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农业部将养殖粪污资源化工作放在了畜牧业的首位,并要求各级政府出台绩效考核。
同时,2018年也是环保最严厉的一年,将进行全国范围普查,责任落实到乡镇和村委基层。
我们养殖场要要如何应对?特别在当前养殖效益低迷的时期。
我们养殖场需要的是设施投入低、处理成本低、还能够产生效益的技术。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技术就是这样的实战型实用技术,不仅能够低设施投入解决养殖场环保与粪污资源化问题,还能够形成生态循环模式,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下面的这些技术已经在广西很多养殖场在使用。分别介绍如下:
这是一种广西助农畜牧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11月提交的新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粪污一体化解决养殖场环保与粪污资源化技术模式。
模式特点:
1.适合所有动物养殖场运用。如万头猪场(水泡粪模式)只需要两个1500立方左右交替使用的池就解决了全场环保与粪污资源化问题。特别推荐新建养殖场直接采用。
2.环保与粪污处理建设成本和面积减少约80%,所有粪污全部变成无臭味、不烧根的优质的液态生物菌肥,处理1立方1~5元菌种(粪污越新鲜等情况处理成本越低)。
3.不受季节影响,南北方四季均可实施,无对外污染(臭气、苍蝇、粪污排放等),新建和旧的养殖场均可实施。
此模式适合需要将固态动物粪便转为固态生物有机肥,液态也需要独立转为有机肥(即农业部提倡的污水肥料化模式,请参阅本资料的第一项技术介绍模式)。只需要一个处理固态粪便发酵储存的棚与两个交替使用的池即可,万头猪场只需要建一个约1千平方米面积的棚舍与2个约1200立方液态粪污处理池。比较传统的需要大量污水处理设施和场地,减少了养殖污水处理约80%。对于那些无污水处理设施、或者污水处理设施瘫痪等情况的养殖场或加工厂,能够将沉淀池或鱼塘进行稍微的改造,即可解决养殖场的粪污处理,同时解决了养殖场的环保问题。
模式特点
1.适合所有动物养殖场运用。将所有粪污采用两种模式全部转化为生物有机菌肥,且处理成本低廉,不需要建设和进入沼气池、多级沉淀池、曝气池、氧化塘等;不受季节影响,南北方四季均可实施,无污水对外排放等),新建和旧的养殖场均可实施。
2.固态发酵在能够遮雨的棚舍中,根据不同粪污采用不同专业的高温发酵菌种,猪场用“猪粪专用高温菌发酵剂”,家禽用“家禽粪便专用高温菌发酵剂”,草食动物用“加强型堆肥快速腐熟剂”,发酵1立方固态粪污成本3-5元;处理液态粪污采用“畜禽流体粪污快速发酵剂”,发酵1立方液态粪污成本1-5元。
3.缺点是固态发酵占地面积比较大,且可能臭气、苍蝇对外带来影响(固态有机肥发酵都存在的问题)。
此模式对在现有沼气池的养殖场上进行运用。过去的沼气池都是依赖自然微生物进行工作,效率低,处理粪污能力微乎其微。本模式仅需在沼气池前放置一个塑料桶,将专业微生物滴入沼气池出入口前后,沼气池产气能力大增,且大部分沼渣自动排出,沼液不臭可以直接浇灌作物,处理一立方粪污成不臭、不烧根的沼液成本1元左右。
1.适合所有动物养殖场运用。我们的很多养殖场有沼气池,此模式运用特别专业的微生物产品“养殖场污水生物处理剂”滴入沼气池出入口前后,达到提高沼气产量,排出的沼液在沉淀池再经过微生物的处理,到最后一个池达到浇灌作物的要求(缺点是沼液肥要尽快用完,否则肥效会下降)。
2.固态发酵根据不同粪污采用不同专业的高温发酵菌种,猪场用“猪粪专用高温菌发酵剂”,家禽用“家禽粪便专用高温菌发酵剂”,草食动物用“加强型堆肥快速腐熟剂”,发酵1立方固态粪污成本3-5元。
3.缺点是此模式不适合粪污流量很大、流速很快的养殖场。如果养殖粪水较大也想采用此模式,请联系我们的技术员进行专业设计,也可以实现,设施改造投资少,能够快速让养殖场仅有沼气池就能够解决养殖场的环保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问题。
此模式对于那些每天产生粪污量比较多,自身无法消纳,或者希望将所有养殖场的废水转为养殖场中鱼塘进行养鱼。这种模式目前广泛存在我们现有的养殖场中,有了鱼塘形成了所谓的生态模式。但很多的养殖场由于养殖量大,采用传统模式的冲水、动物饮水漏水、雨污分流等因素,导致原本用于养鱼的氧化塘变成了恶臭的污水塘,且量越来越大,让养殖场非常头疼。本技术模式就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且几乎不需要增加设施的投入,让养殖废水变成无臭味、达到可以养鱼的水质(农用水标准),且处理成本低廉。
1.适合所有动物养殖场运用,特别是适合粪污流量很大、流速很快的养殖场。我们的很多养殖场有沼气池,此模式运用特别专业的微生物产品“养殖场污水生物处理剂”滴入沼气池出入口前后,达到提高沼气产量,沼液经过三级沉淀池自动处理后进入氧化鱼塘,达到无臭味可以养鱼的水质(根据流速大小与处理程度养殖不同的鱼类)。
3.氧化鱼塘可以多个,建议每一个都采用浮起的水管从鱼塘中间隔离,后半部分种植水生植物。建议养殖耐低氧的鱼类,必要时增加增氧设备。
此模式针对规模化养殖场,养殖粪污量比较大,且自身有一定的环保设施基础(固液分离、沼气池、沉淀池、多级氧化鱼塘),采用此方案模式只需要简单的改造甚至不需要增加明显的设施投入即可能够让污水达标排放,且处理1立方成本仅0.5-3元。
1.适合所有动物养殖场运用,特别是适合粪污流量很大、流速很快的养殖场。我们的很多养殖场有沼气池,此模式运用特别专业的微生物产品“养殖场污水生物处理剂”滴入沼气池出入口前后,达到提高沼气产量,经过三级沉淀池自动处理后进入三级氧化鱼塘,每个氧化鱼塘均可养鱼,在最后一级达到排放标准。国家对养殖废水排放指标是化学需氧量(COD)是低于400毫克/升,氨氮是低于80毫克/升,总磷是低于8毫克/升。
2.氧化鱼塘越多越大越好,每个氧化鱼塘一半采用悬浮水生植物过滤(出水口区域)。开始处理时需要对沼气池、沉淀池、氧化鱼塘每3天连续施放15-30天“养殖场污水生物处理剂”,消除老的残留污水与淤泥,最后保留沼气池出入口前后长期滴入“养殖场污水生物处理剂”即可。
3.固态发酵根据不同粪污采用不同专业的高温发酵菌种,猪场用“猪粪专用高温菌发酵剂”,家禽用“家禽粪便专用高温菌发酵剂”,草食动物用“加强型堆肥快速腐熟剂”,发酵1立方固态粪污成本3-5元。
舍外发酵床,也叫异位发酵床、场外发酵床,将锯末、谷壳等铺设在养殖栏舍外的一个池中,接上菌种,将养殖场的粪污抽送到发酵床上,通过翻耙机进行翻动,发酵产生的高温将水分蒸发掉,粪便大部分被微生物分解,达到将养殖场粪污消耗掉不进行对外排放的目的。
此项技术由广西助农畜牧科技有限公司2012年发明,联通翻耙机都申请了发明专利。
当前此项技术在许多地方推广,但存在许多的问题,主要问题与解决方案介绍如下:
死床不产热的问题:一般使用到3个月左右,产热下降,水分蒸发不掉。
这个原因是设计垫料太薄(低于0.9米),选择的菌种产热低且不能消除氨气。
舍外发酵床垫料设计厚度我们都要求在1.2米以上,翻耙深度建议0.6米以上,这样才能够形成储温区域,也才能持续地产生超过70℃以上的高温,才能将水分蒸发掉。
而现在的大部分发酵床设计垫料的厚度只有0.4-0.6米,这绝对是外行的做法,这种模式开始使用感觉有效果,其实是开始垫料含水量低只不过是把粪污中的水分进行了吸附而已,并不是持续的高温蒸发掉的。因此这种垫料厚度过低就只能使用3个月左右就出现了死床、温度低的情况。
出现上述情况,要增加垫料厚度,抬升翻耙机高度与翻耙深度,使用真正能够持续产生高温的专业菌种(不能消除氨气的菌种不能使用)。
因此,如果是新建的舍外发酵床,一定要注意垫料厚度和翻耙机翻耙深度的问题,广西助农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给全国建了7百多个舍外发酵床,都保持了持续高温发酵。
舍外发酵床菌种一定是选择专业的才行,参考建议如下:
1、拿饲喂动物类的益生菌是不可能产生高温的,如EM菌类、活力99生酵剂类等。一定要采用专业的菌种,如“加强型活力发酵床复合菌”、“高热腐熟菌”等。
2、如果垫料充足,且要快速将垫料变成有机肥且产生高温,全部使用“高热腐熟菌”即可。
4、将菌种运用到发酵床上后,进行翻耙如果雾气中有刺鼻的氨气,就要停止使用该菌种,因为这类菌种肯定是不专业的,也不可能持续产生高温。
解决上述问题,舍外发酵床就可以持续产生高温,正常的舍外发酵床,即使是不进行翻耙,也会看到表面的冒着雾气,0.4米以下温度不低于60℃就是正常的。
广西助农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指导建立持久高温舍外发酵床
七、中小养殖场粪便槽式交替低成本自动发酵有机肥技术养猪、养鸡、养鸭等的养殖场粪便对很多养殖场来说处理是个负担,虽然方法有很多,但需要比较多的人工或者设施。广西助农公司的技术从服务的近8千个养殖场总结出一套动物粪便槽式低成本自动发酵有机肥的技术。
动物粪便槽式低成本自动发酵有机肥模式,具有三少两低一高特点,即:投资少、占地少、能耗少,劳动强度低和技术含量低,效益高。不用考虑温、湿度、C/N比、pH值的高低和通风条件,适合中小规模和刮板清粪养殖场。
该技术主要原理是利用农作物秸秆吸收动物粪便的水分并产生热量,加快动物粪便的发酵周期,同时杀灭粪污原料中的细菌、病毒、寄生虫,消除臭味氨气等。如结合塑料大棚利用太阳能效率更高,污染更低。
先在池底铺设一层30-50厘米的秸秆、稻草、麦草、米糠、蘑菇渣、发酵完成的动物粪便等作为垫料,每天从池的一头开始倒入新鲜的动物粪便,每立方动物粪便使用100g“高热腐熟菌”(用红糖激活使用效果更好,这个菌种产热大,发酵过程中氨气臭味消除快),菌种撒入垫料上,动物粪便与垫料的一起堆积高度在1米以上,在动物粪便的最上层洒上少量菌种,低温季节用薄膜或草类覆盖在粪便上面。一个月左右就会自动发酵完成(中途进行翻堆效果更好更快),两条以上的发酵槽进行交替循环使用即可。
答:首先我们要了解,环保部门只管排放的物质是否达标,或者说你的养殖场是否对外进行了不达标的排放物质。此项技术将所有的粪污全部变成了符合有机肥基本指标的肥料,有机肥用于种植业,已经不存在对外排放的问题,且这是环保部、农业部当前大力鼓励推广的模式,因此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
当然,在做进行环评、对环保部门汇报介绍的时候,需要介绍自己养殖场对粪污处理的工艺,本文的生产工艺已经非常详细,并且我们还附有有机肥的检测报告等,这些都是很容易通过环保部门的(自己也可以将本场的按照上述处理技术进行在当地进行检测有机肥,主要检测项目是氨氮、重金属等,肥效方面由于不同动物与浓度等有变化,检测机构与检测费用全部需要自理)。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环保部门从来没有指定养殖场采用哪一种工艺进行处理养殖场的粪污,只关心你的养殖是否有未处理合格的粪污对外排放,或者处理后对外排放的粪污是否达标(国家对养殖废水排放指标是化学需氧量(COD)是低于400毫克/升,氨氮是低于80毫克/升,总磷是低于8毫克/升。)
而本技术模式是将所有养殖场的粪尿全部转变成无臭味、符合有机肥标准的有机肥,无对外排出口,无对河流、地下排放,更无臭气、苍蝇对外污染,因此环保部门不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