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想要提高经济效益,那么在猪生长的各个阶段就要管理好,接下来,小编将详细的讲一下育肥猪的生长特点及饲养规律,以便大家更科学的管理。
1.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
猪在生长育肥猪阶段可以根据其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将其分为两个阶段,通常按体重来划分,其中20~60kg为生长期,60kg到出栏为育肥期。
在生长期,猪仍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机体的各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刚从保育舍转入育肥舍的仔猪,消化系统以及其功能发育还不健全,消化液中的某些有效成分还不能满足猪的需要,从而导致一些营养物质不能很好的被吸收和利用。除此这外,这一阶段的猪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差,仍处于不断的完善阶段,易感染多种疾病。这一阶段的猪主要是以骨骼和肌肉的生长为主,脂肪的增长较为缓慢。
2.营养需要
一般在生长期为了满足肌肉和骨骼的快速增长的营养需要,日粮中蛋白质、钙、磷的比水平要相对的高一些,粗蛋白水平在16%~18%,钙为0.5%~0.55%,磷为0.41%~0.46%,在育肥期为了避免体内脂肪沉积过量则要控制能量的水平,同时减少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粗蛋白水平为13%~15%,钙为0.46%,磷为0.37%。虽然猪对粗纤维的利用率有限,但是日粮中也需要一定量的粗纤维,一方面可预防便秘,另一方面可以在限饲时增加饱腹感。但是不可使用过量,否则会导致饲料的适口性下降,导致生长育肥猪的采食量下降,影响生长发育和增重。
3.饲养管理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方式主要有自由采食和限制饲喂,具体选择何种饲养方式要根据市场的需要以及猪的品种来确定,自由采食对增重速度有利,胴体品质较差,而限制饲喂的饲料利用率和胴体瘦肉率高,但是增重速度较慢。目前大多数养猪场将两种饲养方式结合起来,在前期采用自由采食的方式,后期则采用限制饲喂,可达到理想的育肥效果。
加强生长育肥猪的管理工作,在育肥前要根据品种、性别、体重、采食情况等进行合理的分群,以保证猪群生长发育均匀,避免出现以大欺小、以强欺弱的现象。分群饲养后对猪群进行调整,让其养成在固定的地点吃食、睡觉和排泄,这样不但便于管理,还可保持圈舍卫生,减少疾病的发生。
加强日常的管理。做好夏季的防暑和冬季的御寒工作,注意保持猪舍卫生清洁、干燥,做好通风换气的工作,保持猪舍空气新鲜。在育肥过程中要避免猪群运动过量,以免消耗体能,另外还要做好防应激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