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禽鱼业: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水产养殖业

通过对半个世纪以来的世界渔业资源的跟踪研究,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全球渔业资源衰退是一个不可逆的历史演变进程。这必将促进世界水产养殖业的长期繁荣,而中国将是产业繁荣的最大受益者。

供给增长潜力分析:

世界渔业资源衰退,捕捞量增长空间有限,国际水产品新增需求缺口将主要由人工养殖来填补。

从我国海域确权面积来看,未来几年内我国水产养殖供给增长潜力不大,供应总量将保持稳定。

需求增长潜力分析:

随着我国人口总量稳步增长、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提升、消费品种的优化和消费理念的转型,我国水产品消费将会迎来持续快速增长。

消费替代、消费热潮的诞生等多重因素对水产品需求构成强劲支撑。

我国海参、鲍鱼等奢侈保健品消费正在迈入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人均消费量增速超过人均占有量增速近5.4个百分点,这是我们看好水产品行业发展前景的重要依据。

综合判断:在供给能力难以大幅提升、需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水产品中长期价格稳步走高将是可期的。

投资策略:

水产养殖业:推荐兼具“丰富海域资源储备”+“强势品牌效应”的优势企业。如獐子岛、好当家。

水产加工业:推荐“产能迅速扩张”+“从事冷冻鱼片出口”的龙头企业。如东方海洋。

行业回顾与展望水产养殖业:世界渔业资源衰竭,将促进水产养殖业大发展——增持

07年5月29日,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中国农业部共同主办的首届世界养殖水产品贸易大会在青岛隆重开幕。本次大会主题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水产养殖业与全球化贸易”。我们借用本次大会的主题作为本报告的副标题,旨在向投资者传递日益彰显的“全球化视野下中国水产业将享有巨大的发展契机”这一共识。

通过对半个世纪以来的世界渔业资源的跟踪研究,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全球渔业资源衰退是一个不可逆的历史演变进程,这必将促进世界水产养殖业的长期繁荣,而中国将是产业繁荣的最大受益者。

自1970年以后,全球“尚未开发”的鱼类资源已经消耗殆尽,“正在开发”的鱼类资源迅速走向“成熟”与“衰退”,这表明:世界范围内可供开发的渔业资源正面临着过度捕捞的威胁。

透过1950-1994年期间FAO按种群和主要渔区的细分资料,结论如下:

当渔场开始开发时(阶段Ⅱ),增长率极高;在渔业进入阶段Ⅲ,即稳定开发阶段时,增长率开始回落;当产量达到最高时,增长率降为零。

以上信息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当全球可供开发的渔业资源尚未完全衰退之前,甚至在捕鱼量仍保持稳定之际,我们就应该居安思危地探索新的水产品供应途径。

从逻辑上讲,世界渔业资源不断趋于衰竭,必将促使水产养殖业的长期繁荣,而中国将是产业繁荣的最大受益者。

自1990年起,我国水产品总产量已连续16年固守世界榜首地位,并且成为世界上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目前,我国水产养殖量已占全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70%左右,水产养殖收入占世界的近60%,成为名符其实的水产养殖大国。

水产加工业:全球化贸易带来规模订单--增持

水产品行业是我国加入WTO后唯一具备相对竞争优势的农业子行业。从2002年起,我国水产品出口额跃居世界第一位,目前,我国水产品出口总额占全球比例的10%左右。

我国水产品出口金额连续7年位居全国大宗农产品出口首位。2006年,我国水产品出口额首次突破90亿美元,达到创纪录的93.6亿美元,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29.80%。

水产品竞争力比较:06年我国水产品贸易顺差扩大至50.6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占全国1774.7亿美元贸易总顺差的2.85%;而同期全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为6.74亿美元(05年逆差更大,达11.4亿美元),扣除水产品后的贸易逆差为57.34亿美元。对比之下,更加凸显了我国水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地位。

水产品VS蔬菜等其他农产品:我国大宗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中,水产品贸易顺差最大,与蔬菜的顺差相当;事实上,我国蔬菜出口顺差大主要是因为进口额极少,其06年仅进口9178万美元,而06年水产品进口金额高达43亿美元,是蔬菜进口金额的46.84倍。这表明我国水产品参与国际化竞争的程度要远高于蔬菜等其他农产品。

我们认为,我国水产品的进口与出口持续多年正向增长,这种“双向增长”是我国水产品健康发展、增长质量较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加强的具体体现,也是我国水产品与其他大宗农产品的竞争力优势所在。

我们对“双向增长”的理解:随着中国水产养殖业高景气度的持续,以及中国作为“世界水产品加工基地”地位的确立,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订单向中国转移,这些订单中相当数量是以“来料加工”或“进料加工”的形式完成的,具备“两头在外”的特征,结果就表现为连续多年出现原料进口额、产成品出口额的“双向”增长。

供给增长潜力分析之一:世界渔业资源衰退,捕捞量增长空间有限,国际水产品新增需求缺口将主要由人工养殖来填补世界渔业资源衰退是一个不可逆的历史演变进程..所谓“渔业资源”,是指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鱼、虾、蟹、贝、藻和海兽类等经济动植物的总体,是渔业生产的自然源泉和基础,又称水产资源。

一般而言,根据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大体可分为4种:

未充分利用。即资源利用尚有潜力;..充分利用。即能适应资源自然更新能力,保持最适持续产量;..过度利用。即资源已衰退,但只要采取保护措施,尚能恢复;..利用枯竭。即在相当长时期内资源量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

国际粮农组织(FAO)则有自己的划分标准,且分类更细,共将渔业资源分为5种:未开发、发展(低度开发、适度开发)、成熟(完全开发)、衰老和恢复(从衰退中恢复)。

根据1950年以来近半年世纪的数据统计,我们发现如下现象:

自1970年以来,未开发的资源几乎全部消耗殆尽;

1965-1990年,步入成熟和衰老阶段的渔业资源迅速刚性增加,而且从衰退中恢复的进程极为缓慢,通常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是不可逆的。

1990年为分水岭,经历前期大规模利用(表现为处于“发展”阶段的渔业资源迅速增加)后,开始稳步下降,这是全球保护渔业资源开始见效的具体体现;..2000年以来,低开发的渔业资源占3%,适度开发占20%,完全开发占52%,过度开发占17%,衰退占7%,从衰退中恢复占1%,可知,完全开发及以上所占比重为77%。

据此,我们可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目前全球有评估信息的接近77%的鱼类种群属于完全开发或过度开发(或衰退以及从衰退中恢复),这一比例仍有上升趋势,这表明目前世界海洋野生捕捞渔业已臻最大极限!

国际水产品新增需求将主要靠发展养殖业来提供..经历了90年代的高速增长之后,我国水产养殖业目前保持年均5.8%左右的平稳增长。

1991-1997年曾是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其间海水养殖业年均增速高达31.41%,淡水养殖达15.87%,主要原因在于95年前后的政策限制捕捞而鼓励养殖,因禁捕所带来的需求缺口转为由人工养殖填补。

我国自95年起先后建立了各种禁渔区、禁渔期、保护区,实行伏季休渔、限制幼鱼比例等制度,自99年起实施“零捕捞”政策,限制近海捕捞、鼓励人工养殖,这直接促成了我国水产养殖大国地位的形成。

供给增长潜力分析之二:我国海水养殖供给增长潜力不大实施许可证制度,近几年海域新确权面积没有明显增长..我国对海域资源实施严格的准入管理,海域资源的使用必须取得合格的海域使用证。

.2006年度,全国共确权海域面积22.73万公顷,其中渔业用海接近19万公顷,占83.5%,其他如交通运输等用海指标被严格控制因此难有增长。

同05年确权的渔业用海域面积23.88万公顷相比,06年新确权面积下降了20%,但略高于前几年的平均水平。

由此可见,政府对海域资源的开发管理思路很明确,即从源控制海域使用情况,保障资源适度供给,重在提高利用效率,避免滥用资源,以促进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近几年的新增养殖面积没有明显增长,但累计确权海域面积仍保持稳步增长,这与政府支持做大渔业的思路一脉相承。

养殖大省仍享有政策扶持优势,且不同省份间差距在缩小..辽宁、山东、江苏三个养殖大省仍是最大赢家,合计占全国新确权面积的70%以上,充分体现了区域性的政策扶持优势依然明显。如图表17示:

江苏、山东两省因05年确权的海域面积较多,辽宁省相对较少,06年这一情况得到了有效改观。辽宁省06年共确权渔业用海5.47万公顷,同比上升26.5%,而江苏和山东分别下降23%和27.8%,三省间差距在缩小。

主要养殖品种的养殖密度、单产水平变化不大..经历了90年代的高速发展之后,我国水产品养殖技术基本比较成熟,目前,各主要产品的育种技术、苗种质量、养殖密度参数都已趋稳定,除非有大的外生性因素,一般而言,单产水平难以大幅提高。

结论:基于06年渔业用海面积同比下降20%的数据,主要养殖大省的新确权面积均无明显增长、以及单产水平变化不大的现实,我们初步推断,未来几年内(正常的养殖周期)我国海水养殖供给增长潜力不大。

需求增长潜力分析:消费替代、海参等奢侈品消费热潮的诞生等多重因素对水产品需求构成强劲支撑“白肉”替代“红肉”是未来食品结构变迁的必然方向

从营养成分的角度看,水产品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等特点,长期食用水产品,符合人类健康之道和美食理念。

据统计,每100克海参富含76.5克蛋白质,1.1克脂肪,13.2克水,5克糖,4.2克杂质,鲍鱼和扇贝的营养成分也优于其他食品。

据中医传统滋补原理,海参、鲍鱼等属深海生物,具有滋阴补养功效,中医认为补而不燥,多吃有益健康,没有牙痛、流鼻血等副作用。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我们认为,以鱼禽为代表的“白肉”部分替代以猪牛羊肉为代表的“红肉”是未来食品结构变迁的必然方向。

SARS的爆发促进了海参、鲍鱼等高端保健食品消费热潮的诞生

我们尤其看好海参、鲍鱼等高档水产品的消费前景。我们认为,2003年SARS的爆发促进了海参、鲍鱼等健康食品形象的深入人心,直接催生了海参、鲍鱼等高端保健食品消费热潮的诞生。

我国海参产销量在2003年出现“井喷”后,产销规模持续扩大,市场售价也震荡走高,2006年海参平均销售价格已超越130元/公斤,2007年4-5月份价格山东烟台等地海参价格高达150-160元/公斤。

我们无法获悉下游需求量的具体数据,但基于辽宁、山东、北京等地06年底海参脱销、鲍鱼供不应求的现实,以及行业100%产销率的数据,我们采用“结果导向”的推理逻辑,我们的结论是:我国海参、鲍鱼等奢侈保健品正在迈入快速增长的黄金时期。

除中国外的其他国家水产品人均消费量保持稳定..全球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在过去40年间保持稳步增长。从1961年的9.0千克增加到2003年估计的16.5千克。

人均消费量增加主要是由于中国的作用:其占世界鱼类估计产量的份额从1994年的21%提高到2003年的34%,2003年人均鱼供应量为25.8千克左右。如不包括中国,人均鱼品供应量为14.2千克左右,与上世纪80年代一样。这表明:近二十年来,全球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保持稳定。

发达国家中,1961年至1989年,鱼对总蛋白质摄入量的贡献从6.5%升至8.5%,然后由于其他动物蛋白消费量上升而下降,至2003年鱼蛋白比例又恢复至7.8%的较高位置。目前水产品的人均年消费量为30公斤。

发展中国家85年前的人均鱼消费量仅及发达国家的1/4,经过90年代的高速增长,人均年消费量提高至15公斤/年左右,约为发达国家的一半。

我们对发展中国家人均水产品消费增长前景持乐观态度,并认为,发达国家的人均水产品消费总量将保持稳定,消费的品种结构会进一步优化,高档鱼种会迎来较大的消费增长潜力。

典型的例子如美国、欧盟等国对鲟鱼、鳕鱼、三文鱼等高档鱼种的消费量很大,而在我国深受欢迎的鲤鱼、鲫鱼、草鱼和鳙鱼在欧美消费基础较为薄弱。

我国水产品人均消费量未来几年有望保持7.6%左右的较快增长..虽然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但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表明我国水产品消费量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FAO预计03年世界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为16.5公斤/年;而根据中国农业发展报告,我国城市居民06年水产品的消费量仅为16.2公斤/人,农村居民消费量为5.6公斤/人,全国平均消费量9.0公斤/人左右,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我们维持07年2季度行业报告中的观点:随着我国人口总量稳步增长、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品种的优化和消费理念的转型,我国水产品消费将会迎来持续快速增长。

我们自2000年以来,我国水产品人均消费量增速不断加快,前6年的复合增长率为7.6%,而同期人均占有量增速约2.2%,人均消费量增速超过人均占有量增速近5.4个百分点,这是我们看好水产品行业发展前景的重要依据。

长期看好我国水产养殖业,水产品中长期价格稳步走高可期

基于以上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分析,我们长期看好我国水产养殖业未来发展前景,其未来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将得以持续。

我们判断,在供给能力难以大幅提升、需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水产品中长期价格稳步走高将是可期的。

我国逐渐成为“世界水产加工基地”,全球化贸易带来规模订单中国“世界水产加工基地”地位逐渐确立

所谓“加工基地”,是指最主要的中间加工环节在国内进行,主要销售区域在国外,甚至鱼原料也来自国外。这也恰如其分地解释了前文所述的中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双向增长”的现象。

中国水产品贸易的国际竞争优势将会长期保持,吸引全球订单向中国转移..在07年2季度水产品行业报告中,我们重点阐述了我国水产品加工行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将会持续。主要理由是:劳动力成本优势、产业政策扶持优势、免所得税、财政贴息、退税等政策优惠在可预见的将来仍将持续。

我们认为,随着国际贸易的纵深发展,中国将逐渐成为“世界水产加工基地”,这将吸引全球国际订单源源不断地向中国转移。

鲜活鱼直接销售的比例仍然较高,我们预计未来销鲜比例会逐步回落。

在欧美发达国家,冷冻鱼比例持续增长,2004年已增至4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以销售活/冰鲜/新鲜为主,冷冻鱼比例仅13%。

基于世界水产品可贸易化程度的加深,我们判断鲜活鱼销售比例中长期将会下降,销鲜转为加工将是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认为,目前鲜活鱼销售价格及毛利率水平较高,而深加工率低、加工的附加值不高,是造成发展中国家销鲜比例高、冷冻鱼占比低于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

中国的深加工率也不高,03年只有35%左右,但近几年随着对外贸易的蓬勃开展,加工的技术含量和经济附加值越来越高,06年我国水产品的深加工率已升至46%左右,我们认为加工率的提高必将带来冷冻鱼片加工量的迅速提升。

2006年冻鱼及冷冻鱼片出口额增幅较大,进而验证了我们的判断..历史数据显示,近10年来,冷藏冷冻鱼片、甲壳制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已升至第一、第二位,未来优势仍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鲜活鱼、冷藏鱼、冷冻鱼(片)及虾蟹等甲壳类加工品目前保持较高的出口绝对额,是我国大宗水产品出口品类中具备较强规模优势的品系。

2006年,冻鱼出口金额已接近28.7亿美元,占到我国水产品出口金额的30.66%,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冻鱼片、鲜冷冻鱼片等出口规模最大,而且增长幅度也属最大之一,分别增长了18.73%和27.17%,在水产品类别统计数据中排列居前。这进一步验证了我们“冷冻鱼片加工领域蕴藏着巨大增长潜力”的判断。

选择股票的策略水产养殖:推荐“丰富海域资源储备”+“强势品牌效应”兼备的企业..我们认为我国水产品行业在经历了90年代的高速增长之后,目前已进入稳步增长期,这有点类似于由“短跑”转向“马拉松长跑”。

环保问题日趋严重和清洁海域的日渐稀缺,决定了我国水产养殖企业只能选择一种发展路径:即追求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而非短期的爆发式增长。

水产品加工:推荐“产能迅速扩张”+“从事冷冻鱼片出口”的龙头企业..我们认为在国际订单向中国转移的背景下,从事冷冻鱼片出口加工、能够快速进行产能扩张,并且订单承接能力有所保障的加工类龙头企业将会迎来较大的机遇。

我们短期推荐东方海洋(002086)。由于募集资金带来的产能扩张只是一次性的,未来产能是否能持续增长取决于公司的再融资计划。我们认为东方海洋是目前水产品加工领域最有可能胜出的龙头企业,我们对其长期规模扩张能力仍处进一步观察阶段。

行业内重点公司解析獐子岛(002069):买入

基于公司得天独厚的海域资源储备所带来的产销规模扩张,以及“獐子岛”品牌溢价所带来的价格及毛利率提升,我们长期推荐公司股票。

獐子岛目前已确权养殖海域65.63万亩,占长海县的43.42%;加上随时可以确权的40万亩潜在海域,共有105.63万亩,潜在可用面积占长海县70%以上,此外,还不排除公司07-08年有收购其他海域的可能性。

水产品行业高景气仍将维持,是我们看好公司未来发展的大背景。

公司最近几年业绩增长的驱动因素为:“量增”、“价升”:

量增:虾夷扇贝底播面积的扩大、浮筏鲍产销规模的迅速攀升。

价升:三大主导产品价格连续几年均稳步走高、毛利率也有提升。

预计公司07-09年净利润分别为219.5、280.9、398.0百万元,同比增长31.3%、28.0%和41.7%,对应EPS为1.940、2.484、3.519元。

公司未来6-12个月的目标价位为105.20元,维持“买入”建议。

好当家(600467):持有

公司海参产业链日渐完整,“研发――育苗--养成――加工――营销”各个环节的力量均有显著增强。

公司产品结构以海参为主,目前海参贡献的利润占公司总利润的60%左右,目前海参行业维持高景气运行,好当家是行业最大的受益者。

公司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海参养殖水域:1.63万亩围堰养殖海域+1.25万亩虾池养殖水域。

不足之处:目前养殖水域基本上已利用充分,除了在乳山有1500亩滩涂正在改造外,富余的水域储备已经不多。

公司股价表现的催化剂:若通过收购海域实现外延式扩张,则公司业绩增长的空间将完全打开。

我们先前的盈利预测遵循谨慎性原则,主要是基于公司养殖水域增长潜力不大、管理较粗放等原因;考虑到部分假设因素的变化,以及07年海参行业平均销售价格要高于我们此前的预期,我们估计实际业绩可能要略高于我们的预期。

东方海洋(002086):买入

公司业绩增长的驱动因素在于:08年加工能力的大幅度提升(提升近200%),以及养殖海参进入批量收获期。

公司现有加工产能2万吨,07年3季度末募集资金建成投产,届时加工产能将会提升至5.8万吨,增长近200%。

公司主要从事冷冻鱼片出口,募集资金投产后,公司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冷冻鱼片出口加工企业,在全球水产品贸易中有望获得稳定订单。

公司海阳市东山海珍品公司拥有800亩围堰海域,养殖的海参逐步进入收获期,我们预计07-08年分别会带来120吨、150吨的产销规模。

丰富的海外客户资源和较强的订单获取能力为业绩增长保驾护航。

我们预测东方海洋07、08年实现净利润37.8百万元、58.7百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6%和55%,对应的07、08年EPS分别为0.438、0.680,对应07、08年的动态PE分别为32.67倍、20.74倍,我们给予东方海洋较獐子岛、好当家相对偏低的估值水平。

THE END
1.在全球范围内哪些国家或地区是世界上最大的某些特定水产品生产者水产养殖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形式,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用鱼类,还为经济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水产养殖包括了多种各具特色的品种。这些品种不仅反映出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也体现出了人类智慧对环境适应能力的一次又一次创新。 首先,https://www.rdnbq3552.cn/qin-lei-yang-zhi-bai-ke/605592.html
2.水产养殖品种繁多金枪鱼鲑鱼鳗鱼虾类什么是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是一种利用淡水或海水环境中生物资源的活动,主要通过人工的饲料供应、栖息地管理和疾病控制等措施,对鱼类、虾类、蟹类等动物进行繁育和培育。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供大量的食用鱼肉,还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保障食品安全。 金枪鱼:海洋之王 https://www.b9yemu9l.com/jun-lei-yang-sheng/516471.html
3.最热门的养殖业畜牧与水产全球养殖业发展的双重引擎在全球范围内,养殖业不仅是农业生产的一部分,也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最热门的养殖业中,畜牧与水产无疑占据了显著的地位,它们分别以饲育家禽、牛、羊等哺乳动物,以及淡水和海水鱼类为主。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畜牧业。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水平提高,肉类需求持续增加,这使得畜牧业成为最热门的养殖行业之一https://www.nwifujzth.cn/mei-ti-bao-dao/304749.html
4.广告人发达国家膳食结构遭挑战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70%多的养殖水产品都在中国,而欧美国家的水产养殖产量都很低。我们经常戏说,“美国人、欧洲人要使他们腰围减小,最好是改善膳食结构,多吃鱼和鱼肉制品,增加水产品的消费比例。”虽为笑谈,但欧美国家却深刻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欧美国家的水产品进口量成倍的https://www.admen.cn/projectcontent/21119
5.有意放任一场渔业战争”?文化纵横淡水养殖水产品活泥鳅中国是淡水鱼出口和国内消费的最大单一生产国,长期占年全球产量的50%以上,也是世界上唯一养殖水产品总量超过捕捞总量的渔业国家。亚洲淡水养殖业的扩张(占全球产量的93%)主要是由城市需求以及以前支撑农村生计和粮食安全的野生内陆渔业的衰退所驱动的。 尽管在发达国家消费的海产国际贸易备受关注,但在水产养殖产量排名前https://www.163.com/dy/article/IO8UFDGO052100BV.html
6.绿色食品生产控制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答案A、国家绿色食品管理机构 B、省绿色食品管理机构 C、申请人 D、工商管理机构 3、【单选题】在领取绿色食品标志使用证书时,如不是法人代表本人来办理,需出示( ) A、法人代表的委托书 B、本人身份证 C、单位证明 D、省绿色食品管理机构证明 2.2.2绿色摇篮——申办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http://changchun.ehqc.cn/show/61_28.html
7.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精选十篇)11.合规性 (符合性) 管理, 确保组织机构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且各项信息安全方针、规定和标准得到了遵循。 (五) 运行保障体系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篇2 学校在认真总结了本科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理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思路,形成了以教学质量目标、教学资源保障、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71q7izb.html
8.科学贡献可惜的是当时受到外界干扰,研究被迫中断,未能扩大成果。朱树屏提出的采取多种手段提高水域初级生产力,现已成为开展渔业增殖发达国家建设海洋牧场的重要措施之一。“渤海增殖”后来由黄海水产研究所提出并列入国家“六五”科研规划。朱树屏的科学设想正在由后人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步实现。http://www.ysfri.ac.cn/bsgk/lrsz/kxjjng/zspjng/kxgx1.htm
9.公民科学素质此外,还有近年来新培育或引进的养殖品种,如加州鲈、各种罗非鱼、埃及胡子鲶、丁鱥鱼、匙吻鲟、西伯利亚鲟、小体鲟及各种杂交鲟等10余种,也是常见的养殖对象。 58.水产养殖中哪些药物为禁用药物? 水产品中的残留药物可在人体内慢性蓄积而导致器官功能紊乱或病变,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如氯霉素可以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导致http://www.jzkx.org.cn/index.php?c=show&id=1144
10.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展望2035年,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决定性进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实现全过程机械化,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机械化水平大幅跃升,设施种植、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促进农产品增值能力显著增强,“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全面应用于农业机械化管理、作业监测与服务,农业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全覆盖,机械化全程全面和高质量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https://aeid.ujs.edu.cn/info/1007/1402.htm
11.深改在山东——全国主流媒体调研行到了济南聊城这些地方—新京报鱼果共生绿色循环农业新模式,实现水产养殖零排放 11月29 日,全国主流媒体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走进了聊城信发现代农业产业园,记者看到,园区草莓大棚内,自动卷帘、调温、灌溉、排风系统等一应俱全,草莓栽培的钢架高度还可以自由调整,方便查看生长态势、采摘等。值得一提的是,园区错层种植是采用国内最先进的玻璃温室3层立https://www.bjnews.com.cn/detail/173327792831992.html
12.水产养殖学范文11篇(全文)与此同时,水产养殖中直接影响水产品质量和产量的动物福利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鱼类福利研究是当前关注的热点。在鱼类福利推行之初,人们对此颇有争议,但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鱼类福利在水产养殖中发挥的正面作用越来越受肯定,正成为研究热点和焦点,并且在不少国家已有专门针对鱼类福利的相关立法[1,2,3,4]。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fparqvbv.html
13.2024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解读 14二、政策法规对行业的影响 14三、行业合规性建议 15第八章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15一、技术创新与智能化养殖趋势 15二、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16三、国内外市场竞争格局变化预测 16第九章行业头部企业分析 17一、头部企业分析1:獐子岛 17二、头部企业分析2:国联水产 19三、头部企业分析3: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75299471.html
14.2022年中国十大水产养殖省份哪个省水产养殖产量最高全国各省市湖南是内陆渔业大省,一湖四水(洞庭湖及湘江、资江、沅江、澧水)组成全省水域面积,水域资源丰富,生物多样,孕育了丰富的鱼类资源,共有鱼类230种,也是华中地区的淡水水产养殖大省。湖南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已有“南县小龙虾”“汉寿甲鱼”“东江鱼”等14种水产品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湖南水产品主要是淡水鱼https://www.maigoo.com/top/3DMNMj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