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畜牧业发展和人民健康的人畜共患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山东省青岛市于2017年启动布病净化工作,以创建省级牛羊布病净化示范场和示范县为抓手,以点带面,逐步推动全市布病净化,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加强优质奶源基地建设,保障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切实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开展基线调查,科学推进分区施策
2017年,组织各区市对全市牛羊的养殖情况、畜间布病和人间布病的发生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据调查,全市共有430个牛羊规模场,17459个散养户,存养奶牛、种公牛11.77万头,商品牛6.40万头,奶山羊、种公羊1.43万只,商品羊24.24万只。全市种畜场、奶牛场、奶山羊场、肉牛场和商品羊场的布病群体检测率为100%,共检测了5578个牛羊养殖场(户)的9.3万份血清样品。根据布病基线调查结果,莱西市、平度市、即墨区和城阳区可定为布病稳定控制区,西海岸新区、胶州市和崂山区可定为布病净化区,实施差异化区域净化措施。
细化责任包保,精准发力推动净化
青岛市农业农村局总体牵头,各区市农业农村局属地管理。调动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基层动监站资源,建立“市级包保区市,区市包保乡镇,基层站包保养殖场”的三级包保责任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一是强化责任分工。统筹优化包保区域分配,明确183人包保479家牛羊养殖场,做到重点对象全覆盖、无遗漏,抓实抓细包保责任机制。对当年度申报创建对象进行“一对一”实地包保帮扶。二是强化技术指导。对照布病净化要求,从防疫、生产、调运、监测、无害化处理等8个方面进行技术指导,现场解决养殖场消毒池建设不规范、消毒记录不全、调运记录不全等问题120余个,找出风险因素,补齐工作短板。三是强化督导检查。每月深入所包区市、乡镇、村开展督导检查活动,“常态化”下沉一线。召开工作调度会50余次,及时调度通报净化工作开展情况,切实压实工作责任。
强化监测净化,全面落实防控措施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群防群控氛围
建立健全机制,激发净化工作动力
部门协同发力,严防监管漏洞
一是加强调运监管。与交通运输部门和公安部门加强牲畜运输环节的监督管理,对进入青岛市牛羊严格查验动物检疫证明、动物布病实验室检测合格报告,严禁布病高风险地区的牛、羊调入青岛市。二是加强市场监管。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加强对小型餐馆、饭店的监督管理,对私自宰杀等行为,依法从严查处;会同城市管理部门做好流动商贩的管控,严禁不法商贩携带未经检疫或无布病检测合格证明的活羊在市场内和道路边现挤现卖鲜羊奶,坚决切断布病传播途径。三是加强联防联控。与卫生健康部门建立信息共享、联席会议、疫情通报、联合调查处置、疫情会商等5项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及时互通疫情信息,与疾控部门联合对人间布病病例开展溯源性流行病学调查,在养殖感染病例的发生地,重点开展调运监管、环境消毒等有针对性的防治工作,有效控制畜间传染源。
经过3年的创建,崂山区、西海岸新区、胶州市3个区市通过省级牛羊布病净化县评估验收,青岛崂逸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青岛绿色家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20个养殖场通过省级牛羊布病净化场评估验收。青岛市布病个体阳性率和场群阳性率显著降低,人间布病感染病例逐年下降,布病净化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