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持人:听众朋友、农民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收听今天早间的《致富早班车》节目。粪污作为养殖业的副产物,对它的恰当处理不仅关系到养殖业的持续发展,也会影响到养殖场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那究竟怎样处理才能避免受到这些排泄物的影响呢?今天我们就请到了全国畜牧总站推广处的杨军香副处长来给我们在这方面做一个详细的介绍。杨老师,您好。
专家:主持人好,听众朋友,农民朋友大家好。
2.主持人:杨老师,之前我们的节目已经重点介绍过了粪便的处理方法,今天您就重点给我们介绍一下畜禽养殖中产生的污水的处理方法吧。这些污水的处理有哪些主要模式?
1)专家:能源环保型:畜禽养殖场“能源环保型”污水净化工程,指的是畜禽场的畜禽污水经处理后直接排入自然环境或以回用为最终目的的工程。该工程要求最终出水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此类型污水净化工程一般用于畜禽养殖场周边环境无法消纳厌氧消化液,必须将其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
此模式适用于存栏大于3000头猪单位的规模化养殖场,污水处理量每天大于50米3;项目建设点周边排水水质要求高,沼渣沼液无充足农田利用,出水必须达标排放。本模式建设需要配备一定面积的人工湿地和植物氧化塘。
“能源环保型”工艺主要特点:是在前处理时尽可能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污水中固形物,降低厌氧池工作负荷;畜禽舍内清出的粪便以及固液分离的粪渣可制作有机肥或直接外卖;沼气产量小;污水达标排放,有效防止二次污染;主体工程投资大、运行费用高;操作与管理水平要求高。
3.主持人:好的,那除了“能源环保型”的处理方法,还有其他的处理模式吗?
2)专家:“能源生态型”:“能源生态型”污水净化工程是指畜禽场污水,经厌氧消化处理后消化液不直接排入自然环境,而是作为农作物的有机液体肥料的工程,这类污水净化工程适用于畜禽场周边有足够的农田、鱼塘、植物塘等,能够完全消纳经厌氧发酵后的沼渣、沼液。目前,“能源生态型”污水净化工程已经成为比较成熟适用、以综合利用为主的畜禽场污水净化工艺。
此模式适用于存栏大于300头猪单位的规模化养殖场,项目建设点周边环境容量大,排水要求不高。该模式必须配备足够的农田能完全消纳和利用厌氧消化后的沼渣、沼液。
“能源生态型”工艺主要特点:为畜禽场污水、粪便可全部进入厌氧池;沼气产量大,沼液产量相对较少;运行费用低;操作简单、管理方便。
4.主持人:杨老师,除了您之前介绍过的这两种之外,我听说还有一种叫做“生态种养型”,这种模式又是怎么回事呢?您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吧。
3)专家:“生态种养型”:主要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利用无害化处理后的畜禽粪尿中的物质作为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以沼气为纽带的种植和养殖有机结合,就是将经沼气发酵过的沼液、沼渣用作果、菜、稻、渔和林等生产肥料,实现消纳养殖污水、促进农、林、果、渔生产发展双赢目标的生态种养结合模式。我国目前推广的“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即属于此类型。
此模式适用于存栏30到300头猪单位的畜禽养殖户和养殖场,粪便污水产生量小,周围环境要求不严,且有足够农田和土地面积消纳小型沼气发酵池发酵后的沼渣沼液。
5.主持人:杨老师,您上面介绍了这么多的污水处理模式,那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就是这些养殖污水回用水质要求有哪些呢?有没有什么标准文件呢?
国家现有的污水再生利用标准有:《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畜禽养殖业污水回用可以参照其中的指标内容执行,仅限用于圈舍地面冲洗,但必须对冲洗圈舍地面回用水加强消毒处理,严格控制其中病原微生物。
6.主持人:杨老师,现在还有一种生产模式就是利用这个畜禽粪便来养殖蚯蚓、种植蘑菇,这个具体是如何操作呢?
专家:
2)种植蘑菇:蘑菇培养料主要是用畜禽粪便和麦草、稻草等配制而成。畜禽粪便可以为蘑菇蛋白质合成和新陈代谢提供氮素和碳,牛粪、猪粪是种植蘑菇最佳原料。
选未变质的锯末,过筛后在阳光下曝晒2~3天,晒时要摊匀、晒透,然后贮存备用;将家畜粪便晒干、打碎后备用;另外,备足碳酸氢铵、磷酸二氢钾、生石灰、轻质碳酸钙等辅料。
片花:粪污处理技术的三个基本原则:
(2)资源化原则,粪污中含有的氮、磷等养分,经过适当处理后可生产土壤改良剂或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有机肥料,资源化利用可实现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开发双赢。
(3)无害化原则,粪污中含有各种微生物,其中不乏病原微生物,甚至人畜共患病原,如果不进行有效处理,将对动物和人类健康产生极大的威胁,因此,必须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
7.主持人:大家好,欢迎回来。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的是牲畜粪便处理技术,为我们作介绍的专家是全国畜牧总站推广处的杨军香副处长。杨老师刚才给我们具体讲解了污水处理的几种模式,并介绍了养殖污水的回用水质要求。接下来我们继续听杨老师介绍。
杨老师,我们之前已经介绍了很多的粪污处理的方法,那我们国家养殖粪污的排放现状究竟如何呢?
专家:根据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的数据,我国养殖业年产粪便产生量243亿吨,尿液产生量163亿吨。
畜牧业的COD排放为1268.26万吨,占农业排放总量的95.8%、占全国COD排放总量的41.9%,超过工业污染;
总氮排放102.48万吨,占农业排放总量的37.9%、占全国总氮排放的21.7%;
总磷排放16.04万吨,占农业排放总量的56.3%、占全国总磷排放的37.9%;
铜排放2397.23吨,占农业排放总量的97.8%;
锌排放475694吨,占农业排放总量的97.8%。
养殖粪污排放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8.主持人:看来这个粪污处理的局势也是十分严峻。那这个粪污对于环境的危害具体都有哪些呢?
专家:动物摄食的日粮养分中,只有部分能被动物吸收,用于其生长和繁殖,其余的养分则随排泄物进入环境,伴随排泄物进入环境的还有大量的微生物,其中不乏病原微生物,如果畜禽粪污未经过适当处理而对外排放,将对周围地表和地下水、土壤、大气以及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具体来说主要有这么几类:
(1)粪污对地表和地下水的危害:养殖粪便和污水废弃物在其贮存、处理和利用过程中,可能通过渗漏或径流进入地表或地下水体,带入的氮和磷使水体的浓度增加,水生植物和藻类增生,导致地表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质参数超标。
(2)粪污对土壤的危害:土壤污染主要源自畜禽粪便长期过量施用,可能造成畜禽粪便中的养分(氮、磷和钾)、药物残留和重金属等在土壤中累积,导致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地表水磷污染以及农作物中重金属或其他微量元素超标。
(3)粪污对大气环境的危害:在畜禽粪便和养殖污水的贮存和处理过程中还产生和挥发大量的氨气、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醚、丙酸、丁酸和戊酸等臭气物质,引起臭气污染。不仅如此,比利时、荷兰和丹麦等欧洲国家的研究表明畜牧业排放的氨气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因素,动物粪便管理过程是重要的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源。
9.主持人:我们了解了粪污的危害以及我国的粪污处理情况,发达国家情况怎么样呢?有没有一些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的吗?您也来介绍一下。
专家: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问题,各个国家都经过先污染后治理这个阶段。许多发达国家在长期的环境污染防治管理过程中,对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已比较成熟。发达国家中大体分为四类,
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农田利用
以欧洲国家为代表的立法限养
以日本为代表的达标排放
以新澳为代表的草原限养
10、主持人我们先来介绍一下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农田利用模式吧。
专家:美加模式—农田利用,美国为了从源头治理畜禽粪污污染,主要通过严格细致的立法来防治养殖业污染。立法将养殖业划分点源性污染和非点源性污染进行分类管理。
在1977年的《清洁水法》(CleaningWater)里将工厂化养殖业与工业和城市设施一样视为点源性污染,排放必须获得国家污染减排系统许可。明确规定超过一定规模的畜禽养殖场建场必须报批,获得环境许可,并严格执行国家环境政策法案。
非点源性污染(散养户)主要是通过采取国家、州和民间社团制定的污染防治计划、示范项目,推广良好的生产实践、生产者的教育和培训等综合措施科学合理地利用养殖业废弃物。
同时,美国还十分注重利用农牧结合来化解养殖业的污染问题。通过制定综合营养管理制度,十分重视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紧密联系,养殖业规模决定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种植业面积反过来调节养殖数量,使得养殖业与种植业之间在饲草饲料、农作物和肥料3个物质经济体系形成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养殖场的动物粪便或通过输送管道或直接干燥固化成有机肥归还农田,既防止环境污染又提高了土壤的肥力。
11、主持人:那欧盟呢?采取什么模式呢?
专家:欧盟模式—农田限养,20世纪90年代,欧盟各成员国通过了新的环境法,规定了每公顷动物单位(载畜量)标准、畜禽粪便废水用于农用的限量标准和动物福利(圈养家畜和家禽密度)标准,鼓励进行粗放式畜牧养殖,限制养殖规模的扩大,凡是遵守欧盟规定的牧民和养殖户都可获得养殖补贴。
从1984年起,荷兰不再允许养殖户扩大经营规模,并通过立法规定每公顷2.5个畜单位,超过该指标农场主必须交纳粪便费。
为了让畜禽粪便与土地的消化能力相适应,英国限制建立大型畜牧场,规定1个畜牧场最高头数限制指标为种猪500头、肥猪3000头、奶牛200头、肉牛1000头、绵羊1000只和蛋鸡7000只。德国则规定畜禽粪便不经处理不得排入地下水源或地面。凡是与供应城市或公用饮水有关的区域,每公顷土地上家畜的最大允许饲养量不得超过规定数量:即牛3~9头、马3~9匹、羊18只、猪9~15头、鸡1900~3000只、鸭450只。
12、主持人:再来说说日韩模式吧。
专家:日韩模式——达标排放,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养殖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此后日本便制定了《废弃物处理与消除法》、《防止水污染法》和《恶臭防止法》等7部法律,对畜禽污染防治和管理做了明确的规定。
如《废弃物处理与消除法》规定,在城镇等人口密集地区,畜禽粪便必须经过处理,处理方法有发酵法、干燥或焚烧法、化学处理法、设施处理等。
《防止水污染法》则规定了畜禽场的污水排放标准,即畜禽场养殖规模达到一定的程度(养猪超过2000头、养牛超过800头、养马超过2000匹)时,排出的污水必须经过处理,并符合规定要求。
《恶臭防止法》中规定畜禽粪便产生的腐臭气中8种污染物的浓度不得超过工业废气浓度。
为防治养殖业污染,日本政府还实行了鼓励养殖企业保护环境的政策,即养殖场环保处理设施建设费50%来自国家财政补贴,25%来自都道府县,农户仅支付25%的建设费和运行费用。
主持人:最后是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养殖业比较发的地区,他们采用什么模式处理畜禽粪污呢?
专家:新澳模式—草原限养,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拥有丰富的草地资源,主要饲养奶牛、肉牛和羊,养殖方式为自然放牧和围栏养殖,同时为了保护草地资源,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实行草场限养和轮牧,以保证草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降低因过度放牧造成的荒漠化风险。由于实行了限养,草食动物产生的粪便直接排泄在草地上,直接回归于草地土壤。
主办单位: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农村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