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全市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切实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以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为统揽,以绿色循环为导向,以脱贫人口为重点,以产业链建设为抓手,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着力育龙头、强基地、联农户、活机制,聚力发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结合全市农业发展实际,制定如下扶持方案。
一、发展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战略,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总目标,立足“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等农业资源优势,抢抓“强科技”“强县域”行动战略机遇,坚定不移发展肉牛、药材、核桃、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用工业化思维打造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及食品工业,加速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加快建成“两地一市”,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华亭。
二、发展目标
通过政策扶持,充分调动群众发展产业积极性,促进特色优势产业“量”的稳定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年内牛饲养量达到12.7万头,出栏5.8万头,肉牛产值达到11.02亿元,增加值达到5.73亿元;中药产业种植面积稳定在6万亩以上,产值达3.28亿元,增加值达到1.71亿元;核桃种植面积稳定在9万亩以上,产值达0.84亿元,增加值达到0.43亿元;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3.8万亩以上,产值达1.41亿元,增加值达到0.76亿元,确保全年农业产值达到20亿元,一产增加值突破10亿元。
三、扶持政策
(一)“三类”监测户产业扶持政策
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持续对2024年各乡镇纳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等“三类”监测户进行产业扶持,即:药材种植500元/亩,药材育苗800元/亩,基础母牛1000元/头,新购牛2000元/头,生猪养殖600元/头,鸡、鸭、鹅15元/只,中蜂450元/箱,庭院经济1500元/户,蔬菜300元/亩。
(二)肉牛产业扶持政策
1.良种繁育补贴
①脱贫户新购牛和“见犊补母”补贴。对脱贫户新购的平凉红牛每头补贴2000元,其他品种肉牛每头补贴1000元;对产犊的能繁母牛按照每头5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
②规模养殖场平凉红牛补贴。对规模养殖场认定为平凉红牛的基础母牛进行建档管理,签订养殖保护协议,每头补贴1000元;
2.肉牛扩栏补栏奖补。对现有国土、环评手续齐全,经营运转正常,联农带农突出,2023年9月至12月一次性新购50头1岁以上且最少养殖6个月肉牛的养殖场,每头奖补2000元(补助对象经营状况必须良好,联农带农机制必须健全,户均联带成本不超过2万元)。
3.重点养牛村基础设施提升补助。对养牛重点村农户基础设施新建(改造提升)进行补贴,对脱贫户新建牛棚按照每平方米250元、青贮池每立方米200元、干草棚每平方米150元标准进行补助;对一般户新建牛棚按照每平方米200元、青贮池每立方米150元、干草棚每平方米100元标准进行补助。对脱贫户改造提升牛棚按照每平方米200元、青贮池每立方米150元、干草棚每平方米100元标准进行补助;对一般户改造提升牛棚按照每平方米150元、青贮池每立方米100元、干草棚每平方米50元标准进行补助。每户补助金额不能超过项目总投资的30%,项目实施村脱贫户覆盖率要达到60%以上。
4.肉牛冻配改良补贴。对养殖户饲养的基础母牛采用冻配改良技术繁育的,脱贫户及“三类户”按照成功冻配改良每头120元的标准到户补助,一般户按照每头100元的标准到户补助;具体由有资质的社会冻配改良网点上门服务,乡镇兽医站监管实施。
5.粗饲料(小麦秸秆)运费补助。对存栏肉牛50头以上养殖企业(小区、家庭农场)、存栏10头以上一般户和存栏5头以上的脱贫户、监测户购买粗饲料(小麦秸秆)进行差异化补贴,其中:养殖企业(小区、家庭农场)和一般户按照每吨300元的标准进行运费补助,脱贫户、监测户按照每吨500元的标准进行运费补助。养殖企业(小区、家庭农场)最多补助50吨,一般户最多补助15吨,脱贫户、监测户全补。
6.市级平凉红牛养殖重点村、示范场奖补。大力实施“万千百十”工程,对年内创建成功的平凉市级养牛重点村、百头示范场,分别按照20万元、10万元的标准进行奖励,平凉市、华亭市按1:1比例进行奖补。
(三)药材产业扶持政策
1.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采取先建后补的原则,重点在马峡、山寨、河西3个乡镇各建成中药材千亩绿色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在马峡、安口、西华、策底、上关等乡镇建成规模以上相对集中的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各基地区域内,对参与基地建设的脱贫户种植的中药材,验收合格后按照400元/亩的标准予以补贴;对参与基地建设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一般种植户种植的中药材,验收合格后按照200元/亩的标准予以补贴(参与基地建设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及其它经济组织经营状况必须良好,联农带农机制必须健全,户均联带成本不超过2万元)。
2.中药材标准化育苗基地建设项目。在马峡、山寨、河西、策底、西华、安口、上关等乡镇建成华亭独活、华亭大黄等道地中药材标准化育苗示范基地。采取先建后补的原则,对参与基地建设的脱贫户种植的中药材种苗,验收合格后按照500元/亩的标准予以补贴;对参与基地建设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一般种植户种植的中药材种苗,验收合格后按照400元/亩的标准予以补贴(参与基地建设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及其它经济组织经营状况必须良好,联农带农机制必须健全,户均联带成本不超过2万元)。
3.中药材高质量示范基地建设。在河西镇河南村、马峡镇寺沟村建成百亩高质量示范基地各1个,2个基地200亩均按照每亩1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参与基地建设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及其它经济组织经营状况必须良好,联农带农机制必须健全,户均联带成本不超过2万元)。
(四)林果产业扶持政策
1.核桃补植基地。按照每亩平均补贴苗木10株、地膜3公斤,有机肥20公斤,间作套种黄豆种子4公斤的标准予以物资补贴。
2.核桃果园管理。对市上抓建的22处1.1万亩核桃标准化管理示范园所需复合肥、有机肥料、病虫害防治农药予以补助;对确定的1000亩市级示范园按照每亩300平方米园艺地布的标准予以补助。
3.核桃高接换优。对高接换优的每亩补贴600元。
(五)蔬菜产业扶持政策
1.集约化育苗补贴。对果蔬菜育苗达到20万株以上的种植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每座日光温室补助基质、穴盘等费用4000元,计划补助25座(其中:补助对象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经营状况必须良好,联农带农机制必须健全,户均联带成本不超过2万元)。
2.露地蔬菜补贴。集中连片种植露地蔬菜30亩以上的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每亩物化补助10公斤地膜、1袋微生物复合肥(其中:补助对象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经营状况必须良好,联农带农机制健全,户均联带成本不超过2万元)。
3.新建设施蔬菜拱棚补贴。经市农业农村领导小组会议审定,并通过土地流转、租赁、代种、务工、帮销等方式健全联农带农机制,由村集体建设的30座以上蔬菜钢架大棚,按照每平方米补助5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建成后形成固定资产归村集体所有,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运营管理,不断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
(六)庭院经济发展补助政策
在全市范围内,动员群众充分利用庭院资源发展以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手工、特色休闲旅游、生产生活经营服务为主庭院经济的,且实施改厕、改路、改水、改房、改电、改气、改厨、改院“八改”工程,推进“四小园”建设的,经验收合格后脱贫户每户按1000元,一般户每户按5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
(七)农业生产托管补助政策
对采取代耕代种、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会化服务的种植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复垦种植农作物50亩以上,按照每亩80元的标准予以补贴,有效解决农村“空心化”导致的土地撂荒现象,使外出务工农民摆脱土地束缚,实现务工种地两不误、农户“双增收”。
(八)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
对在华亭市内注册,贷款发展农业产业、生产经营正常、财务制度健全、机构运行规范,通过订单购销、寄养代养、托管等方式带动5户以上脱贫户发展农业产业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贷款当月市场报价利率(LPR)给予贷款贴息补贴。其中:龙头企业最高贴息贷款200万元,合作社最高贴息贷款100万元,家庭农场最高贴息贷款50万元。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将农业特色产业摆在“三农”工作的重要位置,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细化工作任务,靠实工作责任。各部门要积极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强技术指导,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特色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各乡镇要对产业发展底数再摸排、再核实,合理规划产业布局、落实产业发展地块,推进集中连片种植和适度规模养殖,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持续助农增收。
2.强化宣传引导。各级各部门要大力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广泛宣传发动,采取算收入账、算比对账等群众易于接受的多种形式,开展产业扶持政策宣讲活动,帮助农户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政策内容,调动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激发农户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增强自我发展信心。同时,及时总结推广近年来特色产业发展典型经验、成功案例和工作成效,加强宣传推介身边人、身边事,讲好产业发展实例,营造推动产业发展良好氛围。
3.加强指导服务。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等市直部门要持续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和包抓联建责任制,选优配强驻村蹲点帮扶力量,加大对产业带头人的培育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力度,紧盯农时常态化开展技术推广、品种引进、疫病防控、农资供应、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技术指导和服务。