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的信号看,一方面,要继续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逐步构建租购并举的长效发展模式。另一方面,经济的去地产化不宜过快,尤其是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经济金融风险的底线,避免头部房企出险,同时保障居民合理的住房需求。
2023年,地产政策仍将实现防风险和稳需求并举。“托而不举”将是明年的政策基调,在融资约束压力缓解之后,地产支持政策可能逐渐回归需求端,房贷利率仍有调降空间,二线城市可能是下一轮因城施策优化的重心。
在2022年12月21日睿和智库和万商俱乐部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中国不动产资管峰会上,阳光海天停车产业集团总裁江沁园、木棉中国董事长闵杰、RSP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石璐、首开LONG街商业负责人乔红玉、创富港北京公司总经理郭建、中海商业商办资产管理部高级总监李雪瑞、睿和智库&地产资管网创始人韩玮烨等行业大咖围绕“修复信心的道与术”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基本面:房企的整体负债率高企,需要逐步去杠杆
韩玮烨
一直以来,房地产企业大多采用的是高周转、高杠杆、高负债的模式,近年来经济下滑,房企频繁暴雷;再加之房企本身就表内表外账目混乱,员工普遍上万人员冗余,这些因素都在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状态。所在,在未来,一定是需要去杠杆的。从经营的角度来看,房企降杠杆绝不是砍掉一个的区域事业部,又增加一个区域事业部,而是要有资管思维逻辑地去杠杆。
政策面:市场暖风频吹,政策是否足以支撑房地产的修复?
2022年确认了地产的政策底,第一支箭支持信贷,第二支箭聚焦债券,第三支箭放开股权,三箭齐发将确认房企融资环境的拐点,房地产基本面已然具备复苏的前置条件。那么,这些政策对微观的企业效果如何?还有哪些政策可以期待?
李雪瑞
2022年底商业不动产REITs政策的放开,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这个政策一将增加商业不动产的流动性,二将真正实现房地产企业从开发运营到资产管理的转型,打通开发、管理运营的仁督二脉,这是非常好的政策。
乔红玉
江沁园
睿和智库作为独立第三方的观察者和思考者,我给大家一个建议,作为从业人员,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专业认知,才能更深入地去理解政策里面的每个文字。中国的文字具有欺骗性,比如房地产这个行业是不是支柱产业这件事情,从来不可能不是支柱产业,因为只要看历史,任何一个国家改朝换代,第一件事情是圈地,先有地后有房,房就是地上盖的建筑物,砖头瓦块垒起来的,为什么国家阶段性强调一下它是或者不是?因为它作为不但是支柱产业,而且它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政治经济特色产业,要在每个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而且一个产业如果都按照20%以上的速度跑,它也会累,需要休养生息,需要修正错误,同时再去做发展。
细分行业:城市更新比较热,怎么做?
首开这两年做城市更新的工作,有三方面比较关键。
第一、项目方面。首开主要跟政府的强强联动,在核心区域获得项目,其次是自身资产的盘活。作为老国企,我们自身有几千万平米的存量项目。虽然存量项目的业态较多,但如何因地制宜的盘活,也是我们以后需要深挖的,这是提高我们自身价值和竞争力的方向之一。
第二、政策方面。这两年,关于城市更新的政策频出,南方的一些城市尤其像上海等,这方面的政策相对来说比较完善。北京的城市更新政策,包括一些补贴,每个区都不太一样。我们在做项目选取的时候,会十分看重这些政策。
第三、金融方面。这两年一些大型的金融机构比如建行等,他们都在去大力发展城市更新的金融属性的产品。我觉得对于企业来说,城市更新的方向能够借着这股风,去获取一些金融的支持,我觉得也是城市更新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
郭建
创富港在城市更新这块主要就是数字化输出,对于产业园区,去年开始推出了我们自有的管理系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创富港研发出一套集人力、财务、客户、装修还有内控的管理系统,能够为园区企业降本增效提供支持,目前已经有三四个和产业园区对接的需求输出。
城市更新里面,中海商业还是学习者。对我们来讲,城市更新思考三个问题。一是城市更新项目对于一个城市的价值怎么体现?城市更新不是简答地修整一个房子,而是做完之后,是否能延续城市的文化?甚至带来更多的精神和活力?二是城市更新不是一个仅仅只管外立面,改一下内装,是持续的内容生产能力,对于我们来讲,我们有一个年轻的团队,在创造内容方面有想法,可以参与进来。三是让参与城市更新所有的权益方,比如说政府、开发商、业主、运营方甚至租户、社区都能从中获得价值的共享。中海商业从以上三个方面更多去探索和学习城市更新。
石璐
对于城市更新,有三个关键词。一是模式。钱从哪里来?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运营提升?资产价值怎么提升?二是技术,如何实现减碳节能?在外立面上是不是可以把光伏和外立面做结合,绿化和光伏的信息能源的节能和利用,技术上是要有突破的。技术的突破才是真正的生产力。三是我们目前从事的旧基建,怎么和新基建结合?怎么和数字化和信息化进行结合?我们公司目前已经拿到上海科委和新加坡政府的项目,在对可持续发展和信息化等方面做课题研发。
微观面:企业学会控制风险、精细化运营
闵杰
另外,企业要学会控制风险,是不是应该考虑风险控制优先级?因为我们过去都是线性发展,习惯稳定性地增长态势,突然一下断崖了,这个会让企业更加惧怕风险,企业要学会控制风险。所以,我们必须要找到能够短期产生收益的部分,来反哺长期主义,这是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过去20年,我们见证了中国的城镇化,商业地产发展的大开大建,未来一定面临从粗犷型到精细化管理的问题。未来不管是城市规划还是地产以及社区,都会必然走上更加精细化的管控。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存量资产的价值提升是这几年提得比较多的,我们旨在对这些存量物业的外立面进行积极改造,目的是为了降低运营成本。此外,在这种更新改造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运用数字孪生等数字化技术,收集和分析更多的数据,这样促进资产的精细化运营和管理提升。
首开未来重点是超大的平台建设,深耕北京市场,我们在东城区、西城区,石景山区、还有国子监片区等等,都做了大量的城市更新工作和储备。未来几年,这些项目可能都会逐渐通过更新,腾退式改造到达到可以运营和持有的状态。最终城市更新还是要落脚于最后的运营,不论是做商办,还是产办,还是做长租公寓等等,我们运营的方式是偏向于融合,并没有把这些赛道都做垂直向下的管理和纵向的管理,更多的还是要做整体的融合。我们内部也在做自身的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变更,成立了创新业务部等,去做相应的垂直赛道统筹性管理。
我所在的品牌,中海创新办公的平台,我们明年的计划更多聚焦利润。我这边讲几个关键点:
(本文由2022第七届中国不动产资产管理峰会圆桌对话整理而成)
1
END
推/荐/阅/读
大资管时代来临,长租公寓市场“投融建管退”闭环迎突破|租住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