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海军研究学会新闻网1月4日报道,也门胡赛武装的蛙人近日在也门西部沿岸海域,捕获一具美国海军无人潜航器。美国国防部官员说,这具无人潜航器是挪威康斯伯格海事公司研制的水下装备,装备于美国海军,主要用于水文环境等研究。
在阿根廷海军“圣胡安”号潜艇失联搜救行动中,美国海军无人潜航器也参与搜救。美海军派出水下无人潜航器第1中队的1艘“蓝鳍金枪鱼(Bluefin)12D”无人潜航器和3艘“艾弗(Iver)580”无人潜航器参与搜救。这两型潜航器都装有侧扫声呐,可以对大范围海床区域进行成像扫描。此次行动是对美海军水下无人潜航器执行任务能力的一次重要检验。
不同类型无人潜航器发展齐头并进
4、“蓝鳍12D”和“刀鱼”水下无人潜航器
“蓝鳍(Bluefin)12D”是一种可交换有效载荷的模块化自主式水下航行器,直径0.32米,长4.32米,重260公斤,潜深1500米,3节航速标准负载可持续航行30小时,最高航速达5节,可装备侧扫声呐或数码相机,执行近海调查、搜索打捞、环境保护和监测、水雷对抗以及寻找未爆弹药等任务。“蓝鳍12D”曾经是美海军“战场空间预备自主水下潜航器(BPAUVBattlespacePreparationAutonomousUnderwaterVehicle)”的一部分,用于濒海战斗舰的浅水水雷战。2003年6月美海军研究局用猎雷舰进行了验证。2010年海军研究局向佛罗里达理工大学海洋工程系捐赠了BPUAV。2014年4月该潜航器曾被用于搜索马航MH370航班。
“刀鱼”水下无人潜航器外形很像一颗鱼雷,长约5.8米,重约771千克,由水面舰船携载并投放,用锂电池供电,充满电后可一次性潜行大约16小时,能够发出低频电磁波来扫描物体(比如鱼雷),然后把图像发回母舰供分析。美海军计划在2034年装备30艘“刀鱼”水下无人潜航器,将把它们作为舰外传感器在雷区作业,使母舰远离雷区,大幅降低海军人员和舰艇风险。
5、“海神(Proteus)”双模水下无人潜航器
“海神”水下无人潜航器配备了水声和数据声学通信系统、铱卫星通信系统以及语音和无线电系统,配备了完全一体化的导航系统,使用GPS进行基础定位。该潜航器可以执行多种任务:从预定水域巡逻到隐蔽跟踪弹道导弹核潜艇。潜航器里配置了货舱,可搭载180公斤载荷,包括各种传感器、通信设备、爆炸装置(物)等,还可以携带MK67水下机动水雷或MK54鱼雷,因而在必要时能对所跟踪的目标实施打击。
6、“虎鲸(Orca)”超大型水下无人潜航器
2017年10月,美海军分别与波音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签署“虎鲸(Orca)”超大型水下无人潜航器的设计阶段合同。美海军希望该潜航器是一种装备可重新配置有效载荷舱的多用途水下无人潜航器,有效载重舱至少达325立方英尺(9100公升),航程至少要达2000海里,可以远赴数百英里外执行布雷任务;可以侦察敌方舰队或海岸线,部署能侦测电磁放射的天线,以供日后分析数据。同时它还能攻击敌方水面战舰,或甚至与美海军潜艇合作,紧盯敌方潜舰,并充当诱饵,让攻击潜艇实施伏击。美海军将选定一种设计方案制造5艘原型机,计划于2020年交付海试。
大型和超大型水下无人潜航器都可以执行情报、监视和侦察任务。前者从“弗吉尼亚”级攻击潜艇或水面舰船投放,是这些有人平台的延伸。后者将从港口出发部署,独立行动。根据海军水下无人潜航器发展构想,超大型水下无人潜航器首先聚焦的是负载整合和水雷战,但最终要可以投入水雷对抗、反潜战、反水面战、电子战和打击作战等多领域任务。大型水下无人潜航器刚开始主要是情报、监视与侦察平台,但未来也将担负这些任务。
调整部队编制体制适应未来水下战争
为了推动无人作战力量的发展,美海军作战部于2015年10月组建了无人作战系统局(OPAVN99),并同时成立海军部长助理办公室(DASN)无人系统办公室。但到了2017年2月,按照有人/无人整合的发展思路,无人作战系统局被辙消,各无人系统项目移交各领域作战部门,如远征战(OPNAVN95)、水面战(OPNAVN96)、水下战(OPNAVN97)和空战(OPNAVN98)等部门。总体而言,水下无人潜航器的发展一直有强有力的顶层指导。
作战部队方面,美海军早在1997年就组建了专门的水下无人潜航器分队,驻扎于华盛顿州班戈潜艇基地,隶属于潜艇发展第5中队,先后就“短期猎雷”(NMRSNear—TermMineReconnaissance)系统、“长期猎雷(LMRSLong—TermMineReconnaissance)”系统以及REMUS系统等潜航器开展试验。2014年8月该分队正式接收首个水下无人潜航器——大型训练平台38。
2017年9月,水下无人潜航器分队扩编为水下无人潜航器第一中队(UUVRON1UnmannedUnderseaVehicleSquadronOne)。自此,美海军水下无人潜航器部队的编制由分队级扩大至中队级。该中队现有30人,计划在2020实现全部作战能力,2024年配备95名工作人员和45艘水下无人潜航器。这些潜航器主要包括三类:濒海作战空间的自主水下机器人(潜艇的变体),是一种中型水下无人潜航器;“蛇头”大型水下无人潜航器;“虎鲸”超大型水下无人潜航器。
美国未来无人潜航器性能更加优异
(一)体系化、模块化和通用化
美海军在可预见的未来发展水下无人潜航器将寻求体系化、模块化和通用化。所谓体系化,即针对不同的水下环境和作战需求,根据人机结合的基本原则,发展成体系的水下无人潜航器,涵盖多种类型的作战任务,匹配相应的水面舰船、潜艇乃至航空平台。所谓模块化,即强调水下无人潜航器“可搭载多种负载”,既可以提升执行任务的灵活性,也可以减少维修保养的复杂度,降低总体成本。所谓通用化,即最大程度地减少水下无人潜航器的种类。这三大趋势是一个前后相继、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美海军发展的重点还只是打造完备的水下无人潜航器作战体系。模块化已经有所起步,通用化还只是远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