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川西高原,烈日当空。这里丛林茂密,溪水潺潺,海拔有2200多米。记者经过一天的奔走,才来到四川阿坝州黑水县木苏镇日十多村,这里坐落着广州结对帮扶的林麝养殖项目。“一只公麝每年最多可以产香30多克,年收入2万元左右,一只成年母麝每年还可以产两只幼崽。一公一母就可以挣10万元。”日十多村林麝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罗加长兴奋地告诉记者。从2017年开始,由广州市人口福利基金会援建的林麝养殖项目为当地村民带来了“致富经”,一张湾区连山区的“共富图”随之铺陈开来。7年下来,已经有上百户农户加入进来,成为“麝工”。近日,本报记者跟随专家团队实地走访川西高原,寻访广州通过林麝养殖项目带动川西农牧民织就“致富梦”的故事。
在四川阿坝州黑水县木苏镇日十多村的山间行走,不时可以看到野猴和野兔在山间跳跃。“在我们这里,看到各种野生动物太稀松平常了。我们的家门口经常有野猪、野熊出没。”日十多村林麝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罗加长说。记者来到罗加长的林麝养殖场时,罗加长正在削萝卜皮和莴笋,准备为圈舍里的林麝宝宝准备午餐。养殖场内建有一排排平房,每个房子里包含独立的卧室,每个院子里都有几十平方米的室外活动场,这些平房的居住者正是林麝。
海拔2000多米川西高原建起林麝养殖场他们为农牧民雪中送炭
“最近是林麝哺乳期,你可要多上点心,别惊着它们。”在罗加长的养殖场,木苏镇镇长赵军提醒记者。罗加长说,这几年随着广州在川西打造的这个援建项目名声日隆,黑水县和阿坝州都高度重视这个乡村振兴项目,黑水县的领导经常来到这个林麝场,实地查看“小精灵”们的长势。
今年48岁的罗加长是一名退伍军人。当年,退伍回到老家后,他就下决心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动乡亲们致富。但却苦于没有合适的项目。他和妻子曾尝试过发展种植香菇、金丝菊、山茶,养牛,但最后都亏本了。提起往事,罗加长一脸的无奈。2017年,广州市人口福利基金会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在西部地区开展全国性社会组织与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结对帮扶工作。项目团队听说在高原地区十分适合发展林麝养殖产业,于是便建议罗加长发展林麝养殖产业。
这一年,在广州市人口福利基金会10万元启动资金的帮助下,罗加长的林麝养殖场正式上马。在广州市人口福利基金会的牵线下,镇、村请来了州、县林业专家把脉问诊。经专家认定,日十多村的环境非常适合养殖林麝。
罗加长告诉记者,野生林麝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近年来,随着野生林麝资源的减少及群众保护野生动物意识的不断增强,人工养殖林麝逐渐兴起。公麝产出的麝香是名贵的中药材,而国内人工养殖的林麝所产麝香只占药材市场总量的不到10%,供不应求,根本不愁卖。麝香具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止痛散淤等功效,林麝所产的麝香是安宫牛黄丸、片仔癀等中药的原料。在国内市场,麝香的价格比黄金还贵,有“软黄金”之称。
而黑水县因为海拔2000多米,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而且有绵延数公里的山林为林麝提供充足的食物,所有这些条件综合在一起,让广州市人口福利基金会理事长段建华对于在黑水县饲养林麝项目充满了信心。“这里饲养的林麝最终提取的香含酮量非常高,几乎是其他类似地区的3倍。香含酮量达2.1克的可以卖1100元到1200元以上,并且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很多药材商,甚至专门到川西高原的林区来收购麝香。因为这里养出来的林麝麝香品质非常高。”段建华说。
高原“软黄金”打造致富“金名片”
说起从广州到四川阿坝州黑水县的这段“山海情”,段建华娓娓道来。段建华说,根据民政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印发全国性社会组织、东部省(直辖市)社会组织与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结对帮扶名单的通知》精神,广州市人口福利基金会被指定结对帮扶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在2017年年初,段建华便带着广州市人口福利基金会前往黑水乡进行实地考察。“当时那个地方的自然条件和生活条件还比非常艰苦。当地山路难行,除了漫山遍野的丛林,很难找到其他可以开发的资源。”段建华说,因为在高原地区发展种植业所需的技术条件较高,当地村民曾尝试过种植茶叶、菊花、油茶等,但最后都失败了。
“别担心,资金的问题我们来筹措。”段建华的一番话让村民们吃下了定心丸。而此时,经历了多次创业尝试的罗加长也在带领村民寻觅致富的道路上遭受了一些挫折,两人的想法“一拍即合”。
2017年,在广州的对口帮扶支持下,罗加长拿出卖药时赚回的七八万元,又借了十多万元,一共筹集了30多万元资金,开始修建林麝圈舍。他还自费到阿坝州府马尔康“四川省林麝养殖基地”培训,拜师学技,掌握基本饲养、防病、医治、管理技能,翻阅大量养殖资料。为了吸引更多村民加入并降低风险,他还在村里还成立了林麝合作社。
近日,记者来到罗加长的林麝场看到,经过7年打拼,林麝已从最初的16头增加到近200头。“我去年卖了十多头幼崽,增加收入80多万元。”罗加长说。合作社有4名饲养员,每人每月工资4000多元,附近村民可以到山上采摘林麝最爱吃的野工藤、榆树、三角枫等树叶作为饲料,卖给合作社,村民们每年可以增收上万元。
如今,林麝这种“软黄金”已经成为黑水县致富的“金名片”。罗加长说,因为黑水县2000多米的海拔,再加上优异的生态条件,这里出产的麝香属于最高等级,所以供不应求。如今,在广州的资金、技术支持下,当地村民参与林麝养殖的积极性高涨。
看好林麝养殖前景大学生返乡当“麝工”
“林麝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每顿饭饭量不大,只用吃搬进饲料,可以吃莴笋、南瓜……”谈起林麝,当地养殖户枪珠神采飞扬。枪珠是黑水县走出的一名大学生,得知近年来村子里发展林麝养殖让不少村民富了起来,他也带着妻子返乡创业,加入到林麝养殖的队伍中来,成为了一名“麝工”。他说,林麝吃得简单,但经济价值很高,公麝分泌的麝香既可以做大牌香水的定香剂,也是名贵中药材。如果掌握了技术的话,每年收入能达到10万元以上。
和枪珠一样因为村里有了林麝养殖项目而决定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还不少。今年29岁的泽勇是黑水县的一名养殖大户,原本在黑水县经营着一个养牛场,但因为养牛场投入大、回本周期长。他也决定加入林麝养殖,成为一名“麝工”。“一只公麝一年产一次麝香,每次约20克,年收入8000元左右。此外,一只成年母麝每年还可以产两只幼崽。按对卖,一公一母就可以挣10万元。”泽勇说,正是广州对口帮扶的这个项目,让村民们有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
段建华介绍说,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木苏乡日十多村林麝养殖基地是广州市人口福利基金会、幸福工程组委会,共同捐资创建的高科技扶贫项目。项目创立7年多来,先后捐出资金将近100万元,以养殖基地为基础,成立“黑水县木苏乡林麝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些年,他先后20多次组队去往基地,对其监督、评估、听取意见建议、协调解决棘手问题。合作社项目负责人罗加长在7年间组织带领合作社员、当地村民建设林麝圈舍、饮水架线、引进种麝,饲养、取香等,项目一年上一个台阶。如今,林麝养殖已经在黑水县形成规模,成为黑水县乃至阿坝州的一个品牌项目。该项目已经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桥头堡”。
“感谢广州人民的深情厚谊”
看着在院子中的一角悠然吃草的林麝,罗加长心中感慨万千。在7年前,他怎么也没想到林麝场会发展得如此迅速。因为林麝市场需求量很大,如今林麝幼崽十分抢手,每头幼崽的交易价能达到6万元。如今,这近200头林麝,即便是按照幼崽的价格计算,其市场价值也达到1000万元以上。对于广州热心人的帮扶,他和乡亲们都从心底充满感激。
每只林麝的成本很高,罗加长需要每天吃、住都在林麝场。在深山老林中一住就是几个月,他早就习惯了。经过6年的摸索,罗加长已经摸索出林麝养殖的窍门。他说,在每年五六月产崽时,需要24小时盯着,通过人工控制产崽时长,保证林麝的生产安全。
这些年,为了能让更多黑水县的藏族农牧民们通过林麝养殖富起来,段建华操碎了心,他的白头发都多了不少。看着农牧民们靠这个项目口袋鼓了起来,段建华觉得很欣慰。他也有了将原有林麝养殖基地扩大建设,并在适合养殖的乡镇再办5个林麝养殖分社,将黑水县打造成“中国林麝之乡”的想法。“‘林麝之乡’完全能成为黑水县一张响亮而闪亮的地域名片。”段建华说。
2024年5月23日到26日,段建华带领着广州市人口福利基金会和广州市的专家团队,前往四川阿坝州黑水县,就加快林麝项目进度和增加资金支持力度展开调研。阿坝州黑水县也高度重视广州近7年来持续推进的这个“金牌项目”。在5月23日举行的座谈会上,黑水县县委书记杨莉也对广州对黑水县的慷慨帮助和无私奉献给表示感谢,并对林麝养殖项目给与高度评价。“以林麝养殖为抓手,广州在川西高原上为当地藏族农牧民探索了一条很好的致富路。对此,我们深表感谢。感谢广州人民的深情厚谊。”杨莉说。在广州市人口福利基金会与阿坝州黑水县签订帮扶协议的基础上,黑水县木苏镇2023年以来又追加了700万元投资用于支持林麝养殖项目。
段建华说,看着川西农牧民能通过养殖林麝富裕起来,林麝成了他们的“致富经”,他由衷地高兴。“我们希望黑水林麝养殖规模能逐步扩大,在2-3年内,养殖规模达到1000头左右,把黑水县打造成真正的‘中国林麝之乡’”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