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地质量与产能提升

2013年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正式公布,提出了“不稳定耕地”这一名词。虽然没有明确给出“不稳定耕地”的定义,但从其中的内容可以看出,“不稳定耕地”是指那些虽然满足《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中的耕地定义,在第二次土地调查中被调绘为耕地,但因为自然资源禀赋不好造成耕地质量差,而且继续耕种对于生态环境有危害的耕地,而不是人为因素选择休耕或撂荒的耕地。

一、雨热同期,半干旱区的土地具有宜耕性

在半干旱区的中东部,即年平均降水量大于350毫米的地区,大多数年份玉米可以正常生长获得丰收;即使遇到干旱或降雨晚的年份,也可以种植荞麦、莜麦等生长期短的作物。但是年平均降水量小于350毫米的西部地区,在干旱或降雨晚的年份,即使生长期短的作物也不能成熟,只能被动“休耕”,这些耕地就是“不稳定耕地”。

在我国半干旱区,“不稳定耕地”主要分布在中西部栗钙土即干草原区,年平均降水量在250毫米~350毫米之间,且这里气候的大陆性更强、更容易发生干旱。由于旱情多发,老百姓“广种薄收”,这里的耕地也俗称“闯田”,“闯田”与“不稳定耕地”同义。三、过度开垦造成严重的荒漠化我国四大沙地主要在半干旱区温带半干旱区地处中纬度西风带,年均大风天数为29.7天~38.7天,主要集中在3月~5月,六级以上大风占全年大风总日数的60%左右。再加上地表下的第四纪沉积物主要是砂质,松散形不成土壤结构体,表层土壤若没有植被覆盖极易被风吹起,并形成沙丘。有些地区由于开垦,破坏了草皮,没有植被遮挡的细土壤颗粒被大风吹走,使得本来不多的细土壤颗粒和土壤有机质更少,在耗竭了原来草原植被积累下来的养分之后,只得弃耕,弃耕的土地很容易沙化。由草地到耕地再到沙地,正是半干旱区“垦荒—撂荒—再垦荒—荒漠化”的生态恶性循环之恶果。我国四大沙地——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小腾格里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都分布在半干旱区。

世界上将降水量350毫米~500毫米的地区划分为半干旱区。但我国将年均降水量250毫米~500毫米的地区划分为半干旱区,某种原因是我国在年均降水量250毫米的地区依然有雨养农业。正因为如此,我国的半干旱区的荒漠化要比世界标准的半干旱区严重得多。笔者曾到呼伦贝尔大草原考察,看到其草被下的土壤也是沙质,如果开垦必然沙漠化。呼伦贝尔西部地区的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陈巴尔虎旗和鄂温克旗,年均降水量小于350毫米,过去在这里开垦,出现了严重的荒漠化;呼伦贝尔沙地就是草原开垦后的结果。因此,笔者在为2014年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工作制定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指标体系时,规定年均降水量350毫米是限制因素,年均降水量小于350毫米地区的未利用地均不作为耕地后备资源。四、“不稳定耕地”恢复为草地重建草场畜牧业

由于现在采取保护性耕作,只要是可以常年耕种的耕地,即使在冬春季节,在作物根茬的保护下,也可避免或者降低风蚀沙化。加之化肥的投入,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结构,有助于提升土壤肥力。如果秸秆还田,还可更快地形成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抵御风蚀,增加土壤的保蓄能力。

从气候条件上看,在半干旱区年均降水量较大(大于350毫米)的东部地区,耕地都可实现常年耕种。从地貌类型上看,那些有河流水灌溉的河流川地的耕地可常年耕种。即便地处相对低洼地貌(即沙丘之间的甸地)的耕地,由于受到地下水补给,即使遇到偏旱年份,作物也能够正常生长,这些耕地也能够常年耕种。对于这些常年耕种的耕地,只要耕作措施或经营管理得当,不会产生风蚀沙化。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出发,半干旱区的这些耕地应该保留为耕地用途。虽然有了化肥,养分不再是半干旱区“不稳定耕地”的自然限制因素,但是年均降水量少且年份间变化大,经常出现旱年,是半干旱区“不稳定耕地”不可逾越的限制因素。因此,对于那些在年均降水量较小(小于350毫米)的西部地区,且在相对高凸地貌(即沙丘)部位上,得不到地下水补给,靠天然降水进行农业生产的“不稳定耕地”,应该退耕恢复草被,重建草场畜牧业,防止荒漠化。事实上,我国目前的放牧畜牧业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区的西部和干旱区,载畜量很低,且超载严重。“不稳定耕地”退耕恢复草被,其草场的载畜量比较高,如果建成广阔干旱区牧场的“后方”,成为“育肥基地”,可以获得比种植作物更高更稳定的收益。

7月15~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集中集聚集约上找出路,加强草原保护,强化土地沙化荒漠化防治工作,保护好生态环境,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在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新时代,笔者建议,不再开垦年均降水量小于350毫米地区的未利用地,并且将半干旱区的“不稳定耕地”恢复为草地,重现地阔天低草茂羊肥的草原景观。

THE END
1.中国大型养殖场羊群规模数百万头的牧业巨龙中国的大型养殖场在全国范围内分布,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羊群管理体系。以下是对这一系统的几个关键点的探讨: 中国大型养殖场的地理分布 中国大型养殖场主要位于中部、东北和西北地区,这些地区气候适宜,资源丰富,是发展畜牧业的理想地带。这些区域拥有广阔的草原,为羊类提供了足够的饲料资源。 https://www.jb9ykztqn.cn/jun-lei-wen-xian/231718.html
2.我国四大牧区中以三河马三河牛著称的牧区是()A.新疆牧区B.内蒙古发布:2024/12/26 14:0:2组卷:12引用:6难度:0.7 解析 3.下列关于我国农业生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的种植业集中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B.我国最大的林区是东北林区 C.我国的畜牧业生产只分布在四大牧区 D.我国的渔业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地区 发布:2024/12/19 8:0:11组卷:49引用:2难度:0.5 解析把https://www.jyeoo.com/shiti/e107de06-1580-15b0-5c8b-060e81aa6255/
3.我国的畜牧业主要分布在()A.东部地区B.南部地区C.沿海地区D.西部我国的畜牧业主要分布在我国的___地区。因为降水___,在本区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___和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地理来源:题型:单选题 我国的畜牧业主要分布在 A. 东部地区 B. 南部地区 C. 沿海地区 D. 西部地区 查看答案http://www.1010jiajiao.com/czdl/shiti_id_4eb9abc789912d3d95efcdad62eddc7a
4.有关我国农业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农耕区畜牧业主要分布在有关我国农业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耕区畜牧业主要分布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 B、天然林主要分布在东南山区 C、四大牧区是内蒙古,新疆,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44532c4bb9ddd6d21b201e28b01d4afa.html
5.区域地理中国的农业(知识总结)1.识记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分布;识记我国主要农作物、农业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区位条件。(区域认知) 2.综合分析某区域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及存在问题。(综合思维) 3.能够提出我国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思路、措施。(人地协调观) https://www.360doc.cn/mip/1125206028.html
6.中国的牧区畜牧业主要分布在()中国的牧区畜牧业主要分布在( )A.西部、北部地区B.湿润、半干旱区C.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上的地区D.地势第一、三阶梯上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提高学https://www.shuashuati.com/ti/235b6e2785114c55af242a1720fa9abb.html?fm=bdb57d08e9de6c5c69c4d5b2b85d57b208
7.棉花产地分布中国棉花产地在哪里世界主要的棉花产地→MAIGOO知识摘要:我国是棉花产量居世界首位的生产大国。在我国,棉花产地分布比较广泛,东起辽河与长江下游,西至塔里木盆地西沿,南自海南岛崖县,北抵新疆玛纳斯河流域。除了我国之外,印度、美国、巴基斯坦等也是棉花产量世界排名靠前的国家。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中国棉花产地分布以及世界主要的棉花产地。 https://m.maigoo.com/goomai/166570.html
8.俄罗斯畜牧业发展及中俄畜牧业合作概况俄罗斯畜牧业分布有以下四种划分。一是中部养牛业和养猪业地带。位于俄罗斯南半部,面积几乎占全俄的2/5,是主要农耕地带,种植业与养畜业紧密结合。二是南部养羊业地带。位于伏尔加河下游和里海低地在内的南部地区,该地区积温高,热量充足,日照较强,降水量少,地表多为干草原和半荒漠,以放养半细毛羊和细毛羊为主。http://nync.hebei.gov.cn/html/www/gjhz/1593522615801544705.html
9.中国农业我国的畜牧业: 牧业我国畜牧业可以分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两类。我国的牧区主要分布在北方半干旱、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是我国四大牧区。 著名的优良畜种有内蒙的三河牛、三河马;新疆细毛羊、宁夏滩羊、藏绵羊、牦牛等。农耕区畜牧业主要是指农民家庭饲养的猪、牛、羊以及鸡、鸭、鹅等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121/07/17003867_387753136.shtml
10.目前肉苁蓉主要分布在我国内蒙古宁夏甘肃和新疆等地A正确B错误题目题型:选答,填空 难度:★★★9.5万热度 目前肉苁蓉主要分布在我国内蒙古、宁夏、甘肃和新疆等地。 A.正确 B.错误 温馨提示:仔细审题,不要疏忽大意,避免做错题目! 正确答案 点击免费查看答案 会员登录试题上传试题纠错 来搜一搜,12题库网有您需要的试题答案,免费的哦https://m.12tiku.com/newtiku/919893/42353669.html
11.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湘教版最新6篇类型齐全: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我国草地面积广达、居世界前列,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较好的资源条件。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我国耕地面积不到一亿公顷。 区域差异明显:我国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的区域差异明显。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http://m.yueduku.com/jiaoan/chuerjiaoan/74/74427.html
12.祁县涧壑村志陈姓是我国的第五大姓氏,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大陆陈姓人口5440万。在广东省等南方诸省是第一大姓,也是全球华人中分布较多的姓氏,在韩国人、越南人中也是常见的姓氏。香港、澳门、台湾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陈姓都是第一大姓。陈姓最著名的是“江州义门陈”,史称天下第一家。地址即现在的江西https://www.meipian.cn/266w28jx
13.中国民族乐器范文12篇(全文)藏族:是居住在中国境内的操藏语的民族,主要聚居在青藏高原,四川、甘肃、云南等省也有分布,中国境内有人口约541万余人(2000年),以从事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分布。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w47j93r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