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是海洋大省,海洋经济总产值位居全国前列。2020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为1318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8.03%,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6.48%。海洋渔业是海洋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海水养殖、海洋捕捞、远洋捕捞、海洋渔业服务业和海洋水产品加工等生产活动。随着产业的发展,山东省海洋渔业面临着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压力趋紧、产业发展不协调不充分问题突出、水产养殖保障措施尚不完善等瓶颈问题。鉴于此,山东省先后制定发布了《山东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21—2030年)》、《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提出重点发展深远海养殖。近年来,随着“深蓝1号”“鲁岚渔养61699”“耕海1号”“国鲍1号”“管桩围网”“长鲸1号”“经海001~004号”等养殖装备的投入使用,山东省在深远海渔业的发展方面迈出坚实的一步。
01
深远海适养鱼类品种选择的标准
(一)适温范围广
山东沿海海域年温度波动大是限制养殖品种选择的主要因素。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大黄鱼、石斑鱼、卵形鲳鲹等国内主要海水养殖鱼类均不适宜在山东周年养殖,而鲆鲽鱼类受体型和生活习性所限,也不适宜深远海养殖。因此,山东深远海养殖适养品种选择的首要条件是适温范围要广。
(二)生长速度快
(三)抗应激能力强
深远海海域海况复杂,且是在有限的水体内养殖大量的生物,养殖生物对环境、对其他养殖生物存在较大的应激;由于目前的投喂技术基本是通过汽传动水面投喂,养殖鱼类需要从水底上浮至水面进行摄食,鱼体对水压力变化的应激也很大;此外,深远海海域气象变化较大,低气压、台风等极端恶劣天气也不适宜投喂,养殖鱼类可能会连续几天不能摄食,这也会给养殖鱼类带来应激。所以深远海养殖鱼类必然要具备较强的抗应激能力。
(四)产品差异大
深远海养殖资金投入大、养殖数量多,养殖品种应与近海或陆基养殖品种不同,或养殖产品具有较大的差异,产品品质有显著提升,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深远海养殖的优势,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五)市场成熟度高
深远海养殖体量大,养殖鱼类集中上市难免会造成市场波动,直接影响经济效益。这就要求选择市场成熟度相对较高的品种,或者选择特色鲜明、消费者接受度高的品种。
(七)配合饲料开发度高
深远海养殖体量大,对投入品的数量和质量要求非常高,这也是深远海养殖主要的经营成本之一。优质充足的配合饲料不仅能提高养殖鱼类的生长速度和机体免疫能力,提高鱼类成活率,降低养殖成本;而且能减轻养殖对环境造成的负担,保障深远海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深远海养殖鱼类对配合饲料中能量、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的需求明显高于陆基、近海养殖鱼类。因此,在发展深远海养殖、优化养殖品种的同时,配合饲料的开发工作也至关重要。
02
山东深远海现存及潜在的适养鱼类品种
(一)许氏平鮋
作为目前山东深远海养殖鱼类的首选品种,许氏平鮋宜采用接力养殖模式进行养殖,以充分发挥深远海养殖的优势。2021年春,“经海001号”进行许氏平鮋的接力养殖,投放规格250克左右的许氏平鮋幼鱼,当年养成上市,养殖周期较近岸网箱养殖缩短了半年,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益。
(二)鲑鳟鱼
鲑鳟鱼是鲑鱼和鳟鱼的统称,是世界性的冷水性鱼类。其中养殖量最大的是大西洋鲑和虹鳟鱼。大西洋鲑是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养殖鱼类品种之一,也是目前人工养殖产量最高的冷水性鱼类。大西洋鲑经济价值高、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易于集约化养殖、市场接受度高,适合在山东深远海养殖,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深远海养殖品种。国外关于大西洋鲑营养需求及配合饲料的研究已相对成熟,且开发出适宜其深远海养殖的高能低氮饲料。近年来,国内企业开始养殖大西洋鲑,但养殖规模不大,且苗种(受精卵)基本来自国外,技术壁垒较高。此外,目前国内大西洋鲑的深远海养殖刚刚开始,尚未完成一个完整的养殖周期,许多技术问题和难题尚未被发现和解决。虹鳟鱼能较好地适应盐度的变化,也适宜在山东深远海养殖,但由于市场价值较低,养殖经济效益不高。但总体上鲑鳟鱼类生长的适宜水温相对较低,能否在深海度过高温期尚未可知。此外,三文鱼还面临着外来物种逃逸和入侵的生物风险,需谨慎对待。
(三)斑石鲷
斑石鲷,俗称斑鲷,属温热带鱼类,主要分布于中国黄海以南、日本、朝鲜等海域,自然海域内基本没有盛渔期。该鱼市场认可度高,经济价值非常高。斑石鲷的规模化繁育技术已于2014年获得了突破,且该鱼对配合饲料的接受度高,饲料转化率高。目前山东已有企业在进行斑石鲷的深远海养殖,但由于该鱼对生长温度要求较高,故在山东省只适宜接力养殖。
(四)花鲈
花鲈,又名花寨,是山东近海土著鱼种之一。花鲈是目前山东近海养殖鱼类的主要品种之一,其产量虽然从2009年的25111吨下降到2020年的15781吨,但仍然是山东第二大海水养殖鱼类。在近岸网箱养殖中,花鲈可以自然越冬和度夏,且生长迅速,最大鱼体可达15千克,市场认可度高,因此较为适宜进行深远海养殖。采用大规格鱼种接力养殖的方式,能极大地提高养殖效率。此外,关于花鲈营养需求及配合饲料的研究已较为充分,可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优质投入品。但是,随着中国北方花鲈苗种的大量推广养殖,中国不同地区花鲈群体种质愈加不清晰,兼之种质退化、疾病暴发、市场价值不高等,限制了花鲈健康养殖产业的发展。
(五)黄条鰤
黄条鰤,又名黄尾鰤,在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均有分布,其生长速度快、体型大,是暖温型肉食性鱼类,也是制作生鱼片的上佳鱼类,经济价值较高。2017年,中国黄条鰤人工繁育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培育出大规格苗种23000多尾。有研究表明,黄条鰤特别适合深水大网箱养殖,中国北方地区采用“陆海接力养殖模式”,在仅5个月的适养期内,体重可增加2000~3000克。因此,黄条鰤也是较为适宜山东深远海养殖的鱼类品种之一。
(六)大泷六线鱼
大泷六线鱼,又名欧氏六线鱼,俗称黄鱼,是分布于山东辽宁等地近海的冷温性鱼类(适宜生长温度为2~26℃),市场接受度较高。国内关于大泷六线鱼繁育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繁育技术。大泷六线鱼的生物学性状与许氏平鮋类似,也是山东深远海养殖的适宜品种之一。但大规模的大规格苗种供给尚存在一定问题,限制了其在深水网箱中的养殖前景。
(七)红鳍东方鲀
红鳍东方鲀,又名黑艇鲅,是一种大型暖温性肉食鱼类,体重可达10千克以上。红鳍东方鲀是中国重要的名贵经济鱼类,产品价值较高。21世纪初,中国已经突破了红鳍东方鲀的苗种繁育技术,但由于品种的特殊性,2016年9月,农业部办公厅会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加工经营的通知》,提出养殖的河鲀经具备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后方可销售,为红鳍东方鲀上市流通发放了资质,扩大了市场容量。目前国内外正在进行红鳍东方鲀营养需求研究工作,但数据并不十分完善,生产饵料正在由鲜杂鱼向配合饲料过渡。但受自然条件所限,红鳍东方鲀在山东深远海的养殖只能采用接力方式进行。
(八)鲆鲽鱼类
鲆鲽鱼类是山东主要的海水养殖鱼类,2020年养殖产量接近12万吨,主要品种有大菱鲆、牙鲆、半滑舌鳎、圆斑星鲽等,主要养殖方式为工厂化车间养殖。鲆鲽鱼类均属底栖鱼类,不能充分利用深远海网箱养殖水体,且对投喂技术要求较高。因此在目前的装备条件下,鲆鲽鱼类不适宜在深远海养殖。
(九)其他鱼类
03
深远海养殖策略
中国东部及南部沿海具备发展深远海养殖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山东在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科学研究、海水养殖等方面的基础深厚。采取合适的养殖策略,能充分发挥该省海洋产业优势,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接力养殖
受自然条件所限,目前大多数海水养殖品种不适宜在山东深远海进行周年养殖,但采取“陆海接力养殖”或“南北接力养殖”,可扬长避短、事半功倍,并可分摊养殖风险,提高经济效益。目前在中国北方开展陆海接力养殖的品种有许氏平鮋、黄条鰤、红鳍东方鲀、花鲈、斑石鲷、云纹石斑鱼等。其基本流程是:首先,在陆地进行工厂化车间繁育及标苗工作;然后,在陆地池塘或工厂化车间内度过第一个冬天;最后,待海域水温合适后,转移至深水网箱进行养殖。接力养殖涉及繁育、标苗、运输、养殖等诸多环节,对技术的要求较高。采用南北接力养殖较为成功的品种为鲍鱼、刺参,目前也有企业在实验石斑鱼的南北接力养殖。
(二)养大规格鱼类
深远海养殖投入大、风险高,必然要求养殖产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深远海水质优良,适宜鱼类的快速生长,且出于消费习惯,大规格鱼类的价格相对较高。因此,充分利用深远海优质的养殖条件,养殖大规格的鱼类,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三)养功能性鱼类
某些鱼类的某些组织具有较高食用或药用价值,但这些组织的生长需要较好的养殖条件,如斑石鲷的皮肤、鲈鱼的鱼鳔等,尤其是鲈鱼的鱼鳔是顶级的“花胶”,具有很高的食用药用价值。因此,充分利用深远海优质的养殖条件,养殖功能性鱼类,能显著提高经济效益。
04
深远海养殖配套技术需求
(一)良种选育
(二)配合饲料开发
(三)疾病防控
(四)产品加工
深远海养殖体量大,养殖鱼类集中上市会对市场产生较大影响,且初级产品销售不能体现产品的价值。因此,在发展深远海养殖的同时,需注重配套的产品深加工产业,例如活鱼快运、低温冷藏、组织分离、功能性物质的提取与保存、加工下脚料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等。近十年来,中国水产品加工技术及产业得到长足的进步,但精深加工技术的产业化仍然面临很多困难。优质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是山东深远海养殖发展的必然选择。
(五)投喂技术
(六)市场推广
深远海养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陆地基地的支持。只有建立起陆地工厂化或池塘种质选育、苗种繁育、大规格苗种培育等产业链条,才能为深远海养殖提供充足的养殖鱼类。活鱼运输技术也是需要攻克的难关之一。
此外,死鱼、残饵、粪便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需引起重视。在产业发展初期,养殖造成的污染可能会被海洋自我修复,但随着产业的发展和养殖容量的扩大,养殖污染必然会引起重视。挪威采取的发放养殖牌照制度值得我们借鉴。
05
展望
山东深远海养殖产业刚刚起步,适养品种的选择更加困难。目前条件下,建议以本地土著品种如许氏平鮋、大泷六线鱼、红鳍东方鲀为主,从长远发展来看,应重点发展名特优品种,如大西洋鲑、大规格鲈鱼、黄条鰤等。但无论是哪个品种,目前国内对其种、饵、病、加工的研究都十分缺乏。良种选育、配合饲料开发、疾病防控、产品加工是发展深远海养殖必不可少的环节。此外,在产业发展的同时,需要展示产品的差异性,提高产品的市场接受度,提高养殖产品的经济价值。虽然山东深远海适养鱼类品种的选择面临种种困难,但省市两个层面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从良种选育、配合饲料开发、疾病防控、产品加工等方面开始攻关。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深远海养殖产业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