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怀期待,经办人带着负责人“点过头”的名字前往企业登记注册窗口,以为准备的十几个名字总有能通过的,结果一个都没,当场傻眼。
由于企业名称常用字词资源是有限的,会随着新设企业的持续增加而减少,因此,上面这一幕场景过去经常在线上线下的企业登记注册窗口发生。新年首个工作日,上海市场监管部门正式上线名称智能帮办系统,试图用人工与人工智能配合的新方法,让每一家企业找到满意的名称。
凌梅婷是上海臻玉盛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有丰富的开办企业经验,她坦言,起名字是开办企业过程中很头疼的问题,“就拿这次新开的公司来说,股东特意交代,名称里必须要有盛、玉等字,我翻字典想了十几个,一个个给股东看过,才到一网通办平台上试,结果系统显示‘限用’或‘禁用’,我只好专门来一趟人工窗口”。
针对“人工起名不包过”的痛点,名称智能帮办系统在经办人输入的企业名称未能通过的情况下,给出了通过率不低于90%的起名方案。
施盛强觉得“茗昙轩”这个名字有点意思,点击“下一步”,系统显示“计算机比对通过”,就立马拍照发给企业负责人确认。“如果企业觉得可以,就进一步提交登记机关审核了。这可太方便了。”施盛强表示,过去,企业名称卡住是个十分耗时的问题,一网通办平台只会告诉经办人名字通过不了,不会给出“什么名字能通过”的建议,这就导致经办人和企业一次次想新名字、通不过、再想名字、又通不过,“企业会怪我们服务人员没本事,我们也很焦急、很崩溃。”
施盛强试用名称智能帮办系统。
可能通不过的名称,系统会跳出提示,还会给出限用、禁用的说明。
AI起的名称,通过人工审核把关的概率很高。
不仅方便企业,对行政审批部门而言,名称智能帮办系统也很有用。施文英表示,名称智能帮办系统能有效提升企业开办窗口的效率,让人工帮办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企业需要服务的其他事项上去。上海市场监管部门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1000多位企业或园区的受访人对新设企业环节提出了意见,“起名难”是反映最集中的问题之一,也是高度占用企业开办窗口人力资源的问题之一。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处处长邬立军介绍,目前上线的名称智能帮办系统只是1.0版,数据库包含的规范汉字不到9000个,且算力有限,在推广的过程中肯定存在不足,希望社会各界积极使用并提出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