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乡村生态产业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养殖业农产品现代农业特色产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落实这些重要要求,需要优选乡村生态产业,加快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深化农业产业变革,调整种植业和养殖业结构,推行种养结合,加强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拓展农业产业向二三产延伸,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构建农业绿色发展产业链价值链,提升农业的综合价值。

优化农业生产空间布局。建立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因地制宜制定禁止和限制发展产业名录,把控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方式,明确种植业、养殖业发展方向和开发强度,加强产业准入管理和资源环境底线约束。开展名特优品种培育和“三品一标”基地建设,采取节地、节水、节肥、节药等措施,促进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例如,福建省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提升绿色农业价值,支持创建省级以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省市县三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全省生态果菜茶园面积占比70%以上。

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开展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功能区建设。合理制定产业规划,形成市场需求与资源稀缺程度相匹配的农业生产布局,将农业增产导向转变为提质导向,推动农业功能区绿色发展。按照优势发展区、适度发展区和保护发展区的布局,引导农业发展向优势区聚集,减轻非优势区发展农业的压力,化解空间布局上资源错配和供给错位的结构性矛盾。

推动生态种植和养殖产业转型升级。强化传统农业产业升级,注重生态种植和养殖融合,形成以家庭农场、种粮大户为基础,龙头企业带动的种植养殖产业联合体。推动区域生态农场建设,在高养殖密度区推行种养结合,优化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等产业布局,构建林果鸡、桑鸡鱼、稻鸭鱼等多种生态种养模式。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重点,将农田建设与养殖场建设相结合,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支持种植养殖结合型循环农业试点和生态循环养殖场建设。例如,黑龙江省五常市转变生态产业发展方式,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进稻虾种养、稻蟹种养等种养模式,提升稻米产业质量。

合理调整种植业和养殖业结构,扩大专用优质稻谷、小麦、玉米种植面积,提高谷物优势产能,扩大粮豆轮作种植方式,增加杂粮杂豆、优质饲草料等种植面积。按照环境承载容量,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场。推行渔业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合理确定湖泊、水库、滩涂等水产养殖规模和养殖密度。根据区域土壤特性和作物养分需求,以种定养,合理规划粮经饲种植结构,实现农作物绿色清洁生产与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的高效配置。推动循环产业链延伸和产业、产品与业态创新,统筹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副产物加工利用,构建粮、菜、果、茶、畜禽等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一体化的现代绿色产业体系。例如,云南省普洱市积极发展乡村生态产业,大力开发绿色食品,倡导绿色消费,围绕茶业、咖啡、果业、林下药材、肉牛5个重点产业,培育生态产业新平台发展模式,打造茶叶、咖啡、石斛等品牌庄园。

培育乡村新兴生态产业。坚持保护生态优先,发展优势产业,推进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支持各地区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强化乡村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培育新兴生态产业,推进乡村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

充分发挥乡村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开展生态产业园、田园综合体、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现代农业庄园和特色小镇等示范创建。实施乡村生态旅游工程,推动乡村生态旅游与康养、教育和文化产业融合,创建特色生态旅游示范乡村,支持特色民宿和休闲农庄建设。完善精品旅游线路,延长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树立区域乡村生态旅游品牌,拓宽旅游产品营销网络,扩增农业生态产品供给,提高乡村生态产品价值。例如,浙江省丽水市探索依托农业、旅游业为核心的生态产业化发展之路,构建“丽水山居”田园民宿、“丽水山景”乡村旅游等区域公用品牌。

推进农业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建设,拓展农业生态产品流通渠道,降低农业生态产品交易成本,打通资源变资产和资产变资本的通道。完善农业生态产品市场交易规则,明确规定农业生态产品的交易主体、交易流程和交易方式。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生态产品市场。加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闭环管理,推行农产品质量认证,完善农产品从农田到市场的追溯链条,提升绿色农产品供给能力,促进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作者:包晓斌,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THE END
1.2023年养殖新政策中哪些方面将带来最大变化随着全球农业产业的不断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新的养殖政策,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同时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压力。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畜牧业生产国之一,也在积极推动养殖业改革,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农业健康、稳定、有序地向前发展。在这一背景下,2023年的养殖新政策成为了众多农户和业界https://www.gntpr.com/tu-pian-zi-xun/126221.html
2.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合力助推乡村振兴从最开始只有6头牛的小型规模,到现在发展成为拥有七八十头牛,1200多平方米的规模化养殖场,蒲奎林对肉牛养殖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下一步,这位女强人决定继续扩大肉牛养殖规模,持续拓展销售渠道。 据了解,为发展乡村产业,元坝镇佛白、西泉、天王等村的水稻、油菜1000亩核心示范区带动全镇发展稻油种植达2万亩;天王、佛http://www.cfgw.net.cn/2023-11/14/content_25069187.htm
3.发展种养殖业助推乡村振兴——中国青年网本报讯(宋小兰 邹天乙)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毛石镇坚持党建引领,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积极引进有实力、有技术、有规模的企业,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禽、精品水果、中药材等特色种养殖产业,以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cunguan.youth.cn/cgxw/202203/t20220318_13538872.htm
4.2020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报告全文公布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规范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的通知》,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水平稳步提升,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程度不断加深。稻渔综合种养在水产品稳产保供和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助力脱贫攻坚、促进乡村振兴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http://www.prfri.ac.cn/info/1145/5010.htm
5.发展光伏种养产业,茶学动科专家共献计广州发展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粤北分公司总经理李志文在现场向专家团队通报了光伏生态茶园供水、供电等基础建设总体情况,随着种养殖业的逐步推进,就整个生态茶园的基础建设跟进和设施设备完善等,也向专家组介绍了具体的建设和完善规划。 受访者供图 项目的种植业承担方,随县福润现代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天琦向专家组介https://www.nfncb.cn/yaowen/45253.html
6.身残志坚!谭德富十余年深耕农场发展种养业2002年,谭德富带着在砖厂打工的积蓄回乡,并东拼西凑筹集了近20万元,在溪头镇潮丰村承包了一片荒地,打算发展种养殖产业。平整土地、修建道路、建设猪舍……勤劳的谭德富每天起早贪黑,事事亲力亲为,昔日的荒地很快成了有模有样的农场。 虽然从小与农业打交道,但对于规模化种养殖业的风险,谭德富起初还是没有做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612/08/c207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