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中国市场冰鲜三文鱼消费量约1万吨,2017年增长了十倍,据挪威水产局估计,到2025年这个数字将突破24万吨,目前三文鱼全球产能在200万吨左右,而一直以来国内的三文鱼产量是零……如今,陆基工业化循环水养殖三文鱼,填补了这项国内空白。
自主研发系统
打破国内零产量实现活鱼新鲜供应
东方海洋鲑鱼养殖基地坐落于山东省烟台开发区,从2010年,基地从挪威引进大西洋鲑鱼卵及循环水苗种培育系统,充分利用该养殖基地独特的地下恒温冷海水资源,与中科院海洋所合作,通过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构建了东北亚首家大规模大西洋鲑工业化循环水养殖基地,实现了大西洋鲑商品鱼的大规模鲜活供应,填补了国内空白,为世界海产养殖业树立了新标杆。
截至目前,该基地建有大西洋鲑工业化循环水养殖车间16个,循环水养殖系统78套,总占地面积165亩,养殖水体近36000m3,产能约1000吨每年。
实时监控
提供良好鱼生环境保证三文鱼的生长
走进养殖车间,三文鱼生长的水质清澈。据东方海洋鲑鱼养殖基地技术总监韩厚伟介绍,养殖水来自约100米深的地下海水,水温恒定,水量充足。每个进水口模拟鱼生环境,制造水流,让鱼保持逆流游动,水中的传感器实时探测水中溶解氧含量,及时利用气泵补充,为三文鱼生长提供稳定可靠的生长环境。
项目还自主研发了一系列智能系统,每个养殖系统独立监控。升级改造的智能投饵系统,设定后定时定量自动投放饵料;循环养殖系统中,地下冷海水经原水处理、机械过滤、泡沫分离、生物净化、补氧脱碳、除菌等单元,形成闭合循环系统,富集消化养殖废物,提高海水利用率,保证了养殖排放的严格可控,使养殖废物的富集和无害化利用成为可能,养殖水循环利用,每天循环15-20个量,循环利用水达到了90%……
基地的病害控制实验室拥有健全的疫情检测,诊断与控制体系,与世界几大顶尖水产动保企业建立了常态化合作,针对中国特有的养殖病害,基于其成熟的水产疫苗开发体系共建病害控制与质量监控体系。彻底摆脱了传统养殖业中病害风险与抗生素使用的风险不可控的问题。
东方海洋鲑鱼养殖基地的三文鱼可实现产地直供,现场捕捞,通过活鱼、冰鲜等多种方式快速运输到全国各地。同时配合电商平台引流,积极通过“新零售”渠道拓展新的运营模式,发挥供应优势,扩大市场份额。下一步,东方海洋大西洋鲑养殖项目将联合世界500强企业,力争实现跳跃式产能拓展。(记者张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