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生物安全措施

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过去的农户散养逐步向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转变。但由于选址不合理、猪舍建设不规范以及饲养管理不善,造成大多数养殖场(户)效益不佳。笔者简要介绍规模养猪场的生物安全控制措施,以供参考。

控制猪场外部环境场址选择

选址要求地形整齐开阔,地势高燥、平坦或有缓坡,背风向阳(或南北向)和处于村庄的下风向,地段未被污染和没有发生过重大动物疫情,有水源、电源及防疫排污的地点。最好选择有天然防疫屏障的丘陵地区,以保证猪场在生产中处于最佳的外界自然环境。

场区的布局

猪舍布局按配种、妊娠、产仔哺乳、保育、育肥、隔离、废弃物处理区的顺序,从上风口往下风向分布。生产区应采取种猪区、保育区和育成育肥区三点式饲养,即采用配种怀孕、分娩和保育、生长和育肥舍的三点式饲养方式,也可采取两点式或多点式生产方式饲养,即种猪和保育猪一个场(区)、育成育肥一个场(区)或两个场区完全隔离,改变原来的“一条龙”生产模式,有利于蓝耳病等生猪疫病的控制。猪舍之间间隔要在8米~12米,使每栋猪舍都能充分采光、通风换气,隔离舍及排污设施处于下风向。

猪舍的建筑

猪舍建筑材料要有利于猪舍内隔热保温、尽量做到夏季隔热,冬季保温。舍内地面和墙壁应便于耐酸、耐碱等消毒药液的清洗和消毒,每栋猪舍内中间用镀锌管做隔栏,每间前后有上下窗,这样有利于舍内通风换气。

控制猪场内部环境提高防范意识

猪场工作人员应具备“养重于防、防重于治”,“无病先防,环境、饲养、管理都是防疫”的理念,在养殖场的生产全过程进行生物安全控制教育,降低或清除猪场内污染的病原微生物,减少或杜绝猪群的外源性感染与继发感染,在做好猪场精细管理的同时,通过掌握地方有效的疫病信息、加强行业沟通以及对疾病有效的监控手段,提早预防,尽量减少疫病的发生。

规范生产管理

1.建立详细的生产管理各环节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实行“全进全出”管理,同周龄出生的猪全进全出,按期对猪舍进行清洁消毒,做到有计划、有节奏地生产。

2.每一生产车间除了用于猪群周转的栏位外,必须准备一个空闲消毒单元和一个机动备用单元,有效防止病原菌的积累和条件性微生物向致病微生物转化,阻止疫病在猪场垂直传播。

3.场区要设置更衣室、每区之间的入口要设有消毒设施。工作人员进入各生产场区前,必须在更衣室脱衣、洗澡,换上经过消毒的工作衣裤、工作帽和胶鞋,洗手消毒后,经消毒池方可进入场区。人员出入每栋猪舍,必须经过门口的消毒盆或消毒池消毒水鞋。

执行消毒制度

猪场采用人工清扫、冲洗、交替使用化学消毒药物消毒。在猪场入口、生产区入口、猪舍入口设置防疫规定的长度和深度的消毒池。为了有效消灭病原,必须定期实施以下消毒程序:每次进场消毒、猪舍消毒、饲养管理用具消毒、场区环境消毒、带猪消毒、饮水消毒。

免疫程序制定和实施

根据国家防疫要求,结合规模猪场的实际、当地猪病规律、疫病猪状况,采取委托当地兽医实验室及采用标准试剂盒对规模猪场猪只血清进行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等病种的抗体开展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制出合理的免疫程序。

严格引种检疫

按检疫、隔离、再检疫的顺序开展或委托当地兽医实验室实行病原学和血清学方法确认猪瘟、蓝耳病、口蹄疫等病发生传播情况。需要引进种猪时,做好产地疫情调查,引进种猪应到具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大型省级以上重点种猪场引种,并开具产地检疫证明,索要种猪系谱卡、种猪合格证和正规发票。引入种猪应在隔离舍观察45日,确认健康后,方能进入生产区。

科学配制饲料

饲喂日粮要全价,应按照我国猪饲养标准及猪的不同生长阶段来配制饲料。注意能量和蛋白的比例,特别是预混料的添加混合应严格,以保证矿物质、维生素和必需氨基酸的补充。

优化养殖环境

1.养殖场应按猪场布局搞好猪场绿化,既美化环境,吸收有害气体,减轻异味,为猪只生长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生产环境,又可吸收猪场中的氨、硫化氢等有害、有毒物质,过滤、净化空气,减轻异味。

2.污物处理设施有条件的猪场应建立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沼气池,将猪场的排泄物通过沼气池发酵处理。粪尿、废物、污水处理是猪场疫病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猪场应结合本场特点,建立完整的处理系统。在做好污染物处理工作的同时,要定期进行除草、通沟、灭鼠、灭虫等工作,禁止在场区饲养犬、猫等动物,提高猪场的综合防病能力。

实施人工授精

猪场内能繁母猪配种,尽量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猪人工授精技术是进行科学养猪、实现养猪生产标准化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实施人工授精可以降低养殖种公猪生产成本和公猪本交带来的疫病风险、有利于实现猪场净化。

科学诊治疾病

猪场生猪发病,应及时治疗,通过药敏实验、细菌耐药检测等技术手段,选择适合治疗药物,针对用药,减少损失。

总之,要使猪群生活在一个健康、舒适、安全的环境中,以保证猪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THE END
1.标准化养猪场简介14篇(全文)标准化养猪场生物安全十条措施 第8篇 1. 合理选择场址 猪场选址要求地形整齐开阔, 地势高燥、平坦或有缓坡, 背风向阳 (或南北向) 和处于村庄的下风向, 地段未被污染和没有发生过重大动物疫情, 有水源、电源及防疫排污的地点。最好选择有天然防疫屏障的丘陵地区, 以保证猪场在生产中处于最佳的外界自然环境。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4wboaj7p.html
2.养猪场的创办条件要求养猪场建设和预算方案今天,我作为业内专业人士就和养猪新手说说关于养猪场的创办条件要求,养猪场建设和预算方案的一些建议,供广大养猪朋友们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分析后,参考引用。 一、养猪场场址选择的原则 建造一个猪场,首先要考虑选址问题。场址选择要考虑综合性因素,如地势、交通、水源、电源、自然灾害及经济环境等,一般场址选择要遵循https://www.cjan6a6c.cn/xue-shu-huo-dong/385373.html
3.养猪厂房建设图片大全1、忌选择场址不当 有的地方建养猪场,出于方便参观学习的想法,将猪场紧靠公路建造。这主要有两点不利,一是因公路白天黑夜人流、车流、物流太频繁,猪场易发生传染病。二是噪声太大,猪整天不得安宁,对猪生长不利。 2、忌猪舍配置不佳 安排猪舍时要考虑猪群生产需要。公猪舍应建在猪场的上风区,既与母猪舍相邻,http://www.ma-wang.com/article/9168.html
4.NYT15682007标准化规模养猪场建设规范.pdf54场址选择应满足建设工程需要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 5.5场址距居民点、其他畜牧场、畜产品加工厂、主要公路、铁路的距离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养猪场场址距离 建设规模,头/年 场址距离要求 3oo】~5000 应符合NYI/T04的规定 000 距居民点的间距应在1 ril以上; 1 001~3000 距其他畜牧场、畜产品加工厂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1125/8006043141003020.shtm
5.小型养猪场猪舍建设9要点,每一点都很重要!猪场建设小型养猪场猪舍建设9要点,每一点都很重要! 1、选择合适的生产模式 生产模式不一样,对建筑和环境的要求也不同。养猪生产一般分为两部分:种猪部分包括空怀配种阶段、怀孕阶段、分娩哺乳阶段;商品猪部分包括哺乳仔猪阶段、保育猪阶段和肥育猪阶段。 2、选择合适的场址http://www.pigscience.com/index.php?a=show&catid=16&id=9392
6.有关项目实施方案示例范文通用根据省、市发改委、市畜牧局《关于申报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和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的通知》精神和县区发改局、畜牧局要求编报实施方案,养殖场项目实施方案。 二、养猪场基本情况 包括场名、场址、占地面积、职工人数、总资产、总负债情况,20xx年6月底盈利情况、猪舍面积、存、出栏数量,其中能繁母猪数量,https://www.liuxue86.com/a/4698678.html
7.建养猪场离居民区有要求吗建养猪场离居民区有要求吗 谢晓阳 广东龙浩律师事务所律师解答 建养猪场离居民区有要求,应在500米以上。养殖场应当建在地势较为高燥、向阳、背风、水源充足、无污染、供电和交通方便的地方,选择养殖场场址应遵循不占良田、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https://china.findlaw.cn/ask/question_jx_876146.html
8.养蚯蚓创业计划书(5篇)三.养殖场选址及环境 经过综合考虑和对实际情况的评估,我决定选址在离养猪场和养牛场进的地方,能为蚯蚓养殖提供丰富的基料,而且养殖场附近要有绿林地。可以遮挡一部分阳光。减少阳光对蚯蚓成长的影响。临近水源,夏天时候可以给基料淋水降温。要求地势平坦,地势较高,不易积水为宜。 https://www.trjcn.com/jhwz/detail_1495.html
9.规模养猪场六大难题与动物防疫的关键挑战简介当前,以家庭个体养猪的时代已经过去,规模化养猪场已经开始在各地兴起。下面我们了解一下规模养猪场需注意解决六大问题,以便更好地顺应养猪趋势,发展养猪事业。 一、注重养殖场选址与布局规划 适度规模养猪在场址选择上要尽量与人居环境保持相对距离,并设立隔离墙将人居与猪舍分开。同时,在选择场址时还应注意周边环境https://www.jhdy839iwu.cn/sheng-zhu-pin-zhong/479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