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AGE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生态影响类)项目名称:国家能源集团黑山煤矿北排土场20MW自备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单位(盖章):国家能源集团新疆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编制日期:202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制PAGE86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国家能源集团黑山煤矿北排土场20MW自备光伏发电项目项目代码2202-650422-04-05-507180建设单位联系人张*联系方设地点托克逊县黑山煤矿北排土场地理建设项目行业类别四十一、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90太阳能发电4416(不含居民家用光伏发电);地面集中光伏电站(总容量大于6000千
2、瓦,且接入电压等级不小于10千伏);其他风力发电用地(用海)面积(m2)/长度(km)本项目总用地面积为435738m2,为本工程规划占地面积,项目采用分区施工,未施工光伏阵列区和开关站区用地等均可作为临时的施工区,项目不新增临时占地建设性质R新建(迁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建设项目申报情形R首次申报项目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项目审批(核准/备案)部门(选填)托克逊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号(选填)202206总投资(万元)11235.7环保投资(万元)118环保投资占比(%)1.05施工工期2022年7月-2022年12月是否开工建设R否是
3、:专项评价设置情况无规划情况项目建设符合“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符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符合新疆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符合新疆“十三五”太阳能发展规划。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情况无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规划符合性分析1.1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符合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第五篇“推动工业强基增效和转型升级提升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化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工业强基增效和转型
4、升级,全面提升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第二章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提出,“发展壮大新能源产业。加强风电关键设备及零部件研发和生产,有序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占比稳定在40%以上。推进风能、光伏发电进行电解水制氢。”本项目为光伏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2021年修改)鼓励类中“五、新能源”中“太阳能热发电集热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应用、逆变控制系统开发制造”,属于鼓励类产业。综上,本项目建设符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的“发展壮大新能源产业”。1.2与新疆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符合性
5、分析根据新疆生态保护“十四五”规划第三章“坚持创新引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出“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培育绿色新动能,以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效率提升为着力点,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其中第三节“建设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进一步壮大清洁能源产业,着力转变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推动化石能源转型升级。加快非化石能源发展,推进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基地建设,积极开发分布式太阳能发电和分散式风电,支持可再生能源与工业、建筑、交通、农业、生态等产业和设施协同发展,配套发展储能产业,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加快新型储能示范推广应用。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
6、微电网、局域网,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和消纳能力”。本项目为光伏发电项目,本项目建设属于绿色产业指导名录(2019年版)中3.2.2太阳能利用设施建设和运营;本项目采用单晶硅光伏组件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实现清洁能源的转化利用。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符合新疆生态保护“十四五”规划的要求。1.3与“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符合性分析根据“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第四章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九、大力发展非石化能源”提出,“加快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全面推进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优先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加快负荷中心及周边地区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建设,推广应用低风速风电技术。
7、在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禀赋较好、建设条件优越、具备持续整装开发条件、符合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要求的地区,有序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集中式开发,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黄河上游、新疆、冀北等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建设。积极推动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屋顶光伏开发利用,推广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开展风电、光伏发电制氢示范。鼓励建设海上风电基地,推进海上风电向深水远岸区域布局。积极发展太阳能热发电”。本项目建设充分考虑国家政策要求,将煤矿排土场的环境生态修复与新能源产业开发相结合,在确保环境生态效益的同时,进行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合理开发新能源,改善民生环境,提
8、高可再生能源占有量,巩固碳交易市场。按照“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的原则,对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使退化的生态系统得到恢复,达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同步提高,做到煤矿排土场的生态、环境、资源、产业和谐发展,实现一举多得的目标。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要求。1.4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三五”太阳能发电发展规划符合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三五”太阳能发电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自治区太阳能发电发展将按照建设国家“三基地一通道”部署要求,结合疆电外送通道及疆内用电市场需求,充分发挥资源、区位等优势,加快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推进太阳能发电规模化发展,有序发展HYPERL
9、INK/nybk/spec_5048796.htmlt/zcfg/_blank分布式光伏发电,推动HYPERLINK/guangfu/t/zcfg/_blank光伏发电多元化应用,开展太阳能热发电产业化示范,大力实施光伏扶贫工程,提高太阳能发电经济性,切实缓解弃风弃光问题。加快推进国家大型太阳能发电基地建设。依托疆内750千伏电网、特高压直流外送通道及其他能源利用形式,加快南疆、哈密、吐鲁番、准东、博州等区域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重点打造“两大基地,四大集群”,实施光伏领跑者计划。本项目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托克逊县黑山煤矿北排土场,拟建光伏电场光能资源较好,项目为太阳
10、能发电项目,属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符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三五”太阳能发电发展规划。1.5国土空间规划符合性本项目建设位于黑山煤矿北排土场,该项目用地符合托克逊县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位于空间管制的适建区;符合托克逊县城市总体规划要求,位于空间管制的适建区。该项目用地符合托克逊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该项目用地不涉及各级自然保护区和禁止功能区(项目与生态红线关系图详见图1)。该项目用地均未涉及军事敏感区、净空区、穿越公路、铁路、输电线路、输油输气管道等内容。2022年4月28日,项目建设获得托克逊县自然资源局颁发的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经审核,本项目建设
12、入环境管控为切入点落实“三线一单”。本项目“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如下:(1)生态保护红线本项目位于托克逊县黑山煤矿北排土场,不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以及其他要求禁止建设的环境敏感区内。参照生态红线划定指南内容,本项目不在拟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内。(2)资源利用上限本项目运营期不消耗天然气、煤炭等能源,施工期工人生活用水、建筑材料用水,运营期运维检修人员依托国家能源集团新疆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黑山煤矿现有人员,项目生产用电利用来自一次能源(太阳能)转化成AC电能的系统,本开关站双电源供电,主电源取自本站35KV母线,备用电源
13、取自附近的10kV线路。本项目电站建成后首年上网发电量为3301.56万kWh,首年利用小时数为1623.99h。在运行期25年内的年平均发电量为3110.88万kWh,年利用小时数为1530.20h。项目运行不会突破当地资源利用上限。(3)环境质量底线该项目施工期会产生一定的污染物,如污水、噪声、固废等,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后,各类污染物能够做到达标排放或零排放,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不会降低当地环境质量;该项目运营期主要产生光污染、噪声、废水、固废等,无生产废气产生,投产后对区域环境无明显不利影响,环境质量可保持现有水平,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4)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对照吐鲁番市
15、图上落实空间布局、污染排放、资源利用和环境风险4个维度的管控要求,按照环境管控单元编制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构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根据吐鲁番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附件中“吐鲁番市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对本项目符合性进行分析,详见表1、表2,吐鲁番市环境管控单元图见图2。1.3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行业环境准入条件(修订)的符合性对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行业环境准入条件(修订),本建设项目为准入条件中“电力行业”,本本项目与“电力行业”符合性分析详见表3。1.4与国家林业局关于光伏电站建设使用林地有关问题的通知(林资发2015153号)相符性分析项目与国家林业局关于光伏电站建设使用林
16、地有关问题的通知(林资发2015153号)相符性分析见表4。1.5与自治区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新环发201866号)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与自治区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新环发201866号)符合性分析见表5。1.6与可再生能源法的符合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已于2006年1月1日生效,可再生能源法明确要求全国及各省市应制定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总量要求和实施计划并按时完成。光伏是最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开发条件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可再生能源法支持和鼓励光伏的开发。项目为光伏发电站项目,属于可再生能源发展方式,创新可再生能源发展
19、合性管控维度管控要求符合性分析符合性空进布局约束1.1严格执行自治区总体准入要求、自治区七大片区分区总体要求以及吐哈片区管控要求中关于“空间布局约束”的各项要求。1.2禁止各类保护地的矿产资源开发,禁止优先保护单元等生态敏感区域的大规模的矿产资源开发。1.3禁止在源头水区域内进行污染环境的任何开发建设活动,现行法律、法规明确豁免的开发建设活动除外;禁止在源头水周围建设重化工、涉重金属等工业污染项目;除改善水质为目的治理工程、重要生境保护与修复、水土流失治理工程、专项河湖整治工程等之外,禁止进行大规模对水环境造成影响的国土资源开发和经济活动。1.4禁止新建、扩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20、)中限制类、淘汰类项目。禁止引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19年版)禁止准入类事项。除国家规划项目外,禁止新建、扩建、改建“三高”项目。1.5大气弱扩散区禁止新建、扩建原油加工、天然气加工、油母页岩提炼原油、煤制原油及其他石油制品、煤化工、炼焦、煤炭热解、电石、除单纯混合和分装外的化学原料制造、化学品制造、炼钢、炼铁、金属冶炼等三类工业项目,现有三类工业项目改建不得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1.6城镇居民集中区域禁止新、改、扩建原油加工、天然气加工、油母页岩提炼原油、煤制原油及其他石油制品、煤化工、炼焦、煤炭热解、电石、除单纯混合和分装外的化学原料制造、化学品制造、炼钢、炼铁、金属冶炼等三类工业项目;禁
21、止新建金属压延加工、含有电镀/喷漆等表面处理工艺的金属制品加工制造(喷漆工艺指使用油性漆量(含稀释剂)10吨及以上)等涉气二类工业项目。1.7推动项目集聚发展,石油化工、煤化工、焦化、制药、印染等重点行业需布设在依法设立的产业园区内,并符合园区的规划和规划环评。1.8合理布局工业、商业、居住、科教等功能区块,严格控制噪声、废气、恶臭等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布局于居住、科教等功能区块。1.9严格控制新增燃煤电厂项目建设,严格控制燃煤机组新增装机规模,城市建成区不再新建35蒸吨/小时以下的燃煤锅炉,其他地区禁止新建10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严禁新增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新建项目,严
22、格控制多晶硅、聚氯乙烯等行业的新增产能项目。1.10禁止新建非机械化开采的煤矿;禁止建设45万吨/年以下能力的改扩建矿井;禁止新建120万吨/年矿井及400万吨/年露天以下规模的煤矿项目。有色金属年开采量不得少于10万吨/年。砂石料矿统一规划、集中开采。1.11严格控制新建化工、造纸、印染、煤炭采选、石油炼化等高耗水行业的项目,工艺废水能自身实现回用除外。1.12加强坎儿井的保护。在坎儿井所在地从事水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应当遵守坎儿井保护和利用规划,新建、扩建、改建水库等控制性水利工程或者打机电井,应当对工程的建设和运行管理进行科学论证,避免对坎儿井水源造成影响。新建、扩建、改建公路、铁路、输油
23、输气管道以及石油、天然气开采等各类工程,需要穿越、跨越坎儿井的,需对工程建设期间、运行过程中可能给坎儿井造成的危害进行论证,并制定坎儿井保护方案。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2021年修改)中“五、新能源”中1太阳能热发电集热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应用、逆变控制系统开发制造,属于鼓励类产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本项目不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以及其他要求禁止建设的环境敏感区内;本项目不涉及矿产开采及地下水资源开采;项目不属于造纸、印染、煤炭采选、石油炼化等高耗水行业的项目;符合污染物排
24、放管控2.1严格执行自治区总体准入要求、自治区七大片区分区总体要求以及吐哈片区管控要求中关于“污染物排放管控”的各项要求。2.2新建、扩建、改建项目新增SO2、NOX、烟粉尘等大气污染物总量需实施削减替代。2.3实施VOCs总量控制,推进产业集聚区域的VOCs治理,含有有机化学品储存企业深入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改造。2.4严格控制大气环境布局敏感区和弱扩散区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新建涉气项目按照规定实施大气污染物“减量替代”。2.5加快推进火电、热电、钢铁、水泥等行业企业超低排放清洁化改造,提高除尘脱硫脱硝效率。推动“工业炉窑”清洁排放改造,工业炉窑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设置大气污
25、染物排放口,并采取有效的废气治理措施,达到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热电锅炉“并小上大”,大力推进“煤改气”、“煤改电”、“电化吐鲁番”工作,继续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扩大光伏发电、风电规模和装机容量。2.6加快工业区外的“散乱污”企业搬迁升级改造,落实小产能置换办法,对“小散乱”石材企业的优化整合,积极引导石材企业技术改造。2.7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启动非道路移动机械治理。2.8加快矿山治理和绿色矿山建设进程,新矿按照绿色标准生产,加快改造升级,逐步达到要求。强化矿山地质环境保护。2.9加强天然林保护,加强防护林建设,开展绿洲外围的荒漠区生态治理和绿洲内部退化林修复;推进“两滩”绿化建设,加
26、强分布在山前、沙漠、绿洲外围的荒漠灌木林保护;全面实施退耕还林(草),控制水土流失,增强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荒漠区域加强防风固沙工程建设,采取封沙育林育草。2.10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防治畜禽养殖污染,科学规划布局畜禽养殖,配套建设粪便污水贮存、处理、利用设施,新建、扩建、改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要实施雨污分流、粪便污水资源化利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农田化肥农药使用量,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快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安全用药、绿色防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与装备;优化种植业结构与布局;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11严格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坎儿井保护条例对区域内坎儿
27、井进行保护,禁止向坎儿井水源、明渠、蓄水池倾倒废污水、垃圾等废弃物。2.12推动区域低碳示范。探索开展环境质量达标与碳排放达峰“双达”试点示范建设,积极推动低碳城市、低碳园区、低碳社区和低碳企业试点示范项目。本项目为光伏项目,项目施工期会产生少量废气、废水、固废等,在采取相应措施后,对环境影响较小,本项目运营期无污染物产生,对环境影响较小。符合环境风险防控3.1严格执行自治区总体准入要求、自治区七大片区分区总体要求以及吐哈片区管控要求中关于“环境风险防控”的各项要求。3.2严格管控易导致环境风险的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使用和贮运,涉及此类物质的项目必须编制风险应急预案;强化应急物资储备和救援
28、队伍建设。3.3防范环境风险,严格坎儿井、地表水型水源地上游和地下水型水源地集水区高污染、高风险行业环境准入。3.4严格污染地块开发利用和流转审批。按照国家有关环境标准和技术规范,编制风险管控方案。本项目运营不涉及危险源物质。符合资源开发利用效率4.1严格执行自治区总体准入要求、自治区七大片区分区总体要求以及吐哈片区管控要求中关于“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的各项要求。4.2到2025年,全市年用水总量为11.2亿立方米;到2030年,全市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10.44亿立方米。到2025年底前,力争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8%,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0%以上。水利部门有调整更新时,以主管部门的最新成果为准。
29、4.3严控地下水超采。严格机电井管理,限期关闭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水井,坚决拆除非法取水设施。积极做好坎儿井保护工作。至2025年,吐鲁番和鄯善的大型超采区变为中型超采区。超采区面积要大幅减少(也即地下水位呈下降趋势的监测井数量要大幅减少),且地下水位下降速率要控制在0.5米年/以内。至2030年,全部超采区地下水位基本稳定(下降速率为-0.10.1米/年)或呈上升趋势,全部达到采补平衡。4.4推进工业节水改造、推动高耗水行业节水增效、积极推行水循环梯级利用。杜绝建设不符合产业政策、水资源节约保护要求的项目;严格控制新建、扩建、改建高耗水项目。4.5加强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
31、机械化开采的煤矿;禁止建设45万吨/年以下能力的改扩建矿井;禁止核准新建120万吨/年矿井及400万吨/年露天以下规模的煤矿项目。禁止开采放射性核素超过新疆煤炭资源开采天然放射性核素限量。(DB65/T3471)要求的煤炭资源。新建和改扩建煤炭采选项目选址应符合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煤炭洗选工程设计规范(GB50359)。本项目为光伏项目,项目不涉及煤炭开采。符合环境风险防控1.加强尾矿库监督监管。2.完善危险源防控机制,提升矿井综合抗灾能力,实施安全闭合管理,确保隐患治理到位。本项目为光伏项目,项目运营期无危险源存在。符合资源利用效率1.加强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
32、推广使用优质煤、洁净型煤.2.严把耗煤新项目准入关,控制煤炭消费总量。3.进一步提高选矿废水综合利用率,促进煤矸石、矿井水等资源综合利用。新建矿山和现有生产矿山的地质环境得到全面治理和复垦,“三废”达标排放率达到95%,废水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0%以上;对全县的历史遗留地质环境问题,进行逐一恢复治理。本项目为新建光伏项目,项目运营期无“三废”产生。符合表3“自治区重点行业准入”符合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行业环境准入条件(修订)建设项目相符性分析一、通则(二)环境准入条件总体要求;禁止在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饮用
33、水水源保护区等重点保护区域内及其它法律法规禁止的区域进行污染环境的任何开发活动。项目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托克逊县黑山矿区北排土场,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地、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重点保护区域内及其它法律法规禁止的区域。符合四、电力行业(一)适用范围:适用于自治区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电源建设项目。包括火力、风力、光伏、垃圾、生物质发电项目。(二)选址与空间布局4.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应符合自治区风趣规划及区域、产业规划要求,与项目当地风能、光伏资源、环境等情况相适应,用地符合土地供应政策和土地使用标准。(三)污染防治与环境影响2.风电场、光伏
34、发电场需采用先进成熟、节能环保型技术装备,保证机组的安全、稳定和长期运转。本项目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托克逊县黑山矿区北排土场,属于光伏发电项目;2022年2月24日项目取得托克逊县发改委颁发的备案证,2022年4月28日本项目用地获得托克逊县自然资源局审批,且项目符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本项目建设采用先进成熟、节能环保型技术。符合表4项目与“国家林业局关于光伏电站建设使用林地有关问题的通知”相符性分析国家林业局关于光伏电站建设使用林地有关问题的通知本项目概况符合性一、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含同类型国家公园)、濒危物种栖息地、天然林保
35、护工程区以及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为禁止建设区域。其他生态区位重要、生态脆弱、地形破碎区域,为限制建设区域项目位于新疆托克逊县黑山煤矿北排土场,项目建设总占地面积435738m2,项目不涉及林地,未在国家林业局关于光伏电站建设使用林地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的禁止建设区域及限制建设区内符合二、光伏电站的电池组件阵列禁止使用有林地、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以及年降雨量400毫米以下区域覆盖度高于30%的灌木林地和年降雨量400毫米以上区域覆盖度高于50%的灌木林地项目所在区域年降水量528.7mm,项目所在地为荒地,不属于灌木丛林用地,灌木丛林覆盖率也小于10%,植被覆盖率小于3
36、0%符合三、对于森林资源调查确定为宜林地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确定为未利用地的土地,应采用“林光互补”用地模式,“林光互补”模式光伏电站要确保使用的宜林地不改变林地性质本项目不占用基本农田;本项不占用林地,本项目占地用地性质为天然牧草地。符合四、光伏电站建设必须依法办理使用林地审核审批手续。采用“林光互补”用地模式的,电池组件阵列在施工期按临时占用林地办理使用林地手续,运营期双方可以签订补偿协议,通过租赁等方式使用林地符合表5本项目与自治区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符合性分析要求内容符合性分析符合性(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严禁“三高”项目进新疆制度
37、体系,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完成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准入清单编制工作;2018年底前制定完善“三高”项目认定标准,明确禁止和限制发展的行业、生产工艺和产业目录;严格执行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环境空气质量未达标城市及各城市应制定更严格的产业准入门槛。各地(州、市、师,下同)各部门依法依规把好土地审批供应关、环保关、产业政策和项目审批供应关。本项目属于光伏发电项目,不属于明确禁止和限制发展的行业、生产工艺和产业目录,也不属于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项目所在地已完成“三线一单”编制工作,符合地方产业政策要求。符合积极支持培育太阳能、风能等一批具有国内和
38、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节能环保龙头企业、园区,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掌握重大关键核心技术,促进大气治理重点技术装备等产业化发展和推广应用。积极推行节能环保整体解决方案,加快发展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社会化监测等新业态,培育一批高水平、专业化节能环保服务企业。符合二、建设内容地理位置本项目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托克逊县黑山煤矿北排土场,省道103以西,交通便利。根据本项目建设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可知,本项目土地利用现状情况为天然牧草地,本项目用地总规模43.5738公顷,工区大面积分布于地表,由块石、卵砾石、砂质及泥质杂乱堆积组成,层厚较大,填渣高度100m,分为7层马道,地
39、表平整,场地内部为阶梯式台地。本项目地理位置详见图3。项目组成及规模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国家能源集团黑山煤矿北排土场20MW自备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单位:国家能源集团新疆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地理位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托克逊黑山矿区北排土场建设性质:新建项目投资:7531.4万元建设规模:直流侧装机容量为20.32992MWp,光伏电站年平均上网电量3110.88万kWh,年平均等效利用小时数为1530.2h。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35kV开关站、光伏阵列区;本项目建设内容不包括送出线。新建35kV开关站一座,本工程安装容量为20.32992MWdc,采用540Wp单晶硅组件+固
40、定支架+DC1500V集中式逆变器。每20路组串接入1台直流汇流箱,每14台直流汇流箱1台DC1500V集中式3.125MW逆变升压一体化设备,将逆变器输出的低压交流电升压至35kV。光伏阵列区含光伏组件方阵、箱变、场内道路、电缆沟等内容。项目建设内容见下表6。表6项目工程组成一览表工程组成项目内容主体工程光伏电站区光伏阵列光伏阵列区共划分为5个3.125MW的发电子阵,每约3.125MWp组件和1台3.125MW逆变升压一体化设备为1个子阵。箱变箱变位于光伏阵列靠近道路处,每个光伏阵列个设置1个箱变,共计5个箱变。线路工程集电线路光伏组件至汇流箱主要采用1kV电缆GF-WDZCEE2318
41、00V-246mm电缆连接,电缆敷设采用架空敷设和埋地相结合的方式。沿组件支架横向敷设时采用沿电池背板架空方式,在相邻组件缝隙处穿管保护;跨组件支架敷设时采用埋地方式,在出入地处穿管保护。汇流箱至逆变器之间的电缆,采用ZR-YJHLY23-1.8/3kV-2150电缆,电缆直埋敷设。35kV开关站开关站位于阵列东侧,35kV母线采用单母线接线方式,35kV电线路接入35kV母线,输送容量约20MW。35kV母线上共设5个间隔,包括1个厂用变间隔、1个母线PT间隔、1个无功补偿间隔、1个35kV光伏进线间隔、1个35kV出线间隔。辅助工程储能系统本项目储能系统共设置2套储能电池集装箱,1
42、个电池单元采用40尺集装箱布置,每套内装3MWh储能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控制柜及汇流柜;储能设备布置于开关站西侧。本项目储能系统配置容量为3MW/6MWh,由1个3MW6MWh储能单元组成,每个储能单元配置2台1575kW储能变流器,3150kVA升压变、就地控制柜、35kV高压柜等。计算机监控系统本项目设置1套监控单元,开关站监控与光伏场区监控合一,整个光伏电站内设一个主控制室,布置于开关站区域。站控层设置主机兼操作员站2套、工程师站1套、微机五防系统及工作站1套、远动通讯设备2套、智能设备接口装置1套、网络打印机2台、系统时钟1套等,预留远程集控通信设备接口。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备配置和功
43、能要求按开关站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设计。计算机监控系统采用全开放式的分层、分布式结构。道路工程本项目进站道路为970m,5m宽粒料路面,占地面积为4850m2;站内道路路面宽度均为4m,总长为1058m,占地面积为4232m2,场内道路路面为粒料路面。公用工程供电主电源取自本站35KV母线,备用电源取自附近的10kV线路供水本工程开关站内无用水点,运营期无人值守,无需生活用水供应供暖二次设备预制舱、SVG预制舱,各预制舱采用电加热器供暖系统。排水建(构)筑物屋面雨水采用外排水,室外雨水沿道路坡向自流排出场外环保工程生态保护限制施工作业范围,不超出项目占地范围,减少施工开挖面积和临时性占地,施工
44、结束后恢复临时占地原有地貌;场区各个功能区,进行适当绿化工程废水鉴于站内均采用预制舱,无生活用水需求,因此不做污水排水。室外雨水排放考虑在站内设置排水沟,利用场地的自然坡度,将雨水收集后有组织排出。固体废物项目运营期为无人值守。废旧光伏组件、废磷酸铁锂电池集中收集后由设备厂家回收处置。本项目位于开关站内建设1座危废暂存间(17.86m2),用于暂存废变压器油、废油桶、含油抹布等危险废物,并委托有资质单位定期处理。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施工临时措施相结合。工程占地总用地面积435738m235kV开关站3358m2光伏阵列区用地面积411896m2道路用地面积4232m2进站道路4850m
45、2临时占地12000m2,包括施工生活区6000m2,综合加工厂2000m2,综合仓库4000m2,临时用地位于项目区用地范围内,本项目建设不新增临时占地。土石方工程挖方量8429m3填方量8429m2主要设备主要设备情况见表7。表7主要设备一览表序号设备名称型号单位数量1光伏阵列部分电气设备540Wp单晶双面组件/块376482直路汇流箱24路台663直流电缆GF-WDZCEE23-1800V-24mm2千米28.994直流电缆GF-WDZCEE23-1800V-26mm2千米67.645直流电缆GF-WDZCEE23-1.8/3kV-2150mm2千米66直流电缆GF-WDZCEE23-
46、1.8/3kV-2185mm2千米77集电部分电气设备3125kVA集中式逆变升压一体化设备油变座5835kV电缆ZR-YJLHY23-26/35kV-3120mm2千米1.6935kV电缆ZR-YJLHY23-26/35kV-3240mm2千米310厂用电部分电气设备施工电源变压器(美式箱变)100kVA,10/0.4kV台111避雷器10kV台312智能型低压抽出式开关柜GCS抽出式面41310kV交流电缆ZR-YJY23-8.7/10kV-325mm2千米0.2141kV交流电缆ZR-YJY-0.6/1kV-350+125千米0.15151kV交流电缆ZR-YJY23-0.6/1kV-3
47、50+125千米0.1161kV交流电缆ZR-YJY-0.6/1kV-350+116千米1171kV交流电缆ZR-YJY-0.6/1kV-510千米1181kV交流电缆ZR-YJY-0.6/1kV-56千米11935kV开关站35kV铠装型移开式金属封闭开关柜(35kV出线柜)40.5kV真空断路器,Ir=630A;Ib=31.5kA,电流互感器,零序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1只,接地开关1套,避雷针1组面12035kV铠装型移开式金属封闭开关柜(35kV集电线路进线柜)40.5kV真空断路器,Ir=630A;Ib=31.5kA,电流互感器,零序电流互感器,接地开关1套,避雷针1组面12135
48、kV铠装型移开式金属封闭开关柜(SVG出线柜)40.5kV真空断路器,Ir=630A;Ib=31.5kA,电流互感器,零序电流互感器,接地开关1套,避雷针1组面12235kV铠装型移开式金属封闭开关柜(站用变出线柜)40.5kV真空断路器,Ir=630A;Ib=31.5kA,电流互感器,零序电流互感器,接地开关1套,避雷针1组面12335kV铠装型移开式金属封闭开关柜(35kV母线PT柜)电压互感器1组,高压熔断器1组,避雷针1组,一、二次消谐器面12435kV预制舱14.5m6.16m4.5m(长宽高)套12535kV交流电缆ZR-YJY23-26/35kV-370mm千米0.526站用变1
49、00kVA,35/0.4kV台127避雷针25米座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8。表8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工程名称国家能源集团黑山煤矿北排土场20MW自备光伏发电项目540Wp单晶硅双面组件元/Wp1.900建设地点新疆托克逊县黑山煤矿北排土场3150kVA集中式逆变升压一体化设备万元/台52.50建设单位国家能源集团新疆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固定支架元/t10389.2开关站元/座449.6装机规模MWp21.54主要工程量组件块39884组装容量Wp540.00支架t771工程静态投资万元11012.263150kVA1250kVA集中式逆变升压一体化设备台5建设期利息万元158
51、次),光伏组件擦拭废水不含清洁剂等,主要污染物为SS,光伏组件擦拭后废水基本全部蒸发损耗;擦拭废水沿板面直接落入光伏组件下方,最终全部自然蒸发。表9本项目用、排水量一览表用水单元用水标准用水量排水量m3/次m3/am3/次m3/a擦拭用水/7204320108648图4项目区水平衡图单位:m/a5.2供电本项目主电源取自本站35KV母线,备用电源取自附近的10kV线路。5.3道路工程(1)光伏阵列区电站内设纵横向硬化道路,光伏组件间的空地为横向道路,形成一个场内道路系统,便于较大设备的运输,满足日常巡查和检修的要求。场内道路路面为粒料路面,站内道路路面宽度均为4m,总长为1058m,
52、占地面积为4232m2。光伏组件间的空地平整后作为横向通道使用。(2)开关站开关站内建设厂区道路面积为623m2,站内道路型式为城市型,所有路面宽度均不小于4.0m;站内新建道路纵坡不大于6%;站内新建道路路面结构采用20cm厚C30混凝土路面。(3)进场道路进站道路为进35kV开关站和光伏场区道路,总长度为970m,道路宽度为5m,采用砂石路面。营运期运行方式采用540Wp单晶硅双面双玻组件+固定式支架+DC1500V集中式逆变器。每约3.125MWp组件和1台3.125MW逆变升压一体化设备为1个子阵,共6个子阵;每26块组件串联为1个光伏组串,每24路组串接入1台24进1出直流汇流箱,每
53、12台汇流箱接入1台DC1500V集中式3.125MW逆变升压一体化设备,将逆变器输出的低压交流电升压至35kV。5台35kV箱逆变一体机并联为1回集电线路,集电线路容量约20MW,以1回35kV集电线路接入拟建的35kV开关站。总平面及现场布置总平面布置本项目分两部分:35kV开关站、光伏阵列区。场址区位于托克逊县黑山煤矿北排土场,地块较为破碎,支架布置采用随坡就势原则。工程总占地面积约0.436km。光伏电站包括开关站及光伏发电区。光伏发电区内部包括光伏阵列、箱式逆变一体机及检修通道等,进场道路结合现有道路位置进行设计。开关站位于阵列区东侧中部,开关站内设置有危废暂存间(17.86m2)。
54、阵列区包括540Wp单晶硅组件、3125kW集中式箱逆变一体机等。光伏阵列由5个额定容量约3.125MW的子方阵组成。本工程围栏沿占地范围设置。为了便于封闭管理及安全生产,采用高1.8m铁丝网围栏。生产区设置纵横向道路,并形成环路连通,生产区共设置1个出入口。生产区内根据布置,箱变均有道路可以通达,且箱变均位于道路边,便于较大设备的运输,满足日常巡查和检修的要求。道路布置时充分考虑场内集电线路走向问题,尽可能使集电线路走向与场内主干道走向一致,在铺砌道路时,可将位于路边的电缆沟一并制作完成,有效减少重复开挖的土方量。在满足建筑物、构筑物使用功能的要求下,合理安排其位置,使建、构筑物间的交通联系
55、方便、便捷、通畅。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尽可能减少土方工程量,力求填、挖方接近平衡,运距最短,从而降低工程造价。本项目总平面布置图详见图5,开关站平面布置详见图6。施工布置本项目在光伏阵列区内的地势较平坦区域布设1处施工生产生活区。根据工程施工特点,初步考虑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施工,初步考虑施工区按集中原则布置,在与光伏阵列相邻的地势较平坦区域进行施工活动,布置混凝土搅拌站、综合加工厂、综合仓库和施工生活区。工程临时设施总占地12000m2,建筑面积4700m2。各临时生产、生活场地布设情况详见表10。本项目施工生产生活区位置图详见图7。表10施工生产生活区布设一览表
57、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光伏发电项目施工工艺流程图见下图。图9施工工艺流程图施工组织2.1施工布置2.1.1施工生产生活区根据主体工程布置、地形及施工的特点,考虑按施工集中布置原则,本项目布设1处施工生产生活区。根据工程施工特点,初步考虑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施工,初步考虑施工区按集中原则布置,在与光伏阵列相邻的地势较平坦区域进行施工活动,布置混凝土搅拌站、综合加工厂、综合仓库和施工生活区。工程临时设施总占地12000m2。(1)施工生活区根据施工总进度安排和高峰期施工人数情况,施工临时生活区占地面积约6000m2。考虑减少生活临建设施对地表尤其是阵列区域的影响,同时便于管理和交通的方便,
58、将施工临时生活办公区布置在管理区。主要包括办公室、会议室、宿舍、厨房、餐厅等用房,均采用活动板房或施工帐篷。(2)综合加工厂仅在施工区设必要的小型综合加工厂(包括钢筋加工厂、小型机械修配厂、机械停放场地等),主要承担对钢筋剪切、调直、弯曲、焊接等加工任务。机械修配厂主要承担施工机械的小修及简单零件和金属构件的加工任务,主要设有机修、机加工等车间。综合加工厂集中布置在管理区附近。(3)综合仓库本工程所需的仓库集中布置在综合加工系统附近,主要设有光伏组件库、综合仓库、机械停放场及设备堆场。综合仓库包括临时的生产、生活用品仓库等。2.1.2道路工程(1)进场道路进站道路为进35kV开关站和光伏场
59、区道路,总长度为970m,道路宽度为5m,采用砂石路面。(2)场内施工及检修道路场内施工道路的线路走向依托规划的后期检修道路线路、根据光伏电站场内道路的使用功能及重大件运输要求布设永临结合,不再新增施工道路。施工结束后,施工道路将改建为检修道路。道路总长度5510m,路基宽度4m,砂石路面,占地在光伏阵列区用地范围内。2.2工程挖填方本项目挖方量约8429m2,填方量8429m2。挖方全部回填,无弃方。2.3建设周期及进度安排本项目计划于2022年7月开始建设,于2022年12月竣工,总工期6个月。2.4取料根据主体施工组织设计,本项目建设过程所需要钢筋、钢材、混凝土、木材等考虑从乌鲁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