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威海市委员会威海记忆乳山传统渔业纪实

乳山市海岸线长199.27千米,自然港湾30多处,大小岛屿13座。境内6个乡镇100多个村庄靠近海边,渔业历史悠久。

1998版《乳山市志》第411—412页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境内船、网等渔业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主要掌握在少数富农、地主、渔行手中,贫苦渔民只能被雇用。1936年,境内50余家渔行,通过市场垄断鱼价和渔需物资,对渔民进行剥削。1947年土地改革中,将地主的船、网工具分配给贫苦渔民。1953年成立初级社后,渔民的船、网等渔具归集体使用,船主享受股份分红,渔具仍归船主私人所有。1957年成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船只网具归高级社集体所有,取消船主的股份分红,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后,归生产大队集体所有,1962年改归生产小队所有。1965年后,大部分渔村船只网具归生产大队所有,少部分仍归生产小队所有。1979年后,县、社成立渔业捕捞队,船、网等生产资料分别归全民和公社集体所有。1983年后,村集体船只、网具大部分作价卖给渔民私人,生产资料所有制变为全民、集体、个体三者并存。”

生产方式过去打鱼的人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兼职型的渔民,一边干农活一边打鱼,工具简单,近海作业,提得起、放得下,农活忙了就不出海;第二种是副业型的渔民,家庭有土地,但人多地少,从三兄四弟中抽出富余劳力打鱼;第三种是无地型的渔民,即失地农民,丁点土地没有,只能靠力气来养家糊口,迫于无奈当渔民。境内无地渔民很少,无地渔民多是外地来的,他们无钱置办船网,只能依附渔行谋生。过得比较从容的是前两种渔民,命运最苦的是后一种,他们受尽了渔行渔霸的欺凌剥削。

船长不论在族中、村中辈分大小,在海上绝对有权威,船员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其指挥。如果不那样,遇险就不能化险为夷。在海上,如果碰到其他船只遇险,无论熟悉不熟悉,大家都会奋力营救;在码头上,如果遇到断粮断水的外地船只,不管认识不认识,都要免费给予补充生活必需物资。这是不讲任何回报的,即使施惠方因此蒙受巨大损失,渔民们也在所不辞、无怨无悔。出海风险大,因而有父子不同船、出海不喝酒等硬性规定。旧时的渔民,喜欢在收山登岸后豪饮狂喝,船行海上时严禁喝酒。

生产工具旧时渔船如舢板、莓豆荚子、桷子、簰子等的船型,乳山与周边邻县差别不大。这些小型渔船,船板用东北松木,船梁、船底龙骨、船头多是用本地槐木。从20世纪40年代起,先小型机帆船、后大型机动船,驱动逐步实现机械化,帆逐渐从船上消失。至20世纪80年代,在近海所用的小型养殖船,也有体外挂机制动,拼体力摇大橹的情况很少见了。

桷子也有写作“榷子”的。船的龙骨明显外露,高出船头约20厘米,上面开槽,用于下锚时顺缆绳。船头尖削,载重量比舢板小,只能载重二三吨,但使用灵活,是旧时渔村常用船型。桷子也是分后舱、中舱、前舱和干舱,船上其他设置与舢板相同。

莓豆荚子船体较小,类似划艇,尖头,靠摇橹制动。因船小投资也少,旧时是常见的近海渔捞生产工具,如抓海蜇、放筐绳、下插网、下关丝网等,都使用莓豆荚子。但是,莓豆荚子抵抗波浪的能力差,必须在无风无浪的晴好天气里使用。

簰子簰子的船型结构类似桷子,龙骨突出,船体特别宽,吃水线很浅。优点是比较宽敞,缺点是抗波浪能力差,多是作为潜水平台、垂钓平台使用。潜水作业时,甲板上设置手压气泵一台,其他配置如锚、缆、潮瓢、篙等附属工具,与舢板相同。簰子无桅无帆,靠摇橹行驶。

船头是有讲究的,出远海作业的船只,船头都是尖的,有利于顶风斩浪。只有在海边活动的那些无帆的小船,船头才是平的。

渔网的形制很复杂,境内早期使用的捕捞网具主要是圆网,后来随着技术改进,网具种类愈来愈多。至20世纪30年代,有圆网、拐丝网、挂网、拖绠网、流网等。渔网多用棉线、丝线织成,麻网少量。用猪血、桐油、苏油等浸染,以增强抗腐性。30年代后期,境内渔民从外地引进花鱼网、插网、底拖网、梭鱼网等。40年代,引进裤裆网、青鳞鱼网、鲳鱼网等。60年代末起,合成纤维逐步代替了植物纤维,渔网、绠缆使用尼龙、聚乙烯等材质,轻便耐用,捕捞效率大增。旧时境内网具选介:

圆网圆网曾是使用最广泛的网具。这种网,属于无囊型围网,单船即可操作。看到鱼群,或者估计有鱼时下网。网的初端系有大漂浮物,并插着彩色旗,网全撒下以后,再转回彩旗处拾网头。后来改为团绳控网法,网头、网尾各有90庹大绳,绳子头都固定在船主子上。船转个大圆圈把大绳与网撒入海中,绳不离船就完成了围网任务。网张开来呈扇形,水面挂浮子的网绠(网纲)长,水下嵌沉子(坠子)的网绠短。拾起网头后,先快速向船上拉坠子纲,以堵截鱼的退路,再把浮子纲全部拉上船。这时网在水中呈圆包状,收起这个大网包(叫起网),把鱼倒进舱内就行了。船挪个地方,再撒另一网。圆网最适合捕捞鲭鱼、鲅鱼、带鱼、马面鲀、安康鱼、鲳鱼等上水层的鱼。有些年份,鲭鱼和马面鲀等鱼很多,把网撒下拉不动,渔民只得用“捞捞”(带长把的勺形网兜)向船舱里捞鱼,捞到船的最大载重量时,把网割破,行话叫割(方言读“ga”)包,即网开一面,把其余的鱼放掉。那时的渔民并不富裕,鱼越多越卖不出去。有些村中的小地名,如鲭鱼垛、臭鱼沟等,就是语言化石,记录着堆鱼、烂鱼的历史。圆网在境内使用有百余年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淘汰。

流网流网分为鲅鱼流网、鲐鱼流网、鲳鱼流网、青鳞鱼流网、黄姑鱼流网、对虾流网等不同的网目,网扣眼的大小决定着网什么鱼虾效果好。流网的上网绠系浮漂,浮漂露在水外;下网绠系坠子,坠子将网下端沉入海底,网直立在海中,“一”字排列,形成一道网墙,网墙横挡在鱼虾的洄游路线上,游过来的鱼虾就挂在网扣上了。好多流网也叫三层网,把网张开来看,网目分上、中、下三层,上层和下层网眼大,中层网眼小,这是为活动在水中层的鱼虾而设计的。流网多在傍晚下网,横流下网。一人在前舱投底绠,一人在后舱投浮绠及网衣,一人在中舱整理芒子,每7—8片网置一支芒子。每船多是带网60—80片,船大带网更多时,在海中形成的网墙有数里之远。网下完后,把最后面的网绠挂在船上,船与网同步地随海流漂流,所以名叫流网。次日黎明开始收网,渔民们如同下网时的工作站位,有人拔底绠,有人收浮绠,中舱有两人收取网衣、芒子、摘鱼。流网主要捕鲅鱼、马面鱼、鲐鱼、鲭鱼、鲳鱼、鲷鱼、鳓鱼、墨鱼、对虾、梭子蟹等。20世纪70年代,机帆船开始普及,流网进入黄金时代。20世纪末,因海产品资源匮乏,流网停止使用。

拖网俗称裤裆网,需要两只船拖行。拖网由翼网、背网、腹网、侧网、三角网、囊网六个部分组成。除囊网的网扣(网目)小以外,其他部位的网扣都很大,各部分组合起来就像一张口宽底窄喇叭筒状的大口袋。带网的那只船称为头船,另一只船称作跟船。拖网的大小,根据船的大小而定,以40—60马力的机船为例,尾部的囊网长达5米多。拖绳为棕绳,左右各一条,长均为650米。船甲板上设紊车,船尾有铁滚子组成的拖绠导滑轮。下网时,两船靠近,头船把一端的大绳抛给跟船,跟船系在拖网环上,然后两船分开。头船依次放网,放网后,两船成60—80度的夹角,间隔距离250—300米,并头拖着网前进。拖行两个小时以后,头船打起信号旗示意起网,跟船将拖网的大绳抛回给头船。头船用紊车绞动起网,收到网底时,吊杆将网底吊起,收获较少时,一次吊网放鱼,网中鱼太多的情况,要分多次吊包放鱼。

挂子网挂子网需要先在海中打桩,用于固定网,术语叫单桩定置张置网具。整个网具呈圆锥形,网长12—15米,网口呈正方形,先用4根大竹竿扎成方形的网架子,挂网的网口连接在网架子上,网尾呈漏斗式潜在深水中。整个网具可随海流转动,但有桩绠在水底牵扯着,海流冲不走。鱼汛前到海上打桩,进入汛期往桩上拴网,一只舢板可以管理30—40扣挂子网。每日行网一次,在平流时行网。船老大指挥大橹、二橹把船靠近挂网,篙手拿抢子站在前舱,小艄俯在船头,篙手先钩住叉纲,小艄迅速抓住网绠,随之,二橹、篙手都放下手中工具,大家合力拔起网囊,小艄解开囊尾的扎绳,把网中鱼虾倒进船舱里。然后,重新将囊尾扎紧,放回海中。平流行网,长流返航。潮涨、潮落时有海流,俗称长流。长流时挂网煞进了海底,水流太急拉不起来,只能等下次平流再行网,俗称隔流,鱼虾隔流就不新鲜了。挂网主要捕鹰爪虾、蠓子虾、鲭鱼、墨鱼等。20世纪90年代初,挂子网被坛子网取代。

泊网俗称薄网。泊网是近海捕捞工具,为境内较古老的网具。船载着网离岸作半圆形状地撒网。拉泊网通常需要25—30人,分成两组,两组分别在岸上拖曳网绠,边拉边合拢,进度保持一致,否则“兜”不住鱼群。网拉上了岸,网中鱼也被拉上了岸。泊网只能在沙滩上使用,有礁石的海滩无法拉网。泊网大鱼小虾一锅端,对海产资源破坏性很大。20世纪70年代后停止使用,90年代起,有些渔家乐旅游企业办泊网,旨在让游客体验拉网捕鱼的乐趣。

海蜇网与蟹子网渔民叫兜海蜇、勒蟹子。海蜇网网线粗、网扣大,网扣张开来有半尺长。使用方法似下流网,底绠用坠子坠到海底,上绠由浮子架起靠近水面,形成网墙兜住海蜇。起网时,用口径大于五印锅的那种网捞,把海蜇捞进船舱。分解海蜇的海蜇刀,是用竹子做的。蟹子网类似海蜇网,只是网扣比海蜇网的小,网线也比海蜇网的细。蟹子是挂在网上的,网收上船之后再摘蟹子。

码头和渔场1987年,国家农牧渔业部公布境内的乳山口、和尚洞、南泓三个渔港为国家重点渔港;1990年6月国家农业部公布乳山渔港为22个,分别是:乳山口、南泓、和尚洞、挂子场、乳山湾(含秦家庄、寨前、金港、人石、到根见、刘家庄渔港)、东小青岛、沙港、葫芦湾、西黄岛、塔岛、小石口、洋村口、龙口石、单家河、围海圈、宫家岛、锁驴橛、白沙口、石堡、杜家湾、绿豆湾、浪暖口渔港,所公布的这些渔港,其使用历史都很悠久,在代代渔民的心中,那是大海与陆地的生活走廊、生命通道。

民国《牟平县志》卷5第25页载:“浪暖口在县东南一百四十五里,港外多沙滩,滩上多渔铺,各有地主,设铺者需纳地皮租;东至小里岛,西至洋村口,其间沿海渔庄,几无家不业渔者;渔声颇远,渔船出海,常在数十里或百里之外。洋村口,在县南一百四十里,港口水浅,船到时须乘潮入,忌南风,海滩多渔铺,各有地主,设铺者以时纳租,其间渔户,以东南塂、洋村、南寨、老鸦庄为多,渔场与浪暖口通用。”

我国沿海分五大渔场,有渤海渔场、石岛渔场、吕泗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渔场。旧时境内渔民的作业范围主要在石岛渔场和渤海渔场,少数情况下进入吕泗渔场和舟山渔场,南海渔场因太远而不到。国家还将各大渔场再划分为若干个小渔场,国家78海区中有一捕捞区被命名为乳山渔场,面积为5007平方海里,是山东省十大渔场之一,盛产对虾、带鱼、鲅鱼、黄花鱼、鲈鱼、鲞鱼、梭鱼等。

文化信仰乳山渔民受日常习俗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渔家节俗。乳山渔俗中一年有三次大的祭祀活动,看似重复,其实各有侧重。除夕是普祭,祖宗、天地神、财神、龙王、海神娘娘等都要祭祀;正月十三是专祭,专门祭海,并由最初抽象地祭祀自然界的大海发展为祭祀海龙王和海神娘娘;谷雨重点是祭船祈丰,万物均有神明,求船神保佑出海平安、大获丰收。

除夕祭海春节是中华民族祈福总动员,又正值北方渔闲时节,渔民当然要热闹一番。大年三十的早上,渔村家家户户除了做隔年饭、馇隔年菜以外,还要煮面条,长长的面条像带鱼。以前,乳山渔场多产带鱼,希望带鱼出得多,盼望海上能有好收成。吃完早饭后,男孩子要去给船贴“福”字。有的人家是贴五张,四个船柱子各一张,船头一张;有的是共贴三张,贴在船两帮和船前头。除夕夜间12点,男孩子要随父亲到海边祭祀海龙王、海神娘娘。旧时海边村村都有龙王庙和娘娘庙,到两庙去祭祀。两庙有的虽然很小、很简陋,但在渔民心中的地位却是崇高的。祭祀的方法,是摆面食、水果等,叫设供盘,再依次是上香、磕头、烧纸。没有龙王庙、娘娘庙的自然村,庙便在人们心中,朝着大海祭祀即可。乳山渔民是广神论群体,他们又信龙王、又信海神娘娘,都虔诚敬拜两神。20世纪60年代以后,除夕夜到海边祭祀的风俗消失了,给船贴“福”字的传统仍然在。

谷雨节祭船谷雨这天是祭船出海的日子。俗语骑着谷雨打杂鱼,谷雨前后,洄游到乳山渔场的鱼虾基本到齐了。在非机械化捕捞的时代,谷雨前后,猫冬结束,开始出海。约定俗成,谷雨成为祭船的吉日。祭船神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新船下坞要祭;一种是不论新船还是旧船,年内头一次出海都要祭。祭船时,船主把全猪(或大猪头)、大供(饽饽)摆在船头上,烧香纸、放鞭炮,船长带领船员面向供案磕头,求平安、求丰收。祭祀之后,把猪切成大块肉,架锅煮熟,渔民大块吃肉、大碗喝酒,预示丰衣足食,能发大财。这时陌生人赶上了,如果客客气气的,不立即参加狂吃豪饮,这对渔民是很不礼貌的。

信奉东海龙王、信奉海神娘娘,是渔民代代相传的不变情怀。前者赐予鱼虾,保障生活;后者化解危难,保佑平安。龙是中华的大图腾,远古的人就崇拜。而海龙王之说形成相对较晚,唐代始兴,宋代大兴。宋朝四海龙王被抬高至国家祭祀的地位,立春那天在莱州祭东海,立夏在广州祭南海,立秋在河中府河渎庙遥祭西海,立冬在孟州济渎庙遥祭北海。东海龙王权力最大,龙怕火,但东海龙王手中握有火种。乳山地处东部沿海,信奉东海龙王。

海神娘娘,南方称“妈祖”。传说妈祖历史上确有其人,姓林名默祖籍福建莆田,生于北宋建隆元年(960)三月二十三,是五代时闽王统军兵马使林愿第六女。因救助海难落水而死。“土人祠之”,尊为“妈祖”,奉为海上救助神。北宋宣和年间(1174-1189)御赐庙号“顺济”,南宋封“灵慧夫人”,元代又加封“天妃”神号。元代时随着南北海上航运兴起,妈祖信仰传到北方沿海各地,成为渔民和海上航运业最崇信的保护神。

五代宋建隆元年三月二十三日,泉州巡检使林息的第六个女儿在福建莆田出生,孩子生后不哭不闹,就给她取名默儿。林默七岁学书,十岁喜静坐一室,十五岁悟道,曾经渡海救助海上遇难船舶。一年秋天,父亲和哥哥坐船外出,风浪大作,林默正在织布,好像睡着了一样,突然脸色大变,手里的梭子也停在空中。她母亲以为她白天睡觉了,轻轻拍拍她的肩,林默一惊,手中的梭子落在地上。她醒了,难过地告诉母亲,父亲没什么事,哥哥却落水没命了。果然,她父亲回家述说获救情况,母亲大为惊异。从此,林默经常出海救人,28岁那年飞升。后来,人们建庙祭祀她,奉她为海上救护神。货船和渔船上也专设她的神龛,虔诚供奉。行海人突遇风暴,都要焚香祈祷她前来搭救。据说一经祷告就灵验,她就会送灯引路。即使来不及焚香祈祷,她也会显灵的,因她以救人为第一要务。

境内对东海龙王和海神娘娘是同等崇拜,然而,海神娘娘流传于民间的故事明显多于东海龙王。有关娘娘送灯救助危险中的渔船的传说,举不胜举。话说元代有一年,一支满载楠木和瓷器的船队,浩浩荡荡向北方驶来,行至半路,突然狂风大作,波浪滔天,船队危在旦夕。船工齐呼妈祖救我们,喊声刚落,娘娘马上显灵,风浪改变了方向,成为船队的前行动力,他们安全地驶进乳山口港。为了报答妈祖娘娘的救命之恩,他们在乳山口港北山崖顶上修建起一座娘娘庙。娘娘庙整体建筑分前、后两排,前排是戏楼,后排是娘娘庙,庙的正殿两丈余高,雕梁画栋。妈祖的雕像是檀香木所作,有两米高,慈颜佛面,秀美庄重、栩栩如生。每年海神娘娘生日前后,沿海的渔民和南方至此的船民要到此进香、祈祷、唱戏、放鞭炮,场面极为壮观。此处是乳山史上最大的娘娘庙,历经元、明、清等朝代,香火鼎盛。

境内渔民多有这样的经历,他们在出海的过程中,上半夜晴空万里、风平浪静,后半夜天昏地暗、风浪突起,他们急将锚收起,把太平石放入海中。风浪太大时不能用锚,锚爪抓住了海底,船随狂浪的上下起伏会受到缆绳的限制,一旦缆绳长度不够,船会被拉入水下的。不一会儿,风浪来了,船在上下颠簸、左右摇摆,风刮起的飞水打得人睁不开眼,船上的人根本无法站立。只能任凭小船拖着太平石向南漂流,漂到哪儿就算哪儿吧。正当他们绝望的时候,突然看到前面有一盏灯在风中闪烁。这时候,他们感觉风浪好像小了一些,可以使用橹了。他们用舵加橹调整着船的方向,进入千里岛得以顺利登岛。在岛上等风浪过后,他们安全返回家乡码头。

这些传说有无科学道理姑且不论,人们在无助的情况下,有种信仰,有种信念,才能鼓起战胜逆境的勇气。神灯引领船只脱险,作为一种神秘的自然现象,世界各地都有传闻。从前的渔民、水手几乎都亲历过。如果说这事是迷信,亲历者们会跟人急的。既然不是个别现象,其中必有缘故。有的研究者认为,以前海洋中有一种能发磷光的鱼,这种光在夜间或者阴雨天气里更加醒目。它们喜欢群居,群游时合聚起来的光反射在海面上是很亮的。没风没浪的天气里,它们游弋在深海区觅食,一旦遇到恶劣天气,就要游到避风港里去。船只要随着它们的“神灯”走,就准能到达安全口岸。

生活习惯以距海近远而论,乳山内陆的人称海边的为南海沿人,南海沿人称内陆的为北山里人。北山里人既向往大海,却又打怵到海边去,因为南海沿人的讲究特别多,有时能弄得外人无所适从。到海边做客,可以说还没有一桌没有盘鱼的宴席。渔民对吃盘鱼相当讲究,是否能够招待好客人,视为在此一举。他们多不善言语表达,却诚心实意地把对客人的美好祝福写在了盘鱼上。吃盘鱼时,渔民的豪爽性格会展露无遗,不喝个三坛子两罐子的是不会罢休的,往往是宾主同醉。当盘鱼吃掉上面要翻过来吃底面时,千万不要说“把鱼翻过来”。不能把酒杯、茶杯、餐饮用具倒扣着,因这均隐含船翻过来了之象。筷子不能搁在碗沿上,象形桅杆放倒了不能出海打鱼了,引申找不到活干;要把筷子头朝桌子中间直放着,象征船行无阻,直奔渔场,寓意找工作容易。在渔村遇到说“翻”字时,要说成“划”或者“转”。渔民遇船漏是较糟糕的事,所以在船上,遇到“漏”字要说成“明”或者“透”。这些理念再经引申,生活中的讲究则更多了起来,形成了渔民特有的一些语言。

渔民往往会热情地邀请客人参观他心爱的渔船,船上的规矩则更多。旧时不让女人上渔船,后来允许了,但也是有条件的,女人上船不能坐在船头上。女人也不能跨着、坐着渔网。除船长一人外,任何人不得坐船主子。主子是柱子的谐音,即固定船舷上矮木柱子。舢板的船舷共有四个这样的木柱子,左舷两个,右舷两个。船尾两侧的高一些,是大主子;船头两侧的矮一点,叫二主子。柱子的主要功用是挂网绠、拴锚缆。

新船下坞,要择好日,船头披红彩,桅杆挂红旗。船头上摆供品、烧高香、燃黄表、点蜡烛。船主用朱砂为墨,在新船的眼圈里画上眼珠子。画好以后,锣鼓齐鸣、鞭炮齐响。抬船人喊着“风平浪静,船到吉行”等号子,请船下海。这个过程,讲究接个好口彩。干活或者围观的人,要多说些鱼满舱、平安、发财等词,千万不能说丧气话。据说20世纪30年代,六村屯有位大财主修了一艘大货船,将下坞时,很多村里人到船上参观,其中有个人说:“我一趟没有跑到头。”他是在形容船太大,从船尾走到船头,需要歇息一下,结果这条船第一次航行就遇到了强台风,葬于海底。20世纪40年代的一天,西黄岛村有条渔船去下冬钩子(冬季到较远海域钓鱼),上船时有个渔民提着猪肉边走边说:“买这么多肉干什么?像吃今儿没有明儿似的!”他是在报怨船长不会过日子,肉买多了,结果那次出海遭遇暴风,他们再没能回来。这当然是巧合和人们事后的牵强附会,但渔民却很信这种事。

如果随渔民出海,则会听到更多讲究的话儿。出海叫下河,船靠进码头叫收山;海域距离不说远或近,远要说是高,近要说是低;“帆”“翻”同音,帆不能叫帆,要叫蓬;完了、没有了,要叫满,比方说,鱼虾卸完了,不能说卸完了、没有了,要说满了或者说好了;如果绳子断了,不能说断了,要说绳子升了,桅杆怕断、船体怕断;东西碎了,要说某某东西笑了,船壳怕碎。说到与船上无关的事也要注意。议论打官司,原告、被告统称告状的,官司的谐音会联想到人溺水而亡;说日子如果说到初十,要说两个五或者俩五,初十和触石同音,船怕触到石头上去,依此类推。在船上的每一顿饭,第一筷子菜要先夹到大海里,请海龙王先吃,表达了渔民对大海的感恩。渔民如果发现网中有海龟,会立即放生,并磕头祷告,敬请原谅。平日里对海龟从不直呼其名,而是尊称老人家、老爷子。

蛎锥子用细铁棍打成,类似平头螺丝刀,有木把、铁把两种,挖礁石附着的牡蛎的上盖(牡蛎肉在壳的上扇)。

蛤耙耙头的底部由铁片剪成齿状,上部用钢筋做扁口形的梁,梁中间安上长杆,焊接好了以后,在铁片无齿的一边与钢筋梁上拴网,形成网兜,手握长杆在海滩的泥沙中刮,泥沙随水流走,蛤存在网兜内。

推网用两根七八尺长的木杆或竹竿做推杆,在两杆三分之二处成60°交叉成剪刀股形状固定,两杆大头那端再用一横杆连接固定,成三角形网架,把网缠结、固定在推杆上组织的网架上,使网成为兜状,网后横拴粗绳子连着两边的推杆,后端为操作位置。剪刀股交叉处放在腹部,向前推着前进。起网时,交叉处紧抵腹部,用左手抓起网后的横绳后拽,用杠杆原理将网提起,右手拣取海货放进腰右侧的鱼篓里。

小拖网俗称拉小网。网长十米左右,网宽约五尺,两头置木棍弯曲成弓,弓的高度即网高,弓的下端绑石坠子。网间每隔两尺许拴木棍为撑子,撑开网的上、下两绠,使网张开立于水中。小网俩人拉,一人拉网的一端,在薄水区使用。赶上渔民拉泊网的时候,小网更能派上用场。泊网拉至浅水区将近上岸时,小网跟在后面拉,围堵漏网之鱼,俗称接网腚。鱼虾资源好的时候,俩人拖一潮,其收获也是很可观的。

其他如篓、筲、桶、盆、锨、镢、小铲子、挖刀子、炉钩子等农用工具和生活用具也可以当作赶海工具。

渔村新俗随着渔船机械化、网具多样化、浅海养殖普遍化、天气预报准确化、渔民队伍知识化,渔俗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有些习俗逐渐远逝,一些新风尚逐步形成。20世纪末开始,乳山沿海各渔村,旗阵舞风,鲜艳醒目,渔家天天挂国旗。

海阳所镇小石口村,是境内渔民最早在家门口挂国旗的村庄之一。挂国旗的习俗,来自渔业生产。渔民到公海捕鱼,船上需要悬挂国旗,在公海上,国旗是渔民的护身符和保护伞。随着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外国渔民对中国渔民越来越尊重,渔民对国旗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返航回到家乡仍恋恋不舍,不肯收旗。渔民捕亲虾时,省海洋与渔业厅要发给捕捞亲虾的特许证,并配给一面题有“捕捞增殖虾”的标志旗,用于悬挂在船头,以备海上查验。渔民觉得只挂标志旗有点单调,就与国旗同挂,久而久之,在近海作业渔民也离不开国旗了。后来,渔民在住宅的院落里也开始升挂国旗。春节期间,大家换上新国旗,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昭示着国泰民安、富足康祥。就这样,从船上到家门,从节日到平时,渔村家家挂国旗的习俗就逐步形成了。沿海渔村原来有春节挂大红灯笼的习惯,但不是挂在门旁或窗前,而是用长竹竿挑起来挂,以灯笼越高越好。小石口、南夼等村兴起春节挂国旗之后,其他村庄纷纷效仿,不挂灯笼而改挂国旗了。再后来,不仅是在春节期间挂国旗,平日里天天都在挂。

渔民号子喊号子,各地多称为唱号。领唱的叫领号,是劳动的指挥者;和唱的称为接号,是劳动的参与者。目的是同声导同心,同心凝同力,齐心协力地把劳动任务完成好。劳动号子有小号、大号之分,渔民号子以大号居多,小号较少。大号有抬船号、拉船号、装网号、拾锚号、摇橹号、追鱼号、上网号、装舱号、拉绳号等;小号有系浮号、溜网号、捞鱼号等。常用的起号语:“一二一呀,力要齐呀”;紧接着是工作语,如推船下河喊“使劲推啦,出海去呀!”。如果遇到众人用力不齐的情况,领号人进行提示,如“前左边呀,加把力呀”“当中间呀,加把力呀”“最后边呀,加把力呀”;有些号子里还有安全生产的内容,如“带眼神呀”“注意手呀”“看着脚呀”。船推(大船是很多人在前面用大绳拉)到预定位置时,要落号,落号多是喊“到场了”“放平稳”;再如撑帆号子“哎伊来哟”“握紧绳呀哎”“使劲拽呀”“把篷撑呀”“趁好天呀”“多打鱼呀”“鱼满舱呀”“有钱粮呀”。上述号子内容在使用时是重复的,领号人喊什么,接号人也喊什么,这既是对领号人的回应,又是个精力集中、一致用力的过程。

渔民号子的节拍,按强弱缓急,有2/4拍的,喊号急促、语气坚定,用于繁重劳动或紧急状态下使用;有4/4拍的,调式弱化,舒缓、自由,像风平浪静时拉船上岸,不急不慢,劳动中显得悠闲自在;有3/4拍的,相对说来旋律优美,像是唱歌,多是唱和交流,表达愉悦的心情。

渔家谣邑内旧时的渔家谣多已失传,曾流传于青岛红岛(原名荫岛)一带的《荫岛渔家谣》,我调研采访红岛企业家韩平德时记录了下来。这首渔家谣中有许多乳山的海口和渔码头名称,从中可以感知到当时渔捕盛况。

家住荫岛郎君港,清明打鱼乳山前。

祭拜怀古崂山头,青山黄山入眼帘,

扬帆南行四十里,船出团岛向东转;

顺流麦岛石老人,沙子口外老爷山,

田横岛望辛家港,一蓬顺风大埠圈;

棉花山北大小泓,东走石堡一道湾,

石堡摇橹白沙港,日暮船泊浪暖滩;

和尚洞前扎大铺,日出海阳撒网欢。

这首渔家谣中有乳山市以此得名的大乳山;大埠圈,简称大圈,在海阳所镇西黄岛村;棉花山,《清史稿》中叫棉花岛,在乳山市海阳所镇杜家岛村;棉花山北大小泓,实际方位应是东北,大小泓指海阳所镇的南泓北村、南泓南村、南泓西村和小泓村;石堡(方言发音浦),在海阳所镇半海山村附近;白沙港,也叫白沙口,在银滩西部;浪暖滩,也叫浪暖口,在南黄镇西浪暖村;和尚洞,在银滩,大陶家村东南,因日本高僧圆仁而得名;海阳,此海阳指海阳所。从这首来自外地的渔谣中,可见境内当年渔事之盛。

渔家民俗文化是海洋文化的组成部分,海洋文化又是乳山地域文化的重要内容,不专著成书难详其义。大海是浩瀚的,渔船是渺小的;旱路是踏实的,水路是漂浮的。因此,渔民祈福求祥的心情,比其他行业迫切得多。祈福是渔村民俗的主线,那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就是用这根主线串起来的美好企盼,企盼托起了渔民生活的每一天,托起了渔民生产的每一环。

THE END
1.豆角架子省力搭法(10)篇单组法不适用于大规模的豆角养殖场所,一般来说这种方法是用于地形不够平整,较为复杂的地区的,用3-4根相同长度的杆子交叉起来搭建成帐篷的样子,用绳子拴紧,插在豆荚上方,笼罩住豆角,把豆蔓引导到杆子上即可。想要搭建豆角架子,可以使用单杆搭建法、网架搭建法、单组搭建法或拱形搭建法。用单根的竹竿插入泥土https://www.nygq.net/sites/post/pPbeABPaby
2.绳卡供应商,价格,绳卡批发市场金属网架 井架 金属网 犁 其他工程机械 金属丝 矿山钻机 安全网 起重葫芦 "绳卡" 相关产品更多相关产品>> 钢丝绳配 件美式模锻 报价:面议 DIN741 钢丝绳 报价:.5元 钢丝绳商家现货批发便 报价:2.00元 特卖 各种不锈钢绳卡 报价:10.00元/件 自动养殖料线计量杯、 http://b2b.makepolo.com/cpinfo/qr3009940.html
3.一种东星斑家系构建用孵化网箱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鱼类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东星斑家系构建用孵化网箱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网箱和拉链组件,本发明通过在鱼塘中的网箱提供独立养殖区域,在需要更换渔网时,先通过拉链开关组件打开中网,然后收缩第一收网绳和第二收网绳中的一个,本发明在更换渔网的过程中,鱼苗全程没入水中,且在操作得当的情况下https://d.wanfangdata.com.cn/patent/CN202410125931.8
4.毛蚶育苗与养殖技术智农361选择无污染、潮流畅通、风浪较小、水深5米以上的海区打筏子100台(或用100亩虾池)、梗绳长130米,台筏方向与海水流向近于垂直。 2.暂养管理 每个台筏间隔0.6~1米,系绑一吊蚶苗。每台100吊,每吊6袋。每日刷袋一次,遇风浪时及时刷洗网袋,每日整理网袋以保证台筏安全。随着蚶苗的生长,逐渐移到40目、20目、http://m.ipa361.com/index.php/Home/Baike/baikeshow/did/2105696.html
5.网架安装安全技术交底13篇(全文)球形网架最大跨度每片重量取5 t, 索具吊环0.3 t, 钢丝绳选用直径20 mm。 1) 起重量计算。 起重机的起重量K (Q主+Q副) ≥Q1+Q2。 其中, Q主为主机起重量;Q副为副机起重量;K为起重量降低系数, 取0.8;Q1为球形网架每片重量, 5 t;Q2为索具重量, 0.3 t;故:0.8× (Q主+Q副) ≥5 t+0.3 t。https://www.99xueshu.com/w/filef8wzu0ua.html
6.mysports羽毛球网标准网室外户外家用简易折叠羽毛球网架便携式比赛网mysports羽毛球网标准网室外户外家用简易折叠羽毛球网架便携式比赛网子 5.1米3101球网单包边+手提包钢丝绳图片、价格、品牌样样齐全!【京东正品行货,全国配送,心动不如行动,立即购买享受更多优惠哦!】https://item.jd.com/11234963888.html
7.海带海带的养殖方法海带的养殖方法主要来自跟着可可一起疯海带的养殖方法主要有两种:浮养和垂挂。浮养是将海带苗种放置在浮筏上,利用浮筏漂浮在水面上,通过海水中的养分供给海带生长。垂挂是将海带苗种绑在绳子或网架上,垂挂在水中,利用水流中的养分供给海带生长。两种养殖方式各有优缺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养殖方式。https://weibo.com/5652827639/P11pgxxVF
8.吉林水库捕捞鱼队捕捞队找大中型水库小型水库深水捕鱼方法4.抬网装配用网线把抬网连接于抬网架上,用4~8根乙纶网绳一头固定在抬网架的四角和每边的中点,绳头可多放些,便于调整,另一头收拢打结。装配好的抬网移到抬鱼点,放入水中,支好杠杆架,杠杆一头连接抬网绳,另一头用绳子固定住。调整网绳,使抬网抬出水面时四边平衡,调整支架高低和网绳,使抬网露出水面的https://ziranheshuichan.cn.china.cn/supply/5064632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