过口,所述浮架上设置有若干收绳装置,所述收绳装置位于网箱通过口的侧方;所述收绳装置上缠绕有链绳,所述链绳由网箱通过口向下延伸;
所述网箱本体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框架和下框架,所述上框架与下框架之间设置至少一层中框架,相邻的上框架、中框架和下框架之间均由侧柱连接;所述中框架将上框架与下框架之间分隔为若干养殖框;所述上框架和下框架上均覆盖有第一防护网,所述养殖框的侧面均覆盖有第二防护网;所述第二防护网上设置有可开启的操作门;
所述养殖框内设置有海藻生长浮带和养殖槽,所述养殖槽的上端为敞开口;所述养殖槽内容置有石块;
所述养殖框的外周设置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与输气管连通,所述输气管引至浮体处;
所述养殖框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所述链绳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可拆卸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框架、中框架和下框架结构相同,均包括矩形的外框、若干连接于外框相对边之间的梁杆及位于外框的对角线上的加强杆。
进一步地,所述养殖槽设置于养殖框的底部,所述养殖槽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连通养殖槽与养殖框。
进一步地,所述海藻生长浮带设置于养殖槽侧方的梁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收绳装置包括设置于浮架上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可转动地设置有收绳辊,所述链绳缠绕于收绳辊上;所述收绳辊连接有摇杆,所述摇杆与支撑架之间设置锁紧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为挂钩,所述第二连接件为挂环。
进一步地,所述养殖框上设置有向外侧延伸的连接杆,所述挂钩设置于该连接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气囊环绕养殖框一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整体采用框架结构,组装灵活,拆卸方便,可替换回收,节约成本;石块容置于养殖槽内,可避免石块随海流漂流,为海参提供稳定的栖息场所;设置海藻生长浮带,可形成海藻生长的自然环境,为海参提供良好的觅食和栖息环境;养殖框上下设置多层,可提高养殖密度,充分利用养殖空间,而且海参可在上下的养殖框之间进行游动,扩大环境空间,利于海参选择合适的生长环境;在捕捞时,可通过输气管向第二气囊充入气体,使得养殖框上浮,同时通过收绳装置收紧链绳,使得养殖框露出水面或位于水面下方较低位置,便于捕捞;本实用新型能够模拟自然的生存环境,以达到良好的适于生物栖息的状态,避免石块漂流,提高养殖产量,同时可便于进行捕捞,提高捕捞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上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浮架;2、第一气囊;3、网箱通过口;4、链绳;5、支撑架;6、收绳辊;7、摇杆;8、锁紧装置;9、上框架;10、下框架;11、中框架;12、外框;13、梁杆;14、加强杆;15、侧柱;16、养殖框;17、第一防护网;18、第二防护网;19、操作门;20、海藻生长浮带;21、养殖槽;22、石块;23、通孔;24、第二气囊;25、输气管;26、第一连接件;27、第二连接件;28、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海参养殖网箱,包括浮体和网箱本体。
所述浮体包括浮架1,所述浮架1上设置有第一气囊2,第一气囊2实现浮架1的整体漂浮。所述浮架1具有网箱通过口3,所述浮架1上设置有若干收绳装置,所述收绳装置位于网箱通过口3的侧方。所述收绳装置上缠绕有链绳4,所述链绳4由网箱通过口3向下延伸。本实施例中,所述收绳装置包括设置于浮架1上的支撑架5,所述支撑架5上可转动地设置有收绳辊6,所述链绳4缠绕于收绳辊6上。所述收绳辊6连接有摇杆7,所述摇杆7与支撑架5之间设置锁紧装置8。通过摇杆7可转动收绳辊6,调整链绳4的长度,调整至合适长度后,可通过锁紧装置8将摇杆7与支撑架5锁紧,避免收绳辊6转动。锁紧装置8可采用各种常见的具有固定功能的锁紧件。
所述网箱本体包括上下设置的上框架9和下框架10,所述上框架9与下框架10之间设置至少一层中框架11,这里,共设置了两层中框架11。参见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框架9、中框架11和下框架10结构相同,均包括矩形的外框12、若干连接于外框12相对边之间的梁杆13及位于外框12的对角线上的加强杆14。
相邻的上框架9、中框架11和下框架10之间均由侧柱15连接,即各框架由上至下相邻之间均由侧柱15连接。所述中框架11将上框架9与下框架10之间分隔为若干养殖框16。所述上框架9和下框架10上均覆盖有第一防护网17,所述养殖框16的侧面均覆盖有第二防护网18,第一防护网17和第二防护网18可避免外界敌害伤害海参。所述第二防护网18上设置有可开启的操作门19,操作门19可便于对养殖框16内进行操作,可进行维修、放入幼苗或捕捞等。
所述养殖框16内设置有海藻生长浮带20和养殖槽21,所述养殖槽21的上端为敞开口,所述养殖槽21内容置有石块22。本实施例中,所述养殖槽21设置于养殖框16的底部,所述养殖槽21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通孔23,所述通孔23连通养殖槽21与养殖框16。所述海藻生长浮带20设置于养殖槽21侧方的梁杆13上。将石块22设置于养殖槽21内,可减少石块22的漂动与摩擦,为海参提供稳定的栖息环境。养殖槽21的侧壁上设置通孔23,可以利于水体的流动与交换。
所述养殖框16的外周设置有第二气囊2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气囊24环绕养殖框16一周。所述第二气囊24与输气管25连通,所述输气管25引至浮体处,这里,将输气管25的上端固定在浮架1上。
参见图2,所述养殖框16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26,所述链绳4上设置有第二连接件27,所述第一连接件26与第二连接件27可拆卸地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26为挂钩,所述第二连接件27为挂环。第一连接件26与第二连接件27连接,使得链绳4对养殖框16具有拉力,可避免养殖框16在水体中倾倒。本实施例中,所述养殖框16上设置有向外侧延伸的连接杆28,所述挂钩设置于该连接杆28上。
本实施例使用时,放置于相应养殖水体中,浮体漂浮于水面,养殖框16位于水面下方,通过调整链绳4的长度,以调整养殖框16的深度。整体采用框架结构,组装灵活,拆卸方便,可替换回收,节约成本。石块22容置于养殖槽21内,可避免石块22随海流漂流,为海参提供稳定的栖息场所。设置海藻生长浮带20,可形成海藻生长的自然环境,为海参提供良好的觅食和栖息环境。养殖框16上下设置多层,可提高养殖密度,充分利用养殖空间,而且海参可在上下的养殖框16之间进行游动,扩大环境空间,利于海参选择合适的生长环境。当海参长成之后,在捕捞时,可通过输气管25向第二气囊24充入气体,使得养殖框16上浮,同时通过收绳装置收紧链绳4。养殖框16逐渐上浮,可穿过网箱通过口3;当养殖框16穿过网箱通过口3后,可将其上的第一连接件26与链绳4上的第二连接件27分离,便于链绳4可继续缠绕到收绳装置上。最终,使得养殖框16露出水面或位于水面下方较低位置,便于捕捞;捕捞人员不需要再进行深潜即可进行捕捞,大大提高捕捞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