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挑战并存推动五大产业转型创新

报告从ESG的起源、推动产业创新转型、ESG投资赋能金融市场等三方面呈现ESG的中国式实践,并从实用性角度提出“国内机构如何打破对ESG的认知局限”“如何做一份相对完善的ESG报告”“谁应该成为ESG的关切方”“中国式的ESG应该是什么样的”四个问题。

韩哲介绍,ESG在我国的发展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国内机构对ESG所蕴含的企业长期价值的认知有待深化。首先应打破对ESG认知的局限,在整个信息链传递的过程中,ESG信息的起点是披露,企业可以将交易所和监管方发布的披露规范作为抓手,披露自身客观和主观的ESG信息。接着,ESG信息由ESG评级机构进行结构化和整合。最终,ESG信息会到达资源配置者,作为配置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ESG重要议题识别是企业可持续管理的起点,企业可以通过ESG重要性议题识别流程筛选出对其经营有重大影响的议题进行针对性管理。金融机构则可在信贷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中进行广泛的ESG整合,结合专业的尽责管理,引导资金流向ESG实践较优的领域。

如何做一份相对完善的ESG报告仍是国内众多机构思考的问题。对此,韩哲指出,首先还是应完善ESG规章制度:确保数据收集和验证,确定权责,确保ESG数据的收集、验证、分析和披露是一致的。

同时,可参考现有ESG标准:以结构化方式披露信息,避免随意,可建立公司ESG指标体系;要界定ESG报告内容范围,讲清楚具体目标和成效。

作为ESG的关切方,从企业角度来看,可通过实施有效的ESG战略,提高品牌价值、降低成本、获得员工和客户的信任以及避免负面影响;对身处内环的监管机构来说,可通过制定标准来提高企业ESG发展的透明度;投资者则可将ESG因素纳入投资决策、将ESG举措纳入针对企业的调研问题。这也意味着企业需要通过改善自身的ESG治理水平,从而吸引投资者并获得融资。

【报告亮点】

·起源·ESG概念发展历经近二十年

ESG的全称是Environment、Social和Governance,是指从环境、社会和治理三个非财务维度衡量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和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综合考虑环境(E)、社会责任(S)和企业治理(G)的ESG报告被称为企业的“第二份财报”,以回应各方对非财务信息披露的需求。

2004年,联合国发布《WhoCaresWins》报告,正式提出ESG概念,其核心要义是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同年6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UNEPFI)发表《TheMaterialityofESGIssuestoEquityPricing》(ESG对权益定价的实质影响),强调ESG整合对长期稳健投资回报的影响。

·治理·风险管理框架渐成标配

整体而言,头部险企将ESG理念纳入制度和标准体系中,也有险企初步建立了ESG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对ESG治理及组织架构的重视。如中国平安成立了“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升级ESG治理结构;中国太保通过不断深化集团化管理的架构,充分整合内部资源,加强与资本市场的交流沟通,形成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

虽然诸多险企并未将ESG理念融入战略发展层面,不过,越来越多保险公司开始注重公司治理,搭建风险管理框架逐渐成为标配。

将风险管理理念贯彻至公司治理及经营,可以促进险企更畅通、有效地执行风险管理工作机制,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保护股东资本安全、提高资本使用效益、支持管理决策并创造管理价值。从各家险企动作来看,中国人保建立分层式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不仅建体系、搭框架,险企也在从风险防控一端下功夫,力求“双管齐下”。具体来看,保险业在“偿二代”二期建设、创新风险防控、反欺诈反垄断反洗钱和行业数据共享层面,完善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建立风险防火墙。此外,作为业务开展的重中之重,险企还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并建立完备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体制机制。

·特点·强调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均衡融合

中国的ESG更加强调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者之间均衡融合。在环境方面主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社会方面强调企业社会责任,助力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安全;在治理方面强调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要保障员工权益,向下延展到家庭、个人、社会行动人的行为治理,以及向上的社会治理,最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

如今,中国企业ESG意识不断增强,ESG报告披露系统化、专业化、常态化,从片面追求规模、效益到全面审视绿色、安全、可持续,在摸索中走上具有中国特色的ESG之路。

ESG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以及“三新一高”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再加上“双碳”目标的引领,如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ESG报告体系,既是企业挖掘内生动力促进更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挑战·评价体系需改进国际交流缺乏话语权

中国ESG发展有目共睹,但由于起步较晚等现实因素,也决定了ESG发展与国际标准存在不小的差距。在数据获取、评级体系和行业标准等方面仍有一定改进空间;在与国际交流方面,仍然面临着话语权和标准体系差异等挑战。

我国ESG仍缺乏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从问题上看,一些企业的信息披露“自说自话”,以成绩为主,趋向主观,时常陷入“假大空”的境地,导致报告整体“信噪比”居高不下,投资者无法有效获取更多的关于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信息。

其次,国内外评级机构评价体系不同,也导致企业ESG评级出现“错位”,与国际标准的联动较弱。

由于中西方经济发展阶段、行业标准、资源禀赋和文化习俗等方面差异,导致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不同。因此,中国不能一味照搬或模仿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标准,必须要走与中国国情相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ESG投资也是如此。

·优势·推动五大产业转型创新

●能源行业:转型压力最大、前景最广

巨大的转型压力也意味着巨大的转型前景。一头连着社会的正常运转,一头连着“双碳”目标的重头任务,能源转型势必先立后破,拥抱ESG成为能源企业的必然选择。实践中,ESG通常表现为披露、评价和投资等多个环节,如果说披露和评价是ESG“以评促改”的基础,那么ESG投资则从现实角度,为企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动能。

●传统汽车:比拼全周期减排

作为践行ESG理念的“排头兵”,国内车企肩负持续推动“双碳”进程的使命,ESG评价体系对汽车制造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汽车行业的基盘,燃油车依旧为销量主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表示,提高燃油汽车经济性仍是碳减排的主要方面。因此,在制造过程中如何减碳,成为汽车行业各企业探索“碳中和”的重要方向之一。

●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重中之重

截至去年底,新能源汽车累计报废51万辆,报废动力电池24.4GWh。其中,磷酸铁锂、三元电池分别占56.6%和39.8%。同时,有预测称,按照电池寿命8年左右计算,到2025年左右我国将会迎来动力电池退役的高峰。

●互联网行业:个人信息保护出圈

近年来,我国鼓励互联网行业自主对外公开披露社会责任/ESG信息,推动实现社会公众的有效监督。《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提供重要互联网平台服务、用户数量巨大、业务类型复杂的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定期发布个人信息保护社会责任报告,接受社会监督。

·出路·寻找特色监管路线积极共建行业生态

近年来,ESG被全球监管部门机构投资者广泛采纳,成为了指导企业进行可持续信息披露和尾部风险管理的重要指导框架。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确立,ESG也成为助力中国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不过,ESG在我国的发展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国内机构对ESG认知存在局限性,对于ESG所蕴含的企业长期价值的认知有待深化,打破国内机构对ESG的认知局限,将成为推动我国ESG发展的重要一环。

中国式的ESG体系应该在各个层面、各个业态形成合力,打造积极共建的行业生态,这不仅是为了实现2030、2060的“双碳”目标,更是为了突出ESG在资源配置、市场定价和风险管理方面的强大功能,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稳定。

合作伙伴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商报总机:010-64101978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邮编:100013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THE END
1.农村养殖牛羊现状研究挑战与机遇的双刃剑农村养殖牛羊现状研究:挑战与机遇的双刃剑 引言 在当今社会,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其中,农村养殖牛羊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国家提供了大量肉类和乳制品,也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对于农村养殖牛羊业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 https://www.oqjabrjjyc.cn/jun-lei-jia-ge/442668.html
2.羊类养殖业的未来展望肥羊市场潜力与挑战分析羊类养殖业的未来展望肥羊市场潜力与挑战分析 羊类养殖业作为我国传统农业产业之一,在历史上一直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羊市场需求日益增长,对高品质、优良口感的肉羊有了更大的追求。那么,养殖育肥羊前景怎么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https://www.fhykpfauy.com/yang-zhi-bai-ke/608426.html
3.农村养殖牧场的新篇章:当前农村牛羊养殖业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在中国农村,牛羊养殖一直是传统农业中的一部分。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这一行业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农村养殖牛羊的现状是一个多元化、复杂的情况。 首先,规模化经营成为趋势。一些富裕的小伙伴开始采取专业化、规模化的手段进行养殖。这不仅提高了生产https://www.erdqcvtxm.cn/jun-lei-wen-hua/494567.html
4.富民县农业产业现状和发展对策思考富民县农业产业现状和发展对策思考 农业产业集群是指在农业一定区域范围内, 具有共性或互补性的大量农业企业和关联支撑机构, 按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的要求, 发挥农业生产比较优势, 通过产业链在一定区域内的大量集聚发展, 并形成产业持续强势竞争力的现象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bi53vt1.html
5.中国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及预测因此,尽快将各种农产品等可食资源实现工业化加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程度是食品工业生产结构适应消费结构的变化要求、持续发展的最有力途径。 2、区域资源和生产结构的差异性、集中度和规模效益将显著提高。 我国食品工业长期以来按行政区划进行产业布局,造成区域间产业结构雷同、不少产品低水平重复建设,未能根据区域资源的https://news.21food.cn/24/2806503.html
6.年版中国畜牧业信息化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24年版中国畜牧业信息化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畜牧业信息化正经历着从传统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的阶段。随着物联网(IoT)、大数据和人工智能(AI)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养殖环境监控、动物健康监测、饲料管理等环节实现了数据化和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https://www.cir.cn/R_NongLinMuYu/29/ChuMuYeXinXiHuaShiChangQianJingFenXiYuCe.html
7.劳务输出产业化9篇(全文)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其他人口向大中型城市进行人口大规模流动与转移可以追溯到我国改革开放初期, 我国政府及众多经济学家经过几十年的对劳务输出问题的研究和探索, 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劳务输出行业规范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虽然取得的成就令人欣慰, 然而我国的劳务输出在进行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亟https://www.99xueshu.com/w/ikeygu8zdrbs.html
8.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最全版)从我国社会发展形势及国家政策等宏观方面显示,农产品仓储、流通、交易等方面将面临一个全新的转型和发展的机会。因此,本项目的提出是符合国家有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 (2)我国的“三农”问题牵动着整个社会,解决“三农”问题,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的大事。而解决“三农”问题,农业的产业化进程对其影响https://www.360doc.cn/document/79930059_1130498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