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柳河县四清村:从“荒山村”到小康村

夕阳西下,炊烟袅袅的小山村——这是很多人打小就有的记忆。

柳河县红石镇四清村村民也有这个记忆,可越来越淡了。走进村子,树木葱郁、花草掩映,青瓦白墙的村舍,门前不时有轿车停靠。偶尔几缕炊烟,袅袅娜娜,有“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感觉。

“现在的村民时尚,开着轿车去种地,家家户户用燃气,烧柴做饭的越来越少了。”驻村5年,第一书记王雨佳很有感触,如果不看周边的农田,这里越来越不像农村。

翻看一组老照片,5年前的四清村还是省级贫困村,推门泥土路,举目是荒山,贫穷、落后。一位外出打工的村民曾感慨“故乡没有工作,他乡却有乡愁”。

从全村贫困户65户169人、村集体40多万元外债,到2018年脱贫摘帽、2019年村集体产业收入达到50万元,建成3个采摘园、1个产业园区……

修了一条希望的路

从柳河县城出发,沿通梅公路,翻过5座山,再行驶4.4公里山路,便来到了四清村。

而在2016年前,正是这4.4公里的山路,阻断了四清村与外界的联系。由于路难行,村里的粮卖不上好价钱,果儿销售不出去……更尴尬的是,姑娘不愿意嫁进来,小伙子不愿意回村……

村民代表大会上,王雨佳动情地说,尽管老生常谈,但四清村要致富,必须先修好那段山路。

消息传开,村里一下子热闹起来。“这是村里几辈人的梦想,以前修好几次都半途而废,这回有扶贫工作队帮咱,相信一定能修好!”

村民信任,队员们个个眼圈发热。

王雨佳说,路通那天,盛况空前,村前广场一夜欢歌。村民即兴吟唱:“百花红烂漫,果香飘四方。走上希望路,乡亲笑开颜。感谢共产党,感谢咱政府……”

村民房利君更是兴奋落泪。“为啥我要感谢党和政府,因为有了这条路,我的苹果采摘价格立马从2元涨到5元,每年至少增加30万元收入。过去是小打小闹,现在我要整大点、搞旅游。”

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个地。路通了,村民的心思也通了。

落地一批产业项目

路通了,咋能持续增收致富?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费尽了心思。

几十次的参观和学习,村民看明白了,增收致富,项目是关键,得找有实力的企业。

“这儿能发展啥?一穷二白,四处是荒山。”来考察的企业负责人纷纷摇头。

可村民不信邪,扶贫组更是咬定青山不放松。

2016年末的一天,村干部和扶贫工作队全体成员来到了房利君家。

“一下子看到这么多干部来家里,当时有点儿晕。”房利君清晰地记得,大家很正式地和他谈,目的只有一个,村里帮建果窖、建停车场,让他发展合作社,带动村民致富。

“干!领导信任,一定干好。”房利君紧张、激动。

从那时起,村民经常看到房利君在村里串东家、访西家,邀请村民一起成立合作社。一年多的努力没白费,现在,52户村民参加了合作社,苹果种植面积达500亩。

村民致富,往往靠人带。两年来,一个带头人的故事,在村里流传。

杨俊良,村支部书记,老少村民都称他为“书记”。

2018年,县里组织村干部到山东寿光参观学习,所有人都被当地大棚种植吸引。回来,连开3天推广种植大会。会场始终鸦雀无声。

看着心存顾虑的村民,杨俊良大手一挥说,“我先干!”

项目,让村民尝到了甜头儿。项目,也接二连三落地。

2016年,村里协调投资148万元的“光伏+”产业建成发电,每月为村集体和贫困户增收2800元、140元。村民说,这个项目好,给点阳光就灿烂。

2017年,村里争取到220万元,建成2栋现代化肉鸡养殖大棚。目前,年出栏肉鸡30万只,为村集体增收24万元……

看见项目一个个建起来,以前来考察的企业也坐不住了。2018年,企业承包建了百亩蓝莓园,年产蓝莓15万斤……

随着项目的增多,需要打工的人也在增多。“现在村里没有闲人,不是在承包种植,就是在打工、经商办厂。”杨俊良说,除了老弱病残,人人都有活干。

村民说,家门口挣钱,再也不用犯“乡愁”了。

开始了幸福新生活

走进村民张爱琴家,干净整洁的院落里,明净的窗户处处彰显着主人的勤劳。客厅内空调、冰箱、彩电,厨房里电磁炉、电饭煲等电器一应俱全,洗手间里热水淋浴、抽水马桶,其现代化水平不亚于城里。

“请进,快进屋。”正准备做直播的张爱琴带着乡村人的热情和纯朴。

一直在外地做生意的张爱琴,了解到村里的变化,欣喜异常。回到村里,她自办酒厂。为保品质,她亲自选择水、收购粮食,一粒粒地挑选,并定时做网络直播。如今,不仅带动十几位村民致富,生产的酒也已推广到大连、广州、深圳等地。

“推广酒的同时,我要让更多的人看到咱村里人全新的小康生活。”张爱琴一边直播,一边回头说。

小康生活,66岁的孙世刚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还能享受到。由于患有脑梗等疾病,他多年不能干重活,住的房子也“七裂八半”成了危房,以为日子就这样了。

2017年,在脱贫政策的支持下,村里进行危房改建,他率先住上了新房。随后,村里又为他安排了公益岗。“去年挣了不到2万元,今年最少2.5万元。”孙世刚嗓门响亮。

说起村里分红和政策福利,孙世刚一口气报出十多项——光伏分红、养殖厂分红、草莓园分红、蓝莓园分红、果窖分红,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常用药企业保障……

“在路上捡钱儿,还得猫猫腰呢,现在直接分钱送到家,上哪儿找这么好的日子!”孙世刚笑着说。

“村民生活好了,需要更高的精神愉悦。”王雨佳说,小康,它不仅是物质和经济的小康,也是精神和文化的小康。2018年,村里成立了“山里红”文艺宣传队。同时,对村里“三八”能手、“干净人家”“好公婆”“好儿媳”“致富带头人”等优秀党员和群众进行评选……

如今,每当夜幕降临,村前广场,村民们载歌载舞,一片欢声笑语。

“百花红烂漫,果香飘四方。走上希望路,乡亲笑开颜。感谢共产党,感谢咱政府……”这首歌,成了村民每天必唱的曲目。

歌声嘹亮,响彻山野。

全面小康产业支撑是关键

什么是“小康”?可能在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种“小康”!但不管哪种小康,老百姓持续增收是关键,老百姓满意是重点。

持续增收靠什么?说一千、道一万,靠发展产业。贫困乡村之所以贫困,在于缺钱,根本在于缺赚钱的产业。5年前的四清村,还是“推门泥土路,举目是荒山”,连自己的村民都感慨“故乡没有工作,他乡却有乡愁”。但四清村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抓住了发展产业的牛鼻子,不嫌大小,赚钱就搞。几年来,四清村成了不像农村的农村,村民开着轿车去种地,家家户户用燃气,幸福感爆棚。

怎么发展产业?四处荒山,没有区位优势的四清村是个好例子。作为省级贫困村,它通过抓基础设施建设,开通致富之门,增强村民致富信心。以村干部为先锋、党员打排头,推动全民共建、全民发展产业。以政府、企业、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村民等多方合作模式,实现抱团发展、合作共赢,逐步走出一条产业叠加、利益共享的发展之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根本上说是发展问题。对广大农村来说,当前尤其要推动产业发展。实践证明,有了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全面小康才能持续和长久。

THE END
1.山地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村民冉光容在家门口就业,有工资、土地租金与年底分红。村里还拓展水上乐园、渔家乐等旅游项目,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 大坪街道三坑村下干溪组曾因丹砂矿而如今,县里正筹划在汞矿遗址基础上建设国家矿山公园,将带来更多致富机遇。 近年来,务川县坚守生态与发展底线,在保障粮食安全基础上,构建“1+2+N”产业结构https://www.cfsn.cn/news/detail/267/280909.html
2.随县:荒山种油茶“披绿”又“生金”近年来,随县强化政策保障,制定出台支持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黄金20条”,构建多元化、专业化服务体系,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乡村合作公司共建、大户承包共建等多种合作机制,利用荒山荒地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目前,已有15家公司、100多名业主,投入近10亿元,流转林地近25万亩,开发建设高标准油茶基地约18万亩。 http://suixian.cjyun.org/p/29328.html
3.想在农村创业?试试这6个低门槛高回报的好项目!试试这6个低门槛、高回报的好项目! 你是否仍然为生命中的各种麻烦而苦恼?有没有觉得在乡村有更多的商机,却一直没有适合自己的工作?放心吧!我想跟大家一起来看看,这是一种非常实用、非常实用的新企业,尤其是对我们这些农民来说很有帮助。这样的投资既容易,又容易投资,又能让你“土里淘金”,成就一番自己的一番https://www.jianshu.com/p/ab75eb1363e4
4.现在承包荒山多少钱一亩?农业投资进入土流网市场(点击蓝色)栏目可查阅相关荒山价格 桂东县地处罗霄山脉中段,是革命老区和国家重点扶贫县,人口和经济总量排全省倒数第三。近年来,桂东县政府确定将建设生态桂东和精准扶贫相结合,将高山绿色生态旅游与农民脱贫相融合,致力闯出一条以旅游产业带动致富的新路子。 https://www.tuliu.com/read-22057.html
5.荒山变青山森林变粮库林下“掘金”成百姓增收致富“聚宝盆25年耕耘不辍 荒山变农场 近年来,靠山吃山的福建人,科学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把山变绿、把土养肥,森林也可以变成粮库。 今年61岁的马雪梅年轻时与丈夫在福建福州打工。1999年,长汀县为了治理水土流失,当地政府给予政策支持,鼓励百姓承包荒山,发展生态农业,马雪梅看到机会开始上山种树。 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hotnews_41880/202405/t20240517_15258311.htm
6.[致富经]断臂“铁人”的荒山变形记(20141128)三农频道福建省长汀县林业局油茶办主任罗春香:除了我们正常的有项目的扶持,另外我们每年都会给他几十吨的肥料。像这样的山,可能在当地,一般都很少人想去承包,然后这个兰林金他站出来了,他说他要承包这座山,他又是一个残疾人,所以我们看到他有这个信心,我们就一定要扶持他,大力的扶持他。 补苗成功后,兰林金向林业局的http://sannong.cntv.cn/2014/11/28/VIDE1417183925081472_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