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东陈镇汤湾村引导村民深入参与金鱼产业,年销售观赏鱼达2000多万尾,产品远销英国、德国等地。图为位于汤湾村的一家观赏鱼养殖基地。徐慧摄(人民视觉)
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塘洲镇土洲村利用当地优质水资源,发展观赏鱼特色养殖产业,助力农民增收。图为技术人员在土洲村大棚观赏鱼养殖基地喂养观赏鱼。邓和平摄(人民视觉)
从家庭大鱼缸到工位咖啡杯,各式各样的观赏鱼如今正在越来越多场景下“游”进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有机构调查显示,过去一年水族宠物消费市场中,饲养门槛低、色彩斑斓的小型观赏鱼登上销售额榜首。
观赏鱼消费群体不断扩大
“工位上1个宽口玻璃杯、2棵金鱼藻、2条孔雀鱼,这就是我的低成本办公‘搭子’。”聊起观赏鱼,不少年轻人表现出浓厚兴趣。
被网友戏称为“中老年爱好”的观赏鱼饲养,如今为何这么受年轻人青睐?
“最初是因为逛公司附近的市集,碰巧看见有打折卖鱼的,想到在小红书上刷过‘工位养鱼’的帖子,就心血来潮买了。”在互联网公司从事运营工作的张俏说,“后来养着养着感觉挺有意思,工作累了可以盯着水草间的小鱼发会儿呆,放松一下。每天工作节奏蛮紧的,也算给自己找点乐趣。”
桌面养鱼快速兴起,居家养鱼仍有市场。“之前养锦鲤,现在主要养金鱼。不同种类、大小的鱼要分不同的缸,有不同的投喂方法,鱼缸里过滤器和加热棒都是标配。”观赏鱼爱好者彭兴国已有5年养鱼经验,“我还会特意设闹钟,怕平时事一多把它们给忘了。虽然多花了点精力和钱,但咱就是图个乐呵,身边跟我有同样兴趣的朋友挺多。”
业内人士分析,观赏鱼消费群体近年不断扩大,饲养场景从居家延伸到办公室工位等,消费者购买观赏鱼既出于兴趣爱好、解压放松等原因,也有为了家庭装饰、节日喜庆的,这些都有力带动了观赏鱼消费市场的扩张。
成为多地休闲渔业的支柱产业
随着观赏鱼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其产业发展加快推进。
不仅仅是锦鲤,各类观赏鱼养殖、销售成为越来越多地方休闲渔业的支柱产业。在重庆市,铜梁区双山镇岩湾村每年产出观赏鱼苗9000多万尾、成品鱼30多万尾,包括锦鲤、锦鲫、龙金、鸿运当头等30多个品种;在福建省,福州市拥有80多家金鱼养殖场,当地金鱼出口至日本、美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辽宁省,鞍山市打造东北地区观赏鱼批发集散地,所产孔雀鱼占全国约70%。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休闲渔业发展监测工作的通知》将观赏鱼产业产值等内容纳入监测范围。据统计和监测,2022年中国观赏鱼产量35.6亿尾,产值达到110.92亿元。
“近年来,休闲渔业成为现代渔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说,2022年全国休闲渔业产值839.25亿元,其中观赏鱼产业产值占比为13.22%,是休闲渔业中同比增速最快的类别。
观赏鱼产业快速发展,但也面临挑战。业内人士分析,目前观赏鱼产业存在产业发展受重视程度不高、政策规划不足等问题,一些地方在养殖方面缺乏有效引导,配套设施发展相对滞后。
如何让这百亿产业不断壮大、实现更好发展?
市场深度参与。发展观赏鱼产业需要以各类经营主体参与、市场化运作为主,各级政府适当支持引导。赵皖平认为,应当发挥市场巨大推力,根据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在观赏鱼主要地区开展繁育技术研发和规范化养殖基地建设;在北京、广东、上海、深圳等地规划建设以观赏养殖、科研、科普、休闲旅游为一体的观赏鱼旅游产业园;发展观赏鱼商户专业联盟,将基地、观赏鱼旅游产业园等建设与商户发展相结合。
完善政策配套。观赏鱼产业发展,离不开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等关键工作。据介绍,在第一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中,农业农村部安排对观赏鱼种质资源进行调查,锦鲤、金鱼、蓝太阳鱼、圆尾斗鱼、剑尾鱼等观赏鱼已纳入《国家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种类名录(2023版)》。农业农村部表示,近年还组织开展种质资源场建设,评估验收了国家级北京通州观赏鱼良种场和国家级天津宁河鲤鲫鱼类良种场等涉观赏鱼良种场。接下来,将继续对观赏鱼种业等加强政策支持,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